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常州市滨江生态型景观设计策略

    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常州市滨江生态型景观设计策略

    时间:2023-03-01 21:10: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白佳峰,王堞凡

    (常州大学,江苏常州 213100)

    作为“生态宝库”与“黄金水道”的长江,具有涵养沿江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的双重作用,但长期的“大招商”“大开发”却给沿江区域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破坏与影响。为有效降低生态环境破坏的不利影响,切实保护千百年来人们赖以生存与发展的母亲河,习近平总书记曾在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提出,在当前与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道路。由此,“长江大保护”概念便应运而生,并已上升为国家战略。

    “长江大保护”这几个字虽然言简意赅,但在深层次上却蕴含着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绿色发展等深刻内涵。它体现着国家对于沿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视,是“山水林田湖草”共同体理念的重要体现,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当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时代背景下,结合长江沿岸生态环境的实际情况,对作为城市沿江风貌重要组成部分的滨江景观展开合理的设计,是“大保护”系统工程中的重要一环。尤其是自“长江大保护”提出以来,有关建设生态型景观空间的重要性日趋明显,这对于城市滨江景观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作为沿江城市的常州市,其滨江区域存在大量的生态环境问题,结合“大保护”相关政策与滨江地区的实际情况,运用合理设计策略对其进行景观空间的营造有着多重意义。

    2.1 理论意义

    首先,近年来在城市更新进程加快、人们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不断提升的趋势下,有关城市滨江区域景观设计的研究逐渐增多。这类研究涉及的相关背景有多种类型,如地域文化、海绵城市等,但从“长江大保护”出发,对滨江景观展开设计策略研究的相关理论尚少。因而,以常州滨江段为例,结合“长江大保护”背景,对其展开生态型景观设计策略的研究,有助于丰富城市滨江景观设计的理论体系。其次,常州滨江区域的空间发展现状具有典型性,其面临的“化工围江”“河湖湿地萎缩”等问题,是长江下游沿线城市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因此,对其开展滨江景观设计策略的研究,能在一定程度上为其他城市提供一定理论与科学方法借鉴。

    2.2 现实意义

    第一,从国家战略出发,结合相关政策开展常州滨江景观的设计策略研究,能够使滨江空间的发展更具有科学性与可持续性,从而起到有效缓解沿江地区生态发展不平衡、维持区域物种多样性、促进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作用。第二,根据常州滨江区域发展现状,以合理的设计策略进行景观空间的构建,在一定程度上能更好地满足人群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如结合场地特点,在滨水区域搭建的亲水平台能很好地满足人群的亲水心理。第三,滨江区域是对外展示城市形象的重要窗口之一,而景观作为区域内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合理设计有助于构建城市新名片,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作为长江下游沿线城市,常州市拥有长18km 的沿江岸线,上起扬中,下至江阴,全段位于新北区滨江经济开发区内。虽然长江常州段是省内沿江城市中岸线距离最短的,但在用地性质上却涵盖了生产、生活和生态三方面,临江不仅有众多工厂企业、村庄民居,还拥有众多农田树林、河湖湿地,岸线资源、景观风貌极为丰富。

    由于在经济发展中的“大招商”“大开发”,侧重发挥“黄金水道”的作用,忽视对环境的保护,使得如今常州市滨江区域面临着化工围江成势、河湖湿地减少、非法码头林立、工业废水偷排等一系列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如滨江德胜港至常州港片段,区域内除港口码头外,亚邦、阳泰等众多化工企业依江而建。在长期发展中,由于企业数量不断增多,以往沿江地区湿地芦苇摇摆,耳边鸟鸣啾啾的情景被化工企业林立、采砂矿船扎堆的现状所替代,造成了如今“靠江不见江”的发展局面。此外,水质污染、绿地减少、居住区与生产、休憩等功能区域混杂也是常州滨江区域面临的复杂问题,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不小的阻力。因此,积极寻找对策,保护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母亲河,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滨江景观风貌便显得至关重要。

