•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解读

    《威尼斯商人》的宗教解读

    时间:2020-04-22 05:23: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代表作,其隐含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冲突使其具有多方面的研究价值,评论界对剧中人物,以及莎士比亚宗教观的解读莫衷一是。本文结合《圣经》,从宗教的角度解读这部经典之作。通过对莎士比亚宗教观的分析,本文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虽有局限性,却已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

    关键词: 莎士比亚 《威尼斯商人》 宗教观 人文主义思想

    莎士比亚的著名喜剧《威尼斯商人》自问世以来,深受全球读者的喜爱,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莎翁的四大悲剧。我国历史上公开上演的第一部莎翁戏剧便是《威尼斯商人》。它是莎士比亚喜剧创作进入成熟期的代表作,其隐含的政治、经济、宗教等方面的矛盾冲突远远超过前几部喜剧,本文试图从宗教的角度解读这部经典名剧,透视作家的宗教观和人文主义思想。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们既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又从基督教文化中吸取了精华。[1]基督教与人文主义新思想密不可分。英国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莎士比亚就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英国学者博格斯曾评价道:“莎士比亚汲取《圣经》的井泉如此之深,甚至可以说,没有《圣经》便没有莎士比亚的作品。”[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全剧以爱情和友谊为主线,充分体现了作家博爱、宽容、仁慈的基督教精神和人文主义思想,他相信仁爱之心可以化解矛盾、消除偏见,共建理想的社会。剧中,鲍西娅对巴萨尼奥的爱是无私的,当她得知巴萨尼奥的好友安东尼奥遭遇不幸时,义不容辞地推迟婚期,交给丈夫二十倍于借款的钱,让他去搭救朋友,并暗中鼎力相助。对夏洛克进行审判时,鲍西娅依然以慈悲为怀,请求公爵和安东尼奥对其从宽发落,不要把他送上绝路。鲍西娅是作者人文主义精神的完美体现,她的爱不同于世俗的爱,而是基督教徒的仁慈、博爱。巴萨尼奥在踏上求婚征途之前,对鲍西娅的爱掺杂了个人的私欲,可是当他踏上贝尔蒙特这片圣洁的土地,面对完美的鲍西娅时,他领悟到爱情的真谛,懂得了爱情不是索取而是奉献。当鲍西娅示意为其“开后门”时,巴萨尼奥断然拒绝。凭着对爱情的信仰和为心爱的人牺牲一切的精神,巴萨尼奥最终在选匣时获胜,赢得了爱情。安东尼奥是一位成功的商人,同时也是一名正直、善良的基督徒。他严格遵照《圣经》的教导,怀着一颗仁慈之心,借钱给需要帮助的人,却从不收取利息。为了帮助朋友巴萨尼奥,他宁可冒着生命危险向邪恶的夏洛克借高利贷。在法庭上,安东尼奥仍然恪守基督徒的教义,信守约定,忍辱含垢,坦然面对死亡,并且在最后关头拯救了想置他于死地的夏洛克。显然,安东尼奥也是作者心目中理想的基督徒。

    《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的焦点是安东尼奥和夏洛克的对抗。基督徒安东尼奥代表正义的一方,犹太人夏洛克代表与基督教和人文主义思想背道而驰的一方。如今,夏洛克已成为自私、贪婪、吝啬的代名词。在浩如烟海的文学评论中,夏洛克这个人物形象颇受争议,在饱受批判的同时,夏洛克也得到一些评论家的辩护,甚至有学者指出莎士比亚放弃了对犹太人的偏见,借夏洛克之口表达了犹太人应与其他民族享有平等权力的思想。身为基督徒的莎士比亚真的有这种超越时代的思想吗?

