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秋月朗照故人还

    秋月朗照故人还

    时间:2020-04-03 05:19: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0年10月13日,日本海上自卫队最新一代主战舰艇——“平成19年型通用驱逐舰(19DD)”首舰DD115“秋月”号,在曾完成战后日本海自第一艘国产驱逐舰的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正式下水,并随即开始进入最后的栖装和海试工作。根据日本防卫厅公布的时间表,这艘满载排水量达到6800吨的新型驱逐舰将在2011年下半年正式服役。此外,“秋月”的第一批3艘同型姊妹舰也将于2012、2013年陆续加入海自阵容。伴随着这4艘因防空战力空前强化而显得已经有些背离海自对于通用驱逐舰传统定义的新型驱逐舰的依次服役,原本战斗力已经冠绝亚洲的海上自卫队水面舰队的总体实力也将更上层楼。

    望名生意

    作为近代以来亚洲最强大的海上力量——旧日本帝国海军联合舰队的直接继承者,日本海上自卫队自上世纪50年代成军之日起,就将昔日帝国海军的诸多荣耀视为自身历史不可分割之部分。其直接表现之一,便是海自战后自行建造的数代驱逐舰在命名时,几乎都直接沿用了联合舰队时代遗留下来的老舰名。基于这样的历史传统,作为海自驱逐舰家族最新成员的19DD首舰在命名上自然也概莫能免。从日本海军的历史上看,“秋月”这个舰名最少也是第三次出现了。自此向前最近一次使用“秋月”舰名的,是海上自卫队在1958年依据1957年美方军事援助计划中提供的相关技术建造的最后一型火炮驱逐舰“秋月”级,同级共2艘,分别为DD161“秋月”和DD162“照月”号。而再向前曾用过此名的,便是二战中期曾单舰一战击落2架美军B-17轰炸机,并以此一战成名的旧日本海军“秋月”级防空驱逐舰。而在对19DD首舰的舰名历史进行了如上的简短回顾后,我们也就可以由此解读出几条颇有意义的信息。首先,在海上自卫队看来,最新的“秋月”号仍属于作为海上自卫队主要力量的通用驱逐舰范畴——“秋月”号仍沿用了自旧日本海军时代遗留下来的以“天文地理”名为驱逐舰命名的命名规则。而自“金刚”级起,此前同样采用“天文地理”名的海自的防空DDG便已开始改用旧日本海军时期用以命名巡洋舰的“山川河流”名。至于海自的历代DDH,更是从“榛名”时代开始就一直使用昔日帝国海军战列巡洋舰和大型巡洋舰用过的旧名。而被日本防卫省和海上自卫队称为新一代“直升机驱逐舰”的16DDH首舰,更是直接采用了旧日本海军时期只赋予战列舰的古国名“日向”。经过这一番变动后,如今在海上自卫队水面舰队中仍以“天文地理”命名的便只剩下“秋月”所属的通用驱逐舰了。

    其次,虽然“秋月”级与之前的“初雪”/“朝雾”和“村雨”/“高波”两代DD属同一级别,但其遵循的设计原则和战斗力排序上却已经开始背离海自2代4型驱逐舰一以贯之的“一反潜二防空三反舰”的基本排序,而是将防空能力提升到了几乎可与反潜能力并驾齐驱的位置。海上自卫队为“秋月”级装备了已在“日向”级上实际装舰的先进技术战斗系统(ATECS)。这种由日本防卫厅技术研究本部耗费20多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日本第5代舰载作战指挥系统,乃是一种同时综合了FCS-3A型主动相控阵雷达与高速数据处理技术的集成化舰载作战指挥系统,因其各项特征均与美国海军的“宙斯盾”颇多神似,而被誉为日本版“神盾”。凭借着ATECS和MK-41型垂直发射系统,“秋月”级的防空能力已经超越了除“金刚”和“爱宕”级之外的所有海自驱逐舰。这也正与联合舰队时代的“秋月”级防空驱逐舰所拥有的“日本帝国海军最强防空驱逐舰”的称号吻合。

