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传统戏曲的影视化路径探究

    传统戏曲的影视化路径探究

    时间:2023-02-04 09:4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翁子涵 李睿文

    一、引言

    《白蛇传》相传起源于唐代洛阳巨蛇事件,经多代流传与多方文人再创作,至明代冯梦龙著《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初步定型,后广泛传播。作为经典民间故事,《白蛇传》被改编成京剧、粤剧等多个剧种传统戏曲作品,并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以来,随着声光电传媒的日渐风靡,《白蛇传》这一戏曲作品也被搬上了荧幕。本文将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主要案例,探究戏曲的影视化路径。

    二、传统戏曲的影视化路径

    《白蛇传》作为古代经典民间传说,在现代仍以多种形式流传。从戏曲文本、戏曲舞台,再到戏曲影视化的演进历程中,电视剧、电影和网络短视频是当下最主要的三条影视化路径。

    (一)电影改编

    作为依据视觉暂留原理记录画面和声音的第七艺术,电影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较大的不同。在传统戏曲向电影改编的影视化过程中,文本转码与文化传承、现代舞台艺术的运用及互联网传播方式是值得注意的三个方向。

    1.文本转码和文化传承

    (1)叙事方式灵活化

    电影《白蛇传·情》采用倒叙的手法,先以雷峰塔下白娘子回忆往事作为开头,异于戏曲文本按时间顺序的叙述。由于电影可以利用影音技术实现时间及叙述顺序的回溯,因此能够在白娘子回忆的同时插入回忆画面而不混乱。关押塔下的不幸与回忆的甜蜜形成反差,更能抓住观众的眼球。电影与戏曲文本相比,能更加灵活地表现时间的变化。电影《白蛇传·情》在许仙与白娘子相遇相识到婚娶这一段采用了蒙太奇手法,运用镜头组接、画面剪辑来达到快速有序地叙述这一段情节的目的。还有白蛇救人与青蛇斗法海的双线并行,人神道的三维叙事等,令叙事方式更加灵活多变。

    (2)人物、情节多元化

    《白蛇传》作为一部经典作品,是近年来较为热门的改编题材,翻拍、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多不胜数,而在大量同题材作品中要想吸引观众,在内容上必须有所创新。因此,各个版本的《白蛇传》戏曲、电影,在人物设定、情节安排上都各有特点。有的践行解构主义,对原故事中的人物情节解构后重组更新;有的则重点展现女性主义,紧随时代潮流。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也插入了自身独特的视角,对人物的形象、情节的发展做出了改变,如法海的弟子在目睹白娘子与许仙之间的爱情之后,违背师父法海的命令将许仙放走,突出“情”这一主题。

    从戏曲的角度来看,传统戏曲舞台表演受程式化影响而逐渐僵化,无意义而冗杂的程式占据了大量的表演时间,这也是现代年轻人不爱看戏曲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快节奏的娱乐时代,年轻人对于慢节奏的戏曲难以提起兴趣,这就需要戏曲自身改革调整,重新活化戏曲,对冗余的程式进行删减,加快情节的推进,增加人物间的冲突等。这种情况下,戏组、剧组对人物情节不同的理解也会在活化的过程中走出不同的道路,人物情节自然就越发多元化了。

    (3)思想主题现代化

    《白蛇传》故事在明代初步定型,流传至今已有四百余年,社会变迁之下人们的观念自然也会与古代有着很大的差异。在市场中影视大都迎合大众的偏好,因此,《白蛇传》影视作品表达的爱情观、价值观等更多是站在现代人的角度。其中,爱情故事的魅力穿越古今,白娘子与许仙之恋也最能体现出古今的不同。旧版的《白蛇传》中白娘子与许仙的相遇是含蓄的,受古时男女授受不亲思想的禁锢;而在《白蛇传·情》中,白娘子在小青的撺掇下对许仙主动出击,追求爱情,正是现代年轻人的恋爱观。在世界观、价值观上也有很明显的古今差异,相比于古代持“人妖殊途”“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想法,《白蛇传·情》中许仙一语“人若无情不如妖,妖若有情妖亦人”道出了现代人的开放、至情的追求。

