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面向老年人群的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

    面向老年人群的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研究

    时间:2023-02-15 13:50: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薛滨夏, 杜嘉赫, 李同予, 肖冠延, 唐敬轩

    (1.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寒地城乡人居环境科学与技术工业和信息化部重点实验室,哈尔滨 150006;
    2.东北农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哈尔滨 150030)

    当前老龄化加剧,老人的主动健康意识加强,对城市老年康养健身空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之一,植物茂密、场地开阔,具有较高的老年占比,成为适合营建复愈性环境的场所,以满足老年人对于生理、心理、社会交往等多方面需求,因此利用城市公园的绿地空间、挖掘其复愈性潜能,为老人提供健康促进服务具有较大的社会意义。

    国内外已有的复愈性环境设计研究大多由生态、环境心理学等角度出发,引导居民加强环境交互以巩固身心健康。研究基于老人的行为偏好与健康需求,探讨了复愈性环境理论体系下,在城市公园营建复愈性环境的可行性,明晰此类环境对老年人群健康促进的积极作用,并据此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建策略。

    根据全国老龄办的预测,我国人口老龄化将在2030~2050年进入最严峻的时期,接近30%,远超出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超高龄社会标准[1]。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加剧与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对城市老年日常康养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我国城市中,老年人进行日常休闲、健身活动的场地多数出于绿化和观赏的目的进行建设,缺少以康养健身为目标的环境设计和设施配置,更缺少针对老年人的考虑,未结合国际上最新的复愈性环境理念和康复景观设计手段,无法为老人提供更科学和精准的康复锻炼服务。在这种背景下,利用城市公园绿地等公共空间资源为老年人营建适宜的健康促进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公园空间开敞、环境优雅,空气清新,休闲设施相对完善,为人们提供了富有吸引力的健身锻炼场所,亦是老年人群喜欢光顾的重要场所。从访问频次、逗留时间、活动内容来看,在日常时段,老年人群在城市公园使用者群体占比最大,因此城市公园的空间环境品质与服务设施设置将直接影响老年人群的户外休闲、交友与健身的效果。发展至今,城市公园绿地空间的社交、避难、游憩、保健等功能都已相对完善,但其潜在的健康服务功能却未被充分挖掘。文中尝试以复愈性环境理论为切入点,挖掘城市公园绿地空间所具有的复愈性潜能,面向老年人群的生理、心理、行为活动需求提出针对性的环境塑造策略,探索自然疗愈体系在城市规划中的实操路径,为我国健康城市的规划建设提供参考与指导。

    2.1 城市公园的概念缘起与类型

    城市公园最早由古希腊公共花园演变而来,19世纪中叶,美国景观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最先提出在城市兴建公园的伟大构想并参与设计了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掀起公园运动的风潮,自那以后各国纷纷开始注重城市公园的建设。经过百余年的发展,城市公园的概念指代在各国间不尽相同,可大致定义为为公众提供休闲游憩等服务、开放可达且具有防灾减灾功用的城市公共绿地[2-4]。我国最新的CJJ/T 85-201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将城市公园绿地定义为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包含游憩与服务设施的绿化用地,主要作用包括为城市提供游憩、生态维护、环境美化、减灾避难等功能,同时也可以调节城市微气候,改善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5]。对城市公园内环境要素的特点与功能进行强化形成多种专类绿色开放空间设施,例如植物园、滨水公园等,为居民提供了多样化的户外公共活动空间及多元化服务功能,满足城市居民户外休闲游憩需求的同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发展理念的贯彻与落实,进一步推动生态城市建设进程。

