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恩亲情 > 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下宁波发展之难与创新之举

    解读世界经济危机下宁波发展之难与创新之举

    时间:2020-05-23 05:21:3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时维十月,序属金秋。在国际金融危机演化蜕变为世界经济危机第二个年头,宁波深秋的季节已经抹上了一片淡淡的金黄。根据以往经验,十月之后又到了盘点全年发展概况、总结工作经验得失、筹划明年发展思路的时候了。今年前三季度,全市经济增长6.6%,增幅比一季度和上半年分别提高5.6个和2.0个百分点。虽然这个数字与全国全省相比还不算高,但应当看到的是在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下,面对宁波尤为艰难的发展困局,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科学把握全市经济运行态势,全面落实保增促调惠民战略,动员全市上下攻坚克难谋发展、改革创新求突破,因此取得6.6%的增长来之不易、臻为可贵。

    世界经济危机冲击下的“宁波之难”

    事非经过不知难。宁波作为我国沿海开放城市,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经贸和投资活动的主战场。去年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不可避免地把宁波推向了危机冲击的风口浪尖,多年来习以为常的发展模式和经济结构直接经受严峻的考验。特别是与其他沿海开放城市相比,宁波的遭遇尤为特殊,这种“宁波之难”事实上与宁波经济发展中的各种因素息息相关。第一,过高的经济外向度。我市外贸依存达到81%,远高于全省68%和全国46%的平均水平,也大大高于杭州、青岛、大连等同类城市的水平,这意味着宁波出口型经济更易遭受国际贸易动荡的冲击,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出口-20%的增速就鲜明体现了这一点。根据弹性指数测算,出口增速下滑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将下降0.12个百分点。第二,临港工业对资源原材料的过度依赖。我市以石化、钢铁、能源、造纸、修造船、装备制造为主体的临港工业规模较大,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25%,产业规模大于厦门、杭州、青岛等城市。这类以原材料大吞大吐为主要特征的产业,对资源的进口依赖性极大,受国际价格波动影响较深,生产规模和经营效益均随着国际形势同步波动,极大影响到全市工业经济走势,进而波及到国民经济总体。第三,传统民营经济生产链条的脆弱性。总的来看,量大面广的民营企业自身竞争力不强,自主创新水平不高,在金融危机冲击下效益快速下降,生产经营困难,导致生产规模和投资大幅收缩。特别是外需下降之后,产品附加值较低、成本消化能力偏弱的弱点暴露无遗,这也直接影响到全市经济增长。第四,服务业发展的滞后性。相比于工业经济,多年来服务业规模还不大,层次还不高,从结构看仍以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为主,高附加值、高盈利能力的现代金融、物流、设计等与工业经济伴生的高端服务业发展迟缓,相应制约了经济规模的扩张和质量的提升。第五,金融危机之下民间投资持续低迷。据测算,前三季度全市民营经济投资比重同比降低了2个百分点,并且占经济主导地位的工业中投资增速缓慢,前三季度仅增长0.7%,远远低于22.3%的全社会投资平均水平。对历来民间投资相当活跃的宁波来说,这部分投资下滑使得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受到严峻挑战。上述五大特点表明,正是由于内外因素的彼此叠加和交互作用,使我市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比其他同类城市更直接、更迅速、更严重,可以说宁波是这次世界经济危机的“重灾区”和“严寒地”。