    最后,“秋月”号的舷号为DD115。海上自卫队的通用驱逐舰自1996年“村雨”级服役后便开始重新自DD101排序,其中,“村雨”级9舰依次为DDl01至DD109,而由“村雨”级改进而来的“高波”级5舰则占据了DD110至DD114的排名。“秋月”号的DD115直接排在了“高波”级之后。更值得玩味的是,“村雨”、“高波”和“秋月”一样,均是海上自卫队战后独立建造的第一代火炮驱逐舰曾用过的旧名,其中,老“村雨”为三菱重工长崎船厂1957年开工的防空驱逐舰首舰,老“高波”则是更早建造的“凌波”级反潜驱逐舰的5号舰。值得一提的是,老“村雨”级实际上是在老“高波”号所属的“凌波”级基础上局部改进而来——这也恰好与海自在上世纪90年代以新“村雨”级为基础改进出“高波”级的顺序颠倒了过来。此外,上一代的老“秋月”级在某种意义上亦可看作是老“村雨”级的放大版。一言以蔽之,海自的第一代老“高波”、老“村雨”和老“秋月”在技术上乃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一特征也同样被继承了三舰舰名的新一代三型DD所承继——新一代的“高波”是新“村雨”的改进版,而最新的“秋月”在总体设计和多个子系统上与前两者也是一脉相承,基本可以看作是“高波”级的防空强化版。

    在19DD的命名和舷号选择上如此精雕细刻,几乎可以称之为苦心孤诣。而透过这看似平淡的一笔,我们也可以看出海上自卫队对历史传统的缅怀与传承。日本海军是一支有着悠久历史和辉煌战绩的海上力量,这样的精神遗产决不是简单的靠金钱堆砌所能获得的。

    终极版“村雨”

    战后日本海上自卫队在主力舰艇建造上一直坚定奉行“小步快跑”路线,其标志之一便是在DD、DDG和DDH三大舰种中均奉行不悖的“基准舰”思路,即每当推出一款较为成熟的舰型后,只要其主要的技战术性能还能满足实际需要,那后续舰就只在“基准舰”的基础上进行“渐改”,无论是总体设计还是子系统选择上都不会进行大的改动。以作为“八·八舰队”基干力量的通用驱逐舰为甚,最早的“初雪”级为第一代“基准舰”,作为后续的“朝雾”由其直接放大。自1996年推出的“村雨”、“高波”及最新的“秋月”则一概以最早出现的“村雨”为基准——虽然“秋月”与“高波”相比在作战指挥、动力等多个子系统上都发生了变化,但总体设计上仍延续了“村雨”血脉。

    总体设计 “秋月”级基本上可以看作是“村雨”/“高波”级的隐身强化版,同时,为了满足FCS-3A型主动相控阵雷达上舰的要求,对上层建筑的设计相应进行了调整。根据“秋雨”号下水后日本媒体公布的最新数据,其舰长150.5米,舰宽13.4米,型深10.9米,标准排水量5000吨,满载排水量6800吨左右。其主尺度与“村雨”/“高波”大致相当,排水量增加400吨左右。舰体设计方面,继续沿用海自浸淫多年的高干舷平甲板船型、深V型舰体,舰舷丰满且明显外飘,舰桥前到舰艏则有明显上扬,舰艏底部球鼻艏安装了新型声呐罩。上层建筑布

    局与“村雨”/“高波”基本相同,分为前部的舰桥、主桅杆、前烟囱和后部的后烟囱、直升机库两大组成部分,彼此以一层甲板室相连。此外,在舰桥顶部和直升机库前部增加了FCS-3A雷达天线的安装平台。为进一步强化舰体隐身能力,“秋月”级的舰桥和直升机库被扩展到与主甲板同宽,并将舷侧通道屏蔽在内,其上层建筑的两侧壁全部为内倾10°左右的倾斜设计,各面的结合处采用圆弧过渡,并改用与之前建造的“爱宕”级“宙斯盾”舰类似的大倾斜式三脚桅取代了“村雨”/“高波”上传统的四角格子桅——据称,当年海自在引进美国“阿利·伯克”级驱逐舰技术自主建造“金刚”级时,曾从费用和使用经验上考虑放弃了同步引进这种隐身桅杆技术。但当实际使用证明了其有效性后,海自最终还是在其新近建造的“爱宕”级导弹驱逐舰、“隼”级导弹艇以及“秋月”级通用驱逐舰上普遍采用了该项技术,而此时距离“阿利·伯克”首舰服役已经过去了近二十年。由此也可见,日本海自“小步快跑”的传统是何等的根深蒂固。

