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时间:2023-02-23 20:5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张海潮

    (吉林财经大学亚泰工商管理学院,吉林长春,130117)

    冰雪旅游产业是冰雪产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形成的横跨生产、服务、消费的新兴旅游业态。冰雪旅游产业依托冰雪活动的参与性、冰雪文化的传承性、健身休闲的娱乐性以及“冰雪旅游+”的易融性逐渐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1]。大力发展冰雪旅游产业不仅是融合开发冰雪旅游资源体系、优化提升冰雪旅游消费空间的必然要求,也是盘活冰雪经济、实现全民参与的重要选择。随着东北全面振兴的深入实施,北京冬奥会推动冰雪旅游发展的效应全面释放,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进入机遇期,冰雪旅游空间布局不断优化,融合发展速度不断加快,产业集聚效应不断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吉林省冰雪资源优势,打造特色化、国际化冰雪旅游产业,提升冰雪旅游影响力、竞争力,对于促进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政策扶持引导产业发展

    冰雪旅游产业以冰雪资源共建共享共赢为目标,以体育旅游、健康休闲为核心,融合生态、绿色发展理念,满足体育强国、健康中国等国家战略建设要求,在我国旅游业发展中存在较大提升空间。随着国家和地方政府相继出台多项发展政策,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全面启动,冰雪旅游产业正式进入国家推动时代。2016年以来,多部门联合发布《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关于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指导意见》等文件,在目标路径、产业政策、落实主体、保障措施等方面为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指明方向。吉林省率先出台《关于做大做强冰雪产业的实施意见》《关于吉林省向冰雪经济跃升的任务清单》等,旨在充分释放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巨大空间与潜力,打造经济发展新的战略增长极。在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政策环境逐步改善,资源利用高效合理,产业举措落实有效,良好的政策保障助推了冰雪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二)东北振兴增强产业动能

    2021年9月,《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获得国务院批复,对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战略目标,东北三省冰雪旅游产业协同发展将成为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要内容。作为中国冰雪旅游突破发展的新兴市场,吉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振兴和寒地冰雪经济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以冰雪旅游产业为重要抓手,在国家密集利好政策的条件下,明确提出“白雪换白银”的冰雪产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以打造冰雪旅游强省、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为目标,加快推进冰雪旅游产业发展举措部署实施。2020年,吉林省设立吉林市为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冰雪旅游成为吉林省打造东北亚合作中心枢纽的重要产业支撑。2021年3月,吉林与新疆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共同创建中国(长白山脉—阿尔泰山脉)冰雪经济高质量发展试验区,大力发展寒地冰雪、生态旅游,打造吉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增长极。发展冰雪旅游产业是吉林推进新时代东北振兴的重要动能,对于促进区域经济合作、开创吉林振兴发展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三)冬奥红利激发产业活力

    冬奥会等重大冰雪体育赛事对冰雪经济具有极大促进作用,大力推动了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发展。2019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以2022年北京奥运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进一步激发冰雪休闲、冰雪运动发展活力,冰雪旅游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新契机。同年11月,吉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以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经济的实施意见》,为加快群众性冰雪运动推广普及、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壮大提供动力。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以精品赛事、特色小镇等为代表的冰雪旅游资源向吉林省聚集,大众冰雪旅游需求不断增强,冬奥经济溢出效应逐步释放,我国冰雪旅游产业进入整体平稳发展、吉林省突破发展的新阶段。为此,吉林省积极扩大后冬奥时期冰雪经济辐射面,出台一系列具体举措,充分挖掘冰雪旅游消费潜力,将大众对冰雪休闲的向往转化为冰雪旅游消费的市场基础。冬奥红利从激活冰雪旅游消费、创新冰雪旅游业态、丰富产品服务供给等方面全方位推动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创新发展。

    吉林省拥有良好的冰雪资源和区位条件,在国内冰雪市场上具有一定影响力,逐渐形成“中国冰雪产业发展看吉林”的市场认可。冰雪旅游产业是冰雪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吉林省通过政策拉动、项目带动、产业联动等方式,深挖冰雪价值,推广冰雪文化,构建冰雪品牌,打造多元化、综合化的冰雪旅游产业体系。在各级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呈现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寒地冰雪经济的支柱型产业。

