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基于语料库的《离婚》四种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的误译对比研究]四种典型负载特性

    [基于语料库的《离婚》四种英译本文化负载词的误译对比研究]四种典型负载特性

    时间:2019-02-12 05:32: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离婚》 文化负载词 英译 语料库   摘 要:本文借助自建的专用汉英平行语料库,就鲁迅小说《离婚》四种英译本对文化因素的移译作了对比分析,重点探讨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误读和误译。语料库的建设将有力推动鲁迅研究及鲁迅作品英译研究。
      
      一、引 言
      
      《离婚》是鲁迅以现实生活为题材所写的最后一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25年1月北京《语丝》周刊第54期,后编入于1926年出版的小说集《彷徨》。迄今为止《离婚》的英译本主要有四种,按出版年为序,分别为埃德加・斯诺(1936)、王际真(1941)、杨宪益、戴乃迭(1981)和威廉・莱尔(1990)。汪宝荣和潘汉光曾对这四个英译本进行了绍兴方言词翻译的研究(2007)。本文借助自建的《离婚》汉英平行语料库,对四个英译本进行文化误译的对比研究。
      
      二、语料库的创建和赋码标注
      
      《离婚》全文3064词,含有74个文化负载词(culture-loaded word)。这些词汇的翻译是否贴切会影响该小说的翻译质量。为此,我们创建了一文多译的语料库,以便客观统计和分析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理解准确度,分析误译的原因。
      译文的文化因素引起了西方学者的广泛关注。自Bassnett和Lefevere(1992)提出“文化转向”这一命题,翻译研究有了新进展,形成了西方译学领域的“文化学派”,译者和译学学者的文化意识得以不断提高。“跨文化翻译”和“文化精通性”已成为译界的常用术语。
      我们对《离婚》原文和四个译文作了文化信息标注,包括称谓、地名、风俗,中国特有事物或概念与具有民族色彩或历史文化背景的词语,成语与俗语,宗教和地域文化,礼貌用语等文化负载词等。在总计74例中,称谓19例,地名1例,风俗4例,中国特有事物或概念24例,成语、熟语、歇后语等19例,宗教文化1例,地域文化4例,礼貌用语2例。
      
      三、误译分类和统计
      
      王佐良曾说:“翻译里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头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一种文化里头却要费很大力气加以解释。对本族读者不必解释的事,对外国读者得加以解释”,“他(译者)在寻找与原文相当的‘对等词’的过程中,就要作一番比较,因为真正的对等应该是在各自文化里的含义、作用、范围、情感色彩、影响等等都相当。这当中,陷阱是不少的。仅仅望文生义会出毛病。”
      借助于语料库,我们进行了汉英(原文与四种译文之间)、英英(四种译文相互之间)比读和分析,发现了54例(重复不计)误译或错译现象。
      误译的原因,可分为三类:(一)语言因素误译8例;(二)文化因素误译43例;(三)其他因素造成的误译3例。以译者区分,斯译的三类误译依次为14例、2例和2例;王译依次为11例、2例和0例;杨译依次为9例、2例和1例;莱译依次为9例、2例和0例。
      上述数据提示:(一)文化因素的误译远多于语言因素或其他因素所致误译。中西文化差异巨大,更因翻译目的、读者对象、译者素质、历史背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上述译本中对文化因素的误读误译时有可见;(二)随着出版年代的推移,各译本的误译总数和文化负载词的误译数皆呈现下降趋势,原因在于后期译者有前期译本可资借鉴,且外国译者对汉语和中国文化理解也有深化;(三)误译总数和文化负载词的误译数与译者母语是否为汉语未见必然联系。
      根据对译文的观察,文化负载词误译的程度可分为两类,计43例:(一)译文与原文意义背离,如把“魁星阁”译成the Confucian Temple(莱译),把“前舱”译成rear cabin(斯译)或bow(莱译)等,计14例;(二)译文与原文意思大致相符,但不贴切,如把“乌篷船”译成boat(王译),把“茶几”译成table(杨译)等,计29例。以译者区分误译(一)和误译(二),则发现斯译分别有5例和9例;王译有4例和7例;杨译2例和7例;莱译3例和6例。
      数据表明,各译者的误译(二)均明显多于误译(一),可以认为,误译大多源于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理解得不准确,而源于对相关的文化因素全然不知的情形则相对较少。因此,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尚需在确保译文的充分性和准确性方面做出更大努力。
      
