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玲珑春色在玉壶

    玲珑春色在玉壶

    时间:2022-09-04 14:2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茶具之于茶,一如霓裳羽衣之于女人。
      我这么说显然不合“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的俗话,但不妨也可以看作是与时俱进、融中西文化于一炉之说吧。
      当中国烧瓷技术随着瓷器一并输入到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后,茶具作为瓷器中既是日用品、又具有文化含义的器皿,其样式也不再只是传统中式的古拙素雅,而有了更多设计和装饰性,这设计里充分融入了与西方社交文化相关的女性审美意识。但凡一款器物、一类事相成了女性世界里的一种风尚,那其表重过其里、其形大过其义也就跟着发生并常态化。我在这里并无褒贬之意。
      品茶,是中国古代文人的雅趣之一,在西方则与上流贵妇的社交活动相关,最典型的要数如今被当作小资情调的下午茶了。虽然下午茶不只是茶,然而在松饼、马卡龙、芝士蛋糕、迷你三明治之外,茶是万变不离其宗的轴心。这与上流女性搭界了的事情,自然就花哨许多,必有种种绰约。又想到香茗的色相与气息在冲泡过程中的呈现与四溢,就如美女在
      沐浴之中。同是美女,若在农家的木澡盆里,就是搓灰擦背、清除污垢而已;若是在唐宫华清池里,即使千年之后还令人遥想那肤若凝脂。可见在盆子与在池子,身价可是天壤之别!由此想到,同一款茶在不同茶具里呈现的姿色与身价,真是有點像美人的际遇。
      苏东坡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有这样一句“欲把西湖比西子”,后一句谁都能接上:“浓妆淡抹总相宜”,自然说的是女人,而我联想到他的另一首《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芽》,此诗句句写新茶佳茗,却又字字以美人喻之,最后一句更是总结性地断言“从来佳茗似佳人”。可见,无论是水光潋滟的西湖,还是仙山灵
      草的新茶,都让苏东坡联想到美人佳丽。既然苏老先生将佳茗喻为佳人,那我略作延伸,把茶具之于茶,相提并论到霓裳羽衣之于女人的重要,便亦可顺理成章了。这不仅仅是我得以将此文写下去的“国学”依据,更是当初我在自己经营的地盘施行中式茶革新的一点来自祖国传统诗词美学的文化底气。
      2001年初到温哥华时,中餐基本上就是粤式酒楼和港式茶餐厅的一统天下,少有的几间大陆人开的餐厅都简陋不堪,而粤式酒楼稍有模样的均自香港移植而来。每到午市人声鼎沸,满耳粤语,恍若就在香港、深圳或广州,置身其间似乎个个“乐不思蜀”。
      每到周末,去中餐厅喝早茶成了本地华人一大娱乐和社交活动,当地人称为“饮茶”。说是饮茶,茶却是不讲究的,但又是必须的。客人一落座,侍应点单前一定先问你:“饮咩茶?”(粤语:喝什么茶)通常无非乌龙、普洱、铁观音这类色浓味重的,大概是这类茶特别刮油脂,使得食客能不停地消灭一笼又一笼的虾饺、烧卖、凤爪、豉汁蒸排骨等等。这些茶叶就好像老烟枪们自己卷的烟丝一样特别劲儿大,杯子里的茶汤都是浓得化不开的酱色,与江南人绿茶的清淡绝然两重天,若是饮者要讲究品茗,那无异于小资去吃农家乐,却挑剔人家没情调。记得那种场合你若问有没有龙井或碧螺春,人家眼皮翻翻,知道你肯定是刚下飞机的大陆客。于是,以后一坐到中餐馆脑筋不动就脱口“乌龙”,想要清淡点的就是菊花茶了,粤语听上去菊花就是“国发”。那些茶也都是碎碎的茶末,餐馆从杂货公司叫货时几块钱一大包跟着酱油蚝油等作料一起来,真的是“柴米油盐酱醋茶”里排行老末的,食客也不计较好坏,毕竟是免费的。那茶具就更不考究了,材质、造型一概不论,断掉把手豁了口的杯照样上桌,一点也不稀罕。记得有一次叫侍应换一个截肢一样断了把手、两头岔口已磨出岁月的杯子,侍应就换了一个依然是断了把的,只是那岔口较新。听说餐馆里杯子的“耳朵”之所以多有“残疾”,乃是餐馆故意为之,以免茶杯不断流失。对此我并未验证虚实,心想这瓦片似粗厚敦实的茶具谁要啊?
      直至自己在西温哥华鲜有华裔居住的主流社区开了一间以玫瑰为主题的泰餐厅,才终于有了机会至少尝试一下在自己的“一亩三分田”里为中式茶正名。
      2007年的夏末,西温哥华在整个大温哥华地区鲜见华裔面孔,更无一间可以“饮茶”的中式餐馆。而我开的是一间泰式餐厅,如何引入中式茶艺又显得自然贴切?当时几乎所有亚洲人餐厅提供茶水跟普通中餐馆一样是点餐附带的,因免费,自然无人追究品质。在客人眼里西式袋泡茶收费毋庸置疑,而中式茶若收费,就相当于“冒天下之大不韪”了。而我却想另辟蹊径,别开生面,让本地的主流消费群将中国茶的感觉,从不修边幅的村姑晋升到大家闺秀,即使没有那么高贵雍容,也至少得有小家碧玉的清秀可人。现在想来可谓“无知无畏”。
      其实普通西人对于中国茶基本上是没有概念的,特别是绿茶,你跟他们说西湖龙井、太湖碧螺春、黄山毛峰、信阳毛尖等,就如同喝了一辈子二锅头的同胞听人家报出一长串法国、意大利红酒的名字,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加拿大本地人对中式茶的概念大多来自当地中餐馆的就餐经验,与他们在西餐厅或咖啡馆喝茶最大的区别:一是free(免费);二是cheap(廉价,在此并非指价格,而是劣质的意思)。中国茶被人家如此轻贱,真让我觉得如同王昭君被那个心怀鬼胎的宫廷画师丑化了似的糟心。但是,如果在茶具这个外观视觉上不做改变,即使给客人品尝顶级的龙井、大红袍也类似瞎子点灯。虽然我们也讲“色香味俱全”,但相对西人,我们在餐饮上还是更实惠些,而西人对于餐饮视觉感上的注重甚至远远大于味觉,这一点,他们是非常形式主义的。因此,让他们眼睛欢喜是首要的。英文把餐具叫作Tableware,直译中文就是“桌上穿戴的”;茶具是Tea set,set就是成套的意思。沾上成套,显然就考究了,你不能茶杯茶壶茶盘茶碟张冠李戴随便凑合到一起,起码得是一个姓的,属于一家子的,所谓同款同系列。
      品尝中国茶,眼前首先浮现的不是茶汤,而是茶具。那些茶壶身上刻着书法诗词或一两株兰草的褐色紫砂壶,又或是驼色、铁锈红、黄沙色的陶土、彩釉茶具,还有白瓷、青瓷、黑瓷、彩瓷、玲珑瓷等或精致秀美或富丽堂皇或典雅素朴的瓷器茶具,另有漆器、金属等不同材质,林林总总,选择哪一种,才能为东西方客人都喜闻乐见?
    相关热词搜索:玉壶春色玲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