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微信朋友圈自夸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微信朋友圈自夸言语行为的语用研究*

    时间:2023-02-25 21:15: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任 伟 郭亚萍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外国语学院, 北京 100191)

    提 要:自夸言语行为对传统礼貌研究提出挑战。然而,自夸在社交媒体中十分常见。自夸现象近年来引起语用学者们的研究兴趣,但有关汉语网络交际的自夸研究仍亟待加强。本文调查我国青年微信朋友圈中的自夸言语行为,探究微信朋友圈自夸的语用策略。研究发现:青年人在微信朋友圈中以隐性自夸策略为主,对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使用频率也较高,而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使用最少。此外,本文探讨影响上述语用策略使用的潜在因素,以及对汉语社交媒体交际研究提供的启示。

    近年来,自夸(self-praise)在各类社交媒体中随处可见。“凡尔赛文学”现象也成为时髦的热点话题。自夸指说话人通过各种策略实现对自身积极评价的言语行为,有悖于以往常被视为人际交往中重要交际原则的谦虚准则(Leech 1983)和自谦准则(Gu 1990)。自夸现象引起一些学者的注意,涌现出不同语境下对自夸言语行为的研究,包括汉语口语语境(Wu 2011, 2012)、中文社交媒体微博(Guo, Ren 2020; Ren, Guo 2020)、英文社交媒体推特(Dayter 2014, 2016)和领英(LinkedIn)(Tobback 2019)等。然而,现有自夸研究仍侧重于关注英语交际中的自夸现象。除Ren和Guo针对微博自夸现象的调查外(Guo, Ren 2020;
    Ren, Guo 2020),鲜有研究探究汉语网络交际中的自夸。鉴于不同社交媒体平台很可能会影响语言表达和语用策略(Ren 2018),有必要对其他中文社交媒体自夸现象进行调查,以对自夸言语行为语用策略及潜在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的探讨。

    微信是中国用户活跃度最高的社交媒体(www.tencent.com),而且微信朋友圈中的自夸十分常见,尤其在青年人的朋友圈中。因此,本文以我国青年人微信朋友圈中的自夸现象入手,剖析其微信朋友圈自夸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和影响因素,旨在探讨自夸言语行为对发圈人面子、身份构建和关系管理的影响,以期拓展自夸言语行为的研究语境,并为汉语网络交际研究提供更多实证发现。

    2.1 礼貌原则

    礼貌是语用学研究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网络交际中普遍存在的自夸现象违反谦虚准则和自谦准则。现有关于自夸的研究也多关注自夸对上述礼貌准则的挑战。为此,我们先对相关礼貌研究文献进行简要回顾。

    Leech(1983)将礼貌视为通过6个准则来建立和保持良好人际关系的行为,包括得体准则、慷慨准则、赞誉准则、谦虚准则、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其中,与本研究直接相关的是谦虚准则,即“最小化对自己的表扬,最大化对自己的批评”(Leech 1983:132)。基于Leech(1983)的礼貌原则,Gu(1990)提出中国传统文化的4条礼貌准则:自谦准则、称呼准则、得体准则和慷慨准则。其中,自谦准则明确指出,交际过程中要“贬低自己,抬高他人”(Gu 1990:246)。可见,自夸这一言语行为违反Leech(1983)和Gu(1990)提出的礼貌原则,尤其是谦虚准则和自谦准则。

    从面子理论(Brown, Levinson 1987:39)来看,有些言语行为与交际者的面子相悖。自夸便是一种威胁听话人积极面子的言语行为。由此看来,自夸这一行为是不礼貌的,因为说话人自夸所包含的对自身的积极评价通常意味着对说话人自身积极面子的提高,而暗含对对方积极面子的否定态度,对听话人积极面子造成威胁或损伤。