      四、典型误译例析
      
      以下结合Toury的翻译规范论,以服饰、饮食和地域文化为例,剖析各译者对《离婚》中文化负载词的误译。
      例一:服饰文化
      斜对面,挨八三坐着的一个胖子便从肚兜里掏出一柄打火刀,打着火线,给他按在烟斗上。
      斯译:A fat man sitting next to Pa San brought out a flint from his girdle and struck a light.
      王译:A fat man seated next to Pa-san and diagonally across from Mu-san took from his pocket a set of flint and steel.
      杨译:A fat man sitting opposite, next to Pa-san, rummaged in his girdle for a flint and struck a light. 莱译:A fat man who sat diagonally across from father and daughter fished out a flint from inside his pocket and fired up a tiny bit of tinder.
      “肚兜”是指贴身遮护胸腹的布片,有的有袋,用以贮物。斯氏和杨氏均译成girdle。其实,girdle是一种腰带(或紧身褡),并无贮存物品的用途。而王氏和莱氏均译成pocket,则过于笼统和宽泛。两种译文的可接受性虽都较高,但充分性均很低,前一种译文(girdle)的充分性更低。如译成dudou(chest-and-belly covering),则在充分性方面会有很大提高。
      例二:饮食文化
      当工人搬出年糕汤来时,爱姑不由得越加局促不安起来了,连自己也不明白为什么。
      斯译:These working people brought out portions of New Year cake and tea and offered it to them, ……
      王译:By the time the New Year pudding soup was brought out, she became more uneasy than ever,……
      杨译:When a servant brought in soup containing sweet New Year cake, without knowing why, she felt even more uncomfortable and uneasy.
      莱译:By the time the servant brought out the New Year’s Broth, Ai-girl had begun to feel hemmed in and uneasy,……
      “年糕”是指用粘性较大的米粉蒸熟制成的糕,与“年高”谐音,常用作过年应节食品。顾名思义,“年糕汤”是用年糕加佐料制成的汤。在斯氏的话语世界里并无此物,他便用归化译法将其译成New Year cake and tea,可接受性虽高,但译文少了“汤”而多了“茶”,有点不伦不类;王氏译成New Year pudding soup,“年糕汤”成了“布丁汤”,与斯氏译法相仿;杨氏译成soup containing sweet New Year cake,可接受性较高;莱氏译成New Year’s Broth,可接受性尚可,只是这道点心的主料“年糕”则消失殆尽,充分性方面有很大缺憾。似乎可译成soup containing New Year cake, which is made of glutinous rice flour,如嫌此译文过长,则可借助脚注或尾注等法。此外,原文的“工人”是指“佣人或帮工”,斯氏译成working people,其充分性和可接受性均难如人意。
      例三:地域文化
      早望见门口一列地泊着四只乌篷船。
      斯译: Four dark-sailed boats stood at anchor in front of the big gate.
      王译:There were four boats moored in a row in front of the house.
      杨译:Four boats with black awnings were moored in a row at the gate.
      莱译:Long before arriving, they had noticed four black-canopied boats moored at the Wei family’s
      place.
      乌篷船是绍兴的独特交通工具,因把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四种译文都具有较高的可接受性,但在充分性上却不尽相同。杨译和莱译较好地兼顾了两者;王译则过于笼统,充分性低;而斯译则提供了错误的信息,“篷”变成了“帆”,其充分性较差。此类误译尚有其他,限于篇幅恕不罗列。
      上述译例提示:因来源语文化之弱势,而目标语文化之强势,译者普遍采用偏重可接受性的翻译策略,四种译文的可接受性皆高。但就该小说的英译论,文化负载词的误译主要体现为译文充分性欠缺,而与可接受性的关系相对较小。为减少误译,译者首先应对词所指的事物、现象等有准确的理解,然后灵活运用各种翻译策略移译。当然,译文的可接受性无疑也是译者需要关注的重要因素。
      
      五、结 语
      
      各种文化因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积淀,皆有自身特点,故文化间融会沟通绝非易事。就《离婚》中文化负载词论,四位译者都有程度不同的误读和误译。
      汉语典籍的双语平行语料库建设起步较晚。“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创建是在此领域迈出的扎实一步。本文正是借助于该语料库衍生资源“《离婚》多译本子库”中的语料及赋码标注,重点探讨了译者对文化负载词的误读和误译,虽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仍希望借此推动基于语料库的鲁迅作品的英译研究。
      
      作者简介:杨坚定,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语篇分析;董晖,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翻译;孙鸿仁,绍兴文理学院外国语学院教授,研究方向:语料库语言学。
      
      参考文献:
      [1] Bassnett,S. & A. Lefevere. Translation, History and Culture[M]. London: Routledge,1992.
      [2] Katan, D. Translating Cultures―An Introduction for Translators, Interpreters and Mediators[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3] Lu Xun et al. Snow,Edgar(trans. &ed.).Living China: Modern Chinese Short Stories[M]. London: G. G. Harrap, 1936.
      [4] Lu Xun. Wang,Chi-chen (trans.) . Ah Q and Others: Selected Stories of Lusin [M]. New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41.
      [5] Lu Xun. 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 (trans.). The Complete Stories of Lu Xun[M]. Bloomington: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1.
      [6] Lu Xun. Lyell,William A.(trans.). Diary of a Madman and Other Stories[M].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1990.
      [8] 汪宝荣,潘汉光.《离婚》中绍兴方言词翻译规范探析[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6): 68―73.
      [9] 王佐良.翻译与文化繁荣[A].郭建中.文化与翻译[C].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10] 杨坚定,孙鸿仁.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DB/OL], http://corpus.usx.省略/,2009-09-25.

    相关热词搜索:语料库四种负载离婚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