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高位均衡发展论略

    学校教育技术装备高位均衡发展论略

    时间:2020-04-08 05:16:5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江苏省将用2到3年的时间通过合格学校建设,整体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资源的高位均衡发展。根据省教育厅要求,南京市将用近2年的时间基本实现教育装备均衡发展。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是参与创建的主要机构之一,通过参与2年的创建实践,发现经过多年努力,南京市中小学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很高,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就调研结果,结合对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发展的理解,对存在的一些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解决的对策作了一些思考。

    教育技术装备是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办学条件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实现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技术支撑,是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保障。据统计,南京市2005年的教育技术装备完成政府采购招标项目739个(其中专用教室项目159个、图书馆项目39个),实施南京市校校通工程装备信息技术项目1 285个,全年新配套课桌椅21 640套和一批办公设备,总额为1 029万元。通过这样一组数字报告,不难看出南京市的教育技术装备是走在全省前列的,正处于高位发展阶段,但还达不到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如城区中小学和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的差异,不同学科设备、仪器、工具、耗材的配套差异,教育技术装备使用与管理的效益差异等,都存在着不均衡发展的现象。因此,创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均衡发展的意义显得尤其重要。

    当前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现状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推进农村中小学基本办学条件合格学校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名城,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进一步推进南京市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市教育局决定自2006年起,全面开展中小学合格学校建设,用2年左右的时间,使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提升。

    “十五”期间,南京市先后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振兴初中行动计划”和“危房改造”“村小提升”“三新一亮”“六有”“校校通”等工程,全市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是还有不少学校理化生实验设备、图书资料、体育、艺术教育等设施设备,与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特别是新课程实施和学校文化建设所需要的图书阅览室、网络学习室、技能创造室、校史室和心理咨询室还有很大的差距;部分学校甚至无法开齐、开足教育部课程设置标准规定的课程、课时,无法推进新课程实施和学校文化建设;师生缺乏必要的阅读书籍和场所,学生缺乏动手实验和倾吐心声的场所。上述情况已严重影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影响全市高水平、高质量实施义务教育,制约着实现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到2010年,南京教育的主要指标达到世界发达国家同期的平均水平”的目标进程。

    实现教育技术高位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提升学校办学水平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教育技术装备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支持承载和传递知识信息的配备物和配备行为,具体是指实施和保障教育教学活动所需的仪器、设备、资料、学具、设施以及相关的技术软件的总称。南京市合格学校的建设文件中明确提出,所谓合格学校是指学校教育技术装备的合格。因此,实现省、市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是创建教育技术高位均衡发展的基本途径。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是实现教育技术高位均衡发展的基本保证教育技术装备部门是学校教育技术装备事业的具体管理与服务部门,属于后勤供给与保障、后勤管理与服务部门一类。它一方面与其他的教育事业管理与服务部门一样,是一种公益事业管理与服务的部门;另一方面,它又与企业有点类似,承担着学校条件装备的供给工作,并且核心的部分是为学校装备物质条件。也就是说,教育技术装备部门的主要职能是承担学校的硬件条件装备工作或后勤保障工作。因此,装备的质量好坏,就意味着学校办学条件的好坏;装备的成功与否,就意味着学校教育教学的成功与否。也就是说,教育技术装备的质量是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保证之一,是确保学生身心健康与发展的基础保证之一。

    结合合格学校建设目标,分析教育技术装备存在的问题

    南京市合格学校的建设目标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教育名城,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和市局教育发展“十一五”规划两步走的要求,南京市合格学校建设的目标是:1)到2007年年底,全市90%(城区达95%、农村达85%)的中小学达省级合格学校标准(即《江苏省中小学教学技术装备标准(试行)》三类标准),部分学校(省级实小、省示范初中)达省二类标准,少数经济贫困地区的学校全部完成“四配套”;90%以上的中小学达“五室”建设合格标准,部分学校达示范标准;配齐配足必要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器材,满足学校开齐、开足教育部规定课程的要求,满足教师教育教学和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需要。2)到2008年年底,全市中小学100%达省级合格学校标准,部分学校达二类标准乃至一类标准;100%学校“五室”建设达合格,部分学校达示范标准。3)到2010年,全市中小学办学条件,基本实现“十一五”发展目标,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办学条件水平。