    为弥补礼貌研究中对自我面子的忽视,Chen(2001)提出自我礼貌(self-politeness)这一概念。他指出,说话人在交际中保护或提高自己的面子与保护或提高对方的面子同等重要。而从Spencer-Oatey(2002, 2008)的关系管理理论来看,尽管不同文化背景会影响说话人选择最为合适的面子管理策略,但是交际过程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与认可。另外,关系管理理论(Spencer-Oatey 2008)更注重个人面子与他人面子的平衡关系,因而既不凸显自谦(Gu 1990),也不凸显抬高自己。

    综上,自夸言语行为似乎并不符合中国人传统的礼貌观念或面子理论,然而从自我礼貌(Chen 2001)或关系管理理论(Spencer-Oatey 2008)来看,适度的自夸似乎可以有利于维护个人积极评价和良好形象。

    2.2 自夸言语行为

    自我呈现(self-presentation)在人际交往中不可避免(Goffman 1959)。自我呈现过程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说话人与受众之间的关系(Leary et al.1994)、社会规范(Pataki,Clark 2004)以及说话人的动机(Jones, Pittman 1982)。作为一种典型的自我呈现,自夸在社交媒体中频繁出现(Ren, Guo 2020)。

    本文遵循Ren和Guo(2020:180),将自夸定义为“说话人通过各种语用策略积极呈现自己的一种言语行为”。许多关于自夸的研究以会话分析作为研究方法,分析口语交际中的自夸策略。例如,Wu(2011)以北京和河北两地熟人之间面对面聊天为语料,研究汉语语境下的自夸策略。结果发现,尽管自夸与中国传统礼貌原则相悖,但在日常交际中仍有自夸出现。其策略主要有3种:在自夸后加缓和语、在自夸后加否定语和以抱怨形式自夸。

    相关心理学研究对自夸的形式、内容及其接受程度进行探究。例如,van Damme等(2017)将自夸分为显性自夸和隐形自夸,同时按照内容将自夸分为表达热情优越感自夸和表达能力优越感自夸。通过调查参与者对不同自夸内容和自夸方式感受的刺激程度,该研究发现,相比于显性和表达能力优越感自夸,隐性和表达热情优越感自夸更能获得接收者的好感。与其相似,段锦云等(2020)通过调查自夸方式及其对决策者的影响,发现相较于显性与表达能力优越感自夸,隐性与表达热情优越感自夸会获得决策者更强的好感,从而促进决策者对其建议的采纳。

    Speer(2012)进一步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分析“援引第三方夸奖”的自夸策略在客观化自夸内容时的作用。指出援引第三方夸奖可以在说话人和赞美话语之间创造空间,且在交际中通常被用作附属行为而非交际的主要内容,以此实现客观化自夸内容的作用。

    此外,一些研究考察网络语境中的自夸。例如,Dayter(2014, 2016)以芭蕾舞学生社区的推特发文为语料,发现这一网络社交媒体中的自夸策略类型丰富,包括加否定语自夸、转移自夸中心、通过自黑以自夸、通过突出辛勤努力自夸和通过抱怨进行隐性自夸。Tobback(2019)分析领英上求职者的自夸策略,将其中的自夸策略分为直接自夸和间接自夸两类,并探讨语用修饰语对自夸策略的影响。

    总体来看,汉语网络交际自夸的研究仍相对匮乏。Ren和Guo(2020)通过搜索关键词“自夸”调查普通用户微博自夸的语用策略,发现普通人在微博自夸时以显性自夸策略为主,包括不加修饰的和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分别占51.06%和42.86%),例如援引第三方夸奖、加否定语、转移自夸中心、突出辛勤努力、集体主义、对比自身两方面、对比过去和现在等策略,而隐性自夸策略占比重相对较少(仅占6.08%)。此外,作者指出微博这一社交媒体的匿名性、西方文化的影响以及对自我面子的维护均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自夸言语行为在微博频繁出现。Guo和Ren(2020)还调查明星博文中的自夸策略。发现与普通人微博自夸不同,明星微博的自夸策略以加修饰的显性自夸和隐性自夸策略为主,对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使用较少。作者指出,明星群体的特殊性对自夸策略的选取有一定影响,适度的自夸有助于明星与粉丝互动并增长流量,以实现其自身价值商业化。

