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历史的转折,光辉的起点

    历史的转折,光辉的起点

    时间:2023-02-21 15:25:09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作者|彭敦文 李 凯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南昌起义连同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以及其他许多地区的武装起义,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开启了中国革命新纪元。”正是有了1927年9月发生在湘赣边区的秋收起义,中国革命出现了历史性转折。它第一次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初步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新道路。岁月虽不复,史迹犹昭信。回顾秋收起义光辉历史,感悟思想和信仰的力量,将有力推动我们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再开新局。

    “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

    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这首《西江月·秋收起义》是毛泽东为秋收起义而作,生动地描述了秋收起义时的革命氛围和发动过程。

    1927年4月和7月,蒋介石与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镇压工农运动,捕杀共产党人与革命人士。在这一紧急关头,中共中央决定对国民党蒋、汪反动集团进行反击。8月1日,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打响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接着,中共中央召开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与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在湘、鄂、粤、赣四省发动秋收起义,以配合南昌起义,建立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政权。

    大革命时期,毛泽东一直坚定地支持湖南农民运动,在革命的转折关头,坚决主张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对工农运动的镇压。八七会议前后也一直为在湖南举行革命暴动奔忙。会议结束后,毛泽东遵照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委会的决定,以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前往长沙,领导秋收暴动。8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在长沙市郊沈家大屋召开会议。毛泽东出席会议,依据敌我双方的基本情况,提出秋收暴动就是要用军事斗争夺取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并主张将原定湖南全省范围的农民暴动规模缩小。8月30日,中共湖南省委再次召开会议讨论秋收暴动的最后计划,决定在条件较好的平江、浏阳、醴陵等县和安源发起暴动,各负责人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去湘赣边区领导工农武装。

    当时驻扎在湘赣边区的受中共领导的军队有:原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第二方面军总指挥部警卫团,因赶赴南昌参加起义误期,驻扎在江西修水,此为一团;
    以安源工人纠察队、安源矿警队和湘赣边区部分县的农民自卫军组成的武装,驻扎在安源,此为二团;
    以浏阳工农义勇队和警卫团一个营组成的武装,驻扎在江西铜鼓,此为三团。8月31日,毛泽东从长沙启程赶赴安源部署武装起义。9月初,毛泽东在安源张家湾召开军事会议,正式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湘赣边区的三个团,共约5000人。毛泽东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卢德铭任总指挥。并决定,暴动发起后,在保持安源、萍乡作为后方据点的前提下,三个团向长沙取包围态势推进,配合湘中农民暴动。随后,中共湖南省委决定:9月9日开始破坏铁路,安源11日发动,同时各县农民暴动,15日(后改16日晨)长沙暴动。9月9日,铁路工人开始破坏长沙至岳阳、长沙至株洲的铁路,秋收起义正式爆发!同时,各团正式打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的旗号,举行武装起义,随即各团从驻地出发向长沙推进。

    但起义爆发后,起义部队的3个团均遭受严重挫折,军事推进极不顺利。同时,长沙守军早已获知共产党“中秋节大暴动”的消息,已严密布防,宣布戒严。加上原来预计的湘中各县的农民大暴动,虽长沙、浏阳、平江、醴陵、株洲各县有不同规模的动作,但不及预期的声势。在这种形势之下,毛泽东主张放弃攻打长沙的计划,还致信中共湖南省委要求停止举行长沙暴动,并通知各路起义部队到湘赣边界的文家市会合。

    9月19日,参加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一、二、三团会师于浏阳县文家市,全军尚有1500余人。毛泽东主持召开前委会议,在是否继续攻打长沙的问题上出现争论,在起义总指挥卢德铭等人的支持下,前委通过了毛泽东放弃进攻长沙的主张,决定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求落脚点,保存实力,再图发展。这是从进攻大城市转向农村进军的新起点。

    9月20日早晨,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全体人员集合在里仁学校操场,毛泽东作了动员讲话。宣布了前敌委员会关于不打长沙而转兵向南去农村的决定。同时指出:中国革命没有枪杆子不行。万事开头难,干革命就要不怕困难。这次起义虽然遭受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现在力量很小,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石好比是一口大水缸,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要打破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大城市现在不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我们要到敌人统治薄弱的农村,发动农民群众,实行土地革命。

    按照前委的决定和毛泽东的基本思想,起义部队随后沿罗霄山脉中段向南,几经周折,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村。在此,起义部队再次整编,把党支部建立在连上,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大大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实行民主管理,重新凝聚了力量,史称“三湾改编”。10月初,部队到达井冈山地区,与袁文才领导的农民自卫军会合。秋收起义虽然进入尾声,但秋收起义部队则进入了开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新阶段。