    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存在的问题

    1)中小学专用教室的建设问题。专用教室是指为学科的教学与实践活动专门建设的教室。它是学科专用的,能为实施学科教学与实践活动提供专门的条件装备,是学科实施课程目标的硬件平台。在普通中小学,目前的专用教室有多种,如中学理化生实验室、小学科学实验室、中小学图书馆阅览室、中小学艺术教室(含音乐、舞蹈教室)、少先队室等。这一类专用教室与普通教室的最大不同点是装备了与学科教学和实践活动相匹配的仪器、教学设备等硬件设施。随着新课程的实施,专用教室如何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是仍然维持原来的简单地将学科一些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设施等提供给学校;还是在新课程的思想指导下,创新地服务教育教学,提供一整套的建设与装备的“服务”——即一个完整的解决方案?这是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2)校园文化与环境的建设问题。校园文化,简单地理解,就是指校园里的文化。当前,许多人对校园文化的理解较粗浅,有时甚至是歪曲的。这种对校园文化的不正确认识或不充分认识,将会导致办学思想的肤浅,导致教育教学管理上的简单化和形式主义。这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升教育质量是有害的。在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时候,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时候,作为校长、教师和教育行政工作者,都必须对校园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

    校园文化对于校园来说,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一种空气与土壤,是学校形成特色与品味的一种遗传基因,是学校发展成长的动力之一。所以,加强校园文化的建设,对于提升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均衡来说,是一种耕耘土壤、输入血液、夯实基础、提供动力的基础性工作。因此,结合当前提升教育技术装备水平建设,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应考虑如何营造符合学校实际、具有个性特色的校园文化和环境。

    3)仪器、成套设备等实验装备的配备问题。实验装备对于教育技术装备来说,应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装备。因为在中小学的课程体系中,理科或科学教育是最核心、最基础的课程。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部门在当前信息化的浪潮中,在“普九”之后,很容易忽视或淡化中小学的实验装备。由于以前的惯性思维,他们也容易对中小学的实验装备习惯对待,不思创新。目前在实验装备上,至少有以下几个问题值得思考。

    ①现有的实验装备标准在多大的程度上,真正能成为一个科学、有效地指导实验装备的标准?

    ②教育技术装备部门以什么样的理论或思想为指导,开展实验装备?

    ③实验装备包含哪些内容?仪器的采购与供应是否是一个简单的供需关系?

    ④面对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新课程的思想,如何才能真正发挥教育技术装备部门职能,开展好实验装备建设?

    ⑤成套设备的质量问题如何保证?如在实验室、计算机教室的桌椅等木器产品中,甲醛等有害残留物超标的现象比较普遍,严重影响学生的健康。其对学生的危害是不知不觉的,因而容易被忽视。因此,环保绿色必须成为教育技术装备的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⑥成套设备的安全问题如何保证?安全性的要求包括对学生的安全和物本身的安全两个方面。前者是指物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而言,后者是对物本身的安全而言。对学生来说,质量就是要确保产品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对学生的危害达到最小。如:木器产品必须边角圆润,结构符合人体工学的要求等;电器产品必须有3C安全认证等。对于产品本身来说,质量就是必须能防雷、防火、防酸、防腐等,要确保不会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发生危害性事故。

    4)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与管理问题。学校需要教育技术装备,这一点成为共识,所以在提升学校办学条件的建设中,大家都在加大力度想方设法投入,进行装备。但是在装备后,对装备的管理应用远没有到位。换言之,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与效益发挥没有充分地实现。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①对教育技术装备的作用在理解与认知水平上,受知识水平的限制,没有科研作为支撑,理论构建缺乏。没有理论的指导,当然在实践上就难以深入。作为一门科学的教育技术装备还远没有理论根底。如:学校在如何管理、评价教育技术装备的物与人上,经验、理论都很缺乏。

    ②重装备,轻培训,以及部分项目上的本末倒置的装备过程,制约了教育技术装备的主体使用者(教师)的运用水平提升。多年来,我们大力装备了实施课程用的仪器、设备,但对教师运用这些技术装备的技能培训却很欠缺,没有一种机制来保证教师提高运用技术装备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提升。虽然职称评定上有一项信息技术的要求,但恰恰相反的是,在信息技术装备上本末倒置。学校有了计算机网络教室,学生有了计算机,但大量的教师却没有计算机使用与管理上岗证书。

