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再探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再探索

    时间:2023-02-24 23:0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王向清,赵 芳

    (1.湘潭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5;
    2.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

    笔者曾撰文阐明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怎样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外化为思维方法、内化为自己的德性(下文简称为“两化”),探讨了他们应当夯实的基础[1]。应当说,上述探讨对于课题研究来说是必要的,但却是不够的。为确保课题研究的系统、完整,还有必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两化”的教学模式或手段方面进行一定的创新,就制定实现“两化”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实现“两化”的保障机制等内容展开探讨。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实现“两化”的教学模式或手段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采取真正的专题讲授教学模式

    笔者通过对部分高校的走访调查得知,目前,高校都开设了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这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都采取了专题教学形式,也就是将每门课程分为几个专题讲授,由一位或若干位任课教师在一个或若干个课堂讲授完一门课程的所有专题。这种专题教学与传统教学形式没有本质差别,因而不能称为真正的专题讲授。在笔者看来,真正的专题教学应当是将一门具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划分为若干个专题,每一位或若干位任课教师只承担自己有研究成果的专题,并在该课程的所有课堂讲授。这种专题讲授可以带来两方面的积极效果:一是促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选择有前期研究成果且与教材相关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讲授专题;
    二是促使那些没有前期成果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与自己承担讲授专题的相关内容开展学术研究,以便形成自己的见解。这种意义下的专题讲授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但向大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是在与大学生分享自己的科研经历、人生追求。

    例如,如果让笔者选择“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中的一个专题给学生讲授,“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这一专题无疑是首选。这是因为笔者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过程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形成了自己的新见解。按照教材的观点,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对社会基本矛盾的适应是基本的,不适应是非基本的;
    而且这种不适应可以通过改革的方法克服。笔者以为,这种见解对计划经济时代我国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关系性质的把握显得简单化、不客观。实际上,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在如何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上,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即生产资料公有就必须安排农民统一生产、统一管理。在这种观念指导下,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建设长期在人民公社这种政社合一的体制下进行。而人民公社体现了“一大”即生产组织的规模大;
    “二公”即生产资公有;
    “三纯”即只允许集体经济存在,不允许非集体经济存在。人民公社这种农村经济组织形式伴有两大弊端:一是劳动者误以为自己的劳动成果没有得到足额回报,而且生产组织规模越大,他们的误解越深,从而严重挫伤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二是平均主义的劳动报酬核算方式挫伤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2]。正因为如此,人民公社建立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经历了短暂的适应之后,随之而来的是不适应乃至矛盾激化。社会基本矛盾内部的不适应、激化成为1980 年以来改革农村经济体制、废除人民公社体制的内在根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带来的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证明这种废除人民公社的根本性变革是正确的。基于此,笔者以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我国社会两对基本矛盾经历了一个由适应到不适应乃至激化,再到调适的过程。如果认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两对社会基本矛盾内部之间的适应是基本的,那么,邓小平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就失去了根据。笔者将对我国社会基本矛盾之间关系的理解与学生分享,无疑能深化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按照当代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冯契的观点,以概念为基础的理论成果蕴涵了研究的理想、信念,并内含了通过实践转化为现实的要求。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凭借这种专题形式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达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目的。因此,应当推广、普及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讲授一个专题的教学模式,以提高课程的理论水准。

    (二)以微课、虚拟仿真实验课补充课堂教学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辅助、场景动态模拟等现代科技的涌动发展,对传统单一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与“新”青年实现同频共振,如何在汹涌澎湃的多元思潮中持续发挥铸魂育人、“固本培元”的时代功用已成为“思政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不重视、适不适应、做得好不好。”[3]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的当代中国青年,思维活跃开放、理念包容多元、知识形态紧凑、时代洞感强烈,在问题意识中自信而不缺怀疑、革新而不失守正。正如恩格斯所说:“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自我意识、成长环境、时代观念之变,必然呼唤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之变,因此,将高新技术手段内嵌入思政教学体系是时代必然之需、教育创新之要。

