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中国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郊区经济发展的若干问题研究

    时间:2023-02-22 17:25:0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赵正平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北京 100070)

    (一)郊区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区域空间结构逐步由非平衡时期形成的“二元”结构向“三元”结构转变(安虎森,1997)。城市的迅速膨胀及城市交通系统的运力提升,使得城市周边区域也不断发生变化,逐步具有了不同于城市也异于农村的特点,这标志着郊区作为城市与农村二元结构之外的新一元区域的诞生。探究郊区经济的前提是对郊区这一空间地域的清晰界定,但历时多年的研究,学术界对郊区范围的界定仍然存在分歧(贾文哲,2015),一些学者通过分析国内学者们概念界定的差异及对比中西方界定方法的差异,指出郊区应是空间邻近城市、土地混合利用的区域,并借助地理学方法进行了探索(年猛等,2019)。

    (二)郊区、郊区化、逆城市化的关系

    随着大城市地区中心城市人口比重的下降,人口增加速度低于外围人口增速,从而使得外围地区人口密度不断增加。国外学者将这种现象区分为“郊区化”和“逆城市化”。郊区化是指从城市中心区向城市边缘的分散过程,这一分散过程发生在城市内部,而逆城市化则是城市化地区向城市外围非城市化地区的分散过程,突破了城市边界(帕迪森,2009)。由于我国城市体制以层级式城市为特点,大城市地区仍然包含着二、三级的市和镇,而且没有国外的所谓“大都市区”的相关概念,因而我国大城市地区中心与外围边界不可照搬国外模式。最近,一些学者开始采用基于“动态中心—外围”的假设来理解我国的“郊区化”和“逆城市化”扩散范围(霍露萍,2020)。郊区化是在特定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特定历史时期下产生的,由于学者们研究的视角和出发点不同,郊区与郊区化的界定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从郊区与中心城市的空间位置来看,郊区是城市行政区内,中心城市以外的外围城市区域,那么郊区化则是城市的人口、工业、商业等分序的离心运动(孙群郎,2005);
    从郊区和城市功能差异上看,郊区是城市的附属边缘区域,不断产生和发展的区域;
    那么郊区化则是市中心区及建成区的住宅、工厂、办公楼等的外迁,购物地点和商业场所的变更,通勤距离的增加及农业用地向城市性用地功能的转变(柴彦威,1995)。

    (三)郊区经济

    我国学者对郊区经济的研究是从研究“郊区型农业”开始的(中国大城市郊区、县农村经济结构与发展战略研究协作组,1984)。随着多年来乡镇企业的发展及郊区区域经济管理体制的创新与调整,郊区农村经营方式和产业结构愈加多样化,逐步从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研究中分离出来(年猛等,2019),在对二元结构突破的探索中,逐步成为横跨农村经济、城市经济、区域经济学科的研究领域(张强,2017)。所谓郊区经济,就是在郊区这一空间地域上所进行的一切经济活动,它兼具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两方面的特点。由于地处于城市与乡村之间,因而,郊区经济起到了联系城市与乡村的作用,一方面依托城市、服务城市经济发展,另一方面拉动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促进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此外,一些学者也进一步分别从郊区经济结构调整、可持续发展、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曹萍,2005)。

    (一)改革开放前郊区经济状况

    新中国成立前,郊区最开始相较于乡村,仅有较高的农产品商品率和不具备明显优势的基础设施,是一种半自给自足的乡村经济(曹萍,2005)。计划经济模式下,以城市工业化、高度集中统一的战略,使得城与乡之间形成了难以逾越的鸿沟,过分重视城市建设与严格的城乡二元户籍制度,遏制了城乡的双向流动势头,郊区型农业难以形成。

    20世纪80年代后,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性要素向周围乡村地区扩散,伴随着城市的辐射作用,乡村经济逐步向郊区经济转变。凭借郊区级差地租、区位优势,郊区通过引进资本、人才,技术等,使得郊区经济水平有所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确立了以集体所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形式和经营方式并存的格局,郊区经济发展迎来了新局面。郊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区,郊区为城市的发展提供所需原料和城市居民生活用品,也为城市的发展提供可扩散的接受地域。郊区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探索,充分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同时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加快了郊区地域的城市化发展步伐。

