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感悟爱情 > 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昙花一现与其多年训练

    少年田径运动员的昙花一现与其多年训练

    时间:2020-04-14 05:15:1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正确进行少年田径运动员的多年训练,是现代运动训练中的一项重大研究课题,也是我国实现奥运争光计划和田径运动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与不可回避的问题。

    一、要重视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理论与方法的研究

    儿童少年的早期专门训练促进了世界各国的不少少年运动员表现出很高的运动成绩。但是对参加比赛的,尤其是对已经停止训练和退出比赛“舞台”的优秀少年运动员的广泛调查研究说明,现行的早期专门训练的内容和方法以及目标管理还有许多不合理的地方急待修正。

    运动实践表明,专项训练能够保证在开始训练的3~4年中大幅度地提高成绩,以后提高成绩的速度就缓慢了,随后又出现稳定,甚至下降。不管运动员从什么年龄开始专项训练,基本上都是这样一个规律。所以专项训练越早,高水平的成绩出现得也就越早,如果后朗训练的内容和运动负荷不合理,则运动员的专项成绩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下降。也就是说,运动生涯结束得越早。对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调查表明,即使是最“年轻”类(例如短跑、跳高等)的田径项目,通常也要在20~22岁左右时才表现出最高的水平。

    从13岁开始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到17岁时,就达到了高水平的成绩,然后提高成绩的速度就缓慢了,到20~25岁或更早一些时候,他们便离开了运动员的队伍。从15岁开始专项训练的运动员,在19岁时能达到高水平的成绩,而在19岁以后,当前面所说的运动员已经停止比赛的时候,他们仍然成功地参加比赛。如果从15~17岁开始专项训练,他们能在21岁时表现很高的水平,如果后期训练的内容和运动负荷相对合理,则他们能保持较长的运动年限。这里所说的15~17岁开始专项训练,是要以多年全面身体训练为基础的。只有经过长期“建设性”系统训练,具备身体全面发展的运动员,才可以在比较短的时间内——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里表现出高水平的专项成绩。

    世界各国的田径运动员的培养实践证明,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不应该照搬成人的训练方法。问题的根本不在于成绩的早晚,而在于达到这一成绩的途径和方法。少年田径运动员的训练应该讲究训练方法的设计和训练手段组合的研究,尤其应该深入研究少年运动员运动负荷的构建理论,运动技能的形成理论。例如专项技术的训练问题,运动量和运动强度的设计问题、不同训练手段组合练习效果的问题、发展运动素质和改进运动技术的设计操作问题等,同时也应高度重视如何培养和教育少年田径运动员具备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强烈的事业心等高尚品质。

    二、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阶段的目的与任务

    儿童少年的早期专门训练应该是多年训练的准备阶段,其目的是为保证未来的青年期能不断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而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儿童少年的早期训练中,必须特别注意提高其身体的机能和健康水平,使他们的身体在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在专项训练方面应重视基本技术的改进和提高,应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研究。刘翔的成功有力地说明了重视基本技术,重视身体素质训练技术化的正确性、重要性和实效性。

    三、儿童少年早期训练阶段的两种不同训练观

    儿童少年运动成绩的增长,一方面是由于训练的效果,另一方面还包含着自然增长的因素。所以儿童少年的运动成绩可以用下列公式来表示:运动成绩:自然增长+训练。

    训练不仅和成绩有关,而且对自然增长也有影响,这种影响可能是正面的、中性的,也可能是负面的。很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过大的运动量阻碍了儿童少年有机体的进一步发育,但却会使运动成绩有显著的提高。相反,也可能训练的效果对运动员身体的自然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当时运动成绩的提高却很不显著。

    因此,对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比例问题,量和强度的组合问题,以及训练方法和练习手段的选择问题,是教练员训练理念和训练艺术的具体反映。

    从运动负荷的角度来看,概括来说,在少年儿童的运动训练实践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类型的训练方法:一种是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另一种是量小强度高的训练方法。只要用2~3个月的训练时间,便可以看出进行量小强度高训练的运动员提高专项运动成绩的速度很快。这种暂时的优越性,在一年的训练中表现十分明显。到目前为止,在儿童少年的训练实践中,我们常遇到的大多数是这种训练方法。

    量大强度小的训练和量小强度高的训练对提高运动成绩的影响是不同的。如果两个儿童少年的自然增长的幅度相等,采用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前期提高运动成绩的幅度大。但是,从多年训练的最终效果来看则往往是一种“昙花绽放”的情况。因为早期采用高强度训练的负作用多数是当少年训练阶段结束时,在进入青年训练阶段时,成绩提高得缓慢或者停滞不前。

    在13~14岁的年龄中成绩往往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这是有机体自然增长、采用高强度训练和专项训练手段的结果。到15~16岁时,会出现一些缓慢和停顿,这时如果进一步提高强度,采用的手段更为专项化,而同时将训练量提高一倍到两倍时(每周训练4~5次,每次2~3小时左右),不少运动员在这时能达到二级运动员的标准。采用高强度训练可以在不提高量(每周2~3次,5~6小时的训练)的情况下,同样也可以提高成绩,但到高年龄组训练时,再想提高就比较困难了。