    2.2 复愈性环境理论体系与应用场景

    (1) 概念缘起。早在远古时期人们就已认识到自然环境对缓解精神压力、改善医疗保健条件有一定帮助[6]。19世纪中期,奥姆斯特德提出“复愈”概念,认为自然因素可以调节人的压力、为人们带来平静与活力的感受。20世纪70年代以来,学者们通过一系列实验验证了暴露于自然环境、甚至观看与自然相关的照片均能减轻人们的压力,使其身心愉悦的同时促进身心健康的恢复[7-9]。1975年英国学者Appleton提出“瞭望-庇护理论”[10],1984年,生物科学研究学者Wilson提出“亲生命性假说”,两种理论均认为人类具有亲生命、亲自然的本能[11]。相关理论体系发展至今,最具代表性的两大理论分别为减压理论及注意力恢复理论。两大理论在复愈性环境的概念定义与评估等方面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后趋近于走向整合,为后人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更为辩证的探索角度。

    (2) 主要主张。“减压理论”的核心观念是暴露于自然环境可以减轻压力对人的心理、生理造成的伤害。Ulrich教授通过一系列生理测量方式证明了暴露在自然环境中比接触城市环境更能促进压力恢复,且恢复效果的差异在情绪状态和生理指标上较为明显[12]。研究为环境行为研究以及复愈性的评估提供了有效路径,且提出了复愈性环境所应具有的自然性、复杂性、安全性等特性。

    “注意力恢复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相比城市建成环境,自然环境对人定向注意力的恢复具有更为显著的作用[13]。在自然环境中体验有助于缓解压力,还可以通过帮助恢复注意力这一重要心理资源,从源头处减少压力发生的可能性。Kaplan还提出逃离性、迷人性、延展性、兼容性作为衡量环境复愈能力的四项特征性要素,并在后续研究中得到广泛沿用。

    (3) 应用场景。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人们积极探索复愈性环境的实践方向。早期的复愈性环境往往建设于医疗环境中,随着人们对公共健康问题逐渐重视,康复景观等复愈性环境理论逐渐被扩展应用到城市开放空间领域,包括公园、植物园、社区、校园,甚至监狱等,城市公园作为人们最常光顾的城市公共空间,也成为承载复愈性环境的绝佳场所。

    2.3 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的特征

    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建理念不同于传统的公园绿地设计手法,其在风景园林和植物科学基础上,融入了康复医学、康养理论以及园艺疗法等自然干预理论与技术,采用循证设计方法,进行环境营造,体现专业的精准性、学科的交叉性和科学的合理性特征,利用城市中绿色自然环境和要素,构建更加实效和实证的健康支持与促进环境,对于城市各类人群,尤其是老年人群,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我国老龄化加剧与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对城市环境和养老服务体系提出更高要求。面向老年人群的城市公园的复愈性环境设计为老年人提供一种兼具趣味性、观赏性与获得身心健康促进的空间领域或环境氛围,使老人在感知体验和健身活动过程中感受到来自自然与社会的正向刺激,从而获得身心健康的恢复效果。从宏观角度来说这类环境的规划设计有助于积极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进程,为保证老年人健康积极生活的基本权利、提升老年群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提供新思路、新方向,从微观角度,从康养视角、结合复愈性环境理论,对现有公园环境进行适度的改造与更新,吸引老人在公园内充分享受丰富的休闲、娱乐、健身等活动的空间环境,有助于提升老年人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和幸福感。

    3.1 老年人群面临的健康问题与需求

    (1) 生理健康需求。老人机体生理功能衰退同时往往伴随机体的形态、功能、代谢等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除此之外,老年人也多为慢性病缠身,肿瘤、外科疾病(骨质疏松、骨折)也时常发生。因此,他们对公园环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要求较高,适宜开展符合他们身体状况和健康需求的健身活动,需要安排一些特殊设置的活动场地和针对性的健身设施,促进感官体验和身体机能的恢复。