    (二)改革开放后郊区经济发展情况

    我国的郊区经济研究始于改革开放之后,从突破“以粮食为纲”逐步延伸到郊区多种经营。改革开放后,郊区经济发展主要经历从工农互助到城市化与工业化互促共进,再到向着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目标不断奋进的三个探索阶段。

    第一,工农互助阶段。郊区经济的发展得力于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及自身的主动发展,城市的辐射带动,使得郊区发展成为承接城市发展扩散的地域。郊区借助城市资源的流入,主动承接城市疏散产业,并提供原料供给、零件加工、农副产品初加工等城市配套措施,使得郊区乡镇企业高速发展,郊区工业逐步成为城市工业链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第二,城市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阶段。城市化的发展,促进了郊区工业化的繁荣,郊区工业化水平的提升,也助力了其城市化发展。一方面,郊区通过承接与辅助城市,城市的产业、人才、资本、技术的加快流入郊区,郊区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交通条件愈加便利,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化,工业化水平明显提高,郊区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另一方面,各种要素的投入,郊区经济水平得到了快速发展,便利的交通与优良的环境,吸引着城市人们的居住,企业的入驻,资金与技术也在此施展拳脚,郊区越来越具备城市性的生活体验,郊区城市化因工业化的提升而加速发展着。

    第三,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阶段。随着国际市场的一体化,城市经济、区域经济乃至国际经济的全球性发展,传统的郊区经济已经不适应在新环境、新目标下进行,传统的郊区经济不仅发展目标、定位有所变化,而且其开始向都市型郊区经济转变,即将郊区经济融入城市经济发展体系之中,加强城市对郊区的引领和辐射带动,同时重视郊区对城市的承接和疏解作用。在疏散化的背景下,更加彻底地破除传统二元结构所带来的阻碍,重视对城乡制度的创新,加强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解决进城农民的市民化问题,合理引导城市资本与乡村资本的结合,这对于实现城乡一体化和城乡融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因而,在郊区这一城乡要素汇集之地率先进行试点十分必要。需要注意的是,实现城乡一体化,不是消灭乡村,将城市在乡村复制,而是在保留乡村的形体、乡村的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下,实现乡村公共服务和福利水平的城市化(张强,2012)。

    (一)破除劳动力流动障碍,注重制度改革创新与职业教育发展

    劳动力流动的障碍主要体现在需求与供给两个方面。从需求方面看,部分城市建设自顾不暇,因而郊区的发展建设也处于停滞或缓慢发展阶段,面对劳动力的涌入,郊区难以给予合适的岗位,更难以提供相应的服务和福利。而且,从城市向外围迁移的高新技术产业在面对普通求职者的求职时,表现出接收乏力感。从供给角度看,城市的外围扩散,使得邻近城市的外围地区最先得到发展,城市疏解大量滞留在邻近城市区域,城市文化难以渗透到更广阔的郊区甚至农村地区,再加上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农村剩余的大量劳动力难以转化为有效的供给力量而闲置在农村地区。针对上述面临的问题,一方面要注重制度改革创新与职业教育发展,破除传统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促进城乡居民的双向流动,让劳动力流动按照市场经济需要合理被派遣、被需要;
    要加强对入郊农民的培训,使之能够适应郊区城市性工作需要,转变入郊农村居民职业结构,获取农业收入和非农业收入相结合的、更为保障性的复合型收入,也要为城市外迁人员科普郊区城乡要素汇集的现实情况,使之能够对乡村要素有所了解,更好地在郊区居住以及扎根。另一方面则要注重郊区基础设施的建设,针对部分城市建设期间难以腾出时间建设郊区等困难,可寻求通过城市和郊区的政府协商共建或加强民间资本与政府投资相结合的方式,合理布局郊区产业,促进城郊经济带来就业、造福居民。

