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剧本杀青年角色体验的动力机制、情感逻辑与伦理审思

    剧本杀青年角色体验的动力机制、情感逻辑与伦理审思

    时间:2023-02-13 21:5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 徐 川 李飞翔

    近些年来,线下娱乐的消费形式正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对年轻人来说,剧本杀以更强的社交属性和高质量的互动性,正在取代KTV、酒吧、电影院、密室逃脱等实景娱乐方式,逐渐成为他们的社交新宠。这一普遍被认为是由2016年的明星推理真人秀节目《明星大侦探》带火的游戏,发展到目前,行业规模已经突破百亿。根据艾媒咨询此前的预测,中国剧本杀市场规模将以超过40%的年增速,到2022年接近240亿元。在中国消费者偏好的线下潮流娱乐方式中,剧本杀现在已经排到第三,仅次于看电影和运动健身,而且它的受众主要都是中坚人群,26~40岁的消费者占了77%[1]。据央视财经报道,2019年全国剧本杀实体店数量由2400家迅速飙升到12000家,到了2020年,即便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工商登记显示国内共新增剧本杀企业超过3100家,较之2019年同比增长达63%[2]。无论是就参与人数、从业人员、新增企业还是市场规模而言,剧本杀这种新颖的线下娱乐方式正在吸引着年轻人的热情与积极性。

    剧本杀属于真人角色扮演游戏,也可以理解为是有复杂剧情的狼人杀。玩家需要全程围绕剧本,分饰剧本中的角色,其中通常会包含一名“凶手”。在游戏主持人的引导下,玩家需要围绕剧本中的案件展开推理、还原人物关系、挖掘证据并破解凶手的作案动机和手法,最后找出真正的“凶手”。因为游戏规则的设计,剧本杀通常会带有悬疑色彩。而这一游戏之所以引人入胜,尤其是吸引青年人参与,一方面在于包括“凶手”在内的所有玩家在游戏开始时并不知道谁是凶手,需要随着剧本推进抽丝剥茧,其中充满了逻辑推理的智力色彩;
    另一方面,则是基于剧本杀的规则,可以变换代入无穷多的剧本,玩家可以体验丰富多样的故事和各不相同的角色。

    根据剧本杀的发展状况和大致走势,迄今为止,其大致经历了三个版本的演绎和进化:1.0版本的剧本杀,主要是“坐着杀”,剧本杀当中的玩家们在桌面上通过念剧本的方式进行推理真凶;
    2.0版本,主要是“站着杀”,剧本杀当中的玩家穿上角色服装,扮演相应的角色,边演边推理,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互性与真实性;
    3.0版本,主要是“剧本杀+”模式,把剧本杀这样的推理方式与其他的现实场景有机融合起来,比如说“剧本杀+景区”“剧本杀+线上晚会”“剧本杀+购物中心”等更为复杂、真实且多元的综合性体验形态。此阶段的剧本杀本质上已经从一种游戏进化为一种通用的解决方案和体验活动,可以利用自身特色与优势跟各个行业有机结合,带给人真实感、沉浸感与挑战感,进而创造出各种各样有趣、有价值的新体验。正是基于上述特点,剧本杀吸引了很多年轻人的关注与参与。于是,问题随之浮出水面:近些年,剧本杀在青年人群体中突然火了,即便是遭遇到新冠肺炎疫情,也并没有阻止青年人对剧本杀的喜欢与痴迷,其背后的因素何在,青年剧本杀角色体验背后的动力机制究竟是什么,又是如何在背后起作用的?

    1.剧本杀内嵌的娱乐性功能

    剧本杀近些年之所以在青年群体中引发关注,吸引无数的青年消费者和青年创业者参与其中,首要的就是其浓烈的娱乐属性。通过线下交互方式,参与其中的人对娱乐功能的需求能够得到较好的满足。剧本杀以故事为核心,采用桌游的方式进行,其本质来说还是一款多角色交互游戏。人们在进行剧本杀游戏的过程中,各自扮演一定的角色,还要按照一定的规则和故事情节渐次展开,在此过程中还会面临协作、竞争、博弈等较量,给人一种“游戏化”的感受。当一群人围坐在一个相对固定的空间和场景内,同时试着将自己代入到同一个故事中时,大家就有了一个共同的话题可以一起讨论,而其中的一些诸如推理、举证、辨析和交互等环节更是最常见的游戏的感觉。青年人通过线下剧本杀的方式,一定程度上能够释放压力、消磨时间,还能够以“类游戏”的方式参与角色互动。不得不说,剧本杀很好地满足了青年人对于娱乐属性的需求,而且这还是一种较为健康和积极的娱乐活动。

