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五彩斑斓话《诗经》|五彩斑斓的曙光多少话

    五彩斑斓话《诗经》|五彩斑斓的曙光多少话

    时间:2019-01-28 17:56: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作品中颜色词丰富,共有三十四个,其中有基本颜色词,也有一般颜色词,可分为黑、白、黄、青、赤五个色类,其词义和用法的演变轨迹各不相同,现作具体分析。
      一、黑色类
      黑,属于基本颜色词,指黑色,《邶风・北风》:“莫黑匪乌。”《说文・黑部》:“黑,火所熏之色。”亦指黑色的动物,《小雅・大田》:“来方�祀,以其�黑。”“黑”指黑色的豕、羊。此类中还有“幽、缁、�”三个普通颜色词。《小雅・隰原》:“隰桑有阿,其叶有幽。”毛传:“幽,黑色也。”“幽”通“黝”,是黑色之意。在甲骨文中,“黑”、“幽”就同时存在,“幽”差不多具有同“黑”同样的基本色称地位,用例多且用法相似,如:“黑牛”(《南明》七一四)、“黑豕”(《金》五六九)、“幽牛”(《粹》五五○),姚小平则直接将“幽”归入殷商时代基本颜色词范畴[1]。随着历史发展,“幽”的使用渐少,语义也有了变化,浑言之,为黑色之义,析言之,则是“微青黑色”(《说文・黑部》)。“缁”专指衣服的黑色,如《郑风・缁衣》:“缁衣之好兮,敝予又改造兮。”“�”专指头发的黑,如《�风・君子偕老》:“�发如云,不屑�也。”到现代,“幽”的颜色义消失,只剩引申义“深远”、“隐蔽”等。而“缁”、“�”渐成古语词。
      “玄”在先秦时是一个独特的色类。《说文・玄部》:“玄,黑而有赤者。”既不能等同“黑”,也不属于“赤”,其具有独立而广泛的用例和深刻的身份认同,它在《周易》中已经出现,如:《周易・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在《诗经》中“玄”比“黑”用例更多,且被赋予了尊贵等级的色彩,如《豳风・七月》:“载玄载黄,我朱孔阳”、《小雅・采菽》:“玄衮及黼”,“玄衮”即绣有盘龙的玄色礼服,是帝王的上衣。
      二、白色类
       “白”在《诗经》中出现二十三次。“白”类的普通颜色词最多,有:皎、�、皓、皙、�、�、缟、曜、雪、�、�、素等。“�”,《说文・日部》:“昭�,明也。”《诗经》中有“明星��”,郑笺:“��,犹煌煌。”描绘星光的颜色,段玉裁谓该字本为日之光,而后来失去颜色义,引申为人的明哲。除“�”、“雪”外,这些字最初都有所专指,“皎”指月白,“皓”指日白,“�”指玉白,“皙”指肤白,“曜”指日光,“�”指玉鲜白,“�”指鸟羽白,“缟”和“�”、“素”指衣白。后来,皎、�、皓、曜、�的界限变得模糊,颜色意义渐渐趋同,语义也渐趋一致,如《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下一章有“月出皓兮”的句子,文中“皓”用于描绘月光。《唐风・扬之水》:“白石皓皓。”“皓”又用于描绘石,如《王风・大车》:“谓予不信,有如�日。”又《�风・君子偕老》:“�兮�兮,其之展也。”表示玉色的�、�都用来修饰太阳、衣服等别的东西了。“素”原指“本色”义,《桧风・素冠》:“庶见素冠兮。”《召南・羔羊》:“素丝五�。”有时表“白”义,还引申指淡雅朴素。到现在,�、皓、�、�、缟、曜、�、�等词几乎都已成为古语词,不再使用。
      三、黄色类
      “黄”作为基本颜色词在《诗经》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共出现了三十六次。究其原因,一是黄色在客观自然界存在得非常普遍;二是古人对黄色的辨识最为敏锐。“黄”一词出现得很早,甲骨文中已有用例,据张清常考证,“黄”最开始是指佩玉,后来确定为黄色的玉石,再后来泛指黄色[2]。《齐风・著》:“充耳以黄。”“黄”即指“黄玉”。泛指黄色的例子很多,形容鸟兽、人物的均有,《邶・凯风》:“��黄鸟”、《鲁・�宫》:“黄发台背。”
      黄色类下有皇、金两个普通颜色词。“皇”,黄而带白的颜色,《豳风・东山》:“皇驳其马。”毛传:“黄白曰皇。”《说文》引作“�”,而在《诗经》中颜色之“皇”仅出现了两次,且均用来形容马,《说文・王部》:“皇,大也”,由此可知,这里的“皇”当是“�”的假借。“金”,金色就是金子之色,如《小雅・车攻》:“赤芾金舄”,郑笺:“金舄,朱黄色也。”
