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

    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发展思路与对策

    时间:2020-04-08 05:21: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关键词: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科优化;以人为本;高等教育

    摘要: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已初具规模,基本建成了学科门类齐全、层次完备的硕士、博士培养两级研究生培养教育体系,导师队伍趋于均衡,但办学条件与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研究生培养规模和质量的瓶颈。因此,应扩大经费投入总量、盘活存量,调整布局、优化结构,创新机制、保障质量,统筹协调、注重效率,同时,改革培养模式、完善教育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全新的学科体系,实施科学监控。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474(2008)02—0012—05

    天津是我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源地,也是中国研究生教育发展较早的地区之一。二十多年来,天津市高校累计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3万多名。目前在全部十二个学科门类中均可以开展研究生教育,形成了门类齐全、类型多样、学科结构较为合理的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但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需要我们对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政策发展、自身条件以及未来发展需求进行认真审视。

    一、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现状

    (一)从数量上看

    自1980年以来,天津市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予点数量有了大幅度增长,博士学位授予点以年均33.2%、硕士学位授予点以年均25.6%的速度递增。特别是最近的3次授权审核,学位点平均增长速度分别达到35.6%和31.4%。从总量上看,天津市学位授予单位及学位授予点已初具规模。

    虽然二十多年来,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取得了很大发展,但与一些高等教育发达的省份相比,我市学位授权点相对数量偏少。我们对国务院学位办公布的第八次学位授权审核之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位授权点分布情况表进行统计分析,根据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和硕士点所代表的学科水平,分别赋予权重0.6、0.3和,0.1,并将各省分别拥有的不同级别学科点数与权重相乘后求和,得到总分,天津市仅排位13(即使以权重0.7、0.2、0.1或0.5、0.3、0.2来分析,其排名结果亦如此)。

    从天津市经济社会快速持续发展的态势看,虽然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增长速度较快,但相对数量与高等教育发达地区相比仍明显偏低,总体规模仍需要较大发展。

    (二)从结构上看

    从学科门类来看,截至2003年,天津市的博士学位授权点除军事学位外,已经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和管理学等11个学科门类,硕士学位授权点已经涵盖了12个学科门类。国家、地方政府和学位授予单位还共同投资建设了一批重点学科,为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天津市已初步形成了学科门类比较齐全的学科体系和专业体系,这对构筑合理的地方高等教育体系,推动天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学位类型来看,天津市经过多年的发展,也已形成包括普通全日制研究生在内的多样化的学位类型。目前天津市已在MBA、MPA、建筑学、法律、教育、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会计、工程等9个领域开设专业学位课程。如果从培养单位绝对数来看,天津市仅占全国的2.6%,发展空间还很大。从学位层次来看,近几年来,天津市研究生教育发展规模经历了一个高峰期。硕士研究生招生年平均增长27.1%,博士研究生招生年平均增长25.1%,近3年授予博士学位与硕士学位之比均达1:5,已形成层次完备的培养硕士、博士两级研究生教育体系。

    尽管如此,天津市在研究生培养的结构上仍有待优化。在授权学科结构中,天津市博士、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工学门类占的比例最大,达57.58%,其次是理学,占12.12%,二者相加占近70%;其他10个门类加起来只占30%。这表明,天津市学科结构中,与经济发展直接相关的自然科学发展最迅速,这和我国社会发展的大环境是一致的。相比而言,大文科类比重明显偏低。

    天津市博士、硕士学位点按学科分布也呈现出工学门类突进较为明显的现象。认真审视高等学校的学科结构,我们不难发现,不少传统学科仍占据着优势地位,例如天津市的工科院校大都设有机械制造专业,同时其师资、教材等均占有优势地位,这固然是需要珍视的。但是,从世界科技发展的大趋势来看,未来30或50年,世界科技发展将在信息科学、生命科学、物质科学、脑与认知科学、地球与环境科学、数学与系统科学乃至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领域形成新的科学前沿,而信息技术、基因技术、纳米技术等新兴高科技将突飞猛进的发展,与这种趋势相比,这些领域对于天津市多数高校来说尚属空白,只是处于起步阶段。可见天津市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应该受到特别重视,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快速调整的机制。