    (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郊区经济发展注入不竭动力

    地处郊区的产业在郊区经济发展中难以施展拳脚,主要原因在于郊区产业结构存在重大问题。首先,郊区的产业存在过于单一的局面。就城郊农业产业而言,其不同于传统的农业产业,一般以生鲜农副产品为主,具有较高商品率和经济效应的城市导向性农业,正是由于追求经济效益,农业种植、养殖、农产品销售重点仅仅停留在较高回报率的商品生产上,常常忽略了产品种类、库存量、品质等因素,单一的产业结构,难以满足郊区地域所有消费者的需求,不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垄断企业的监管力度,引导企业向服务消费者方向转变;
    企业应提供充足的产品供应,满足消费者对多样化消费的需求,而且将生产对生态的伤害降到最低,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共同繁荣;
    社会公众及消费者也应对相关企业进行适当的需求引导和用户评价,用户对企业的评价纳入企业考核指标之中,从而更好地规整企业行为。随着企业纷纷在郊区落地,企业家们在相同的领域重复投资建设,而且部分大企业盲目扩张,导致产业结构雷同、功能单一、企业缺乏创新,最终使得郊区产业结构趋同。针对企业这种“大而全”“小而全”的不经济现象,政府应该及时给予其引导与惩罚,企业也应加强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向着生产方式集约化、经营模式特色化以及管理制度创新化方向转变,仔细研究消费者心理,为社会带来更加需要的产品和服务,根据自身优势,探寻有利于自身发展,有利于消费者需求,有利于社会资源节约,有利于生态环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节下,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为郊区经济发展助力。

    (三)走承城启乡道路,促进乡村振兴与区域协调发展

    郊区处于城市和乡村的过渡带,这里有城市的、也有乡村的景观,这里比城市更绿色也比乡村更现代,既有城市性建筑和服务,也有乡村优美的环境和纯朴的风土人情。郊区是既非城市又非农村,是城市和乡村高度融合的特殊空间地域。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外围资源因为逐利需要,借助本地市场效应和价格指数效应向大城市集聚。在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双重刺激下,这种城市扩展和集聚快速地发展着。当城市集聚达到一定程度,由于拥挤成本为代表的扩散力占主导地位,城市中心地域开始出现租金提高、居住成本提高,企业利润下降的现象,因而企业开始产生了向相对松散的外围地区扩散的意向,当城市中心地域聚集达到上限时,资本的投入在此地域已经无法获利,而城市外围的郊区则成为资本的“新宠”。随着交通基础设施的发展,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现代企业已经可以将自身产业分散到城市外围地区,实现总部中心化,产业外迁式的产业布局。城市外围区域相较城市中心区域,有低廉的租金、广阔的面积、丰富的资源、优美的环境,将资本转向外围,可以明显扭转城市过度集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郊区邻近城市,比农村地区更有机会承接城市发展向外围扩散的资本、技术、人才、信息的资源,作为城市经济发展疏散和承载地域,郊区经济的发展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延续,从属于城市发展体系,依赖城市、服务城市;
    同时,郊区也邻近乡村,能够更好地实现消费收入效应向闲暇追求的转换,郊区的优美环境、生活的慢节奏可以给予城市工作后的人们最好的放松。同样,乡村居民也可以借助郊区这一邻近平台更好地融入现代化发展,大城市郊区形成的卫星镇、中心城镇、重点城镇、一般建制镇、中心村等城市社区型聚居点,在疏解农民进城压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处于该地域的县级政府在承接城市经济发展疏解和传播农业政策、大力推广农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促进了城市的健康发展和助力了乡村振兴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地。城市的发展带动郊区的发展,郊区的特殊位置在汲取城市营养的同时,也在逐步将城市性因素渗透于广大乡村地区,在保留乡村形体与土地利用形式不变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与福利城市化,随着各种发展要素由城市地区到郊区再进入乡村地区,城乡之间的差距会逐步缩小,最终很可能会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的目标。

    在疏散化大背景下,郊区经济发展要抓住城市产业“退二进三”的战略机遇,为大城市疏解服务,实现郊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要在不毁坏乡村形体和土地利用方式的前提下,追求乡村公共服务和福利的城市化。针对承接郊区、承接城市经济发展遇到的问题要从政府、企业、居民三个主体进行全面的考虑,探寻共赢解决措施;
    在衡量郊区经济发展成效时,始终坚持经济、社会、生态共繁荣的标准。通过汲取城与乡二者的资源,将郊区打造成城乡居民心灵栖息地,发挥郊区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猜你喜欢 城乡经济发展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林下经济”助农增收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中国核电(2021年3期)2021-08-13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人大建设(2020年4期)2020-09-21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人大建设(2019年3期)2019-07-13民营经济大有可为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华人时刊(2017年21期)2018-01-31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西部大开发(2017年7期)2017-06-26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北方交通(2016年12期)2017-01-15
    相关热词搜索:中国郊区若干问题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