    2.剧本杀内含的社交功能

    “现代社会很大程度上已进入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整个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信息流动等领域已经逐渐的一体化和联动化。互联网的本质特征之一就是‘连接’”[3]。移动互联网语境下的个人借助于互联网的诸多外包服务(如外卖、网购、闪送、上门维修等),在现代社会不依靠他人的帮助也可以生活得不错,对于部分“社恐青年”而言无疑已是“刚需”。理论上,一个人可以不完全依赖社交,仅借助于移动互联网所提供的诸多服务而满足自己的各种需求,一个人生活且不社交在理论上是可能的。但是,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除了有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外,还需要有更高的社交需求(归属和爱的需要)。无论是学术理论抑或是现实实践都印证了人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哪怕移动互联网时代可以满足你的一切需求,人与人之间那种面对面的、真实的即时性社交需求依然存在。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在马克思看来,人不仅仅是一种自然存在物,需要满足基本的物质欲望和生理需求,他同时更是一种社会存在物,具备社会属性,对于人的本质的认识只能在现实的一定社会关系中探寻和延展。

    人在利用自然界进行满足其生存的物质生产的过程中,同时也生产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即社会关系。也就是说,人其实是在双重意义上存在着:既是自然存在物,具备自然属性;
    同时也是社会存在物,具备社会属性,而社会属性于人而言更为重要和根本。一定程度上,剧本杀的兴起满足了人之为人的社会属性。剧本杀中的人们聚集在一起,虽然不直接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但却是一种社会关系的构建与重塑。剧本杀游戏中,人们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按照一定的剧情和规则展开活动,在此过程中还要发挥人的主体能动性(伪装、推理、分析、博弈等)。某种程度上,由剧本杀构建起来的小圈子很像一个缩小版的“微型社会”,熟悉的、不熟悉的人暂时组成了一个小社会,年轻人可以在剧本杀中进行社交,得到价值认同和归属感,而这是人的社会属性的内在要求。

    3.剧本杀背后的“求知性”动力

    除了娱乐功能和社交功能,对一部分年轻人而言,剧本杀内含的智力元素也是吸引他们加入的重要原因。“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发展客观上也提升了现代人对知识的摄取需要。如果在娱乐和社交的过程中还能够开阔自身眼界、提升个体知识储备量,选择的理由则更加充分和明确。高质量的剧本杀需要参与者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涉及复杂的人物关系、丰富的情节、作案手法的推理,例如搜证过程需要仔细观察,讨论环节需要较好的口才,理顺前因后果需要缜密的逻辑思维与推断能力,还涉及心理学、行为组织学、逻辑推理等学科。好的剧本杀无疑也是一场拼智力的盛宴,参与者不仅能够展开社交,还能够在剧本杀中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智力和心智,获得一种被他人“承认”的效果。“真正意义上的承认理论可以追溯到黑格尔,他把对主体哲学或主体内在性问题的深入反思作为逻辑起点。‘承认’概念所涉及的,不仅仅是个体的道德承认,也是共同体形成的基础”[5]。与此同时,青年在参与剧本杀的过程中,除了获得极为关键的“他者认同”外,个体的智力和心性也能够不断得到提升和完善。

    综上所述,人之为人,不仅具备自然属性,更具备社会属性。而剧本杀不仅具备浓烈的娱乐属性,参与其中的青年人可以释放内心的压力和负能量,获得暂时的快乐与满足(趋乐避苦),这也是人之自然属性的内在要求。与此同时,人还是“社会关系当中的人”,哪怕物质需求得到满足,也依旧还是需要基本的社交与被认同,渴望与同类在真实的现实生活中展开协作与人际交往,也是人获得自身本质性确证的关键。与此同时,剧本杀还能够满足部分人的求知需求,渴望在剧本杀中彰显自身的智力和满足自身的求知欲,这本身也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内在显现。从令人愉悦扩展到满足人的社交属性、归属感,再到人对知识和智力的追求,正体现了人对人之本质属性的不断趋近和不懈追求。无疑,在娱乐性、社交性和智力性方面,剧本杀都满足了青年人的要求和期待,它呈现的热度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

