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生死“中介”人

    生死“中介”人

    时间:2022-08-26 17:5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器官捐献协调员


      当今社会,很多职业有“中介”人,房产租赁、银行贷款、汽车代驾、婚姻介绍等,其实都是一种有利益的商业中介人,甲方乙方中间人三者之间存在经济利益, “中介”人从中受益,当事人也得到该得的利益,这是一种新兴职业。可生与死这样的事,也逐渐产生了“中介”人。有人叫他们“劝捐员”,专业称谓是“器官捐献协调员”。协调员一边要协调病人以及家属捐献器官,另一边,要与医疗评估组织联系评估器官是否可用后,并立即手术取出有效器官,按照分配原则安放到器官衰竭的病人身上。他们多数是来自各大医院医护人员,或者红十字会工作者,具有医护专业背景,主要工作就是奔走于各个医院病房,进行知识普及、社会动员,发掘潜在捐献者,见证器官获取以及分配、协助完成手续、参与纪念缅怀等工作。与市场化的“中介”人不同的是,生死“中介”人没有任何利益可图,多数是职业公益。他们被很多人看成“说客”,甚至被病人和家属误认为“贩卖器官的人贩子”。事实上,他们仅协调那些潜在的器官捐献者,更多的是普及捐献知识,而不是劝捐。旨在家属的同意下,签订自愿捐献器官协约,并按下指纹,获取有价值的器官。他们有的坚守在红十字会的值班电话旁,一旦接到捐献意向电话,便立即动身前往协调;有的直接在各大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现潜在的器官捐献者。这支队伍中,有兼职,有专职,都经过当地红十字会的专业培训。
      在中国内地,长期以来,一个人病入膏肓,医生采取最有效办法就是器官移植,然而,事实上,器官资源短缺。由于缺乏公民自愿捐献,死囚器官一时成了器官移植的唯一来源。但因死囚器官真菌感染率和细菌感染率高,引起国际社会担忧,死囚犯在被囚禁的环境下很难保证选择自愿捐献器官,死囚的器官捐献一直备受社会诟病。很多国际友人认为这是饮鸩止渴的行为。一时间,关于人道主义救助精神的议论沸沸扬扬,甚至遭到犯人家属的强烈反对。中国对死囚器官捐献采取自愿原则,器官紧缺成为器官移植发展的瓶颈。截至2014年,广东、北京、浙江等大型器官移植中心已经停止使用死囚器官。
      自2015年1月1日始,中国器官移植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无疑是对公众关切的有力回应。这意味着,今后我国的器官移植将由依赖死囚向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转变。公民自觉捐献成为器官移植的唯一源头,全面停止使用死囚器官作为移植供体来源,让包括死刑犯在内的任何人,都享有对自己身体的自主支配权,既体现了对个体生命的最大尊重,同时也堵住了死囚器官捐献过程不透明、不公正以及利益交换等诸多漏洞。但必须承认,器官供求之间还存有巨大缺口。据国家卫生计生委统计,中国每年约有30万人需要器官移植,而只有约1万人能够完成移植。在这样的情况下,公民逝世后自愿捐献器官,就成了破解器官移植供体紧缺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怎样才可以达到公民自愿捐献?身体健康的人不可能平白无故去捐献器官,除非是亲属活体无私奉献捐赠,或者生命垂危的病人,或者是脑死亡多日,或者是年老即将离世,或者是完全依赖呼吸机无钱救治的深度昏迷患者,或者其他特殊人。如此情况下,器官捐献协调员这一特殊的职业人应运而生。
      十年前,他们不是医生,也不是护士,而是热心社会公益的人。很多人是无偿捐献血液的社会公益者。他们被病人家属或者医护人员说成是“说客”“贩卖器官的人贩子”。整日游走于死亡与重生之间,无论在医院的急救室或者ICU重症监护室,备受受益人或者捐献者的注目。