    (一)冰雪旅游产业规模稳步增长

    吉林省在政策供给、项目提质、产业集聚等多方面探索冰雪旅游发展的吉林路经,消费环境逐步升级,开放合作不断深化,冰雪旅游产业规模稳步增长。雪季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占全年旅游接待量和旅游收入的40%左右,2018—2019年雪季,吉林省接待游客8 431.84万人次,同比增长16.08%;
    实现冰雪旅游收入1 698.08亿元,同比增长19.43%,比起步期(2015—2016年)分别增长62%和86%。

    吉林省现已形成以滑雪旅游为主,滑冰旅游为辅的冰雪体育旅游发展格局,基础设施配套较为完备,产业发展初具规模。截至2019年,吉林省共有45家滑雪场,占全国总量的5.84%。2019—2020年雪季,滑雪人次突破200万,万科松花湖、长白山、北大湖滑雪场接待人次112.53万,品质滑雪成为吉林省冰雪旅游的新标签。

    (二)冰雪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完善

    吉林省聚焦冰雪观光的娱乐与体验,优化配置冰雪资源,加强产品服务供给,多元化、精品化冰雪旅游产品体系逐步形成。在多元化方面,吉林省强化冰雪旅游核心产品组合,开发冰雪观光娱乐、体育运动、温泉度假、节庆赛事等产品,依据省内资源特点,打造具有地区特色的冰雪旅游产品集合,基本形成长白山“滑雪+温泉+森林”、吉林市“雾凇+滑雪+温泉”、长春市“滑雪+冰雪雕塑”以及延边州“滑雪+民俗风情”的模式,满足不同细分市场需求。在精品化方面,根据主要客源市场实际需求,依托当前冰雪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吉林省联合旅行社、景区等重要主体,以瓦萨国际滑雪节、雾凇冰雪节、查干湖冬捕节等为重点打造精品冰雪节庆赛事,以周末周边游、深度体验游、精品自驾游为主题打造精品冰雪旅游线路,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

    (三)冰雪旅游消费市场不断扩大

    为巩固和开发东北周边及国内发达地区消费市场,吉林省以冰雪旅游产品体系为载体,深挖冰雪价值,提升供给质量,消费市场空间分布不断扩大。吉林省冰雪旅游消费市场以国内游客为主,2018—2019年雪季,国内游客占比99.25%。依托区位优势、资源特色,吉林省基本形成以东北周边城市为核心消费市场,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为重要消费市场的格局,本地化、周边化特征较为明显。冰雪旅游消费群体以高收入中、青年为主,同时,家庭游、亲子游等成为常态,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占比呈上升趋势,游客休闲娱乐需求得到极大满足。冰雪旅游人均消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消费结构不断提升。2018—2019年雪季,人均消费2013.89元,同比增长3.2%,其中基本消费支出占比70.6%,娱乐、购物等支出占比22.5%。

    (一)资源开发弱化,产业消费动力不足

    吉林省冰雪旅游资源开发较为滞后,产业供给质量不高,产品、服务等无法充分适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但消费动力不足。

    统筹规划方面,冰雪旅游产业的顶层设计弱化,政策衔接缓慢,资源开发存在碎片化现象。同时,上下游关联产业发展较为滞后,专业化协作配套能力较弱,优质产品、服务供给不足,冰雪旅游产业集成效应发挥不足。

    资源开发方面,冰雪旅游资源开发过度追求数量、客流量和经济效益,开发模式单一,内容设计固化,忽视冰雪资源整合利用、冰雪文化宣传推广、产品服务质量提升,造成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局面[2],产业联动效应较低。

    项目建设方面,冰雪旅游产业以粗放型发展方式为主,项目建设初级化、低端化现象普遍,经济创收点主要集中在滑冰、滑雪等初级项目,高影响力、高知名度的冰雪旅游项目开发不足,无法充分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消费需求。

    (二)文化内涵缺失,品牌建设有待深化

    吉林省冰雪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滞后,品牌效应有待全面释放。

    品牌意识方面,吉林省各地区冰雪旅游品牌意识薄弱,对优势品牌的整体设计、长期规划未上升至理论层面[3],国内高知名度、有影响力的冰雪旅游品牌数量较少,导致地区的特色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无法有效传递给消费者。