    通过回顾不难看出,不同语境自夸言语行为策略调查已经得到许多学者的关注。学界逐渐研究网络交际中的自夸现象。然而,现有研究关注的社交媒体均具有公开性,如推特和微博,而对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社交媒体中的自夸则涉及较少。因此,本研究以具有一定私密性的社交媒体——微信入手,调查我国年轻用户微信朋友圈的自夸现象,并讨论微信朋友圈中自夸言语行为的不同策略使用。本文旨在探究以下研究问题:(1)汉语微信朋友圈中的自夸语用策略有哪些;
    (2)不同自夸策略所占比例如何。

    3.1 语料

    本研究语料来源于46位自愿参与本研究的中国微信青年用户的朋友圈。他们均为北京在校学生,年龄均值为21.8岁。本文不考虑性别差异。本文遵循礼貌研究中的“参与者”视角(Kádá, Haugh 2013),由微信用户选择自己发圈时意在自夸的朋友圈内容。每人提供4-5条含有自夸内容的微信朋友圈。本研究共获得200条自夸朋友圈。这一数据收集方法保证所收集数据均具有自夸意义且所收集数据经过用户本人同意。为保护用户隐私,本研究隐去所有可以识别出用户的敏感信息。

    3.2 语料编码与分析

    本文基于Ren和Guo(2020)的自夸言语行为策略分类框架,将收集到的自夸按以下3种策略编码: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和隐性自夸策略,并对加以修饰的自夸策略和隐性自夸策略进行进一步分类编码。由于篇幅所限,具体策略分类和示例详见后文。

    在编码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些朋友圈内容中含有两条或两条以上的自夸内容。本文将其中出现的每一条策略分别进行统计,因此本文收集到的200条微信朋友圈中共包含205条自夸语用策略。

    表1呈现出本研究中自夸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及频数和比例。分析发现,微信朋友圈中自夸语用策略可以分为3类,即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和隐性自夸。而从这3类策略所占比例来看,隐性自夸策略使用最多(45.86%),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次之(30.24%),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占比最低(23.90%)。

    表1 自夸策略的频数与比例

    4.1 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

    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指“通过明显且积极的评价性话语表达自夸意义的策略”(Ren,Guo 2020:182)。在本研究中,发圈人会使用直白且不加修饰的话语对自己的技能、外貌和性格特征等方面进行自夸。下文中的3例展示出微信朋友圈中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运用。

    ① 吃饭睡觉保持可爱欧耶![附发圈人的自拍]

    ② 是沙漠里的王美丽啊[附发圈人在沙漠里的照片]

    ③ 本厨艺大咖的又一新作→超人土司[附发圈人做的美食]

    在例①中,发圈人通过具有明显赞美意义的积极词汇“保持可爱”进行显性自夸。通过使用“保持可爱”直接夸赞自己可爱,其在朋友圈中的积极形象得以塑造。而例②中发圈人通过“王美丽”的自称对自己的外貌进行显性且不加修饰的夸赞,而文字下的图片则一方面使读者明确作者的自夸意图,另一方面也作为有说服力的“证据”证明发圈人的好面容。与例②相似,例③中作者通过“厨艺大咖”和“又一新作”等词显性夸赞自己高超的厨艺水平,而该条朋友圈所配“超人土司”的照片则展示作者大咖级的厨艺。

    4.2 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

    如表1所示,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在本研究中所占比例最低(23.90%),然而其所包含的修饰策略类型丰富。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指通过各种策略以缓和显性自夸的强度(同上)。

    4.21 援引第三方夸奖

    援引第三方夸奖策略指通过转述他人对自己的夸奖内容来降低自夸强度。在本研究中,这一策略在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中使用最多。通过援引他人的赞美,发圈人既可以证明自身优点,又可以使自夸内容显得更加客观(Speer 2012),在很大程度上可以缓和自夸言语行为的强度。如例④所示,发圈人没有直接自夸剪完刘海儿之后的美貌,而是提到其母亲对于她剪刘海儿之后的积极评价,这一评价与发圈人晒出的美丽自拍则更加客观地证明其剪完刘海儿之后的高颜值。