    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的转折关头领导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之一。与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等武装起义一样,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起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开展土地革命的起点。与其他的武装起义不同,秋收起义的巨大历史贡献还在于:它是创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起点;
    是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
    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推进。

    高举党的旗帜,建设新型人民军队。南昌起义时,为了争取一部分国民党左派的支持,起义部队打出的是国民党左派的旗帜,沿用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番号。面对当时复杂的国内形势,领导武装起义究竟该打什么旗帜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毛泽东在湖南组织秋收起义时,深入考察了湖南当地工农运动情况,发现群众对于国民党的看法已经发生根本改变。经中共湖南省委会议讨论后,毛泽东以省委的名义致信中央。认为“国民党旗子已成军阀的旗子,只有共产党旗子才是人民的旗子”。提出“我们应高高打出共产党的旗子,以与蒋唐冯阎等军阀所打的国民党旗子相对”。在组建起义部队的时候,考虑到军队的属性和号召力,9月初在安源召开的军事会议上,正式决定组建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不再使用国民革命军的旗号。

    秋收起义以及起义部队,高举中国共产党的旗帜,公开宣告自身独立性,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也昭示这支部队不同于国内的任何其他军队,具有极其重要的号召作用与政治意义,标志着完全意义上的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革命战争的真正开始,也标志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开始。不仅如此,如何建设一支具有坚强战斗力的军队,实际上在秋收起义之中也已经提出。参加起义的部队中只有警卫团是正规军队,其他的要么来自农民自卫军,要么来自工人纠察队。整个部队无论是政治素质和军事技能,都有很多的不足。秋收起义开始后,军事行动进展不顺,部队损失很大。文家市会师时只剩1500余人,南进过程中,士兵自行离队、长官自寻出路、军纪松弛,部队剩下不足千人。因此,摆在起义部队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如何进行军队建设的问题。三湾改编开始力图解决这一问题。在部队中建立了党的各级组织,班有小组,连有支部,营团有党委,连以上设立党代表,专门负责党的工作和士兵的思想政治工作,并指导士兵开展群众工作;
    部队内部实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这些举措,既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使军队成为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武装力量;
    又通过在军队实行民主制度,强化军队的凝聚力,保证战斗力。因此,秋收起义是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起点。

    探索新的中国革命道路。1917年,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采取在中心城市发动武装起义夺取政权的革命策略,成功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政权。新政权建立后,借助革命的声势和政权的力量,迅速向中小城市和农村推进,最后取得革命的全面胜利。苏俄革命的这一模式,被称为城市中心道路。共产国际和苏联顾问在指导中国革命的过程中,尽管也强调重视农村和农民运动,但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在推行这一模式,中国共产党也深受影响。上海工人三次武装起义、“首都革命”、南昌起义以及计划起义之后重占广州建立新的政权,继续推进中国革命,都是这种模式的影响所致。秋收起义的提出、计划、准备过程中,也曾设计通过湘、鄂、粤、赣四省的暴动,在城市建立政权,与国民党蒋汪集团对抗。即使后来将秋收起义的范围缩小到湖南及周边地区(鄂南),但仍将长沙暴动和暴动后攻占长沙,作为起义的重要方式和目标。起义后才发现,反革命的力量远远超过革命力量,完全不具备长沙暴动或攻占长沙的条件,整个起义面临完全失败的危险。

    毛泽东极为敏锐地察觉到起义所面临的不利状况,在正式起义之前就提出应该缩小暴动范围,只限于湘中地区。起义发动后,9月14日,依据他对情况的判断,果断提出停止长沙暴动的主张。17日,又提出起义部队停止进攻长沙。文家市会师后,又提出保存革命力量,起义部队到敌人力量薄弱的地方去,到农村去的主张,最终选择井冈山地区作为革命根据地。这一系列的革命实践,使毛泽东继而开始新的理论探讨,只一年后,就写出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等著名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武装夺取政权的基本思想。这一思想继续发展,形成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它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推进。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致力于在中国完成民族民主革命,但成立不久就投身于革命实践,理论准备不足,对于如何在革命实践中运用革命理论,一直处于探索之中。早期共产党人深入工厂、农村做过大量调查,力图了解、掌握中国革命的独特性。例如关于中国革命的民族民主性质,要联合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一道完成民族民主革命等的认识。这些无疑推动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的结合。但在具体革命斗争中,经常出现教条化、形式化、脱离具体实际的决策和行动,一些理论问题也模糊不清。如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与国民党关系问题、如何对待工人运动和农民运动问题、军事斗争问题、城市暴动问题等,一再困扰着中国共产党。秋收起义准备过程中,中共临时中央对暴动怀有极大的热情,一再强调要多处发动、全省发动,片面注重群众暴动而忽视国民党的强大军事力量。毛泽东依据具体形势,适时提出打出共产党和工农革命军的旗号;
    并一再提出要注重军事斗争,注重枪杆子,暴动要有军队配合才可能成功等;
    后又提出要缩小暴动范围、停止城市暴动、放弃进攻长沙等。这些依据实际情况所提出的主张,既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不拘泥于简单的革命教条和盲目的革命热情的创新性实践,也是将革命的一般原则与当时湖南乃至全国革命形势相结合,探索新的革命道路的理性认识。而他创立的党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的制度性实践,更是将苏联红军的党代表制度与中国革命军队具体情况相结合的全面创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和军队关系的思想。事实证明,这一创新适应了中国革命需要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长期武装斗争的要求,为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工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空间。