    2.舞台艺术

    戏曲电影化过程中舞台艺术主要呈现出音乐多样化、服化道精致化和技术化三方面的趋势,促进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创新性结合。

    (1)音乐多样化

    电影采用的主题曲、配乐大都为新创曲,音乐的个性化是作品的重要记忆点。而传统戏曲有不少程式化的套曲,如打斗时配乐一般采用《身段锣鼓》,单一而缺乏个性。《白蛇传·情》的唱腔設计继承自传统粤剧,戏中在保留了《西湖烟雨》《怀旧》《春江花月令》等经典的传统曲牌的同时,还对曲调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创新。与舞台表演相比,《白蛇传·情》的配乐不再是现场乐队伴奏,而是采用伴奏带。配乐与现场表演的分离便于应用全景声技术,配合影片内容能够营造出更加逼真的声音方位变化所带来的动态感;同时,能够将配乐、效果音和人声进行技术分层,让不同的声音更有层次性,也更清晰。影片中白娘子与众僧打斗的场景,一层是激烈紧张的配乐、一层是白娘子的剑与众僧的棍棒的交击声和棍子由远及近的劲风声,一层是众僧的“呼喝”声,三层音效层次分明又相互配合。此外,戏曲音乐采用西方乐器的情况逐渐增多,《白蛇传·情》的配乐中就加入了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方乐器,使音乐更加丰富多变,中西结合的形式有利于戏曲的海外传播。

    (2)服化道精致化

    传统戏曲以妆容区分角色的好坏、男女等,如关公红脸代表忠义,曹操白脸代表奸邪;或以行当分,生旦“俊扮”、净丑“涂面”等。这是为了让观众更直观地了解人物定位。再加上舞台表演中观众离演员较远,淡妆易被灯光盖过,因此戏曲演员多为浓妆,勒头吊眉、黑彩眉眼、眼晕重红。然而,厚重在影视化的今日却成为一个缺陷——近景摄像把演员的面部放大至观众清晰可见,妆容就显得浮夸甚至变形。现代人的审美偏好柔和自然的淡妆,对于不明所以的外国人来说更是难以接受这样的形象。服装虽然不如妆容浮夸,但也稍显厚重繁复。因此,戏曲演员的服饰和妆容都在不断调整以适应现代人的审美。

    《白蛇传·情》对妆容和服饰的创新是成功的范例。妆容上,将黑粗的眉毛细化、淡化,缩小脸部的大块红晕,只在眼周淡淡晕出。但妆容的基本色调不变,只是柔化、淡化,保留了戏曲化妆写意性的同时,更加精致自然。服饰上,去掉冗余的头饰,青白二女的发型编织为精美的蛇形、蛇鳞状,暗示她们的蛇妖身份;服装采用古法染色,色彩自然、色调淡雅,花纹为手工刺绣,保留了戏服的对襟、水袖等典型元素,充分展现出中国古典美的气韵。

    传统戏曲布景受舞台限制,场景的转换都在观众眼皮底下进行,道具只能尽量少,多为一桌二椅、门帘台帐等程式化布景,精细的如灯、笔还要演员无实物表演,觀众靠想象填补空缺。这一缺憾随着观念的进步而不断有补救性的措施,利用写实布景、机关布景等提高道具的多样化程度。《白蛇传·情》是电影拍摄的形式,摆脱了现场舞台的限制,道具飞跃性的精致化:许仙与白娘子的家桌上摆杯、窗上挂帘,还有花瓶等装饰物,生活气息浓厚,装饰布局颇为古典,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3)技术化

    白蛇传的故事具有奇幻性特点,蛇身、法术、飞行等在传统舞台中难以真实化呈现,只能依靠舞蹈动作、背景幕布进行暗示,如水漫金山的情节中就以一群穿蓝色戏服的演员用翻滚、水袖波浪来模拟水流。随着科技的进步,戏曲电影的拍摄开始利用现场特技和电脑特效促进表演的真实化。现场特技如吊威亚,可以满足演员飞行的动作;电脑特效则能将现实中不存在的想象性元素做出可视化处理,将奇幻的场景栩栩如生地展现到观众面前。特效技术的逐渐成熟,使得戏曲电影的拍摄从局部使用特效到大规模特效的铺展。《白蛇传·情》中的水漫金山就是代表性的技术化场景,特效技术合成的滔天水浪带给观众一种真实感十足的视觉冲击力。还有西湖、雷峰塔、湖景等大部分背景都是特效合成,亦真亦幻,与演员完美融合而又意境缥缈。因此,戏曲的发展离不开技术化。