    ④ 剪完刘海儿之后,我妈说还挺好看的,像变了一个人。[加发圈人突出刘海儿和脸的自拍]

    4.22 突出辛勤努力

    突出辛勤努力以自夸指“发圈人通过呈现自己在实现目标或取得成就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来进行自夸的策略”(Ren, Guo 2020:184)。通过使用这一自夸策略,发圈人避免直接自夸可能对读者积极面子造成的损伤(Brown, Levinson 1987),因此另辟蹊径通过向读者展示其背后付出的辛勤努力来突出自己所取得成就的来之不易。

    ⑤ 磕磕绊绊熬夜3天肝出来了三万字高水准论文!

    如例⑤所示,发圈人通过“磕磕绊绊”“熬夜三天”“肝出来”这些动词短语突出自己为完成论文付出的努力,而这些努力换来“三万字高水准论文”。通过突出在写论文过程中的辛勤努力,发圈人对最后取得的成果进行自夸也更容易被读者接受。

    4.23 转移自夸中心

    转移自夸中心这一自夸策略指“通过夸奖或赞美与发圈人有关的人或物以引出发圈人自身的优点”(Ren, Guo 2020:184)。常见的转移自夸中心包括:父母夸孩子、老师夸学生进步、夸自己的工作项目等。转移自夸中心至与发圈人相关的人或事物隐藏发圈人真实的自夸意图,而这一积极自我呈现也能满足发圈人期望得到积极评价的心愿(Spencer-Oatey 2008)。例⑥中发圈人对学生学习前后取得的进步进行夸奖,从表面来看,发圈人意在夸奖学生取得的巨大进步,然而“私人定制”则突出该发圈人在学生取得巨大进步中所发挥的作用,因此即使没有直接写明“我是一位好老师”,读者也可以领会到发圈人深层的自夸用意。

    ⑥ 听了我两个月“私人定制”的雅思课后,这孩子雅思听力从拉分的5分一跃到了7分。赞赞赞![附发圈人学生的雅思考试结果]

    4.24 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己

    该自夸策略指发圈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自己以缓和其自夸强度。这一自夸策略旨在对比发圈人某一特定方面在时间前后发生的变化,在本研究中使用较少(2.44%)。

    ⑦ 论大学四年化妆技术的进步,肉眼可见的进步,哈哈[附发圈人不同时期的照片]

    在例⑦中,“肉眼可见的进步”点明发圈人的进步很大。随文所附的照片则进一步客观证明发圈人化妆技术的进步,其自夸意图得以实现。

    4.25 集体主义

    “集体主义”自夸策略指“通过夸奖或赞美作者所在的群体而非作者一人”(Ren, Guo 2020:184)。在例⑧中,发圈人是一名在悉尼的女留学生,这条朋友圈夸奖在悉尼留学的学生颜值,而发圈人也是其中的一员。因此,尽管发圈人没直接说“我好看”,但读者可以从发圈人的背景和该条朋友圈中所附照片推测出其自夸意图。

    ⑧ 来悉尼的女生颜值都是炸的!怎么都这么好看啊[附发圈人和朋友们的合照]

    4.26 加否定语自夸

    加否定语自夸这一策略在本研究中占比最低(0.49%)。此策略指发圈人通过添加“我不是在自夸”或“(不是)XX”等否定语以否认自夸行为。例⑨中发圈人借用网络流行语“艺术细菌”指自己有艺术天赋,而括号中的“不是”似乎否定她的这一说法,这一用法缓和发圈人的自夸强度,但并没有否定其自夸意图。

    ⑨ 遏制不住的艺术细菌(不是)[附发圈人画的图画]

    4.3 隐性自夸

    隐性自夸策略是一种“需要读者借助发圈人所发文字和图片来猜测其真实意图的间接言语行为”(Guo, Ren 2020:5)。在本研究中,隐性自夸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45.86%)。发圈人多通过隐晦且看似与自夸无关的文字辅以展示发圈人真实自夸意图的照片(通过分享自夸);
    或通过表面看似自黑的话语(通过自黑以自夸);
    或通过抱怨自己的某方面,实则传达发圈人自夸的用意(通过抱怨自夸)的方式进行自夸。