    创新举措撑起经济回暖的蓝天

    现在审视前三季度经济运行轨迹,基本上可以用“逐步回升、持续复苏、整体向好”来概括。这样的成绩来自党委政府、各类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事实上,自去年下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环境,市委、市政府见事早、行动快、措施实,频出新招、实招、高招,先后推出保增长、强转型、惠民生、促稳定的一系列政策举措,针对性地破解“宁波之难”,为推动经济回稳和复苏奠定了坚实基础。比如,实施“重大项目会战攻坚”扩投资,前三季度全市共推进2138个限额以上新开工项目,总投资额达1312亿元,增长22.6%,其中一批如甬台温铁路建成通车、轨道交通一号线一期工程开工建设、“五路四桥”即将收尾、象山港大桥顺利推进和梅山保税港区全面开发等等,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提供了强大支撑;开展“宁波周”系列经贸活动拓市场,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团,带领一些企业家先后赴四川、重庆、武汉等地加强国内市场开拓,积极创建产品营销渠道,完善物流运输、产业转移、文化旅游等产业链条,为推动经济复苏开辟了新的通道,同时在新加坡、日本、欧洲等举办“宁波周”活动力拓国际市场;完善城乡商贸设施促消费,加强城区商业与农村的对接融合,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汽车下乡”工程、“2009消费接力加温行动”以及广泛开展贸易节庆系列活动等举措,有效释放了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增强了消费活力;加快产业结构创新抓转型,充分利用倒逼机制,先后对建设全国物流节点城市、重点产业稳定提升、中小企业要素服务等工作作出了部署,同时狠抓科技创新不放松,加大经费投入,完善科技平台,促进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发展;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强活力,制定实施扩权强镇建城、卫星城市建设等一批实施意见,扎实推进农村住房制度改革和集中改建,探索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综合配套改革等事关民生的体制机制改革;加大民生改善力度增和谐,创新就业政策特别是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扶持政策,加强廉租住房扩面、经济适用房建设等民生住房保障,大力推进旧城改造,营造了全市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即使在财政紧张情况下,年初确定的十方面实事工程强势推进,可望如期完成。

    总的看来,在市委、市政府“创新之举”作用下,全市方方面面知难而进、齐心协力,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出现了明显成效,主要指标降幅同步大幅收窄,质量效益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持续优化。指标增速方面,第三季度GDP重回两位数增长达到10.2%;工业总产值、集装箱吞吐量、进出口总额、工业用电量等指标增速分别较上半年回升了3.8、4.7、4.5和3个百分点,并且降幅呈逐月收窄趋势,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速首次出现了正增长,预示经济复苏健康良好;消费、金融、旅游等服务业指标保持快速增长,其中消费增长14%、存贷款余额增长30%、国内旅游收入增长13.4%,预示经济运行中积极因素在不断增加。质量效益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利税总额连续9个月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实现利润达到292.2亿元,同比增长了50.7%,较上半年提高了51.3个百分点。以石油加工业为例,前三季度实现利润53.8亿元,而去年同期是亏损50.5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8.2%、8.9%,增幅均高于年初计划目标。经济结构方面,服务业占全市经济的比重已经升至44.5%,对全市GDP的贡献率高达83.9%,直接拉动GDP增长5.5个百分点,另外投资结构、企业销售结构等也明显优化迹象。所有这些表明,市委、市政府围绕“保增促调”所采取的一系列创新举措是积极有效的,这也反映了市委、市政府统筹把握发展困难局面的领导能力和创新务实惠民的工作作风;在这些发展成效中,也充分折射出各地各部门和广大企业不畏难、不惧险、创新有为、勇于突破的精神风貌。对这样的良好发展局面,应当倍加珍惜和维护,进而谋求更大的突破。

    后危机时期创新突破的战略选择

    分析金融危机影响以来全市综合经济走势,可以说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去年7、8月至今年3月,经济增速呈逐步下行,主要指标随国际金融危机的加剧而不断下挫;第二阶段是今年4月至9月,经济增速触底反弹,各项指标在底部夯实之后实现企稳回升;第三阶段是现在起至明年,一揽子经济刺激和扩大内需政策的效应进一步释放,在保增长的基础上促调整的力度进一步加大,总体呈持续较快向上的发展态势。按照一些研究单位的说法,现在我们的发展处在后危机时期。在这个时期,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仍然存在,应当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克服盲目乐观。同时,新一轮增长周期的步伐已经悄然逼近,谋划新的发展、应对新的竞争、提升新的优势应当坚持在创新中加以实现。这项工作既要着眼长远,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来研究;又要立足当前,以加快全面复苏增强物质支撑。但目前首当其冲的任务仍然是巩固和发展回暖增长的态势,在扎扎实实地做好年末工作的同时,正确把握明年发展形势和思路对策。