    剧本杀火热的动力机制,很大程度上也反映了当代青年隐匿的情感逻辑,背后是人的丰富而复杂的情感在起作用。在当今快节奏、高强度的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不仅要在工作中保持着快节奏和高压的状态,就连日常娱乐也普遍处于一种高频次、短周期的进程中,渴望在短时间内获得最大程度的快乐与满足。尤其是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全面普及,“随时在线”已成为青年日常生活的常态,借助于移动互联网“连接一切”的特性以及日趋完善的基础设施,人们几乎可以在网上满足一切需求,诸如社交、娱乐、学习、办公、网购等。然而,人们对于娱乐和社交的需求也在逐渐发生变化,线上功能的完善与便捷还是不能完全替代基于面对面的真实的人际社交活动。人们更期待社交的线下化以及其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真实体验,而这种沉浸式、长时间且有故事情节的剧本杀就成为线下社交的重要介质和有力抓手。

    1.剧本杀游戏背后的情感宣泄

    伴随着以理性为主要特征的现代性的滥觞,一切事物都需经过理性的批判和检验,曾经神秘的自然界被祛魅,价值理性让渡于工具理性。“在韦伯的社会学研究中,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是两种不同思维取向的社会行为,即‘价值合理性行为’和‘目的合理性行为’”[6]。人类社会也充斥着理性的算计和谋划,人与人之间更是充满利益的筹谋和计较。伴随着“传统熟人社会”向“现代陌生人社会”的转型,传统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脉脉温情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和冲击,陌生人间的社交逐渐成为趋势。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人们忙于生计,时间和空间严重被挤压,工具理性优先于价值理性,一定程度上疏于对自身以外的存在和场域予以思考和关切,更不用说对于自我意识、审美的追求和关心。人自身所应该内摄的丰富多彩的意义被肢解得七零八落,无聊感已然成为人之生活常态,马尔库塞称之为“单向度的人”。

    现代性的普及也导致建立在血缘和宗族基础上的自然伦理实体逐渐松动和瓦解,人们不可避免地由熟人社会进入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交范式正在逐渐被重构。现代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一个个原子式的个体,充满了自由选择的无限可能性,与此同时也陷入深深的孤独与无力之中,尤其是面对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高度复杂化的行政运转系统,时不时会有一种深深的孤独感与无力感。而且,越是高度现代化的都市,生活于其中的人们越是会感受到孤独、压抑、乏味、焦虑和无聊。如果说现代人,尤其是青年人在都市生活中感到孤独、压抑、无聊和无所适从,工作挤占了他们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而青年人渴望社交,希望宣泄内心情感的需求又客观存在,剧本杀的出现就很好地满足了青年群体的这一需求。处在纷繁社会关系交织中的人们难免会遇到诸多压力,工作上的、家庭生活中和人际关系中的压力都会影响青年的情绪和状态,作为社会属性的个体又不能随心所欲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发泄自己的感受,往往只能选择压抑或忍受。事实上,情绪调节是个体进行身心调节的关键举措,个体是需要及时宣泄内心情绪的,如果没有合理的方式和渠道把内在情绪宣泄出来,就很容易变成自我压抑和自我折磨,引发严重的心理疾病。青年参与剧本杀游戏,不仅可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与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状态,还可以在剧本杀中光明正大地宣泄自己的情绪、释放自己的压力、展露出自己的脆弱和无奈。这些在日常生活与职场活动中很难释放出来的情绪和心结,通过剧本杀正当地、体面地宣泄出来,进而达到舒缓情绪、缓解压力、自我治愈的功效。