    4.31 通过分享自夸

    通过分享自夸在本研究所有自夸策略中占比最高(42.93%)。这一策略隐晦性极高。与其他多通过文字传达自夸意图的策略不同,通过分享以自夸主要是通过作者所发的照片或视频实现。隐晦的话语很难看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⑩ Dear deer![附发圈人与鹿的多张照片]

    如例⑩所示,发圈人在该条朋友圈只写了Dear deer!,看似与鹿问好,但是发圈人所附自己与鹿的多张精美合照则暗示出发圈人真实的自夸意图。

    4.32 通过自黑以自夸

    本研究中发圈人将自黑作为一种自夸策略,主要体现为两种方式:其一,发圈人采用自黑且无自夸语意的话语附加精美的图片来反衬发圈人的外表;
    其二,发圈人在自黑的话语中透露出自夸的意图。

    4.33 通过抱怨自夸

    通过抱怨自夸也是本研究中一种隐性自夸策略,虽然使用频率较低(0.98%)。在这一策略中,发圈人貌似在抱怨自己的苦恼与困惑,实则读者可以推断出发圈人隐藏在抱怨之内的自夸意图。

    本研究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探究我国青年微信朋友圈中自夸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分析发现,微信朋友圈中自夸言语行为的语用策略主要包括3种,即,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和隐性自夸策略。其中,隐性自夸策略的使用频率最高(45.86%),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次之(30.24%),而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中的子策略类型最多,使用频率却最低(23.90%)。这与Ren和Guo(2020)对汉语微博自夸策略的调查发现并不一致。Ren和Guo(2020)发现微博自夸中显性自夸使用最多(51.06%),然后是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42.86%),而隐性自夸使用较少(6.08%)。这两项实证调查的结果差异很可能由于以下两个原因。一方面,虽然微博与微信均允许用户自由选择信息发布的时间、空间和发布方式,但微信更多是线下真实环境中的人际社交网络。与微博所处的匿名环境不同,微信朋友圈中存在大量熟人,因此发圈人在进行自夸前更可能会考虑这一行为对朋友圈好友潜在的面子威胁,从而更有可能选择隐性自夸策略。相比之下,微博内容更公开化,受众更广,更具有语境坍塌的交际性质(Scott 2015),这也导致微博自夸策略以不加修饰的显性策略为主。另一方面,本研究采取“参与者”视角,让用户自己选取所发的自夸语料,而Ren和Guo(2020)是通过对#自夸#关键词搜索,而采用关键词搜索获得的语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显性自夸比例的增加,同时很可能遗漏许多隐性自夸。因此,本文的数据收集方法更严谨,可以更全面的展现微信自夸语用策略使用。

    本文发现微信自夸中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占近三分之一,Ren和Guo(2020)也发现微博自夸中不加修饰的显性策略占一半以上。这表明,在网络语境下,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较为普遍,使用频率远高于日常口语交际(Wu 2011)。由于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会损伤听话人的积极面子(Herbert 1990),因此在面对面口语中出现则较少。Dayter(2014)指出,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常用来表达或纪念作者自己所取得的小成就,这一策略有助于发圈人在朋友圈中展现积极形象,因此这一策略在网络语境下使用频繁。

    本研究发现,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在微信朋友圈占比最低。在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中,援引第三方夸奖以自夸这一策略占比最高(7.32%),这与Ren和Guo(2020)对微博中普通用户自夸策略的研究结果一致。这说明对于网民来说,这一策略可以很好地缓和自夸强度。正如Speer(2012)指出,援引他人夸奖以自夸可以有效地客观化自己的自夸内容,缓和自夸对于听者积极面子的损伤。