    (二)电视剧改编

    白蛇故事源远流长,从话本戏曲文本到戏剧脚本,再到影视剧,白蛇的故事以诸多样式呈现。1952 年田汉创作的京剧《白蛇传》广受喜爱,其后诸多讲述白蛇故事的影视剧也在人民大众越来越丰富的文化生活中得到广泛传播。作为一种从戏曲到电视剧的跨媒介改编,从广义上可以承认二者的互文性。因此,可以从白蛇故事的电视剧改编史提炼出可被戏曲影视化路径吸取的经验。

    1.趣味性、娱乐性

    20世纪末期,我国的大众文化渐渐兴起,服务于人民大众、满足人民精神生活需求的影视剧向多样化发展。对趣味性、娱乐性的追求反映在电视剧的整体面貌上,即强烈的戏剧性和不断更新的剧情。1990年,白蛇版电视剧《奇幻人世间》播出,该剧以娱乐性为宗旨,讲述多角恋爱,情节的大量改动使得故事内容偏离《白蛇传》原貌。1992年版《新白娘子传奇》因剧情一波三折、叙事线索性强且扣人心弦而广受观众喜爱。21世纪以来,《白蛇传》电视剧的改编更注重剧情上的更新,没有局限在原版故事的框架内,而是增加新颖情节,丰富人物形象、主题内涵等。2001年版《青蛇与白蛇》对剧情进行了大胆的改编:主要人物许仙成了浪荡子,小青则变成心狠、善变的情敌,大大偏离了原型。2005年版《白蛇传》则在爱情元素的基调上增加历史、武打等多种商业片元素,大量增加了影片的宏大景象。2008年电视剧《白蛇后传》将现代爱情元素融入,核心关注青蛇和哪吒转世的男女主人公之间的爱情故事,剧情的矛盾冲突和流行韩剧中唯美浪漫、励志向上的风格相协调。2011年版《又见白娘子》剧情也很新颖,设置了白娘子和许仙的前世今生等情节。新增情节与当代社会背景话语潮流相契合,迎合社会热点、大众心理,更容易使观众接受。但娱乐化倾向并不可取,真正的好故事应当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给观众带来娱乐的同时,保留自身的意义价值。

    2.视听美学追求的强化

    随着科技的进步,视听效果的运用在整体上呈现越来越纯熟且愈加独立的倾向。即视听功能在不断增强的同时奇观化的场景得到凸显。1992版《新白娘子传奇》已经运用了电脑动画特效,但这些视听效果被认为仅仅是服务于表现剧情内容。2001年《青蛇与白蛇》则由于数字特技的运用,开始显示出追求视听效果的特效,具备景观特性。2011年《又见白娘子》剧中特技镜头、3D虚拟人物、神兽角色特效大量运用。《白蛇传说》中大量的绚丽场面、特技配合故事设定中的宏大场面、炫人耳目的打斗、旖旎迷人的风光,给观众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未来虚拟现实、IMAX、全息影像、人工智能等诸多大有可为的新技术将为戏曲影视化赋予新的活力。视听效果的营造应当与叙事、主题表达合而为一,在追求受众感官震撼的同时,重视心灵、精神的洗礼。

    3.戏曲元素和电视艺术的结合

    从传统戏曲到电视剧,“白蛇传”故事的呈现方式、传播途径在文本转码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将戏曲元素合理、巧妙地融入电视艺术创作中存在写意、写实的固有矛盾。以川剧电视剧《白蛇传》为例,其电视艺术的改编经验具有可供借鉴的经验。在诸多戏曲元素的把握上,以戏曲特技应用和配乐应用最为出色。剧中第九集“水漫金山”把川剧特有的吐火、变脸等特技和电视特技加以融合,虚实相生,保留川剧特色的同时,也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力。配乐上,总体上看许多音乐将川剧声音高亢、铿锵起伏的特点表现出来,激昂和婉转交替;对电视剧音乐进行改编使之与剧情叙事结合;使用改编的川剧戏歌,川剧特色语调得到保留。电视剧还多处使用帮腔,配合剧情发展,体现戏曲特色。对戏曲元素的创新性利用,还可以从电视剧节奏、剪辑等方面融合戏曲元素。两种媒介的互相配合使戏曲电视剧具有不可替代的特色,更能创作出为人们津津乐道的经典作品。

