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针刺减压法联合硫酸镁湿敷在新生儿输液肿胀中的临床应用

    针刺减压法联合硫酸镁湿敷在新生儿输液肿胀中的临床应用

    时间:2023-02-23 10:35:0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蔡 清,钟 琦,赖慧虹

    (1.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江西 赣州 341000;
    2.赣县人民医院儿科门诊,江西 赣县 341100)

    新生儿输液能快速输注药物,纠正机体电解质、酸碱失衡,还能稳定内环境、快速补充物质和营养,在疾病临床治疗中起重要作用。但在抢救危重患儿时,使用的药物及营养液具有种类多、高渗性、刺激性大等特点,加上患儿血管弹性差,皮肤敏感度低等原因,且新生儿无法使用语言表达,易发生药物输注外渗。当渗透力强的药液渗到皮下组织时,其渗透压迅速增加,继而出现高度水肿,以致局部皮肤短暂性缺血及缺氧,严重者出现组织坏死和不可逆功能障碍[1-3]。因此,药物外渗会对患儿的用药疗效、治疗进度及诊疗体验产生负性作用。由此可见,及时有效地处理新生儿输液外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对16例发生严重输液外渗的新生儿采用针刺减压法联合硫酸镁湿敷,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1 临床资料选择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新生儿科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因输液外渗导致输液部位严重肿胀的16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例,女9例,出生天数2~28天,平均体重(2 800±1 200)g。其中10例发生上肢外渗,6例发生下肢外渗,均在外周血管输液。输注液体为静脉营养液(包括脂肪乳、小儿复方氨基酸、浓钠、浓钾、葡萄糖)15例,输注红细胞1例,患儿肢体肿胀明显,皮肤紫绀,范围达3.5 cm×4 cm,颜色较深;
    15例上、下肢外渗者均出现严重的肿胀症状,其局部皮肤出现变硬、泛白且按压时有明显的凹陷。

    1.2 方法

    1.2.1 发现输液肿胀后立即处理当出现输液外渗且肢体严重肿胀时,应立即关掉输液开关,移除针头。注意轻柔按压穿刺点,让外渗到血管外的液体缓慢流出。在另一侧肢体重新建立静脉通道以继续输液治疗。及时评估皮肤外渗肿胀的程度及范围、药物的种类以及刺激强度,结合患儿的病情及凝血功能状况,制订应急管理措施。若穿刺点周围皮肤出现严重肿胀、皮肤透亮泛白且变硬时,应立即采用局部针刺减压联合硫酸镁湿敷的方法进行减压处理。

    1.2.2 肿胀部位进行局部针刺减压

    1.2.2.1 穿刺点的选择评估患儿外渗肿胀程度,选择肿胀较硬处进行穿刺,注意避开皮肤破溃处。

    1.2.2.2 用物的准备碘伏(0.5%浓度)、注射器(1 mL、10 mL),无菌物品(棉签、纱布、治疗巾、手套),硫酸镁(50%浓度)。

    1.2.2.3 消毒及铺无菌巾以无菌操作规范为基准,对外渗肿胀处进行彻底消毒。消毒范围以肿胀处为基点,直径超过5 cm。使用0.5%的碘伏消毒3遍,待其自然晾干后,在肿胀部位下方铺垫无菌治疗巾,以达到消毒的目的。

    1.2.2.4 进行多点穿刺操作者须按要求佩戴无菌手套操作,再次消毒渗出肿胀部位皮肤,待其自然晾干后,使用1 mL注射器针头进行多点穿刺。通常每次穿刺数量达5个,以超过2 cm×2 cm的间隔距离为宜。操作时应垂直进针,且要远离血管处,通常刺入深度要求在0.2~0.3 cm之间,若有液体渗出则停止穿刺。若另一区域需再次穿刺则先要进行再次消毒,以免引起皮下组织感染。

    1.2.2.5 穿刺后的挤压使用较小的力度挤压肿胀渗出处皮肤,以挤出外渗的液体。通常,按“先穿刺部位,后穿刺点周围的液体”顺序挤压,直至药液挤完。操作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儿肢端血液循环状况,避免因挤压用力过度或时间过长,引起血流不畅而导致肢体淤紫变黑。