    (2) 心理健康需求。老年人的家庭、社会、职业角色变化迅速,伴随一系列生理功能的衰退或丧失,他们在认知、情感、行为等层面表现出强烈的心理失衡,心理特征普遍表现为情绪极端且多变[14],不再容易自我认同、安全感与适应能力降低等。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老年人需要公园的空间结构更加明确清晰,植物形式多样、色彩鲜艳,以适合他们日益下降的感知能力和认知功能,另一方面也倾向于温馨、富有生机的环境,来提振他们的精神、减轻悲观、焦虑等消极的情绪。

    (3) 社会交往需求。对老年人而言,生理机能衰退、社会与家庭角色逐渐缺失等不可抗力因素接踵而至,因此老年人较之其他人群更渴望归属感、依存感,往往希望公园环境能够支持社交活动,帮助他们建立社交网络,而参与户外活动是帮助其提升生活意义、重获自我认同的有效方式。

    3.2 老年人群城市公园使用情况与行为规律

    城市公园承担的角色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公平的、便捷的高质量的休闲游憩环境,以及进行文化教育和自然教育活动的环境及体育健身场所。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老年人群,会将这里作为休闲游憩的首选场所。经过调查发现,老年人多数会以运动消食、健身保健、休息放松为主要目的,在每天清晨、上下午等光照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的时间点来访公园,同时对在公园亲近自然、享受自然有较强烈的欲望[15,16]。相比多种多样的休闲娱乐活动,老人更倾向于观花赏草、欣赏风景,在自然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散步或健身以巩固健康[17]。

    对250位在夏秋季节哈尔滨主城区城市公园内活动的60岁以上的老人开展调查发现,比起构筑物空间与硬质广场空间,老人更欣赏也更期望体验草坪、林间小路和幽静的密林等绿地空间,部分老人对花境、花丛也展现出兴趣如图1所示。老年人对于自然元素有着独特的倾向,例如喜欢开花、发芽等生命过程,或是阳光、微风及潺潺流水等,对于具有人文美学特征的元素并无过多兴趣如图2所示。公园空气清新,促进健康成为吸引多数老人前往公园的主要原因,他们希望在此活动的同时可以放松身心、或是体会到片刻的宁静和独处如图3所示。除此之外,老人偏好低强度的保健运动、运动幅度较小的活动类型,对于亲近自然环境以及和他人社交、闲聊等行为的需求度较高如图4、图5所示。综合来看,老人对身体健康与社交互动有较大的需求,对自然度高的环境极具倾向,而目前的城市公园环境多存在功能单一、与自然联系度低、设施配置不足等问题,无法满足老人多元化的健身康养需求,急需结合复愈性环境理论对城市公园环境进行提升改造,发挥更好的健康服务功能。

    图1 老年人群喜好的空间类型

    图2 老年人群喜好的公园环境特征

    图3 选择去公园活动的原因

    图4 场地健身类行为活动选择

    图5 休闲文娱类行为活动选择

    3.3 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对老年人群的作用机制

    根据复愈性环境的相关理论,自然环境可以从生理、心理与社会三个层面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包括注意力恢复、压力减轻、情绪调整、体能改善以及巩固健康状态等多种功效,作用机制及原理如图6所示。

    图6 作用机制及原理

    在生理层面,户外环境中含有新鲜空气、阳光、流水、植物挥发物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因子,这些环境因子对来访者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形成刺激并带来恢复的效果。例如自然环境中悦耳的鸟鸣与虫鸣、微妙的风声可以刺激听觉,帮助老人恢复对环境的认知,体会到更多趣味性。芳香植物分泌的挥发物质可以帮助增强人体健康。除此之外,研究表明长期处于此类环境中有助于促进并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调节并改善机体神经系统功能,同时也具有调节血压和心率、对机体产生镇静作用等功效[18]。

    在心理层面,复愈性环境可以帮助平复人的神经系统的紧张状态,陶冶情操、减轻压力、放松心情,并可通过使用者对特定场景的回忆而达到一种平和的状态。除了在环境中被动感受外,除草、播种、插花、植栽换盆等一系列主动实操的园艺作业可以在帮助使用者舒展肢体、强化运动机能的同时,恢复注意力、提升耐力、树立自信,获得情绪上的愉悦与满足。