    动力系统 出于强化反潜能力的考虑,自“初雪”级开始,日本海自便开始使用燃气轮机作为国产驱逐舰的动力系统。而且,除了采用两款不同型号燃气轮机“燃-燃交替”(COGOG)运作模式的“初雪”级外,自“旗风”之后的日本驱逐舰均采用了“燃-燃联合”模式(COGAG)。“秋月”级仍延续了这一传统,但在具体主机型号的选择上摒弃了“村雨”/“高波”采用的2台美制LM-2500、2台英制“斯贝”SM-1C不同机并联的设计方案,而改用与更早的“朝雾”级(4台罗·罗公司授权石川岛播磨重工生产的“斯贝”SM-1A)类似的同机并联设计,不过将具体型号改为了“斯贝”SM-1A的进一步发展型——“斯贝”SM-1C燃气轮机。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村雨”/“高波”采用的不同机并联模式的不成功性。

    事实上,自“村雨”级服役后,其诡异的动力选择就曾在日本国内倍遭诟病。“村雨”级的动力系统虽然也是COGAG模式,但因两种主机既不是同一型号,甚至还不是同一厂家的产品,所以当两种主机同时并联驱动时,无法同时以最大功率运转。所以,每个机组只能选择其中1台主机以最高功率运作而另1台关机,再不然就是双机并联但是功率都不能达到最大。因此,尽管LM-2500和“斯贝”SM-1C的最大轴马力分别达到了21500和20815,但“村雨”级的最大输出功率仅有60000轴马力。而对于这种高速机和巡航机采用不同公司的燃气轮机组合的“出力不讨好”做法,日本国内较为流行的一个解释是美、英两国政府同时向日方兜售,而日方既要考虑自己和美方在防务上的长期合作,又要兼顾在舰艇动力方面和罗·罗的长期合作。两不得罪的结果使得这个变态组合新鲜出炉,而海自也只能从大局出发为邦交买单。不过,大概是因为实在无法忍受这种诡异布局给日常使用和后勤维护带来的种种弊病,当建造“秋月”级时,忍无可忍的海上自卫队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已被证明是最为成功的同机并联模式上。

    不过,虽然对主机型号进行了大的调整,但“秋月”级的主机配置方式和双轴双桨推进模式却基本继承了“村雨”/“高波”的设计:4台发动机涡轮分成两个机组,分左右两舷布置,前方是第一机械室,为左舷推进轴系统,后方为第二机械室,为右舷推进轴系统,主机被安装于弹性基座上以降低震动与噪音。巡航时启动主机2台,高速航行时则4台并联。因“秋月”级下水时并未安装螺旋桨,故而其螺旋桨的具体情况还待探究,最有可能的是仍使用类似于“村雨”/“高波”大直径斜交变距螺旋桨以降低转速和水中噪音,利于进行反潜作业。

    作战能力 如前文所述,“秋月”与“村雨”/“高波”相比最大的进步,便是依靠“先进技术战斗系统”(ATECS)的上舰而使其防空能力达到了此前各款海自通用驱逐舰均无法企及的新高度。ATECS是一种综合了相控阵雷达与高速数据处理技术的集成化舰载作战指挥系统,主要由先进战斗指挥系统(ACDS)、00式火控指挥系统、反潜战情报处理系统(ASWCS)与电子战管制系统(EWCS)4个子系统及FCS-3A主动相控阵雷达组成。其中,作为战术情报处理设备的ACDS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全舰或友舰各探测系统——FCS-3A相控阵雷达和其他雷达、红外、声呐等传感器搜集到的信息将由其统一处理,而后再由其和00式火控系统配合,指挥舰载武器进行相应的作战行动。ASWCS则负责整合舰上的所有反潜传感器和反潜武器,结合OQQ-22舰艏低频声呐和OQR-2战术拖曳式线列阵声呐一起组成了新的OQQ-21舰载反潜战系统。ATECS的各系统间以光纤网络连接,再接上以TCP/IP协议为基础的舰载广域/局域网络与舰上其他系统组网。