    到17~18岁时,由于自然增长显著下降了,这时运动成绩往往出现停止不前或下降,尤其是那些运动量较低的运动员更是如此。如果教练员能够在这个时期提高量和强度,同时采用一些新的更加专项化的手段和方法,还可以使成绩达到更高一些。

    相反,在少年时期较长时间地坚持“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的多年训练来说是正确而有益的。这就是说,在少年训练阶段,13~15岁年龄组的少年运动员必须注意保持足够的训练量而不宜过早提高训练强度。到中等年龄组时最好保持或稍加大训练量,同时逐渐地提高训练强度。

    采用“量大强度小”训练的儿童少年在13~15岁的年龄时,运动成绩是相对较低的,但在16岁时,运动成绩大致可以和“量小强度大”训练方法的运动员的成绩相等。

    一般来说,进行“量大强度小”训练方法的运动员在16岁时,应将以前的最大量下降三分之一左右,到17岁时下降三分之一左右,然后到18岁时再提高量和强度,则能保证较大幅度地提高专项运动成绩。

    儿童少年训练在年训练量和强度方面的安排也不应该和成人相同。传统的周期训练理论,成年人的训练在冬季准备期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而在整个比赛期训练强度逐步提高的同时不断地降低训练量。这和参加比赛以及为了表现高水平专项成绩有关。没有要求14~16岁的青少年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他们也不需要这么长时间地参加比赛去创造高水平的成绩。

    许多教练员的经验证明:14~16岁的少年运动

    员,为了在比赛中表现对他来说的高水平运动成绩,只需一周半或两周时间的调整就已足够了。

    采用低强度或中等强度而运动量大的训练方法对青少年身体的自然增长有良好的作用。

    青少年的骨骼、韧带和关节的发展是大大落后于肌肉的发展的。在这种情况下容易使关节和韧带受伤。如果采用高强度的训练法,就会加大肌肉和关节、韧带之间的差距,特别是那些条件好,在短时间内成绩提高得快的运动员,更是这样。

    关节和韧带的损伤在数次重复以后,容易转为慢性,难于治愈。对青少年来说更为不利的因素是身体的自然增长,往往使伤处负担加重。

    关节和韧带的受伤不只是一个强度问题,当突然加大某些训练手段的量时,尽管是用小的或中等的强度完成,也是容易受伤的。如果教练员对此忽视,往往使条件好的年轻的三级跳远和跳远运动员成为平足,而中跑运动员很容易造成跟腱发炎。

    早期训练阶段采用低强度大运动量的训练对韧带和关节有以下几点好处:第一,逐步提高速度一力量素质,有利于儿童少年身体的生长发育;第二,大量的低、中强度练习能促使骨骼、韧带和关节功能的很好发展;第三,4~5年以后当显著地提高训练强度和负荷量(由于专项训练的需要)时,这时其运动支撑器官已经发育得比较健全了,能承受大负荷训练而不易受伤。

    在少年发育时期,骨骼系统增长得很快,一年能达到8~12厘米,在这期间应特别注意保护骨骼、韧带和关节的正常发育。

    低强度而量大的训练方法对掌握和改进专项技术也是有好处的。有经验的体校教练员往往感到:对各集训队中那些成绩比较高的运动员通常在改进技术方面会感到时间不足。这是因为:第一,这些运动员的大部分时间是用到发展身体素质上去了,而这又和高强度训练有关系。第二,高强度训练法在发展素质中所带来的迅速的、跳跃式的提高,使运动素质与专项技术和专项成绩之间出现阶段性的失调现象,这一点在专项训练上表现得尤为明显,如儿童少年跳远运动员在短时间内提高了30米、60米、100米的跑速以后,有时反而使专项成绩下降了,其原因就是因为在素质和技术之间,以及素质和专项能力之间产生了失调,这种类似的情形在其他项目中也是存在的。

    两种不同的训练方法对儿童少年的心理也有不同的影响。采用高强度训练法可以使得运动员花费较少的劳动换取较大幅度的提高,因而采用高强度训练法的运动员往往不喜欢从事大运动量的训练,他们对刻苦训练、创造优异专项成绩缺乏正确的认识;而那些采用大运动量训练法的儿童少年,往往是认识比较明确,训练态度比较端正。

    为此,我主张在儿童少年的早期田径运动训练阶段,采用量大强度小的训练方法,要重视基本技术的教学与训练研究。

    四、结束语

    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研究是我国田径运动业余体校应重视的重大研究课题。它直接关系到我国田径运动后备人才的培养问题。运动负荷的组合结构问题,运动素质训练技术化的问题是儿童少年早期专门训练的理论与方法的核心问题。

    (浙江富阳中学)仇先方

    相关热词搜索:昙花田径运动员一现多年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