    虽然犹太教是基督教的前身,但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便与犹太教水火不容,基督徒一直视迫害耶稣的犹太人为眼中钉。古罗马帝国末期,基督教被定为国教。随着基督教在欧洲各国统治地位的确立,反犹浪潮愈演愈烈。在基督教的世界里,“异教徒”犹太人长期受迫害,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14世纪,欧洲鼠疫肆虐,犹太人背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瘟疫制造者。中世纪的基督教世界对犹太人的迫害方式之一是“隔都”,欧洲各国通过法律手段将犹太人驱赶到犹太区,使之与外界隔绝。“隔都”使犹太人失去了人身自由和从业自由,但是,犹太民族的凝聚力与日俱增,他们顽强地生存下来,且保留了独特的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3]犹太人的特殊身份和生存环境决定了他们的职业——经商和放高利贷。据史料记载,犹太民族有悠久的经商历史。犹太人经商时严格遵照犹太教的教义,重视律法和契约。中世纪的威尼斯是地中海地区的贸易中心,也是犹太人的主要居住地,长于经商的犹太人在与各国的贸易往来中如鱼得水,积累了财富,为威尼斯的经济繁荣作出了贡献。然而,犹太人的致富方式是基督教徒无法容忍的,财富并没有改变犹太人的社会地位,他们依然被视为劣等民族。

    在上述历史背景下,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创作了《威尼斯商人》。莎学研究者认为《威尼斯商人》的灵感来源于克力斯多夫·马娄的《马耳他的犹太人》。此外,1594年,伊丽莎白女王的御医,犹太医生洛佩兹被指控为阴谋毒杀女王的西班牙间谍,被处以绞刑。该事件激起英国人的公愤,英国的反犹浪潮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此时,《威尼斯商人》的问世绝非偶然,它是莎士比亚顺应形势,迎合统治阶级和广大英国民众的作品。然而,与同时期其他作者不同的是,莎士比亚结合犹太教典籍《旧约》,相对理性地刻画了犹太商人夏洛克的形象,并于结尾之处通过基督教的“普世”情怀将其拯救。

    《威尼斯商人》戏剧冲突的实质是基督教和犹太教的冲突。以夏洛克为代表的犹太商人积累财富的重要手段是放贷。犹太教典籍《旧约》(又称《塔纳赫》)记载了关于借贷的条例:“你的兄弟在你那里若渐渐贫穷,手中缺乏,你就要帮补他,使他与你同住,像外人和寄居的一样。不可向他取利,也不可向他多要,只要敬畏你的神,使你的兄弟与你同住。你借钱给他,不可向他取利;借粮给他,也不可向他多要。”(《利未记》25:35-37)[4]由此可见,犹太人对外邦人放贷完全符合犹太教的教义。相比之下,基督教徒没有如此狭隘的民族意识,普天下的人都可以称为“兄弟”。在基督徒眼里,放债取利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故事伊始,夏洛克的贪财吝啬与安东尼奥的慷慨大方形成鲜明对比,为后文矛盾的激化作了很好的铺垫。

    犹太民族历来重视契约,这种契约观念可以追溯到上帝耶和华与犹太人祖先亚伯拉罕的约定,犹太人深信自己是上帝的选民,上帝通过“十戒”、割礼、信仰一神与他们建立契约关系,倘若他们不遵守契约,犹太民族会蒙受灾难。历史上的犹太商人无不严格遵守契约,夏洛克当然也不例外。夏洛克在回答安东尼奥为何收取利息时引用了雅各为舅父拉班牧羊的故事——雅各在上帝的眷顾下略施巧计,按照与拉班的约定获得越来越多的羊,从而积累了大量财富。夏洛克引用这段圣经典故的目的是为了证明按照契约收取利息是天经地义的。夏洛克痛恨借钱不取利息的基督徒安东尼奥,他曾斥责安东尼奥:“我恨他因为他是基督徒,可是尤其因为他是一个傻子,借钱给人不取利钱,把咱们在威尼斯城里干放债这一行的利息就压低了。要是我有一天抓住他的把柄,一定要痛痛快快地向他报复我的深仇宿怨。”[5]当这只羔羊送上门来,夏洛克自然不会放过报仇的机会。然而,夏洛克选择了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报仇方式——剜肉。其实,根据犹太教的教义,夏洛克对安东尼奥残忍至极的惩罚方式似乎是合情合理的。《旧约》记载了“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等惩罚条例(《出埃及记》21:24)[6],夏洛克钻了法律的空子,企图运用这一古老的惩罚条例将他在基督教世界遭受的苦难加倍奉还给基督徒安东尼奥。精明的夏洛克不收取安东尼奥一个子儿的利息,却与他立下“一磅肉”的契约,正是想利用契约置安东尼奥于死地。善良的安东尼奥没有预料到自己会掉进“契约”的圈套。