    作为ATECS系统中的最后一个组成部分,FCS-3A是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历时24年才研发成功的,它也是世界上开发时间最早的武器管制用主动相控阵雷达。1套FCS-3A采用4组固定式相控阵雷达天线,每组天线由一大一小两副天线构成,其中面积较大的八边形天线阵面直径约1.6米,每个阵面由1600个工作频率在C(G)波段的收/发模块组成,其最大对空搜索距离达到200公里,可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同时探测、跟踪300个空中和海上目标。天线组中面积较小的天线则是一种主动相控阵火控雷达,工作在X波段,用于为“改进型海麻雀”(ESSM)和“标准”一2舰空导弹提供末段半主动雷达制导所需要的照射波束。每面天线可同时为多枚导弹提供照射,因此一套FCS-3A能同时控制10枚以上舰空导弹拦截多个空中目标。在“秋月”级上,4组雷达天线分别被布置在舰桥顶部桅杆基座平台和舰体后部直升机库前部的安装平台上,前后各2组,每组天线覆盖90°方位,4组天线即可实现360°全方位覆盖。而且,早在“飞鸟”号试验舰上的定型测试阶段,FCS-3A就已经表现不俗——不但对反舰导弹这类低空高速小型目标表现出了很高的探测跟踪能力,甚至可以跟踪127毫米炮弹。此外,作为对FCS-3A的补充,“秋月”级还将在主桅中部装备1部OPS-20C对海搜索雷达。虽然该雷达主要性能不如海自驱逐舰上普遍装备的OPS-28系列对海搜索雷达,但通过将雷达波由脉冲波束变为CW波束,可以有效降低被对方电子对抗设备发现的概率,并保留了原有的导航功能。而且,与OPS-28相比,OPS-20C造价上的优势明显,这也符合海

    自在经费上一贯精打细算的历史传统。

    同时,为充分发挥ATECS系统在防空作战中的最大效能,“秋雨”级进一步强化了舰上的防空武器配置。虽然“秋月”

    级上装备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的数量和安装位置均与“高波”级相同,即在舰首B炮位安装了4部8单元垂直发射装置。但通过改用美制“改进型海麻雀”(ESSM)舰空导弹,使得其对空作战能力比“高波”级增添了几个数量级——这种在某种意义上堪称“海麻雀”家族终极型号的舰空导弹系由美国牵头,北约7国联合研制,采用类似“标准”系列的小展弦比弹翼加控制尾翼的气动布局、全新的单级大直径(254毫米)高能固体火箭发动机、新型自动驾驶仪和钝感高爆炸药预制破片战斗部,以及大量现代导弹控制技术。该导弹采用惯性制导和中段制导,X波段和s波段数据链,末端采用主动雷达制导,具备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有效执行中近距防空作战的能力。“秋月”级上装备专为非“宙斯盾”舰上的Mk41VLS研制的RIM一162B,每个发射单元可装备4枚——这也就是说,1艘“秋月”级在不降低反潜战标准,即携带16枚垂直发射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的情况下,还可以携带多达64枚的ESSM!如此高的携弹量结合ATECS系统的多目标交战能力,可以构成一个极为严密的中距防空体系。此外,与“村雨”/“高波”相同,“秋月”级也将在舰桥前部和直升机库顶部各安装一套“密集阵”CIWS,作为舰艇防空的最后防线。