    2.青年在剧本杀游戏的角色扮演中拓宽了生命体验

    除了宣泄情绪、释放压力外,剧本杀还有角色扮演的功能。很多热衷于玩剧本杀的青年内心非常渴望能够体验一种不同于既有现实生活的人生,给自己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也是对人之社会属性的挖掘与延展。在剧本里,年轻人扮演的可能是律师、可能是骗子、可能是权力的掌控者、也可能是有苦衷的盗贼等角色,得按照剧本的需要而决定。实事求是地说,剧本杀里的很多角色在现实生活中年轻人是不可能有体验的可能性的。因为处在社会关系之中的人们必然要受到法律条文、道德规范和历史习俗等的约束和规训,还要受到诸多现实要素的影响和制约,不可能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活法去实施。正如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所言,“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7]。生活在现实社会中的人们经常在相对自由和不自由的状态来回切换。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摆脱客观条件限制和制约而不断走向自由的无限过程。内心渴望追求自由的年轻人在玩剧本杀的时候是能够暂时感受到一种相对自由的状态的。

    在剧本杀游戏中,个人的确能够体验到一种不同于现实生活的“陌生而刺激的别样人生”,大家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无疑拓宽了自己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青年人在剧本杀中根据剧本的设计和要求,有机会扮演不同的角色,体验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态。当他以剧本中的角色行为办事时,就会暂时把自己在真实社会生活中的角色和面具“搁置”起来,投身到另外一个与之截然不同的角色中开展生活与社交。在此过程中,个体得学会适应自己在剧本杀中的新角色和新身份,善于同他人协同作战或者竞合博弈。如有必要还需隐藏自己的身份与角色,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个体的生命体验,丰富了人的社会属性,增进了人的“同理心”,促使人们逐渐学会从“他者”视角考虑问题。当个体把在剧本杀中所学到和感悟到的角色体验自然地转移到现实生活中,对于丰富和完善人的社会属性、增进不同圈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提升人的“同理心”和“包容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如果说剧本杀的情感宣泄是为了释放人的紧张压力,缓解人的焦虑情绪,帮助人们缓解心中积蓄的“负能量”,让人们能够再次以一个较为轻松的姿态进入社会和职场,相当于做了一次“心理按摩”和“情绪疗养”,那么角色扮演就是居于社会关系中的人为了克服单调、乏味的既有角色,而积极主动进行的一种探索与突破。剧本杀的流行一方面体现了人们渴望宣泄负面情绪、释放压力,免遭负面情绪的侵扰进而陷入不自由的状态;
    另一方面也是人们主动进行社会属性的延展和突破,希望能够不断丰富自己的社会属性和人生体验,也是对积极自由的一种求索。因此,剧本杀暗含了人们对“消极自由”(免遭……的侵扰和伤害)和“积极自由”(意欲成为……的一种状态或境界)的追求,是人对人之本质属性的求索和更高层次的复归。说到底,是人对更高层次自由和自我意识的不懈探索和追求。

    剧本杀的火热离不开相关从业人员、资本方以及创作者的努力与坚持,青年基于对线下真实社交的渴望进一步加速了剧本杀游戏的火爆和出圈。然而,剧本杀本质上仍是一种消费行为,只不过消费的不是具象的商品和东西,而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但却能够感受得到的服务与体验,其目的不在于拥有或占有某物,而在于尽可能获得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令主体从日常既有的生活状态中暂时性地脱离出来,获得一种截然不同的体验。信任伦理是剧本杀得以持续健康发展的首要前提,青年基于对剧本情节的信任,对剧本杀运营机构和相关工作人员的信任和肯定,基于对参与剧本杀游戏的成员间的信任,才有可能开启一次友好和谐的剧本杀游戏体验。但是在此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诸如“杀猪盘”“打擦边球”以及诈骗等破坏信任机制的行为,无疑严重伤害了参与者对剧本杀的好感和信任。青年人之所以热衷于参与剧本杀游戏,更多的还是把它看作是一种社交行为,一种对抗日常生活无聊、乏味和孤独的有效补充,是结识陌生人、拓宽社交空间的有力抓手,更是复归人之本性、对自由不懈追求的真实写照。