    倘若认真研读“一磅肉”的契约,不难发现夏洛克堪称绝妙的复仇计划。这一契约不仅可以将安东尼奥置于死地,而且能让他背上违背基督教教义的罪名。《新约》记载:“我已经与基督同钉十字架,现在活着的不再是我,乃是基督在我里面活着;并且我如今在肉身活着,是因信神的儿子而活,他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2:20)[7]按照基督教的教义,基督徒不得自杀或伤害自己,否则他们的灵魂会下地狱,因为他们的肉身已经与圣灵融为一体。当安东尼奥与夏洛克签下“一磅肉”的契约时,没有预料到悲剧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一旦他按照约定接受惩罚,就等于以实际行动被判了自己的信仰。这一箭双雕的计划将夏洛克的阴险歹毒表现得淋漓尽致。

    安东尼奥集正义、仁慈、诚信于一身,是莎士比亚塑造的理想基督徒。安东尼奥的言行完全符合基督教的教义,包括对犹太人的仇视。基督教徒历来与犹太教徒水火不容,据《新约》记载,救世主耶稣遭受犹太人的鄙视和迫害,曾责备诸城中的犹太人,预言他们死后必坠落阴间(《马太福音》11:20-24)[8]。基督徒认为犹太人秉承了犹大贪财、良心泯灭的本性。当夏洛克答应借钱给安东尼奥且不收一个子儿的利息时,安东尼奥以为夏洛克真的良心发现,快要变成基督徒了。无论夏洛克如何精打细算,在法庭上还是败给了安东尼奥,最终赔了夫人又折兵,可见一个孤立无援的异教徒在基督教的世界捍卫本民族的尊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夏洛克败诉后,安东尼奥依然以慈悲为怀,说道:“要是殿下和堂上愿意从宽发落,免于没收他的财产的一半,我就十分满足了,只是要他能够让我接管他的另外一半的财产,等他死了以后,把它交给最近和她女儿私奔的那位绅士。可是还要有两个附带的条件:第一,他接受了这样的恩典,必须立刻改信基督教;第二,他必须当庭写下一张文契,声明他死了以后,他的全部财产传给他的女婿罗兰佐和他的女儿。”[9]安东尼奥这番话体现了基督教的普世观念,基督教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开放性的宗教,普世观念是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新约》记载了耶稣及其门徒不畏艰难险阻,去各地传播福音的故事。耶稣教导人们心怀爱与宽容,如“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祈祷”(《马太福音》6:44)[10]。耶稣遇难后,保罗继续在罗马帝国的各民族中传道,将基督教发展为世界性的大宗教。对于像夏洛克这样顽固不化的异教徒,基督徒们仍抱有将他同化的希望,但是这一同化过程并不顺利,夏洛克是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改信基督教的。然而,剧中另两个犹太人则心甘情愿地被基督教同化了:夏洛克的女儿杰西卡厌恶自己的犹太人身份,与基督徒罗兰佐私奔;夏洛克的仆人朗斯洛特无法忍受夏洛克的虐待,投奔基督徒巴萨尼奥。

    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代表人物,他的剧作体现了反对封建束缚、尊重个人价值的时代精神。同时,莎士比亚也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在基督教的教义和时代背景的局限下,他的进步思想是有限的,众矢之的的犹太民族也成为他鄙夷的对象。莎士比亚在《威尼斯商人》中高唱时代主旋律,歌颂基督徒的美德,奚落犹太人,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尽管莎士比亚对犹太民族存有偏见,但这种偏见是建立在博爱基础上的,他相信基督教的博爱精神最终会将犹太异教徒同化。由此可见,在文艺复兴时期特定的社会环境下,莎翁的人文主义思想已经具有相当的进步意义,读者不能以现代的眼光苛求他具有超越时代的思想。

    参考文献:

    [1]陈惇.莎士比亚与基督教——从《威尼斯商人》说开去[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5):57.

    [2]朱维之.基督教与文学[M].上海:上海书店,1992:64.

    [3]塞西尔·罗斯.简明犹太民族史[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350.

    [4][6]圣经·旧约全书[M].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194,116.

    [5][9]朱生豪译.莎士比亚喜剧悲剧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01:91,149.

    [7][8][10]圣经·新约全书[M].上海:中国基督教协会,2000:329,21,10.

    相关热词搜索:威尼斯商人解读宗教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