    反潜作战方面,“秋月”级延续了海自一贯“反潜至上”的传统,也延续了海自通用驱逐舰标准的舰载直升机、垂直发射型“阿斯洛克”反潜导弹、反潜鱼雷三层反潜体系。但得益于前文提到的OQQ一21舰载反潜战系统、日本国产新型HOS-303型三联324毫米鱼雷管及97式轻型反潜鱼雷的上舰,“秋月”级的综合反潜能力与“高波”级相比稳中有升。此外,尽管此前日本媒体曾有报道称“秋月”级将采用双机库设计以大幅提升舰载直升机搭载能力,但从其下水时的图片看,直升机机库设计和飞行甲板布置情况与“高波”级基本相同。所谓的“2架搭载力”更多的是考虑到了临时接纳被击沉友舰舰载机的需要,其综合性能与设备齐全的双机库设计不可同日而语。不过,通过改用柯蒂斯·赖特公司提供的MK4型回收、辅助、固定和移动(RAST)系统,使得“秋月”级的航空能力较之“高波”还是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MK4型系统是一个复合系统,它吸收了上一代RAST系统的性能,并加入了“载机舰综合固定和移动”(ASIST)系统,使用一个快速固定装置(RSD)执行固定、转向和移动工作。在直升机降落在甲板前,该装置会一直与直升机保持连接。该系统能够适用于大多数型号的舰载直升机,可以满足大部分环境需要,最高可支持6级海况。舰载机方面,“秋月”级将改装新近服役的SH-60K型反潜直升机,其各项性能均比此前海自装备的SH-60J型有明显提升。

    反舰方面,“秋月”级采用的仍是8枚日本国产SSM-lB舰舰导弹的“标配”。此外,舰首前甲板A炮位上预定装备的1门MK45 Mod 4型62倍口径127毫米舰炮也可承担部分对海作战任务。电子战方面,装备有海自标准的NOLQ-3综合电子战系统,另有4座MK36 Modl2箔条诱饵发射装置以及4型拖曳式鱼雷诱饵。

    此外,早在19DD计划运作之初,日本防卫省及海上自卫队就明确提出,包括19DD在内的新一代主战舰艇必须落实网络化作战概念,能够有效分享战场情报资源以提高舰队整体的作战效率。为此,“秋月”级进一步强化了舰艇的信息化能力。“秋月”级的主桅杆装备有对美军通讯用的USC-42卫星通信天线,舰桥顶部装备了在ORQ-1B基础上新开发的ORQ-1C直升机数据链。据称,在桅杆底部两侧及尾部上层建筑上安装了宽带卫星通信(x波段)系统的大型天线罩,烟囱和飞行甲板等周围装备了各种卫星通信天线,并装备了美国海军标配的Link16号战术数据链和日本海自最新的海上幕僚监部系统海上终端。

    游走于历史与未来之间

    和时间上最为接近的、同时在技术角度也可视为直接“母型”的“高波”级比较,“秋月”级的反舰能力基本相当,反潜能力稳中有升,防空能力则大幅度跃升至仅次于“金刚”/“爱宕”级的水平。正如最早一代“秋月”级曾享有的“日本帝国海军最强防空驱逐舰”荣耀一样,继承其舰名的最新一代“秋月”级亦可稳执亚洲各国同级别的防空驱逐舰之牛耳。仅就防空能力而言,“秋月”级不但优于中国海军已经服役的052C“中华神盾”和首舰舷号与之相同的051C,甚至还凌驾于韩国海军规划中的、将装备SPY-1F型相控阵雷达的KDX-2A“迷你宙斯盾”舰之上。

    更为可贵的是,综观“秋月”级全舰,从总体设计、舰型选择,到舰艇动力、作战指挥系统、相控阵雷达、舰载武备……无一不是海自已经使用/研发多年的成熟设备。在整个19DD计划过程中,海自展现出的对各个关键子系统近乎信手掂来的深厚技术积累,以及多年浸淫之下对“小步快跑”策略的驾轻就熟,在又一次向我们展现了一支老牌海上劲旅的身后底蕴的同时,也给此时正积极努力进军蓝水的中国海军提供了最好镜鉴。

    (编辑/笔啸)

    相关热词搜索:故人秋月朗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