    在社会层面,对于老年人来说,在复愈性环境中活动可以结识新朋友拓展社交网络,也可以创造与亲人、朋友共处的机会,在交流中获得社会支持与情感补足。除此之外,老年人通过对参与活动的自主选择重获控制感、满足心理预期并获得自我认同,对于弱势生命的照顾还有助于老年人寻回自身价值[19]。

    4.1 总体原则

    (1) 均好性原则。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应适合多种人群,除了承载老年人的日常活动以外,也需要为其他年龄段的来访者提供均等的服务条件。因此应处理好这类环境与其他功能空间的衔接,减少不同人群间的相互干扰、错峰共享公园,提高公园环境的利用效率。

    (2) 可达性原则。保证公园复愈性环境对老人而言具有较高的可达性。这对公园的总体规划提出了一定要求,即整体布局合理、流线指向明确,各功能区标识系统鲜明而清晰,方便老人识别。

    (3) 低成本原则。现状城市公园环境建设已基本成型,在此基础上对环境更新规划设计尽可能避免耗费过多成本,尽可能利用现有资源做一些改造与优化,通过景观设计和装置艺术,提高环境的品质和服务功能。

    (4) 生态性原则。尊重和利用公园原有自然环境条件,尽量保留原有地形、地貌、水系和植被等因素,强化生态品质,增强老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因地制宜开展设计,通过自然景观和功能设施的营建,帮助其达到治愈和促进健康的作用。

    (5) 人性化原则。老年人身体机能的退化和慢性病的发生使得这一人群在外出活动时面临诸多障碍。通过适老性设施的人性化配置,消除场地安全隐患,可以为老人带来安全感与舒适感,增进户外活动的体验,增加户外逗留时间,并带来积极情绪,重新唤起他们对于生活的热情与向往。

    4.2 实现途径

    (1) 原有景观的改造。在尊重公园原有空间结构和景观风貌的前提下,通过科学选址和合理分区,将原有场地和景观拓展为更具健康功能指向的复愈性空间。改造过程应尽可能保留、保护原有种植体系和空间格局,通过增加富有新奇性、逃离性特点的灌草植物,获得快速生长和景观更替的效果。将原本观赏为主的景观要素和配置,转换为适于五感体验和刺激,综合考虑视景、香景、声景和触景等复愈效果的花境或种植组合。大幅增加自然式群落数量,设置富有文化气息和雅趣的景观小品,营造健康、向上、生命、活力的主题和风貌,在符合功能流线和使用习惯的基础上,体现更多的康养健身的专项设计和指向。

    图7 复愈性环境景观改造示意图

    (2) 新景观植入。在条件允许的公园场地,可以整体植入新景观,如各类康复花园、适能花园等自然疗愈景观。这类新景观会有更完整的配套,在生理方面形成适宜老年人使用的、舒适健康的运动场所,在心理方面营造出符合老年人审美的、引发情绪共鸣的景观环境。精心设计的花卉、灌草和组景,给予老年人在视觉、嗅觉、触觉等方面更强烈的感官刺激,从而激发一些忘却的记忆,调动积极心态参与欲望。一些特别的强调互动的或需要老年人进行养护、种植和艺术创造的实操安排和场景,会引发老年人更多的体力活动和身心投入,并取得更有成效的健康恢复结果。

    这种复愈性景观的体验,在视觉层面,要求根据空间环境的特点,合理配植同一或邻近色系的植物,形成形状、纹理和色彩的搭配,辅以背景和小品的配合,以获得理想的景观效果;
    嗅觉层面,植物配植上侧重营造润肺养心、有利于通络活血的群落,同时可将场所分为多个康复区域,每个区域以相同或相邻科属的植物混植,并避免同区域内芳香气味混杂;
    触觉层面,配植不同质地和形状的植物对老年人的触觉产生良性刺激,使老年人心情愉悦、引起美好的回忆或引发思考,从而获得心境、情绪等康复的力量。