    同样,在研究生培养的学科结构中也呈现出类似的问题。如在自然科学领域,无论是工学博士生,还是工学硕士生,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2004年,天津市工学硕士、博士生在校数占相应总在校学生数的比例分别为39.25%和35.47%,工学博士生在校人数增幅为3.28%,硕士生为-0.09%,工学硕士生所占比例趋于稳定。而理学2004年博士生在校人数占总数的12.69%,硕士生在校人数占总数的9.69%,增幅分别为0.23%和0.13%,其增长态势与工学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作为主导方向,理学博士生虽有所增长,但和工学博士生比起来,增幅较小。而基础研究对科技原始创新具有战略意义,理学博士人才不足不利于原始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需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在社会科学领域(大文科),所占比例最大的是经济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分别约占总在校生人数的1/3和1/4,而与社会发展关系密切的法学、教育学人数的比例则偏低,特别是教育学,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在校人数分别仅占0.43%和4.09%。

    天津市学位授权点大多集中于南开大学、天津大学,而地方性高校学科实力较为薄弱。如不尽快改善这一现状,马太效应将会进一步加大实力的差距。当然也不能盲目地在研究生教育的布点上予以“照顾”,否则将会降低研究生教育的质量和声誉。

    (三)从条件平台上看

    天津市研究生培养经历了恢复发展、探索发展、适度发展和积极发展四个阶段。1981—1985年,作为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恢复发展期,研究生数增长较快,随后步入10年左右的探索发展阶段。并在适度发展期(1992—1998年),天津市博士、硕士招生的增长率分别是19.6%和11.5%,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增长率分别为19.8%和7.5%;在积极发展期(1999~2003年),博士、硕士招生的增长率达到25.1%和27.1%,授予博士、硕士学位人数增长率分别为16.8%和21.3%(见图1)。

    在这四个阶段中,天津市高校导师队伍的规模不断扩大,年龄和学科结构也逐步趋于合理。2004年天津市博士生导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人数较2002年增长了95%,呈急速增长的态势,41~50岁年龄段的博导所占的比例数目前已接近60岁以上博导的比例,所以从整体导师队伍来看,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41~46岁为最大比例的金字塔形年龄结构,这种结构对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无疑是非常有利的。

    目前,天津市教育经费总量逐年增加,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体制进一步形成。但与北京、上海两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京津、沪科研经费投入总量的增长率见表1。

    此外,天津市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也远远低于北京、上海两地。2002年天津生均教育经费支出为1.6万,上海为2.3万,北京则是天津的2倍,达到3.2万。不难看出,目前天津市的科研经费以及教育经费的投入量与其他省市相比,均有很大差距。因此,经费的不足已经制约了我市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因此,研究生培养必须要有一定的科技研发的条件平台。目前,天津市科技研发条件平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是天津市业已建成多种大型实验基地,拥有一定数量的大型仪器设备,但各高校的院、系、教研室等都追求小而全,使得有限的资金分散,导致部分设备重复购置及利用率低,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截至2003年底,天津市共有各类大型仪器设备约1800台,其中高校拥有量占1/2左右,而这部分仪器有的使用时间超过了5年,有的甚至超过10年。

    二是高校图书馆的科技文献资源较为丰富,但目前不少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陈旧,全文数据库严重不足,科技文献与信息资源尚未形成集聚效应,共享性较差,服务水平不高。

    三是科技研发条件平台建设缺乏系统性、前瞻性的整体统筹规划,资金投入分散且严重不足,资金管理和运作模式较为传统,缺少有效的中后期评价监督体系,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共知、共建、共享机制不健全,网络化程度较低。

    综上所述,天津市研究生培养规模发展较快,导师队伍结构趋于均衡,但办学条件与环境仍暴露出诸多弊端。

    二、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结合天津市“三步走”战略和“整体推进,协调发展,追求高水平,实现新跨越”的总体要求,以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借助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良好契机,充分盘活天津市现有教育资源,按照“站在新起点、再创新优势、实现新跨越”的要求,努力构建适应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新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体系,推动研究生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二)发展目标

    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对天津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有利于研究生教育高效、有序、持续进行,有利于满足天津市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天津市创新型城市建设及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为准则,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优化学科布局,打造一支具有“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创新能力强”的导师队伍,构建“高效、长效”、特色明显的多元化教育经费投入体系,建设一批高水平、跨领域、网络化、利用率高的大型科学研究条件平台,全面提升天津市研究生的创新能力与水平,为把天津建设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提供科技人才保证。

    (三)发展思路

    从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出发,依据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战略指导思想,结合天津市的现状与问题,借鉴研究生教育发达地区的经验,提出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七大发展思路:

    1、扩大总量,盘活存量

    针对天津市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位授予点和研究生招生人数总量偏小的现状,在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硕士研究生规模,特别是专业硕士研究生规模,稳步扩大博士研究生规模;加大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广开各种渠道,扩大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总量;同时,积极盘活存量,提高现有资源的使用效率和效果。