    1.商业伦理审思:剧本创作、知识产权与利益博弈

    无论是从产业规模、发展速度或是青年人的参与热情而言,剧本杀都是一门正在迅速发展的“好生意”,各方的踊跃加入与大量投入对剧本杀这个行业来说无疑是极其重要的。在此过程中,消费者能够开展社交、认识一些朋友、宣泄情绪、感受到快乐与被认同,从业人员能够以此为业,资本方也能够赚到钱,无疑是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目前在剧本杀发展的过程中还是带来了一些伦理问题,首当其冲的就是商业伦理难题。商业伦理是指“任何商业组织从事经营管理活动时除了必须遵守法律外,还应遵守的伦理准则。对内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中要坚守的伦理标准和措施,对外是指企业对外经营决策和活动中要把握的伦理标准”[8]。剧本杀这个行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部分企业和从业人员为了攫取最大的商业利益,缺乏基本的对版权的尊重和保护。剧本杀的核心在“剧本”,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好的剧本、精彩的故事情节,才吸引着年轻人们加入剧本杀游戏中去,好的剧本是灵魂。好的剧本往往倾注了作者极大的精力和智慧,是本应该得到法律认可与保护的知识产权。但是,当相关人员看到基于好的剧本所带来的巨大收益和流量时,就有可能打“擦边球”,试图对原剧本进行“山寨”或“像素级的模仿”,这会极大地伤害创作者的热情与产业化的动力。

    据剧本杀从业人员透露,一旦剧本写出来后就随时存在着被侵权的风险和痛苦。剧本上线后,部分机构会马上跟进,各式各样简陋的盗版会争先恐后地涌出。除此之外,前期作者在投稿时,会屡次出现剧本被退回,但剧本的创意和相关情节却被对方私自窃取和抄袭;
    在剧本测试阶段,还有作者遭遇过他人假装成游戏玩家,组团窃取剧本情节和核心内容,随后稍作调整和修饰就率先发布剧本的事情。类似的事件时有发生,关键是很难得到法律的确证与有效保护。不得不说,参差不齐的版权侵权乱象正在扰乱着剧本杀市场的良性生态。长此以往,剧本杀这个朝气蓬勃的行业就有可能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恶性循环中。

    青年群体作为剧本杀游戏的主力人群,一方面是游戏的参与者和消费者,在剧本杀的过程中体验乐趣和拓展社交;
    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成为剧本杀行业的从业者,乃至行业规则的制定者。如果剧本杀行业在资本的过度刺激下无视行业规范和基本的商业伦理要求,且缺乏必要明确的法律监管和约束机制,剧本杀行业就会在消费端和生产端逐渐失去青年人的参与与支持。因为当代青年对知识产权保护是较为看重的,他们愿意为自己喜欢和支持的正版剧本消费。一旦遇到剧本侵权或是“山寨式剧本”,部分青年人就可能不太愿意去开启一次剧本杀游戏,因为这有违自己所坚持和信奉的价值理念。从生产端来说,如果没有较好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剧本杀的版权若无法在法律框架内得到规范与保障,正版剧本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收益,很多对剧本杀行业感兴趣的青年人就可能不愿意从事此行业,因为缺乏基本的尊重和合理的收益。长此以往,因为缺失基本的商业伦理和奖惩机制,剧本杀这个行业就会走向衰落。

    2.社交伦理审思:“我们如何重新在一起”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及对效率的无限追求,导致对时间、空间的无限压榨,进而出现一种“附近的简化与消失”。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与渗透导致“外包式生活”成为可能,个体与身边人的关系在被解构。在利益的推动下,我们的肉身所真切感知到的“附近”正在逐渐转化为数据化的“附近”,我们需要的不是交流和互动,不是基于真实肉身的人际协作与摩擦,而是一种即刻的、当下的满足。在当下“加速社会”语境下,能够心平气和地完成高质量的社交,一定程度上已变得比较困难。

    剧本杀自身就携带着社交网络连接的天然基因,基于社交连接所带来的个性化体验与沉浸式体验,将一场普通的剧本杀游戏互动行为升级为熟人和陌生人之间进行情感交流和思想碰撞的社交聚合行为。较之于看电影、KTV等线下活动,它们更多地发生在亲友圈和熟人圈,本质上仍是一种基于熟人之间的区域性、局部性的强连接关系,而剧本杀游戏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强连接的人际圈限制,让本来处于弱连接关系圈中的陌生人也逐渐参与和融合进来。这种基于弱连接的分享进而形成的社交形态,可以更好地帮助人们开阔视野和结识人脉资源,并丰富自己的生命体验。