      四、青色类
      “青”和“绿”两个都是基本颜色词,且二者联系十分紧密。“绿”的语义从古至今都很稳定,变化不大。而“青”在汉语中是一个表多种颜色、概念模糊的颜色词,它表示绿色,也表示蓝色和黑色。“青”最初应为矿物颜料名,指共生的孔雀石和蓝铜矿,呈蓝绿色,因蓝、绿色相近似,被当作颜色词的“青”既可表示绿色,又可表示蓝色。表示绿色,一般只用于形容自然物的颜色;表示蓝色,主要形容染织物颜色。黑色是后起义,时间约在秦汉以后[3]。在形容自然物颜色时,“青”与“绿”差不多,绿色比青浅,本义当为嫩绿,《说文・糸部》:“绿,帛青黄色也。”在《诗经》中,它们的用例都很多,如《卫风・淇奥》:“绿竹青青。”《小雅・苕之华》:“苕之华,其叶青青。”在《诗经》中“青”有表示蓝色的,如《郑风・子衿》:“青青子衿”、“青青子佩”等,其中的“青青”在诗中描绘年轻人的衣服。《诗经》中还没有表示蓝颜色的词,“蓝”表色是在汉代以后,当时“青”依然兼表蓝色。
      “苍”和“綦”属于青色类中的普通颜色词。“苍”的语义也有一些模糊性,“苍”一般指青色,也包含蓝、绿,如《齐风・鸡鸣》:“苍蝇之声。”而另有《小雅・青蝇》:“营营青蝇”可以参证;《秦风・蒹葭》:“蒹葭苍苍”,“苍苍”指深青色;《王风・黍离》:“悠悠苍天”,“苍”指蓝色。“綦”,《说文・糸部》:“綦,苍艾色”,即青灰色。“綦”在后世基本被摒弃。
      五、赤色类
      赤,指红色,在古汉语中是一个异常丰富的色类。《说文》中从赤的词就有十三个,在《诗经》中赤色类颜色词有七个:赭、�、赫、�、炜、丹和彤。从语义上看,这些颜色在深浅或明暗上各有差异。“赭”是赤土之色,“赫”是大赤,“�”是浅红色(均见《说文・赤部》),“�”是鲜红色(《说文・�部》),“炜”是红而有光泽(《说文・火部》),“丹”也是比赤浅的颜色。《仪礼・乡射礼》:“凡画者丹质。”郑玄注:“丹浅于赤。”“彤”因“丹”得色,《说文・丹部》:“彤,丹饰也。”
      虽然种类繁多,但古人对这些普通颜色词所属范畴还是有清晰认识的,如《说文解字注・赤部》段注举“�、�、�、朱”,说“是四者皆赤类也”,并以“赤”来注释其范畴之内的颜色词;如:“绛”为“大赤也”;“缙”为“帛赤色也”;“�”为“帛赤黄色也”等等,为注释精确,还往往以“大赤”、“小赤”、“赤盛”、“纯赤”等来表明颜色的程度。尽管“赤”有如此庞大的家族,在整个上古时代都居于表示红色意义的基本色称地位,但是当表示“粉红”一义的“红”逐渐失去粉红意义而泛指红色时,“赤”的基本地位也就受到了威胁,时至唐代,其基本色称地位终于被“红”取代了,延用至今。而“赤”只在某些特定场合使用,并且一般都需要和词素“色”连用。“丹、彤”现在仍然使用,但只是作为颜色词的一个语素,如红丹丹、红彤彤。“赫”本是“大赤,赤之盛”,而现代汉语中则失去了颜色词的身份和意义,只保留了其引申义“显著盛大”。
      “朱”也是个基本颜色词,其意义稳定,使用范围和“赤”一样广泛,且比“赤”有更强的褒义色彩,《礼记・月令》就有“乘朱路,驾赤�,载赤旗,衣朱衣”的句子,“朱、赤”并用,同等地为人们所接受,不注重差异,都修饰尊贵的车马服饰。所以,《诗经》中“赤”与“朱”的搭配用法基本相同,都被认为是尊贵的颜色,用例颇多,如《齐风・载驱》:“簟�朱�”,《小雅・采芑》“朱芾斯皇”,其中的“朱�”是染成朱色的兽皮,“朱芾”是皮制的蔽膝。六朝以后,“朱”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使用频率大大超过了“赤”。
      
      参考文献:
      [1]姚小平.基本颜色词理论述评――兼论汉语基本颜色词的演变史[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8(1).
      [2]张清常.汉语颜色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3).
      [3]徐朝华.析“青”作为颜色词的内涵及其演变[J].南开学报,1988(6).
      
      作者简介:李登桥(1972-),男,山东冠县人,讲师,在读博士,研究方向为汉语史。

    相关热词搜索:诗经斑斓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