    1.2.3 减压后处理抬高患肢后使用0.5%浓度的碘伏消毒,30分钟过后再使用50%硫酸镁持续湿敷。

    1.2.3.1 抬高患肢可使用小床单将肿胀侧肢体抬高20~30度,促进静脉及淋巴的回流,有助于水肿的消退。

    1.2.3.2 湿敷待渗出肿胀好转后,密切关注穿刺点状况。若未发生渗血等现象,则使用0.5%碘伏对穿刺点周围皮肤进行消毒。若减压后肢体皮肤颜色转红润,皮温转暖后,使用50%硫酸镁持续湿敷,达到促进水肿消退的目的。湿敷时先使用无菌纱布,后使用无菌治疗巾包裹。

    1.2.4 密切观察效果穿刺减压后应密切关注患儿情况,记录肢体肿胀消退、皮温、颜色及肢端血运状况。

    16例患儿肢体肿胀体征均在24小时内完全消退,皮肤触感变软,血液循环良好,穿刺点未发生感染。1例患儿输注红细胞外渗而引起的皮肤青紫转红润。

    留置静脉留置针是新生儿常用的辅助用药方式,在急诊抢救、治疗及静脉营养等方面至关重要。由于新生儿皮肤薄嫩、静脉细小、血管脆性高等原因,加上新生儿爱哭闹,固定易脱落,痛觉较不敏感,无法用语言表达等,这些都是导致新生儿输液外渗的不利客观条件。此外,危重新生儿的救治工作需要多通道同时输注液体。此外,考虑到药物输入的平稳性及时间连续性,在部分患儿身上使用注射泵持续输注药物。持续输注会增加药物的渗出量、酸碱度、渗透压及过敏反应。当肢体发生输液外渗时,受输液泵持续压力的影响,药液仍会持续不断从血管外渗,加重输液外渗的程度。此外,部分护士责任心不强,观察不认真,穿刺技术不过硬,同一处血管反复穿刺导致血管壁遭受破坏,这些都可能是导致输液外渗肿胀发生增加的外因[4]。

    药液外渗常会导致肢体肿胀、皮肤溃烂及长泡等。针刺挤压能将渗出液由皮下组织挤到穿刺点处,从而将其外渗的液体排出体外,能减少余留药液对皮肤的刺激,减缓肿胀组织对血管及神经的压迫,改善局部缺血、缺氧。另外,应用50%硫酸镁进行不间断湿敷,有助于水肿及炎症反应的消退。此外,硫酸镁经皮下组织吸收后,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有助于消肿止痛[5-7]。

    同时,护理管理者应将静脉诊疗安全管理纳入日常管理规范,建立新生儿输液外渗预警及处理机制。护士需提高对输液外渗的认识,态度上重视防外渗工作,多巡视,严密监视患儿输液情况,尤其是输液是否通畅及穿刺点处周围皮肤状况。若发生输液外渗导致肢体肿胀,必须立即采取处理措施积极应对,以降低不良反应的影响。

    猜你喜欢 外渗硫酸镁无菌 CT增强扫描检查中高压注射对比剂外渗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2年18期)2022-10-10护理干预在小儿临床药物外渗中的效果研究医学概论(2022年3期)2022-04-24硫酸镁对慢性喘息性支气管炎的治疗分析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5期)2022-04-11妊高症患者治疗中硫酸镁联合硝苯地平的应用研究中国药学药品知识仓库(2022年1期)2022-03-23规范化护理对降低CT增强造影检查过程中对比剂外渗的价值医学美学美容(2021年13期)2021-07-26追溯系统在手术室无菌物品管理中的应用研究云南医药(2021年3期)2021-07-21浅析无菌管道施工要点科学与财富(2021年36期)2021-05-10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的护理对策的应用效果观察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4期)2020-11-16拉贝洛尔联合硫酸镁治疗妊高征的临床价值体会中华养生保健(2020年4期)2020-11-16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科学与财富(2017年8期)2017-04-11
    相关热词搜索:硫酸镁肿胀针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