    历史中蕴含着前人的智慧,也体现着时代的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秋收起义是一座蕴藏着宝贵精神财富的富矿,值得人们不断发掘。

    忠于信仰、敢于斗争的精神。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影响和掌握的军队很少,尽管工会、农会会员数量众多,革命热情很高,但与国民党蒋、汪集团所掌握的荷枪实弹的军队相比,力量悬殊。加上国民党左派领导人及其力量对蒋、汪势力的退让,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革命力量完全处于劣势。反革命派叫嚷“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放过一个”,白色恐怖笼罩全国。正是在这种形势下,中共中央决定举行秋收暴动。这一决定得到了广大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的拥护,暴动如期举行。这种不惧强敌的英雄气概,体现了共产党人致力于完成民族民主革命,忠于革命信仰、敢于斗争的大无畏精神。坚定的信念和敢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初心使命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之源,也是不断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从这个意义上说,秋收起义忠于信仰、敢于斗争的精神永远值得继承。

    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的精神。秋收起义是历史转折时期的重大事件,历史转折时期的特点是:形势错综复杂,情况瞬息万变,而各方认知则充满歧见。秋收起义发动过程中,从党中央到士兵,都有分歧。中共中央认为,暴动重点是最大限度地动员工农群众,毛泽东则强调军事行动的重要性。对举行暴动的范围看法也很不一致,中共中央认为湘、鄂、赣、粤四省一起举行暴动最好;
    中共湖南省委则主张省内分湘中、湘南、湘西、西南四个中心举行暴动;
    毛泽东主张缩小范围,只举行湘中地区的暴动;
    等等。那种激愤的情形之下,主观上要最大限度地打击敌人的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但任何主张和实践,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要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正是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使自己的主观认识不断符合客观实际,从而在挫折中探索出一条人民军队建设和中国革命的成功之路。回顾秋收起义的历史,就是要传承这种从实际出发、勇于探索的精神。

    加强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是保障。大革命时期,湖南农民运动高涨,离不开共产党的领导,选择以湖南为中心举行秋收起义,就是因湖南具有良好的共产党组织和农会组织基础,但这只是相对而言。秋收起义发动后,工人、农民群众参加的规模不及预期。由警卫团和工人纠察队、农民自卫军组成的起义部队,也不如预期的坚强而富有战斗力。起义部队南进中,毛泽东发现造成如此状况的原因是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建设薄弱,因而,在三湾改编中,针对性地采取了加强共产党领导和组织建设的措施。实践证明,这是行之有效的法宝。正是在此基础之上,工农革命军得以日渐强大,以弱胜强,并在此后的发展中创造了无数的革命战争奇迹。可见,加强和保障共产党领导和组织建设是秋收起义一条最为重要的历史经验!

    猜你喜欢 工农长沙部队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俄部队军演环球时报(2022-02-18)2022-02-18打卡长沙网红地文萃报·周二版(2021年39期)2021-10-18长沙之旅儿童故事画报(2021年8期)2021-10-04湖南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何时何地召开湘潮(上半月)(2021年3期)2021-07-20儿在部队又立功老友(2021年12期)2021-01-10驻港澳部队例行轮换环球时报(2019-08-30)2019-08-30朱德:“抚育部曲亲如子,接遇工农蔼如风”湘潮(上半月)(2019年6期)2019-05-22老部队军营文化天地(2018年2期)2018-12-15我眼中的长沙小学生导刊(2018年22期)2018-08-21
    相关热词搜索:转折光辉起点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