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论况周颐的词论与词风演变]风字演变过程

    [论况周颐的词论与词风演变]风字演变过程

    时间:2019-02-12 05:37: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况周颐 词论 词风   摘 要:况周颐是清末民初著名的词人、词论家,随着身世家国之变、亲朋师友切磋及自身造诣益进,他的词学理论与词作风格屡经转变:少时无师友研讨,以词为艳科、小道,词作抒发性灵,轻倩纤艳;中岁得益于王鹏运规诫,推尊词体,标举“重拙大”,其词寄寓身世家国之感,柔厚沉郁;晚年与朱孝臧切磋,声律与体格并重,作词抒发遗民哀思,凄艳浑成。蕙风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融合南北宋词之长,体现了传统词学在中国近世的发展流变与最后的辉煌。
      
      况周颐的词论、词作都取得卓著成就。他与王鹏运、朱孝臧、郑文焯合称为“清季四大词人”,其《蕙风词话》以对传统词学理论的精彩总结,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有“双璧”之誉,又与陈廷焯的《白雨斋词话》合称“晚清三大词话”。蕙风对其词学成就颇为自许,曾于1923年病中自作挽联:“半生沈顿书中,落得词人二字。”然而,他的词作被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掩盖,且缺乏整理,受到学界冷落,导致研究的失衡。我们搜罗、校注况周颐的存世词作总计460余首,词别集12种:《存悔词》《新莺词》《玉梅词》《锦钱词》《蕙风词》《 景词》《二云词》《餐樱词》《菊梦词》(以上合称《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玉梅后词》《秀道人修梅清课》《秀道人咏梅词》,总集3种:《第一生修梅花馆词》《蕙风琴趣》《蕙风词》。另有散见于笔记丛谈、书画真迹等的佚词70余首。
      从十二岁始学词至六十六岁去世,况周颐沉顿于词五十余年,“近代词人,致力之专且久,而以词为终身事业,盖无有能出周颐右者”{1}。他生活的清末民初正值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思想文化变动剧烈,新旧并存与互融,创新与复古并行,词学领域进入总结性阶段。随着身世家国之变、亲朋师友切磋及自身造诣益进,况氏的词学理论、词作风格不断发生转变,最终抵于大成。正如其弟子赵尊岳评价其词曰:“由门径而涂辙,而堂奥,一一与词话相印证,而歧趋与时习。”{2}因此,通过研究况周颐的词论、词风的演变,不仅可见出清末民初词学的流变,而且也可窥知传统词学在中国近世的发展与最后的辉煌。
      
      一
      
      清代词学中兴,名家辈出,流派纷立,先后有云间、阳羡、浙西、常州诸派主盟词坛。况周颐身际的晚清词学走向终结之旅,其大势为常州词派主盟坛坫,浙西词派尚有余响,前者推尊词体,论词注重比兴寄托,后者崇尚醇雅,宗法南宋,推尊姜夔、张炎。
      况周颐词创作的第一时期为同治十一年(1872)至光绪十三年(1887),此期词作主要收入《存悔词》《新莺词》。幼年至二十八岁进京是其求学冶游期,主要活动于广西、四川。他出身于桂林的官宦世家、书香门第,天资颖慧,科场早发,以文学驰誉乡里。九岁补博士弟子员,十八岁充优贡生,十九岁登乡榜成为举人。况氏沉顿于词渊源有自,其祖父祥麟、祖母朱镇、二姊桂珊皆能填词,引导他进入词学领域的《蓼园词选》为二姊夫的曾祖黄苏所编,受教的王拯为“广西三大中兴词人”之一,之后入四川交蜀中词人张祥龄、胡延等。
      况氏早期的词论体现于1879年作的《存悔词序》:“不得已以恨遣情,以悔分恨,悔而存之,仍无不悔之一时也。央花比瘦,忏甚红愁;著柳伤离,依然绿怨。至若铜琶铁拨,尤多当哭之音;玉引砖抛,强索无 之作,既无庸悔,更不足存。冬郎风格,不能例以香奁;秋士萧疏,不过好为妮语云尔。”{3}他认为“词言情”,表现相思离别、花柳风情,风格绮艳,以词为艳科、小道,故作词而悔,写词仿佛有种负罪感。这种艳体、词卑的陈旧词论影响其早期创作,加之缺乏深厚的生活底蕴和思想内涵,此期词作多属少年兴会,轻倩流慧,纤细侧艳,多为轻、巧、艳的风格。他自己也不满意,“所作多性灵语,有今日万不能道者,而尖艳之讥在所不免”{4}。艳词咏“美人涡、美人耳、美人肩、美人臂”,充满脂粉气,流于纤弱。如《白 香•美人肩》:“鸾镜平分瘦影,凤钗斜溜温香。齐花年纪嫁王昌,担甚闲愁不放。解识睡情娇怯,暗中一拍须防。觉来小立并檀郎,窄窄衫儿宫样。”{5}故赵尊岳指出“其所为词,《存悔》、《新莺》,少年兴会,固无所谓感事;而词笔流露,往往似为之纤”{6}。
      早期创作虽因幼稚蓄意追求,故作纤 ,但亦能纯任性情,朴拙自然。如他垂老追念的《踏莎行》(锦瑟华年)有曰“春小于人,花柔似汝。云涯怅望知何处”,被称为神来之笔。《浣溪纱》:“如水清凉沁碧衫,一重秋树一重帘,一痕眉月影纤纤。树隔层烟烟隔月,幽情无奈一窗衔。玉钩银烛海棠酣。”词句尖新小巧,却极宛转玲珑。
      总之,况周颐早期僻处岭南,地域上非词坛中心,无师友研讨,所阅尚薄。其词囿于流露小我的性灵,内容狭窄,词境单一,词风轻倩纤艳。虽偏离当时词坛的主流,但已崭露词学天才,为中期创作奠定坚实基础。
      