    融合时代“新”技术,创构思政“大”课堂。首先,“大思政课”之“大”,在于把思政教学和科技力量有机融为一体,构建全方位、立体化、沉浸式的“大”生态体系。在传媒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通过融媒体技术打造线上思政课程体系成为思政课教学创新进路之一。思政课教师要通过落实思政实践课、打造思政“金”微课、讲好“云”端宣讲课等方式,把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等理论问题讲活、讲实、讲透,为学生厘清理论脉络、勘定思想场域。其次,“大思政课”之“大”,在于将思政课堂与社会实践进行多维联动,让学生在课堂上所学、所思和所知能够在现实中有用武之地。通过融媒体打造思政宣传平台,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辅助,搭建“学-思-讲”的课堂联动模式,逐渐构建起以学生为主力军的思政宣讲团队和教学实践基地,做到以行致知、以知促行、知行合一。再次,“大思政课”之“大”,在于联通思政教学领域,把思政课置于时代“新”科技的大潮中去,通过虚拟仿真技术将红色资源与思政课堂进行探索互容,让红色资源为思政课教学注入新的时代内容。学生通过虚拟仿真技术、人工智能、场景动态模拟等现代高科技手段,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壁垒,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实现沉浸式的课堂体验,通过人物角色模拟,身临其境体验历史原况,在亲身感受中赓续红色基因、笃行爱国之志、筑牢精神之基。同时要构建全国思政课大课堂,充分运用新式多媒体技术,以整体化、可视化、联动化思政授课模式使思政课动起来、活起来、“燃”起来,使互联网这个最强变量转化为思政创新进路的最大增量。

    为促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自觉地实现“两化”,还应当制定相应的绩效考核体系。

    (一)确立多元的绩效考核主体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绩效考核的主体应当包括学校分管领导、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党政负责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中心的负责人、教学督导、教师同行、教师本人以及听课学生等多元主体[5]。确立多元主体考核形式是确保绩效考核全面、公正、客观的重要举措。在多元主体中,领导、教学督导、同行教师的评价非常重要,这是因为他们不但深谙教学理论,而且大都有长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经验,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授课是否践行“两化”有自己的深切把握。在多元主体中,不能忽视听课学生的评价,这是因为听课学生全过程听取了不同教师讲授的各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各位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是否注意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是否有意地揭示思想政治理论课蕴涵的德性有着较为深刻的把握。而其他主体不可能全过程地听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主讲的课程,难以对授课质量、成效做出全面而客观的评价。

    (二)拟定合理的绩效考核要素

    有学者认为,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绩效考核的重点应放在“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上。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主要体现为对当代大学生“德”的陶冶和政治信仰的确立方面,其目的是使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需要,引导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6]。笔者以为,上述见解是对的,但不全面。马克思主义理论不但是世界观,而且是方法论,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功能还体现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含的方法论的揭示。换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当引导大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绩效考核除了考核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质量、教学管理、教学成果等一般性的要素外,还要考虑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促使大学生“两化”的特殊性。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强调的“两化”是期望教师的讲授能促使学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思维方法、工作方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内化为自己的德性、自觉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此,一方面,绩效考核要素不但要包括考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怎样以自己富有个性的知识修养阐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阐明如何以这些理论回应现实问题,使理论体现方法的功能;
    而且要包括考察教师在讲授中是否渗透自己的情感、追寻,揭示理论中的德性。比如,在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门课程中“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一节时,教师从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阐述中,应当要概括出方法论和德性论的观点。就方法论而言,就可以概括出“个别-一般-个别”的认识路线,可以概括出“民主-集中-民主”的工作方法;
    就德性论而言,可以得出应当相信群众,应当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等观点。另一方面,更要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外的表现。即要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日常生活、工作中能否运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面临的实际问题,能否将理论化为自己的德性,体现真善美、知情意统一的高尚人格。这就是说,不能只考核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课堂上怎样说,还要考核他们课后如何做。除了对教师进行考核外,还要考察授课班级学生在课堂内接受方法训练、德性陶冶的状况以及课后是否做到“两化”。

    (三)实施追踪的绩效考核形式

    所谓追踪的绩效考核主要是考察已参加工作的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实施“两化”的情况。除了要在课堂上、课后考核大学生实施“两化”的情形,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参加工作的毕业生践行“两化”的情况。为此,就要对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实施追踪绩效的考核形式。追踪的绩效考核形式包括以下环节:第一,选择追踪绩效考核对象。从近年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中随机抽取一两个班级作为追踪绩效考核对象。第二,拟定追踪绩效考核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的客体为走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调查主体为毕业生工作单位的负责人;
    问卷内容为毕业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化为思维方法、化为德性的状况。第三,对调查问卷进行整理、分析,概括毕业生“两化”的大致情形。

    为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凭借课程讲授实现“化理论为方法、化理论为德性”的目的,必须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