    (三)网络视频改编

    随着新媒体平台的兴起与普及,短视频这种全民参与的艺术形式逐渐得到大众的重视。与电影、电视剧不同,网络视频有着时间短、节奏快、传播广、参与多的特点。相应地,在将传统戏曲改编为网络视频的过程中,也有着与前两者不同的趋势。

    1.大众性及审美娱乐价值

    在这个短视频席卷人们日常生活的时代,戏曲短视频的创作与发布一般依托特定的平台,面向使用该平台的广大用户,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多元的叙事主体带来了戏曲短视频内容的丰富庞杂。戏曲短视频服务于大众审美活动,是为了满足大众文化需求创作的。其创作在迎合大众文化的同时,也应当注意价值表达的规范化及审美价值。

    2.微叙事特征

    戏曲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并没有时长限制,而现代用以消磨碎片时间的短视频则不可避免地要求快节奏。叙事上,戏曲短视频的剧本创作体现出片段化的特点,而这种短小的片段为了避免割裂感,通常会简单地交代背景,将短故事限定在特定情境中进行。而在表达上极度凝练,在小景别镜头中,环境、道具都尽可能精简,着意突出戏曲本身的台步程式、人物动作等。观看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在细节的强化下还原故事原貌。这和传统戏曲追求的抽象性是契合的,如《白蛇传》戏曲中,白蛇利用袖子舞动代表使用法力造成的各种奇观。微叙事“从微观视野出发,更注重具体的、具有差异化之美”,在时间碎片化时代更容易被接受,同时这种简化“更接地气”的戏曲对于其传播、弘扬大有帮助。

    3.技术的运用

    戏曲短视频依托现代移动设备,通过大数据算法推荐潜在受众,让不同时空的用户均可以不受时间、地点限制而欣赏同一作品。短视频平台可以为戏曲短视频创作者提供贴纸、道具、伴奏等弥补个人设备的不足,同时配合各类音视频素材,合成特效,在形式、内容方面促进戏曲短视频呈现良好的视觉效果。比如某平台发布的曲剧《白蛇传》选段,表演者的戏冠采用特效贴画,随表演者动作、距离镜头的远近变化。还有一些将表演者置于虚拟背景中进行表演,如曲剧《白蛇传——祭塔》选段,虽然技术效果尚未尽善尽美,但体现了短视频创作中以技术弥补个人创作不足的意识。

    从总体的创作实践来看,戏曲与短视频的融合明显存在不够深入、内容僵化、艺术审美不足等问题。为了推动戏曲短视频的健康发展,戏曲类的短视频创作应当基于短视频创作的特点,参考系列片的制作以扩展内容;发挥短视频平台互动方便的优势引导受众互动;明确戏曲短视频分类,以便创作定位清晰;加强内容审核,促进多元化创作。

    三、扩大传统戏曲影视化优势的方案

    通过对戏曲《白蛇传·情》的分析,可以看出戏曲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形式之一,要在当下再次焕发新的活力,需要密切关注大众的心声,在保留自身独有特色的基础之上,结合当前新兴的技术实现创新,在保留“原汁原味”的基础之上推陈出新,满足大众的审美味蕾及文化需求。我们通过对比影视化改编前后戏曲中音乐、服装、妆容、技术等多方面因素对观众的影响,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将影视化的优势发挥最大效能,实现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的创新融合。