      二
      
      光绪、宣统时期仍是常州词论和词风主盟词坛,后世以况周颐作为常州派词学的结穴,其词作的转变成熟、主要词学思想的形成,都在光绪十四年 (1888)至宣统三年(1911)之间。这是他词创作的最重要时期,具有转折突破意义,其词内容丰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填赋有名作《苏武慢•寒夜闻角》《水龙吟》(声声只在街南)《水龙吟•二月十八日大雪中作》《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等。词别集《新莺词》《玉梅词》《锦钱词》《蕙风词》《 景词》《玉梅后词》及总集《第一生修梅花馆词》(多种自定词集的递增丛刊)陆续问世。
      从二十八岁进京至五十一岁于安徽大通掌榷运,此期国运灾难深重、个人际遇坎坷困苦。当时的中国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民族危机空前,国势衰敝,内忧外患,爆发甲午中日之役、戊戌政变失败、义和团运动、庚子八国联军入侵、辛亥革命等重大历史事件。况氏仕宦飘泊二十余年,1895年他离京南下,候缺补用,但久补不上,流落江南,备尝人世的苦痛辛酸。他的足迹遍及京沪、江浙,辗转于北京、上海、广州、杭州、苏州、南京、扬州、武昌、常州、大通等地,进入清代云间、阳羡、浙西、常州等词派的发源地,开阔了眼界。况周颐入都后结识同乡王鹏运,就正于端木 、王鹏运、许玉 等前辈,参与王氏四印斋所刻词集之校雠,获观古今名作,与邓鸿荃、谭献、郑文焯、易顺鼎、张祥龄、徐穆、张丙炎、程颂万等词人酬唱切磨,受益匪浅。他受王鹏运影响最深,王氏为词注重体格,传授词学心法如“重拙大”、“自然从追逐中出”。
      况周颐得益于师友的影响指导,性情学养发展成熟,他赋予“重拙大”词论以全新的内涵,在《蕙风词话》卷一开宗明义说道:“作词有三要,曰重、拙、大。”{7}“重”是厚重沈著的气格,由沉挚的感情和深刻的思想体现出,“拙”则崇尚真情,侧重于自然、真率,“大”是指托旨甚大,追求身世之感通于性灵的寄托。况氏将“重拙大”词论付诸创作实践,词作有了质的飞跃,将家国之慨、身世之感形诸于词,温柔敦厚,沉郁悲凉。对此赵尊岳认为“盖先生袱被去都,依违江湖间,身世之感,已流露于吟事;此亦后来词境入于白石之所由”,“盖是时中年哀乐,已非入值金銮可比拟”{8}。如1889年作的《苏武慢•寒夜闻角》:“愁入云遥,寒禁霜重,红烛泪深人倦。情高转抑,思往难回,凄咽不成清变。风际断时,迢递天街,但闻更点。枉教人回首,少年丝竹,玉容歌管。凭作出、百绪凄凉,凄凉惟有,花冷月闲庭院。珠帘绣幕,可有人听?听也可曾断肠?除却塞鸿,遮莫城乌,替人惊惯。料南枝明日,应减红香一半。”况周颐常诵读“凭作出”等六句,并说“当时笔力千钧,百炼钢化为绕指柔,极词家明转之说,与早岁所作,又不相侔矣”{9},讽喻处于急危之际却无动于衷的人,尤为婉至。此词感时抒情,婉委的情韵中颇多悲凉,为王鹏运击赏,周颐也视为得意之笔,被王国维评为:“境似清真(周邦彦)。集中他作,不能过之。”{10}
      况氏在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所作的词,哀时忧生,沉郁悲痛,寄寓颇深。如《摸鱼儿•咏虫》讽喻当时朝廷中的主和、主战派的纷乱喧哗。《唐多令•甲午生日感赋》“东望阵云迷,边城鼓角悲。我生初、弧矢何为?”忧时之切,慷慨之情,直跃纸上。1895年作的《水龙吟》“正酒香羔熟,玉关消息,说将军醉”,感叹当时边将之任用非人,大有深意。《水龙吟》“鬓丝搔短,壮怀空付,龙沙万里。莫谩伤心,家山更在,杜鹃声里”,沉痛悲壮。《三姝媚》“啼鹃声自苦,却红楼依然,玉容歌舞”讥讽君臣酣嬉如故。《采绿吟》“待重寻、吟事尊前,沧州怨、多恐不堪题”,可见传统的忠爱之忱。这几年的精彩词作收入《蕙风词》,词集名取义于楚骚的“悲蕙风之摇落”,寓意益深,略可得见他提出的“重拙大”美境。即使艳词,亦因“斯时造诣益进,故于艳词亦能悟‘重拙大’之旨,为他人所未易”{11},于缠绵婉约中别有寄慨,如《玲珑四犯》“衰桃不是相思血,断红泣、垂杨金缕”,用桃花泣柳,柳固漠然,而桃花不悔的表面之意,寄托家国之大、忠臣孝子不求谅于君父的本意。
      总之,况周颐中期饱经世变,性情学养醇至,往还于江浙、京沪等地域上的词坛中心,与师友切磨词艺。他推尊词体,词论、词作都推崇“重拙大”之旨,其词寄寓身世家国之感,词意绵邈,词旨幽深,词境扩大,采用比兴寄托手法,词风沉郁柔厚。况周颐继承常州词派的主张,但能突破宗派藩篱,主要取法周邦彦、吴文英、姜夔,融合南北宋词之长,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从复古中求得新变,体现出清季词的发展趋势。
      