    首先,严把入口关,确保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拥有较高政治素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最重要的特点就是鲜明的政治性和价值导向性,根本目的就是要让学生接受和认同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在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前提下树立坚定的政治信仰。换句话说,就是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为达此目的,应严格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入口关,原则上要求新入职的教师是中共党员或中共预备党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院系负责人必须是中共党员。这是因为,一般而言,只有综合素质优异、政治立场坚定的人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特别是课程负责人必须是中共党员,就确保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可靠,切实做到让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师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

    其次,评优奖优,以榜样的力量激励高校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传道授业。2019 年3 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不但嘱托广大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而且要求高校绝大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等六种素养[7]330。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手段、教学水平、教学效果无疑会存在差别。作为社会的人,我们都有被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高校教师同样如此。因此,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定期评选、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
    各高校也应当定期评优、表彰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以达到肯定先进、激励其他教师的目的。2017 年9 月,在中宣部的指导下,教育部评选了全国10 名“最美思政课教师”。这10 名教师分别为中国人民大学的王易,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王学利,天津师范大学的王雪超,北京大学的孙蚌珠,复旦大学的陈果,河北农业大学的周燕,上海交通大学的施索华,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徐奉臻,四川大学的阎钢,安徽师范大学的路丙辉[8]。2021 年,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开展了推荐高等学校优秀思政课教师奖励基金的活动,全国共有49 名思政课教师获得奖励;
    其中一等奖7 人,每人获奖励基金50万元。这7 位思政课教师为:清华大学的吴潜涛,河北师范大学的朱月龙,山西农业大学的武星亮,上海交通大学的陈锡喜,浙江大学的马建青,武汉大学的丁俊萍、西南交通大学的朱铃[9]。各省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部分高校也开展了类似的评优奖优活动。这些活动激发了高校广大思政课教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教育书人,建功立业。

    再次,守住高压线,以零容忍的态度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违背师德师风的行为。尽管高校绝大部分思政课教师在讲授思想政治理论课时切实坚持立德树人的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做出了积极贡献,但勿庸讳言,高校仍有少数思政课教师存在师德师风不端的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从近几年披露的信息看,高校少数思政课教师存在的师德师风不端主要体现在:一是政治立场不坚定,在课堂上发表不当乃至错误言论;
    二是学术不端,在学术研究中存在剽窃、抄袭现象;
    三是生活作风不端,骚扰、猥亵、引诱甚至奸污女生;
    四是不当谋利,让学生干些与教学活动无关的事务;
    五是利欲熏心,收受学生财物;
    六是理论基础薄弱,教学方法不当,教学效果差。如此等等,不一而足。有鉴于此,教育部于2014 年9 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建立健全高校教师违反师德行为的惩处机制,对做出上述行为的高校教师依法依规分别给予警告、记过、降低专业技术职务等级、撤销专业技术职务或者行政职务、解除聘用合同或者开除等处分。从实践上看,对违反师德师风行为的高校教师包括思政课教师依法依规进行惩处,对少数存在不良行为的高校教师形成了很大的威慑作用,较好地净化了教学环境。2022 年,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制定了本年度20 项工作要点,其中一至四项就是围绕师德师风建设展开,其分别为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健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体制机制、巩固拓展师德专题教育成效、强化教师师德评价监管。强化教师师德评价监管这项工作要求将师德师风作为衡量教师能力素质的第一标准,强化师德考评。其具体措施为:一是加强师德师风舆情监控,持续通报违反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典型案例,探索建立师德违规案例指导制度,强化警示教育。二是严格落实师德师风问题“黑名单”制度,建立教职员工准入查询制度,将丧失教师资格和撤销教师资格人员录入教师资格限制库,维护教师职业声誉[10]。师德师风“黑名单”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更是为高校教师培育良好的师德师风架起了“高压线”,确保了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的形成。

    猜你喜欢 讲授理论课绩效考核 大数据时代下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模式研究消费电子(2022年5期)2022-08-15医院成本控制与绩效考核的实践活力(2021年4期)2021-07-28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江西教育C(2021年1期)2021-03-02企业加强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研究现代经济信息(2020年34期)2020-06-08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绩效考核的应用消费导刊(2018年10期)2018-08-20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探讨消费导刊(2017年24期)2018-01-31独立学院公共体育理论课教学现状研究体育科技(2016年2期)2016-02-28新课标下中职体育与健康理论课有效教学策略探讨体育师友(2011年2期)2011-03-20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中学理科·综合版(2008年10期)2008-12-04自卑女的大学生活美文(2007年14期)2007-06-16
    相关热词搜索:理论政治理论德性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