    品牌文化方面,吉林省冰雪旅游产品与朝鲜族、蒙古族等特色民族文化禀赋融合不足,整体文化内涵缺失,品牌形象定位模糊,难以凸显发展重点及品牌特色。各地区冰雪旅游品牌文化内涵与经营理念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特色品牌形象尚未构建,产业发展方向不明晰。

    品牌推广方面,吉林省冰雪旅游品牌推广停留在政府推介层面,以节事活动、团体演出为主,主要在东北周边城市展开,新媒体智慧化传播渠道运用不足,宣传范围有限、形式较为单一,精准营销机制建设滞后,冰雪旅游品牌影响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人才培养滞后,供需矛盾较为突出

    吉林省冰雪旅游发展中紧缺复合型人才,产业升级缓慢,整体发展水平落后于人才需求变化,这逐步成为制约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培养模式方面,吉林省冰雪旅游人才培养模式不健全,主要依靠政府干预,高校、政府、社会间尚未建立良性的输送、转化制度[4],政策措施内容较为宽泛,缺乏落地实效性,导致人才供需矛盾较为突出,人才数量和质量无法有效满足产业发展需要。

    教育体系方面,吉林省冰雪旅游的专业教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均处于初级阶段,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欠合理,学缘结构较为单一,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尚未形成,高层次冰雪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存在失衡现象。

    培训体系方面,吉林省冰雪旅游人员培训体系建设滞后,专业技能、赛事运营、管理服务等培训不足,部分工作人员未经过系统培训就上岗就职,存在讲解能力差、技术动作不标准等问题[5],安全隐患较为严重,无法有效满足市场需求。

    (四)合作联动缺乏,区域协同发展缓慢

    吉林省冰雪旅游产业的分工互补、合作衔接不足,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格局尚未形成。

    合作联动方面,政府、企业等主体协同发展观念滞后,合作联动意识不足,对内的协调推进、统筹发展缓慢,对外停留在发展倡议、政策发布层面,忽略了市场、要素、人才等方面的深度合作。

    协同机制方面,各类组织缺乏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为主的精神,协同发展体制机制建设滞后,多规合一的统筹规划未得到贯彻实施,组织协同发展不足,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联合开发滞后,高水平合作效益难以得到充分发挥。

    市场协同方面,经营主体过多关注自身发展,协同发展资源基础较为薄弱,同质化产品竞争激烈,差异化产品互补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冰雪旅游要素市场尚未建立,大型冰雪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源主要采取单独购买方式,尚未实现省内租赁流通,造成设备闲置和资源浪费,产业运营成本较高,市场协同发展效率较低。

    (一)提高资源开发水平,激发产业消费动力

    第一,加强统筹规划引导。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优化顶层设计,加强组织领导,围绕“西冰东雪”产业发展格局,科学谋划资源开发布局,加大政策集成力度,高位推动冰雪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坚持改革创新、战略统筹、规划引导,促进冰雪旅游产业向全域全时发展,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供给能力,融合发展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带动上下游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发挥冰雪旅游产业发展的集成效应。第二,优化资源开发利用。根据冰雪旅游资源地理区位、民俗文化的差别,以吉林省冰雪资源普查为契机,优化调整资源开发模式,将现有资源存量进行全方位、深层次的综合开发,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旅游项目,与万科松花湖、吉林北大湖等周边著名景区实现互补,辐射带动其他冰雪旅游景区绿色发展,推动冰雪资源整合利用、冰雪文化宣传推广和产品服务质量提升,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空间格局。第三,着力推进项目建设。面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速,政府应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发展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优化供给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充分利用冰雪、人文、区位等方面的生态优势,融合科技、艺术等多种元素,拓展冰雪旅游内涵,提升资源配置能力,推动项目建设向高端、创新方向发展,减少低价值滑冰、滑雪等初级项目,满足高层次的消费需求,实现冰雪旅游结构动态平衡。