    (一)音乐效果与音乐质感的完善

    在传统舞台上,演员的声音效果以及背景音乐效果更多依赖于演员自身的嗓音条件、麦克风质量、剧场内音响扩音与混音效果。而将戏曲进行影视化改编,则需要在电影后期制作时着重于声音效果的制作。在电影制作过程中存在配乐与戏曲演员的声音分离的问题,如果能够采取全景声音技术,充分利用声音的空间属性,就能够在极大程度上提升音乐质感,让观众在观赏戏曲电影时形成氛围感与方位感。在“声”临其境中,观众能够更加充分地理解戏曲中角色在一举一动、一颦一笑中的心情与状态,这对于大众加深对戏曲内容与主题的理解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戏曲演员的人声、背景配乐,以及效果音在戏曲电影加工后期如果分别录制,分别加工,能使戏曲中呈现的声音具有多重层次感,带给观众沉浸式的声响体验。另外,还可以根据戏曲演员的动作、戏曲内容适当地增加效果音。如在演员抛水袖、转身、舞剑等动作中可以加入风声、金属声等效果音。通过效果音的运用让戏曲演员的表演张力进一步扩大,让电影声音的艺术表现力与戏曲表演艺术表现力相互融合,带给观众强烈的艺术震撼。

    (二)妆容造型的改进

    在早期传统戏曲舞台上,由于观众与戏曲演员之间距离较远,且舞台常用亮度高的“面光”进行照射,为了突出角色性格特征,妆容常常过于夸张。而将戏曲进行影视化改编,画面内容与细节能够通过超大银幕进行展现,此时演员的妆容就需要改变。以电影版粤剧《白蛇传·情》为例,影片摄制时淡化了演员眉眼的妆容,妆容的色调也较以往更加简单爽利,更容易为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所接受。在自媒体盛行的时代背景下,大量的美妆博主以自然的、符合时下审美的“仿妆”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为提高戏曲电影中演员妆容的质量,可以邀请知名美妆博主与戏曲专家相合作,根据不同戏曲中角色的性格特征以及唱词,同时结合现代观众的审美观念,设计出与戏曲人物、剧情相适宜的妆容。

    (三)文本转码与戏曲经典片段的结合

    传统舞台上表演的戏曲通常有大段的唱词,大量的程式化表演动作,容易让不了解故事背景以及戏曲唱词内容的观众产生一种“拒斥”心理。而通过戏曲的影视化改编,戏曲的故事情节讲述方式可以通过倒叙、插入人物视角等方式对原有文本进行转码与改编,让观众不仅能够“看得清”,更能“听得懂”。在中外文化交流如火如荼的今天,中国戏曲影视化的进程也可以参考外国歌剧形式的影视化成果。如迪士尼公司推出的动画电影,常常插入人物以歌剧的形式唱出自己的心声,推动情节的发展。中国戏曲在影视化改编中可以参考并适当借鉴这一做法,将中国传统戏曲制作成动画电影,其中以白话旁白的方式介绍戏曲人物的处境,接着插入戏曲演员表演戏曲中相应的片段。如此一来,不同年龄段的观众都能通过影视表现技术了解戏曲的内容,在保持观众观影兴趣的同时,还能够给他们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这样的做法在创新的基础之上保留了戏曲的“原汁原味”,让戏曲在广大观众的眼中不再是古旧的,而是新鲜活泼、平易近人的。将文本转码与戏曲经典片段相结合,是戏曲影视化过程中可行的方法。

    (四)博采众长实现自我创新

    在信息技术化大行其道的时代,海量新颖的电影、电视剧以及网络短视频不断涌现。传统戏曲若要在当下焕发出新的光彩,可以借助影视化改编的“东风”。不论是时长较长的电影,还是单集时长次之的电视剧,抑或是短小精悍的网络短视频,它们所具有的别具一格的优势能够为戏曲影视化的发展指出一道借鉴之路,即博采众家之长,与戏曲自身的特点相结合,实现戏曲艺术的自我创新。戏曲藝术的传播不需要单一的大段长篇的宣传,而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在不同的传播途径中着重突出戏曲不同方面的魅力。例如,戏曲和电影相结合,可以借助电影的高级影音效果以及特效技术,让一部戏曲完整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以其完整性让观众享受一份来自戏曲艺术的视听盛宴。戏曲和电视剧相结合,可以充分利用电视剧“一集一事”的特点,将经典的唱段与电视剧巧妙地结合,在观众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将戏曲与短视频相结合,充分发挥短视频“短、平、快”的特点,将戏曲表演中的唱、念、做、打技巧以及服装、妆容、配饰等细节与戏曲“背后的故事”放大,在短短的时间内进行戏曲中细节的普及,让观众在短时间内获得有关戏曲知识的“拼图碎片”,再结合短视频背后的大数据精准推送,让多个与戏曲相关的“知识碎片”呈现在观众眼前,在其脑海中“拼接”,以影视化的方式实现戏曲知识的普及,以潜移默化的方式提高观众对传统戏曲的认同感。