    剧本杀游戏在帮助人们体验不同的角色、释放压力和宣泄情绪的同时,还导致了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那就是越来越多的陌生人通过剧本杀游戏搭建起来的互动平台实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认识和社交伦理重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之后,社交需求将会成为人们非常渴望达成的需求。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个体本质上就有与他人进行社交和协作的天然需求,这也是人类社会与文明得以持续不断发展下去的重要原因。而剧本杀在发展的过程中,恰好就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部分社交需求。剧本杀的发展促进了陌生人之间的再次链接和关系重构,把现代社会中原子式的个体又重新黏合起来,使彼此陌生的人们之间感受到一份温情和归属感,而这是弥足珍贵的人生体验。

    剧本杀游戏本是为了缓解孤独与寂寞,本是原子式的个体得以重新开展社交、恢复社交属性的重要载体,但是在具体的运营和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异化的乱象。部分青年人以剧本杀为载体从事“猎艳行为”或骗财举动,进而对部分参与者的人身和财物带来威胁。因此,参与剧本杀游戏的青年人得有清醒的认识和相对独立的判断。剧本杀在帮你释放压力、拓宽社交范围的同时,的确也有可能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好朋友,他们甚至有可能转化成为你生活中的挚友或伴侣。但是,这应该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我们不应该对剧本杀的社交属性附以过高的期待,应该在保护好自身安全和财物安全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社交和娱乐。

    3.信任伦理审思:“信任是如何发生、可能且持久的”

    较之于传统社会,现代社会语境下的个体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剧本杀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代都市年轻人对个性和自由的向往,意味着个体内心及其思想方式的大变革。简言之,就是个体逐渐地从传统的自然伦理实体中挣脱出来,逐渐获得了更多自主权和自由选择权,同时也就意味着在缺乏家族和宗族庇护下个体需要学着对自身负责和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

    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合作是剧本杀得以迅速发展起来的最重要原因。剧本杀最开始主要是在一、二线城市以及省会城市流行开来的,然后慢慢地再向低线城市渗透。众所周知,一、二线城市主要还是以陌生人社交为主,主要是一种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价值观为依托的社交活动。大量陌生人之间能够顺利进行协作的决定性前提就是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构建。剧本杀游戏实际上也是一种新型协作发展模式:供给端提供剧本、场所和服务,消费端愿意信任并接受陌生人为自己提供的物品与服务,消费者彼此间也有可能是陌生人,并最终愉快地为其买单完成整个交易过程。正是由于信任的存在,我们才能够建立起一种确定性的观念与目标,进而在这一理念的影响和引导下将每个个体的日常生活与行为实践密切连接起来。“在传统观念看来,‘信’是一种本体论的关切,而‘任’则是人内心之‘信’在实践中的显现。由信到任的路向表明了信任由个体性向生活实践的展开”[9]。据此,经由本体论意义上的“信”过渡到具体日常生活层面的“任”,意味着信任行为完成了一次实实在在的践行活动,这是一次从先验理念到具体实践的本初复归。

    多次剧本杀社交行为的发生,也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完成了基于信任基础上的协作与融合。这样的信任行为何以可能?首先,是要以健全、有序的法律规章制度作为保障;
    其次,需要该国家或地区市场经济发展得比较充分,人与人之间在发生经济协作或社交的过程中需要遵守或默认一系列规则或约束性条款。在剧本杀游戏的过程中,如果遇到破坏游戏规则、伤害到信任机制的行为,各方应该主动出来惩治“害群之马”,维护剧本杀的信任机制,使其能够正常运行。

    实际上,在剧本杀蓬勃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剧本杀交友乱象”“剧本杀荤本教学”“剧本杀培训杀猪盘”等扰乱剧本杀正常运行的乱象。个别剧本杀为了吸引流量和博人眼球,还宣扬暴力、灵异、封建迷信和软色情等低俗内容,进一步引发公众担忧,导致公众逐渐丧失对剧本杀的信任和兴趣。如果因为上述不良现象影响了消费者对剧本杀持有的信任和热情,如果剧本杀当中充斥着不安全和不信任的因素,且各方没有强烈的意愿和有效的机制予以制约和整顿,那么剧本杀将只能退回到熟人社交的地步。这对于剧本杀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很大的阻碍作用。