      三
      
      民国时期是传统词学的最后辉煌期,以况周颐为代表的遗民词人既在政治上回天无力,转而精研词艺,虽已抵于大成,但难脱复古藩篱,拘限于传统。民国元年(1912)至十五年(1926),况周颐的词论、词作进入总结性阶段,他撰定《蕙风词话》,填赋名作《洞仙歌•秋日游某氏园》《满路花• 村有听歌之约,词以坚之》《西子妆》(蛾蕊颦深)《减字浣溪沙•听歌有感》等。有词别集《二云词》《餐樱词》《菊梦词》《秀道人咏梅词》《秀道人修梅清课》及自定总集《蕙风琴趣》《蕙风词》《第一生修梅花馆词》等。
      从五十二岁至六十六岁病逝,况周颐主要寓居上海,偶往苏州、北京等地。他以晚清旧臣、遗老自居,是政治、文化遗民,1923年病中自作挽联“十年穷居海上,未用民国一文”,可见甘守困厄、隐忍幽独的遗民气节。其间中华民国成立、二次革命、新文化运动、讨袁运动、张勋复辟、五四运动、北伐战争,但他逃避现实,不合潮流,具有浓厚的保守性。结交文友、词友、戏友,文友、词友如朱孝臧、王国维、沈曾植、张祥龄、张尔田、吴昌硕、程子大、徐珂等,戏友如梅兰芳、姚玉芙、朱素云、李雪芳、潘雪艳等。此时期的他陶写娱乐,按谱填词,宴饮酬唱,鬻文为生,终致于穷困潦倒,于1926年孟秋郁郁而终。
      况周颐晚年论词“声律与体格并重”,交往的朱孝臧守律甚严,他们同音切磋,益臻严谨。况氏作词根据宋元旧谱,四声相依,一字不易,成为当时词坛严守词律的典范。如《绮寮怨》(画里楼台)序云:“和沤尹赠素云。阴阳平上去入声悉依清真。凡协宫律,先审清浊,阴平清声,阳平浊声,亦如上去不可通融也。”而《意难忘》(烟柳昏黄)则自注云“阴阳平悉依清真”。
      况氏在词作中表现易代身世之悲、时势政事之感,如泣血啼鹃,真挚沉痛。他创作大量有感于时事的词,讽刺袁世凯阴谋称帝,悼念张勋早卒,寄托对日侵华的忧愤,“身世断蓬之感,辄托于倡优草木,聊以抒哀”{12}。《蕙风词史》评曰:“先生辛亥后,幽忧憔悴,于词益工,凄丽迥绝,盖故国之思,沧桑之感,一以寓声达之,而又辄以绮丽缘情之笔出之,遂益见其格高而词怆。”{13}在词作上多了一层凄愁与哀怨,寄兴渊微,沉思独往,情真意挚,委婉细腻。如《蝶恋花》:“少日年芳何处去,极目江潭,总是伤心树。愁到今年谁与语,十年飘泊愁边住。杜宇声声朝复暮,未必天涯,只有春归处。往事如尘吹作雾,漂摇独活悲歧路。”可见真切的摇落之悲。《莺啼序》赠傅彩云(即赛金花),充满故国之思、黍离麦秀之感。《买陂塘》的感喟则文小旨大,极见深意,其中“千万卷珠帘,斜阳过也,著意看新月”以逝者托于斜阳,来者谓之新月,充满易代之感。赵尊岳称蕙风后期“以侧艳写沉痛”、“词境益老苍而词笔仍极妍丽”,如“见说寰中秀,曼 修蛾。旧家风度无过”(《满路花》),“算怜卿怜我,无双倾国,第一愁人”(《八声甘州》),“娇随步,着意怜花,又怕花欲妒”(《西子妆》),评为“其缠绵悱恻,有如此者!融家国身世于一词,而又出以旖旎温馨之笔,宜其超轶等伦,流芳并世也”{14}。既有早期创作的性情灵气,又有中期创作的沈著厚重,即“身世之感,通于性灵。即性灵,即寄托,非二物相比附也”{15}。