      从事器官移植的专家大都知道,器官来源原本就很紧张,现在就更加紧张了。医护人员以及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也参与进来兼职做起协调员。在他们看来,器官捐献协调员职业已是这个时代不可推卸的重任,势不可当。这个新生的职业,尽管逐渐被接受,但绝大部分仍不为人知晓。他们的“游说”之路有多艰难,有多少汗水泪水?他们又有着怎样的人生命运?捐献者、受益者、家属以及社会各方又有怎样的心态?这些话题正在引起人们的关注。
      “器官捐献,爱,让心跳不止。”一行没有声音的滚动字幕。这则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吸引了很多观众的注意。母亲喜欢看电视,每每在看到这则广告时,总是疑惑不解,好奇地问我:孩子一会儿哭哭啼啼,一会儿安静微笑,是什么意思?我耐心给母亲讲述广告中的故事:一个啼哭不止的婴儿,无论是阳光的叔叔、慈祥的奶奶,还是温柔的阿姨、可爱的姐姐,都无法让他平静下来。最后,在听到一个男人的心跳后恢复了平静,然后依偎怀抱,微笑安睡。原来,数月前,孩子的妈妈因病去世,在器官捐献协调员的帮助下毅然将自己的心脏捐给了这个男人。母亲怀疑地问我,天下还有这事,器官可以随便移植?要是科技发达到这种程度,很多人不都可以重新获得生命?再说那人家的家人会愿意吗?人死了身体不完整,那成了没心没肺的身体,多么吓人。
      我有理由相信中国多数老人都是如此认识。这则广告发布后,引发了众多网友的热议。他们在评论中表示自己感动哭了,决定去进行器官捐献的志愿登记。
      另一则名为《永远璀璨》的小品一夜走红。小品以“劝捐员”为对象,讲述他们游走在生死两端,搭建死生转换的桥梁,传递生命延续的希望,却又不为主流社会所理解的故事。人将死去,自己的器官可以救人,还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活着,是最值得骄傲的事。很多人被最后的画面感动。“劝捐员”是民间对协调员的通俗叫法。
      高敏就是这样一位器官捐献协调员。准确地说,是全国首位器官捐献协调员。2005年开始做起,十几年如一日,硕果累累,道路艰辛。她曾经遭到十多名家属的包围,有的恶言相向动手动脚:“我们不欢迎你这扫把星,器官买卖的人贩子,立刻给我滚出去……”更有病人家属选择报警。高敏会被家属进行反复的身份排查,以至于现在,她不得不把身份证、协调员证、人大代表证等各种证件随身携带。
      做器官捐献协调员十三个年头了,高敏依然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人物,有时候她徘徊在医院急救室门口的志愿器官捐献的牌子下,很多次她想放弃,因为家属的频繁误解、辱骂会让她身心难支。人毕竟不是机器。生活也没有一点儿规律,见到一些表情凝重的人,难以轻松起来。一次在说服一位脑死亡患者家属的时候,她险些遭遇狠抓头发的暴力,这位病人是一位腰缠万贯的富二代,家里有钱占着医院的包间近三个多月,病人已经宣布死亡,只是家属每天向医生哭诉花多少钱都可以,只要能看到呼吸,他们期待奇迹瞬间出现。可是一个月过去了,两个月过去了,三个月过去了。病人没有丝毫反应,高敏就悄悄进去,起先,给病人家属发发传单,顺带送一瓶开水,家属们一会儿玩着手机,一会儿看一下呼吸机,一会儿看一下心电图的小屏幕,根本无心关注病人的死活。每天三百元的护工,更不上心。只有一个是亲属轮班。高敏于是以送水为借口,思量再三,最后向轮班看护的一个亲属说明意图。这个值班家属只是病人的远方亲戚,不当家,让高敏明天来。第二天高敏一早来到病房,家属交接班开始了。“哥,就是这个老女人,让舅舅捐献器官。”一个高大威猛的年轻人抡起拳头就朝高敏的脸上猛击,差点挨打。幸亏护士来得及时。可高敏的头发已被大把拽落。很多病人家属围观起来,“赶走这个扫把星,别让这种人来咒死了。”高敏在护士的帮助下才从急救室逃脱出来,走到一个商店的橱窗前,她凌乱的头发因为静电作用,在空中飞舞着,高敏感觉自己俨然是从精神病医院逃跑出来的模样。回到家里,妹妹好心劝她不要再干了。为此甚至妹妹和她闹过矛盾,并为高敏找了一份物业保管工作。可是性格执拗的高敏最终还是选择坚持。妹妹气得没有办法,总是担心她的身体,逢年过节给姐姐做一些好吃的饭菜邀请姐姐一起过。可是姐姐和她们总是聚少離多。
    相关热词搜索:生死中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