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蒋百里的尴尬一生

    蒋百里的尴尬一生

    时间:2022-09-06 09: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1938年,抗日战争的艰难时期,陆军大学奉命从湖南桃源县迁往贵州遵义。代校长蒋百里(蒋方震,字百里) 本来就有心脏病,为抗日、迁校积劳成疾。从衡山出发时他的心率已经超过一百。到桂林后由于不断受邀演讲、接待来访,身体感觉不好。到柳州后开始夜间出冷汗,随后胸口疼痛、大汗不止。勉强到达宜山县后,11月4日夜9点50分,夫人左梅发现蒋百里失去知觉,经抢救无效,因心脏麻痹症逝世。时年57岁,抗日壮志未酬。
      蒋百里去世的噩耗传出后,全国为之震悼。
      蒋百里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身为陆军上将却从未带兵杀敌,首先提出抗日持久战思想却娶了日本妻子,无党无派却是官场不倒翁。更无厘头的是,以一名职业军人身份写作 《欧洲文艺复兴史》、与胡适徐志摩等人一起创办新月社(即白话诗俱乐部)。
      章士钊 《挽百里》 诗“谈兵稍带儒酸气,入世偏留狷介风”可谓是中肯论断,说出了蒋百里亦文亦武、半文半武、不文不武之尴尬人生。

    奇遇改变命运 才华雄冠一时


      蒋百里的传奇人生或许要从他父亲说起。蒋家是浙江省海宁县硖石镇的大族,父亲蒋学烺生下来就有软骨病,右臂残疾,因而遭到家人嫌弃。蒋学烺离家出走,准备去庙里出家。如果蒋学烺出了家,就没有后面百里什么事。
      上天自有安排。蒋学烺半路被父亲的一位行医的好友劝到自己家里,不仅传授医术,后来还把女儿嫁给了他。他们的孩子在光绪八年 (1882年) 出生,这就是蒋百里。
      蒋百里13岁时,父亲学烺病逝。孤儿寡母,生活困顿。但是“一灯荧荧之下,机杼声与书声相应和”,蒋百里的童年在勤奋的学习中度过。到了18岁,蒋百里考中秀才。家境贫寒,蒋百里无法继续求学,只好去私塾当了老师。
      某日,因为族人在邻县桐乡也做塾师,蒋百里就去访友。碰巧族人忙,蒋百里在书桌上看到一张县令的“观风卷”,也就是新任县令发下来给当地文化人的摸底试卷,目的是用来发现人才。蒋百里把题目抄下来带回,做好后寄出。结果,蒋百里考取超等第一。县令方雨亭大为赞赏,请他到邻县相见。
      光绪二十六年 (1900年),方县令资助蒋百里进了求是书院 (浙江大学前身),一切费用由他承担。这算一次奇遇,也由此改变了蒋百里的人生。
      求是书院创办于光绪二十三年 (1897年),创办人是当时的杭州知府林迪臣,优秀学生由林知府资助日本留学。1901年入秋,林知府、方县令两人从俸禄中出钱,资助蒋百里留学日本。那时候的留洋是生死两茫茫,国人向来“父母在,不远游”,因而一片非议之声,但蒋百里母亲态度坚定,支持独子乘风远行。一百二十年前,一位中国浙江农村老太太,那见识、那做派。有母如此,想不成才都不行!
      蒋百里到日本先入成城学校,1904年入士官学校第三期,同期的中国同学有李烈钧、张澜、许崇智、蒋尊簋等。在当时,蔡锷、张孝准和蒋百里号称日本士官学校“中国三杰”。步兵科的蒋百里勤奋刻苦,除了步兵课程,对骑兵等其他科目也是深有心得。他骑马不用马鞭、马鞍和缰绳。几年以后在德国军队实习,一位德国教官看他走路的步态,就判断出他精于骑术。
      当时的日本,革命党和维新派彼此竞争激烈,也各尽所能拉拢留学生。蒋百里组织了浙江籍留日学生会,创办 《浙江潮》 刊物,撰文宣传西方先进思想,指点江山,一时风流。他与蔡锷结成生死之交,并通过蔡锷拜梁启超为师。
      可能是缺少父爱,蒋百里特别崇师。他的一生也因老师而起伏。
      一个事实是,蒋百里没有加入革命党,终生无党无派。这也决定了他作为一名军人不会受到最高层的待见,因为蒋百里始终是“外人”。
      1905年,蒋百里以第一名成绩毕业。按士官学校惯例,第一名由天皇赐刀。蒋百里获此殊荣,日本学生引为奇耻大辱。故而从第四期起,士官学校有些课程中日学生分开授课,防止第一名再被中国人夺取。
      想想他是有多努力和多聰明。在国内他学过法语和英语,到日本后先过语言关,再过体能关,战胜所有中日精英,于1906年载誉归来。这个时候的蒋百里等留日学生,如同镀了金身般光芒万丈,如果选择得当,人生不可限量。

    武人中的文人 官人中的外人


      此时,蒋百里在求是学堂的老师陈仲恕做了盛京将军 (后改称东三省总督) 赵尔巽的幕府,在他的推荐下,蒋百里任训练新军的总参谋长,年仅24岁骤登高位。
      三杰另一杰张孝准也去了东北。蔡锷先后受邀到江西、湖南和广西。后广西巡抚李经羲升任云贵总督,蔡锷受召任协统 (注:相当于旅长)。这一次选择,对他们留学生而言,没有高下之分,都是各省的抢手货。
      但接下来蒋百里的发展,问题来了。清朝走向末路之际,新旧矛盾尖锐。蒋百里是新军代表,臭名昭著的张勋和土匪出身的张作霖作为旧军阀代表,视蒋百里为眼中钉。为免矛盾激化,蒋百里躲到德国第七军任实习连长,于宣统二年(1910年) 回国,在朝廷禁卫军训练大臣良弼手下任管带 (营长)。
      次年,宣统三年 (1911年),赵尔巽任东三省总督,奏请上谕,蒋百里被派往奉天以二品顶戴 (副部级) 任用。这本来是他人生的一个拐点,选择不同,人生不同。如果第一次去东北是不明就里,这一次再跳火坑就不明智了。要么,蒋百里过于重感情,老师陈仲恕和老上司赵尔巽面子上却不了;要么,蒋百里对张勋、张作霖等人的心黑手辣认识不足。兵者,诡道也。不理智决策是谈兵大忌。果然,这一次去,差点出大事。
      8月19日,武昌起义爆发。巡防营统领张作霖等旧军阀趁机对蒋百里动手,蒋百里坐火车南逃,侥幸在厕所里躲过一劫。回国6年,留日同学蔡锷等人此时已经是手握兵权的一方诸侯,而蒋百里总算保了一条命回到原点。
      性格决定命运,蒋百里的性格做文人也许是长处,但干军政这行,吃亏。1912年,攫取革命果实的袁世凯提议、陆军部总长段祺瑞任命蒋百里为保定军官学校校长。袁世凯想拉拢一批留洋新人平衡他的北洋老班底,对蒋百里只是利用。陆军部总长段祺瑞等人已经尾大不掉,对袁世凯器重的人多有掣肘。这样,蒋百里在北洋政府里面两头都不讨好,始终是一位“客人”。看起来很尊重,实际上当外人。
    相关热词搜索:百里尴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