    ③研究者的研究方向关注学科教学中如何使用技术装备,关注运用技术装备改革教学方式,但很少有人关注技术装备如何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特别是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信念。研究技术装备的群体大都为教师,研究的方式与内容主要是如何在某些教学方法中运用技术装备改进教学的一些细节工作;但技术装备与课程建设的关系,与学科教育教学的关系,与学校管理、评价的关系等方面,都很欠缺。

    ④从业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较差,忽视教育技术装备的技术含量对从业者的要求。在装备干部队伍中,对教育有认知和实践经验的人较少;在学校的管理队伍中,多是不能从事教育教学的人员。

    ⑤评价的行政偏见。对于教学一线的教师的界定,局限于在课堂中教学的教师。而在实验室、图书室等专业的工作人员被定为后勤教辅人员,在职称评定等待遇上受到限制,从主观上把有能力的、有潜力的人员排斥在外。大学里有实验师,有图书馆高级职称,而中小学却没有。

    解决问题的对策

    强化学习,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创新是发展的基础,人的因素是关键。只有通过学习与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才能有效地发展装备事业。学习与培训的方式有多种,如装备部门组织培训,专业机构委托培训,企业动态产品培训,硬、软件管理专项培训,教研活动使用培训等。只有把实践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提高各个项目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

    科学论证,创设用户与装备部门的沟通渠道学校的需求是否明确,装备物品能否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等问题,都需要有畅通的沟通渠道。所以,要解决技术装备的合理性、科学性问题,必须做好装备的方案。在建设与配套的过程中,方案的制定与论证应做到:

    1)与校园文化相结合,依据合格学校的建设标准与建设指导意见和建设配置要求,对学校装备进行整体构思。

    2)依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如师资条件、原有设备、场地情况、资金状况等)对专用教室进行功能性设计,做到既遵循标准,又能实现功能;既有每个室的特殊功能,又能体现本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3)根据每个室的特色功能,制定本校专用教室的建设与配置要求,包括平面设计、区域划分、橱柜的形状大小、材料的数量、材质的规格、选用要求等。

    4)预期效果。要有效果图和效果说明。建设企业要与学校加强沟通,装备部门应从技术上给予指导,方案形成后,经学校认可,方可实施。

    抓好队伍,有效地把教育技术装备管理延伸到基层这里的队伍是指除专门的装备部门之外的队伍,大体可分为三支。一支是决策者队伍,主要是学校分管装备的校长。这支队伍决定了学校的装备计划和方向,既是装备的管理者,又是装备的责任人。第二支是教师队伍,即各个专用教室的中心组。他们是装备的直接使用者和把装备应用于教学的一线教师,对于装备质量的好坏、装备的发展最有发言权的,教育技术装备需要他们参与研究与评价。三是配套产品的企业队伍。引导一批具有专业水准和一定生产规模的企业,为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服务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强化政府采购渠道的规范性、公正性、公平性、公开性,引进合理竞争机制,规范企业行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更新理念,把握时代脉搏,紧跟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在建设中,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决策与行为。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装备部门应根据时代的要求,不墨守成规和单凭用了多年的几个标准一味配套,一定要根据用户的需求,因地制宜地建设,科学合理地配套。既要实现功能,又要勤俭节约,把有限的财力、物力与人力用在需要的功能建设与特色建设上,真正实现教育技术装备为素质教育服务的宗旨。

    技术研讨,以新课程标准引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新课程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课程目标,确立了建构主义的学习方式;新课程强调对信息素养的要求,加强课程之间的整合,突出综合实践课程的地位等。因此,教育技术装备在实践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实验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动手的过程,是一个建构主义学习方式的过程,是一个认知体验与情感体验的过程。要实现这个过程,离不开教育技术装备的支撑。因此,只有通过技术研究,才能把有效的、具有前瞻性、适应新课程要求的装备引入课堂。

    (作者单位:南京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办公室)

    相关热词搜索:技术装备高位均衡学校发展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