    展望明年,经济发展的总体环境趋于有利。从国际环境看,世界主要经济体已出现一些积极的信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预计世界经济2010年增长3%,贸易量增长在1.5%左右,保持温和复苏态势。从国内环境看,预计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总基调不会改变,但会根据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对政策操作工具进行动态微调;经济刺激效应还将进一步显现,随着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民间投资政策的启动,社会投资活力将得到进一步激发;财政支出更多地向保民生和扩消费倾斜,消费需求会保持较快增长。从我市情况看,随着外部需求的逐步回暖,特别是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工作、海关特殊监管区域整合的有望推进,出口形势可带来进一步好转;宏观经济和市场需求的逐步改善,工业生产将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城镇化步伐的持续加快,各项惠民政策的落实,城乡消费环境将不断优化,消费能力将不断提升。因此,谋划明年经济工作,应当坚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牢牢把握加快转型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这条主线,着力在市场深度化、新型城市化、产业高级化上求突破,巩固和发展经济持续向好势头,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市场深度化上求突破,就是要把握投资体制改革契机,进一步破除市场障碍,着力提升民营企业发展活力和发展水平;顺应内外市场深度融合趋势,牢固树立“宁波以外就是外”的理念,进一步优化内外贸易结构,切实提高产品附加值和企业竞争力。在新型城市化上求突破,就是要把握长三角各城市应对金融危机创新突破的态势,发挥比较优势,着力提升我市在长三角城市群中的要素集聚能力和产业分工地位;加快宁波都市经济圈建设,联手打造跨区域产业链,着力构筑一体化的区域消费市场;推进城市化进程与现代交通、信息网络建设相链接,调整优化市域空间布局和城镇体系,深入实施“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战略,培育发展卫星城,促进城乡和区域统筹发展。在产业高级化上求突破,就是要坚持创新引领不动摇,完善技术自主研发、科技成果转化、专业孵化器发展、科技中介服务等创新链,着力发挥创新引擎作用;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高端高效的先进制造业,积极发展物流、金融、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各类开发区、保税区和高新区等重点区域开发建设,打造特色产业基地,促进产业集聚发展。上述“三化”,既是做好明年工作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也是事关“十二五”发展的战略选择。

    综合各方面考虑,明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市场开拓,关键在产业转型,难点在投资增长,着力点在农村发展,落脚点在民生改善。应当狠抓市场拓展,依托“宁波周”系列行动,加快海内外市场营销体系建设,鼓励企业在境内外设立生产基地、研发机构、售后服务体系,拓展营销网络,扩大市场份额,实现内外贸良性互动发展。狠抓工业转型,深入实施工业创业创新倍增计划,培育新兴产业和特色优势产业基地,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加快企业二三产分离发展服务业,加强对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扶持服务,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狠抓投资拉动,继续推进会战攻坚,全力抓好劳动力替代型、新兴产业引进型、城乡居民消费型和财产型等五方面投资,创新扩大社会投资的政策举措,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狠抓城乡统筹,深化农村体制改革特别是农村集体土地制度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和农村金融制度创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改善农村消费环境,增加农业技术含量、农村发展活力和农民家庭收入。狠抓社会事业,加大就业援助力度,加快经济适用房、经济租赁房、廉租房建设,推进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均等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深深熔入于宁波人民的精神品格。奋起于困境、崛起于艰难、创新于实践,宁波的明天必将更加美好。

    (作者系中共宁波市委副秘书长、政研室主任)

    相关热词搜索:经济危机宁波之举解读之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