    四、结语

    综上所述,传统戏曲在影视化的过程中存在着三条主要路径、多种趋势,传统戏曲影视化是顺应时代潮流、符合大众期盼的。这种做法不仅有利于传统戏曲艺术的传承与推广,还有助于推动传统戏曲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孔庆夫.修炼千年不为来世,唯愿今生与你相恋![J].东方艺术,2017(11):74.

    [2]符凤珑.从浓妆艳抹到精致华丽——浅析戏曲化妆的发展演变历程[J].上海艺术评论,2018(05):96-97.

    [3]宁辰,李勇强.传统戏曲的跨媒介改编及其结构艺术——以《白蛇传》为焦点[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9,17(04):20-26.

    [4]李火秀.論近年来《白蛇传》影视改编的奇观化趋向[J].电影文学,2015(01):93-96.

    [5]胡亚男.戏曲短视频的内容生产及审美特性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20.

    [6]魏陆.新技术语境下的电影声音空间塑造[J].大众文艺,2020(12):158-159.

    [7]于韵佳.媒介演进过程中“白蛇传”影视剧的呈现方式与传播路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20.

    [8]张彬.“白蛇传说”在当下的影视改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

    [9]刘金金.情境观点下戏曲电影《白蛇传·情》中的服饰解读[J].戏剧之家,2022(04):53-55.

    [10]郑丽品.戏曲表演程式的僵化与活化[J].南国红豆,2017(03):50-51+62.

    [11]郑月琴.戏曲化妆需要观念的裂变[J].艺海,2021(07):67-69.

    [12]李旭.中国戏曲舞台布景的演变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3.

    [13]刘影.戏曲电影《白蛇传·情》:诗意影像、经典重构与青春传承[J].当代戏剧,2021(05):35-38.

    [14]段嘉仪.守成与创新——戏曲电影《白蛇传·情》启示录[J].视听,2021(11):102-103.

    [15]景俊美.戏曲美学与电影美学的有机融合——由戏曲电影《白蛇传·情》说开去[J].戏剧文学,2021(12):79-83.

    [16]董朴.当代戏曲电影的发展与创新——以粤剧电影《白蛇传·情》为例[J].大舞台,2022(01):43-47.

    [17]徐兆寿,何田田.民间传说“白蛇传”百年电影改编述要[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58(02):83-94.

    [18]王泓凯.《白蛇传》从传说到影视的视阈转换[J].艺术评鉴,2018(20):169-170.

    [19]杨等华.“白蛇传”影视改编中的现代性分析——以《新白娘子传奇》为例[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4,35(04):73-79.

    [20]赵晓秋,李绍潭.论川剧电视剧《白蛇传》的电视改编艺术[J].戏剧之家(上半月),2013(03):120-121.

    (作者简介:翁子涵,女,本科在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戏曲的影视化路径;李睿文,女,本科在读,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研究方向:戏曲的影视化路径)

    (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白蛇传戏曲影视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江南(2022年3期)2022-04-30戏曲从哪里来格言·校园版(2021年28期)2021-11-26传统戏曲小天使·三年级语数英综合(2020年10期)2020-12-23四部委携手推进戏曲教育工作广西教育·D版(2017年7期)2017-07-25四大网大影视公司核心业务综艺报(2017年10期)2017-06-02浅析戏曲中丫鬟形象与小姐形象的关系戏剧之家(2017年6期)2017-05-04浅析早期日本东宝与香港邵氏合作电影《白蛇传》的美术设计艺术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广西教育·D版(2016年9期)2016-10-10影视东方艺术·大家(2016年6期)2016-09-05从青春版《白蛇传》看川剧在新媒体时代下的创新与发展戏剧之家(2016年1期)2016-02-25
    相关热词搜索:戏曲探究路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