    4.消费伦理审思:即时体验而非长久占有

    剧本杀是一种消费行为,却不是普通意义上的商品交易行为,而是一项服务交易行为。剧本杀以及基于剧本杀所形成的经济效应更加强调体验而非占有,在参与体验的过程中即可完成此次交易行为。参与其中的消费者获得的并不是对某物品的拥有,而是在其中获得了一种新奇的体验与特殊的经历。它会逐渐引导人们由“消费主义”向“体验价值”理念的重新回归,促使人们在适度消费的同时,进一步引领人们去反思经济生活和物质消费的本质,通过选择什么样的消费行为来重新认识和确证自己,进而逐渐构建、深化自己的社交圈。

    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很令人担忧的现象,即所谓的“消费主义文化”的泛滥与在此背景下人的异化境遇之加深。一切都可以被还原到消费和利益,人的其他属性被严重挤压和抽离,异化现象持续加速。在“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巨大影响和洗脑下,很多商品的交换价值与货币价格早已严重偏离了其使用价值,使得商品之于消费者的实际效用完全呈现出一副主观化、感觉化和符号化的异化样态,给人一种“高攀不起”的体验。消费倾向日益呈现一种“超前消费、奢侈消费、符号消费、意义消费等特征,其结果是经济倾向上异化、自然倾向上恶化”[10]。一言以蔽之,在“消费即正义”错误理念的引导下,人们消费行为的发生主要不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而是为了满足一种消费后的快感与爽感,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攀比心,希望获得他者的认同、夸赞和羡慕,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反而降低到一个很边缘的位置,这本身就是消费的“异化”。

    剧本杀及剧本杀经济的发展,本质上使得人们关注的焦点又重新回归到物品的使用价值与体验价值上,侧重于即时体验而非刻意占有,其最底层的驱动力仍旧是人们的基本需求(娱乐和社交)。唯有当人的消费目的是物品本身的使用价值或趋近于使用价值时(剧本杀的使用价值就相当于它的体验价值,二者基本一致),这样的消费理念和思维方式才更加接近人自身最本真的需求,方能够体现出经济社会发展的本质属性,人们也才能避免被过度异化和消费符号化。据此,青年人在剧本杀的过程中看重的就是它的线下社交功能和角色体验功能,而非试图占有什么,在参与剧本杀的过程中,个体的社会属性也会得到彰显和满足,有助于提升人的生命体验和自由度。

    2019年被称为“中国剧本杀元年”[11],迄今为止发展历程也不过三年,但是参与人数、市场规模与未来发展趋势和潜力都相当可观,正在吸引着社会各方的关注与研究。剧本杀内在具备的娱乐性、社交性、求知性等属性很好地契合了当代年轻人的期望,也有助于进一步促进人与人之间,尤其是陌生人之间的协作与社交。为了更好地促进剧本杀的健康有序发展,各方应该尽可能搁置争议,以期在增加社会总体福利的前提下达成相对意义上的“重叠共识”[12],而非自说自话、陷入“零和博弈”的困境。

    首先,政府相关部门应该出台明确而严格的法律规范,约束和整顿剧本杀行业中的诸多问题,诸如版权问题、色情、暴力和诈骗等问题,对合规经营者予以法律上的确证和保护。政府作为立法者和“裁判者”,要积极发挥市场在剧本杀行业发展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其次,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坚守正确的政治立场与原则的前提下,剧本杀相关企业和从业人员应该在谋利的同时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积极挖掘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中的优秀资源,将它们融入剧本杀的相关剧本创作中,引导青少年在娱乐社交的同时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对祖国的热爱与认同。最后,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鉴别能力和批判意识,具备版权保护意识,参与到有正确价值观和充满正能量的剧本杀中去,不被色情、暴力、灵异等不健康要素所引诱,通过在剧本杀的实践和社交活动中丰富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与心智,提升自己的“同理性”和“自由度”。■

    猜你喜欢 社交游戏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意林彩版(2022年2期)2022-05-03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好日子(2021年8期)2021-11-04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疯狂英语·新阅版(2020年5期)2020-06-12社交距离第一财经(2020年4期)2020-04-14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文苑(2018年17期)2018-11-09游戏现代家庭·生活版(2017年3期)2017-03-15数独游戏初中生学习·低(2016年10期)2016-11-25疯狂的游戏飞碟探索(2016年11期)2016-11-14爆笑游戏作文大王·笑话大王(2016年8期)2016-08-08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小学科学(2015年7期)2015-07-29
    相关热词搜索:杀青伦理剧本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