    (二)强化冰雪文化内涵,加大品牌建设力度

    第一,强化区域品牌意识。围绕冰雪旅游核心品牌培育过程,各级政府应树立品牌理念,加强品牌建设,牵头制定培育各级主体品牌意识的指导制度和实施方案,完善政策引导、财政支持,夯实品牌发展基础。推动品牌意识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根据产品、市场、客户等要素,以强化品牌意识为重点,建立长期品牌战略规划,加快培育一批品牌旅游企业和品牌旅游目的地,不断释放冰雪旅游品牌发展潜能。第二,深耕品牌文化内涵。政府应对地方文化优势、历史传统等进行深度挖掘,研究制定冰雪旅游品牌文化培育实施方案,突出核心、打造特色,增强品牌文化可辨识性,提升品牌文化整体广度和内涵深度。及时调整和适应消费市场需求变化,实施差异化品牌定位策略,探索树立消费者心目中的个性化特征和专有品牌形象,提升冰雪旅游区分度,消除相邻地区同质同构现象,形成区域冰雪旅游错位竞争格局。第三,加大品牌营销力度。政府应采用精准营销策略,以景区和游客深度互动、高度共赢为目标,通过微博、短视频等智慧化传播方式,构建多元营销模式,拓展品牌推广空间,形成横向覆盖、纵向到底、实时联动的网络矩阵,为游客提供交互式体验。巩固和开发客源市场,借助抖音、快手等平台对品牌进行整合传播,实施社群营销促进品牌口碑建设,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融合渠道,深度挖掘潜在消费群体。

    (三)拓展人才培养渠道,强化产业智力支撑

    第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区域冰雪旅游产业发展需求,构建政府主导、高校参与、企业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化解多元主体职权利矛盾,优化内外部协调运行制度,完善中长期人才培养规划,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路径。加强政策引导、资金扶持、资源配置,搭建校企合作服务平台,联合制定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对应的培养方案,探索实行多元化教学模式,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共进,促进复合型冰雪人才有效供给。第二,优化冰雪教育体系。理顺顶层规划设计,强化人才源头培养,推进吉林省高校发挥学科优势,开设冰雪旅游专业、增设体育旅游方向。根据学校教学特色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强化师资队伍力量,构建精品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多方协同。同时,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强化冰雪基础设施、教学运营体系,鼓励发展以复合型冰雪人才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形成课内拓展、校外联动的冰雪教育体系。第三,增强人才培训质量。地方政府应坚持加大投入,强化资金支持,将人才队伍建设纳入产业发展整体工作,借助高等院校、培训机构等力量,打造人才培训供需链条,分层分类培训冰雪人才,形成多链条全方位联合培训体系。针对运动指导、医疗救护等应用型人员定期举办岗位专业理论培训,开设专业技能互补实践培训,完善培训标准规范,不断拓展培训宽度,加深体教融合深度,促进复合型精英人才队伍建设。

    (四)加强产业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

    第一,强化产业合作联动。立足冰雪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的资源、区位、文化、政策优势,强化整体意识,达成合作共识,围绕项目支撑、平台搭建、产业协作,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运作,确保对接合作取得实效。企业应树立协同发展理念,主动融入“一主六双”发展战略,聚焦创新链、产业链、资本链,优化整合企业资源,促进产业对接交流,加强跨区域合作联动,实现资源融合、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第二,构建协同发展机制。政府应加强顶层设计,建立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制度体系,研究制定总体方案,强化日常工作对接,协调解决重大问题,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在吉林省自由流动。优化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加快冰雪旅游产业与传统优势产业融合,围绕装备制造、文化创意、体育运动等内容,深化产业政策衔接与协同合作,推进冰雪旅游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第三,加强市场协同发展。科学规划冰雪旅游产业发展布局,明确地区功能定位,以优势资源为核心,打造差异化产品体系,推动资源开发和服务创新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错位发展的一体化格局。完善多层次对接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加强市场规划衔接和政策统筹,推动建立冰雪资源要素市场,打破地方市场分割,消除要素流动壁垒,探索实行市场协同发展模式,促进战略性资源互补,推动冰雪旅游产业市场协同发展。

    猜你喜欢 吉林省冰雪旅游 逐梦的“冰雪一代”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拥抱冰雪向未来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点燃“冰雪”走向世界(2022年3期)2022-04-19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食品安全导刊(2021年20期)2021-08-30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老年教育(老年大学)(2020年4期)2020-06-022月份吉林省原煤产量53.67万t 同比下降49.92%矿山安全信息(2020年7期)2020-01-04旅游今古传奇·故事版(2016年24期)2017-02-07难忘的教诲:缅怀原吉林省关工委主任汪洋湖中国火炬(2014年1期)2014-07-24冰雪幽默来袭爆笑show(2014年5期)2014-06-23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海外英语(2013年8期)2013-11-22
    相关热词搜索:吉林省产业发展冰雪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