      总之,况周颐晚年寓居上海,疏离现实政治,论词“声律与体格并重”,作词抒发遗民哀思,守律甚严,凄艳浑成。他不主故常,日臻老练成熟浑化,体现出南、北宋词与浙西、常州两词派的渐趋合流。以况周颐为代表的中国近世的遗民词人,他们的词学成就已抵于大成,但仅是千年词史的回光返照,已远离词学的现代化进程,不再代表传统词的发展方向。
      综览蕙风词,可知其初为词,无师友研讨,以词为艳科、小道,为词囿于抒发小我的性灵,轻倩纤艳;中岁薄游京师与王鹏运晨夕相处,推崇“重拙大”,词作寄寓身世家国之感,柔厚沉郁;晚年避地沪上与朱孝臧切磋,声律与体格并重,词抒遗民感喟,凄艳浑成。惟其专作词人,时或风流放诞,虽然力戒尖艳,但结习难空,少苍凉激壮之音。他将浙西、常州词派合一,融合南、北宋词之长,主要取法周邦彦、吴文英、姜夔、史达祖。况周颐可谓清代雅词的集大成者之一,其词论、词风的演变,体现了传统词学在清末民初的发展流变与最后的辉煌。
      
      基金项目:广西软科学研究计划“人文强桂工程”项目课题《临桂词派及粤西词人群体研究》,项目编号[桂科软05111003]
      作者简介:秦玮鸿,文学硕士,河池学院中文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词学。
      
      {1}{12}龙榆生.清季四大词人[M].龙榆生词学论文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2}赵尊岳.蕙风词跋[A].况周颐.蕙风词[M].武进赵氏惜阴堂刊,1925.
      {3}况周颐.存悔词序[A].存悔词[M].光绪十三年(1887)刻本。
      {4}况周颐.餐樱词自序[A].蕙风丛书[C].上海:上海中国书店,1926.
      {5}况周颐.况周颐词集校注[M].秦玮鸿校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以下所引况周颐词作俱同。
      {6}{8}{9}{11}{13}{14} 赵尊岳.蕙风词史[J].词学季刊,第一卷第四号,上海书店,1985年影印本。
      {7}{10}{15}况周颐,王国维.蕙风词话•人间词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0.
      (责任编辑:古卫红)

    相关热词搜索:演变论况周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