    表1 可植入的景观类型及康复效果

    这种复愈性环境的价值,在于提供了主动操作植物和场地,可使老年人在劳作过程中锻炼身体耐力、肢体灵活性、手脑协调以及组织控制的能力;
    或是在经历植物的播种、发芽、开花等过程中感悟到生命的律动和自然界的规律,进而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平和悲观的心态。具体可采用的景观类型包括蔬菜植物、观赏植物、药用植物等。

    (3) 场地加建与设施配置。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建,在加建过程中,需要以自然化为首要宗旨,顺应原有的场地水文脉络和生态肌理,相关的园林路、步道和园艺设施应该采用生态废弃材料和自然元素,以增加亲自然性和可持续潜力。尤其对于园艺种植区与观赏区,除了需要适应场地现状条件之外,还应重点体现专业性的技术要求,在光照、排水组织,生物多样性,以及作业操作空间设计方面,满足复杂环境的相互影响,并符合不同身体条件的老年人的使用需求。

    4.3 总体营造策略

    4.3.1 自然新奇营造策略

    传统的城市公园环境,虽然也有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水景和其他观赏景致,但多出于对生态功能和美学价值的考虑,景观设计过于人工化,未能够强化自然的多样性和独特性,过多的围栏、花池疏远了人与自然的接触与联系,自然环境的健康促进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和体现。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建,首要的策略就是应用国外环境心理学和康复景观设计最新理念,通过引入富有自然野趣的景观元素和组景,大力打造新奇、清新、富有自然雅趣景观风貌,给予人较强的正向刺激,引人入胜,激发人关注和探索的好奇心。

    4.3.2 康养技术融入策略

    复愈性环境不同于传统景观的重要区别,就是其景观设计过程的专业性和特殊性,从自然元素选取,到组景与空间场地设计,都包含了特定的康复医学和心理治疗的技术内容,具有针对性的康复目标和指向。因此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造,将不同于以往的造景方式,在综合考虑植物生长特性、抗性和观赏价值之外,更需要依据人与植物接触过程的安全性,以及开花结果的节奏和周期因素,来满足人们健身康养的需求,鼓励园艺实操等体力活动。同时人们在进行园艺作业和艺术创造活动的场地与设施要求,也是一个重要的考虑因素。

    4.3.3 社会联系支持策略

    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的最大价值在于为老年人群提供了一个促进公共参与与公共交往的平台,以此激发参与自然体验的兴趣和社会联系的热情,通过自发或有组织的健身康养、园艺实操等活动,加强老年人对于场地的控制感与依恋性,并通过园艺实操全方位促进体能恢复与机能改善,并实现自我实现的价值和幸福感提升。

    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公园中构建复愈性环境,可以为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等层面带来积极的健康促进效果。深入分析老年人群身体状况和需求,从自然疗愈理念入手,针对城市公园绿地复愈性潜能对现有环境进行改造营建,是实施城市公园复愈性环境营建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城市公园发挥更好的健康服务功能。

    猜你喜欢 城市公园景观公园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基于AHP的城市公园体育资源评价体系及实证探究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2年3期)2022-05-23城市公园景观设计形式美的研究美与时代·城市版(2022年3期)2022-04-25从“城市公园”到“公园城市”上海人大月刊(2022年4期)2022-04-14景观别墅现代装饰(2021年6期)2021-12-31城市公园公共空间设计炎黄地理(2021年6期)2021-08-23田园养生景观营造探讨建材发展导向(2021年12期)2021-07-22布赖滕巴赫景观酒店48°Nord现代装饰(2021年2期)2021-07-21在公园里玩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景观平面图》鸭绿江·下半月(2019年12期)2019-10-21
    相关热词搜索:老年人群面向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