    本文还发现,相较于英文社交媒体中的自夸策略(Dayter 2014, 2016),中国人行事风格更偏向集体化(马欣然等 2016)。本文也发现微信朋友圈中经常出现夸赞集体以自夸。相比于单独自夸,听者更容易接受作者对于整个群体的赞美(Ren, Guo 2020)。通过这一自夸策略,除发圈人本人,具有相同品质的某个群体均为被夸对象有助于构建积极的群体形象(Page 2019),因而可以有效缓和自夸强度,更容易为听者所接受。诚然,是否这一策略为汉语自夸特有的策略还有待于对更多语言自夸现象的调研,尤其是受传统儒学影响的亚洲语言文化。

    需要指出的是,青年微信朋友圈中频繁出现的自夸言语行为可能但并不完全是受到西方文化影响。长期以来,人们更加重视对于他人面子的尊重与维护,而忽视对自我面子的关注(Chen 2001)。社交媒体中的自夸言语行为符合Chen(2011)提出的自我礼貌这一概念,即说话人在交际中既要保护、提高对方的面子也要保护、提高自己的面子。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90后,他们更注重自我(Ren, Woodfield 2016)及自我礼貌(Chen 2001),因此更频繁地通过在朋友圈自夸以构建积极身份和形象(Leary 1995;
    Leary,Kowalski 1990),这也符合关系管理理论提出的人们希望自己得到他人的积极评价(Spencer-Oatey 2008)。

    Scopelliti等(2015)指出,说话人会夸大受众在社交媒体上对其自夸内容的积极评价而低估受众对其自夸行为的消极情绪。从发圈人角度来看,对自夸在自我形象管理方面正面作用的高估和负面作用的低估在一定程度解释自夸在微信朋友圈的频繁出现。从受众的接受度来看,频繁的自夸很可能会导致消极的人际评价。自夸是一种典型的自我提升言语行为(self-enhancement),说话人往往超越其真实水平更加积极地呈现自己(Alicke,Sedikides 2009)。已有研究指出(Holtgraves,Srull 1989;
    Lafreniere et al.2016),相对于中肯的自我呈现,自我提升在社交互动中更容易收到消极的评价,原因则在于其自我呈现内容具有一定的不真实性,受众认为自我提升者缺乏基本社交技能和对同伴的同理心。Lafreniere等(2016)也指出相对于无意的自我提升行为,有意的自我提升行为会获得更消极的评价。因此为创建更好的人际关系和提升自我形象,发圈人或许可以多采用隐性自夸,避免过多使用显性自夸。

    研究表明,微信朋友圈主要采用隐性自夸策略,对于不加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使用频率也较高,而加以修饰的显性自夸策略使用频率则最低。在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社交媒体交际与面对面口语交际,以及不同社交媒体平台中自夸策略使用异同进行讨论。本研究呼应学界对探讨不同网络平台是否影响语用交际的呼吁(Ren 2018),对网络语用研究具有一定的贡献。

    就方法论而言,本研究采用“参与者”视角,通过收集发圈人自己提供的朋友圈自夸,剖析微信朋友圈中的自夸言语行为。诚然,参与者对所提供语料拥有自主选择权,可能仍有遗漏。但与自夸言语行为通常采用的“研究者”视角不同,“参与者”视角的语料更客观,信度更高,可以为今后网络交际语用研究提供启示。

    猜你喜欢 显性言语交际 情景交际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2年2期)2022-07-07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小学教学研究·教研版(2022年3期)2022-04-08交际羊文苑(2020年10期)2020-11-07两块磁的交际阅读与作文(小学低年级版)(2020年2期)2020-05-25《世说新语》中的“言语”趣味故事作文世界(小学版)(2017年5期)2017-06-08关于现代设计应用中中国元素的显性和隐性表现中国科技纵横(2016年15期)2016-12-29巧抓“隐性”表达 精彩“显性”表达甘肃教育(2016年22期)2016-12-20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显性途径探究课程教育研究·下(2016年3期)2016-04-19“显性”之异与“隐性”之通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2期)2015-06-15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人生十六七(2014年7期)2014-07-31
    相关热词搜索:自夸朋友圈言语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