    2、调整布局,优化结构

    针对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存在的诸多结构不合理现状,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战略,在遵循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进一步优化学位的学科布局、学位类型和学位层次结构,建立合理的导师队伍的学历、年龄和学科结构,完善经费投入的方式与使用结构,调整条件平台的布局与结构等,以强化研究生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功能,做到合理布局,走内涵式发展道路。

    3、创新机制,提升能力

    强化研究生教育管理的体制和机制创新,明确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社会以及高等学校的职责,区别对待义务教育和非义务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正确处理研究生教育教学、科研、学科建设之间的关系;各个高校涉及学科建设、学位工作、研究生培养的相关部门,要按照“在总体目标一致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分工合作,互补协调,高效运转”的原则,调整现有组织的职责、权限与功能;进一步改革并完善研究生教育的各项制度,以提升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整体能力。

    4、保障质量,加速发展

    根据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地区相比有所差距的现状,充分利用天津市本科生生源数量大可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广阔发展空间的优势,抓住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急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和国际竞争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机遇,加快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改革步伐;同时,把研究生培养质量作为当前乃至今后的一项最为重要、最为关键的工作,要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把天津市的研究生教育质量抓得更紧、更实、更富有成效,使研究生教育再上新台阶。

    5、统筹协调,相对集中

    要统筹考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内在运行机制和外部保障体系的发展规律、天津市社会整体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目标等两大方面的问题,注重研究生教育发展内在运行机制与外部保障体系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在天津市整体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资源的配置上,要切实贯彻“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战略原则,突出建设重点,抓住关键环节,集中使用高校人、财、物等资源,尽快做大做强,形成天津的优势和特色。

    6、以人为本,注重效率

    人是一切活动的主体,也是所有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要真正把导师队伍作为研究生工作的“第一资源”来对待,充分发挥导师的积极性、创造性、责任感,大力抓好导师队伍建设;要舍得在导师队伍上花精力、下功夫、投资源,坚决克服只注重买仪器设备等片面化倾向;在教育、科技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上,要克服只讲产出、不给投入,违背经济规律的现象;要树立经营理念,既要追求效率,又要讲究效益。

    7、长短结合,瞻前顾后

    学科建设、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水平提

    升,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既要立足于天津市当前的实际,同时又要有纵深配置和超前意识;既要重视稳定的渐进积累,又要有跨越式发展的勇气和创新精神,并注意发展的可持续性;既要有长期的宏伟奋斗目标,又要注重其分步实现的可能性,做到长短结合,瞻前顾后。

    三、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的对策

    1、调整政策导向,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全面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一是要确立“质量就是生命”的研究生培养观念,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落实素质教育;二是要实施开放式教学,优化“以人为本”的育人环境,落实因材施教的个性化教育;三是要加强研究生非智力因素的培育,提高高层次人才的情商;四是要变更学位类型属性,与国际接轨;五是要根据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实行非均衡扩招政策,以此作为优化科类结构、完善研究生教育体制、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根本手段。

    2、优化学科布局,构建富有特色、全面协调的学科体系

    一是要坚持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为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提供坚实保证;二是要应对产业结构调整,提高人文类学科的比重;三是要瞄准经济建设重点,集中有限力量支持一批优势明显的基础学科、高新技术学科;四是要保持学科的协调发展,继续从体制上扶持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和边缘学科,加大对基础学科和冷门学科的政策倾斜。

    3、坚持以人为本,创新管理机制,注重建立人才储备库

    一是要正确处理好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学科负责人在导师队伍建设中的关系;二是要针对当前激烈的人才竞争,积极建立加强“引人、留人”具体措施,从“待遇、事业、感情、氛围”等方面留住人才;三是要完善导师遴选制度、考核制度和培训制度;四是要加强人才信息管理,扩大统计口径,从天津市各高校导师数的统计扩大到科研院所中,从而保证全面把握导师流动动向;同时,密切关注国内外同领域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及导师的状况,建立天津市高层次人才储备库,突破传统的用人观,切实贯彻“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的人才使用思想。

    4、优化投入结构,区别投入对象,建立科研经费稳步增长的约束和监控机制

    一是要优化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结构,区别投入对象;二是要建立政府对研究生教育经费投入稳步增长的约束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大力提升企业及其他社会方面的科技经费投入;三是要简化管理程序,注重目标管理,实施分类评估,加强预算审核、过程监控、成果验收,以提高经费使用效益。

    天津市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心主任张福中、赵福龙,以及天津市教委学位办的各位老师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大量宝贵数据,特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责任编辑:舒莉霞)

    相关热词搜索:天津市发展思路对策学位研究生教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