    在“长江大保护”政策指引下,常州市各有关部门积极探索并实施一系列适合当地滨江空间发展的措施,如出台《关于促进和保障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转型发展的决定》,实行沿江1km 工厂腾退复绿、港口容貌重塑等相关空间优化等措施,它们为常州滨江地区“大保护”工作贡献了重要力量。但如何运用合理的策略,在“长江大保护”整体战略背景下对企业搬迁、关停后遗留下的工业棕地、江边遭到破坏的绿地、受到污染的河道、不断减少的湿地等展开设计,仍是设计者需要考虑的问题。相比于以往基于地域文化等视角展开的设计,在如今常州市滨江景观的设计中,设计者需要以发展的眼光重新审视滨江空间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挖掘“长江大保护”顺应自然、和谐共处、绿色发展等内在含义,并将其融入设计,从而塑造出符合时代发展与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求的生态型滨江景观空间。

    4.1 生态保护原则

    “长江大保护”的重心在于生态保护。由于滨江区域生态系统较为脆弱,在进行滨江景观设计时需要遵循生态保护的原则,修复受到破坏的景观环境,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如修复滨江区域的工业遗留棕地、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当地生物多样性等,其最终目的是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4.2 师法自然原则

    “长江大保护”蕴含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等深刻含义。在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常用的师法自然原则同样适用于常州市滨江景观设计中。在设计时崇尚自然,讲究自然形态的运用,对设计要素进行合理布局,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能够使构造的景观空间更具有和谐度与亲和力。在设计手法上向自然学习,如按照植被的自然生长习性与分布特点展开设计,能够减少对于环境的人为干扰,从而为动、植物构建良好的生存空间,同时也能减少景观的同质化现象,使滨江景观更具丰富度。

    4.3 因地制宜原则

    常州市地处长江下游,与中上游城市不同,其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地势平坦,有着苏南独特的人文特点。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针对区域内的地理环境、水文气候、经济文化等展开研究与利用,因地制宜,深入挖掘地方特色,从而构建出符合当地特点与发展需求的景观环境。如在设计中选取香樟、垂柳等适合本土种植的植被,不仅有利于构建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更容易管理与养护。

    4.4 形式美学原则

    滨江地区景观营造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与心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需要追求视觉上的美感。因此,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合理运用场地内的植物、地形、水体等,构建出具有形式美感的景观环境,不仅能展现城市形象,也能和人们的情感产生共鸣。

    4.5 弹性适应原则

    长江及其周边区域的生态环境不仅影响着沿江人口的生产与生活,同时也事关依江而生的动、植物的生存与发展。良好的滨江生态能够在调节区域气候、涵养水源、维持物种多样性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但由于近年来气候灾害频发,在进行滨江景观的营造时应该在生态保护的前提下,使营造的空间环境具备一定的弹性适应能力,让其能够有效应对干旱、洪涝等一系列自然灾害。如洪涝发生时,具备弹性适应能力的滨江景观空间能够发挥自身蓄水、净化水质的作用,从而有效缓解长江所面临的压力;
    当洪涝退去,强大的自我修复能力又能使空间环境快速恢复,使其继续为周边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常州市作为长江下游城市,每年7、8 月份会迎来汛水期,届时沿江地带便会面临极大的防洪压力,因而在滨江景观的设计中运用这一原则能极大缓解汛期沿江地区的防洪压力。

    “长江大保护”最突出强调的是生态保护,在进行常州滨江景观设计时,应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等前提下,以保护为主、更新为辅,构建出满足人群生理需求、心理需求以及沿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需求的景观空间,从而为“长江大保护”工作贡献力量。

    5.1 保护性设计

    保护性设计指在尊重场地现状、历史人文等基础上,均衡各方面资源,对常州滨江区域内具有保留价值的空间环境进行合理规划保护、修缮改造,其目的在于维持场地原有的、良好的功能状态与景观风貌。如滨江区域的河道、湿地、农田、林木等,对于区域内的水质循环、空气净化等有着重要作用,对这些区域展开保护性设计,能在很大程度上使其功能系统免遭破坏,有效促进沿江地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并使原有沿江风貌得以保留。此外,由于长江具有“生态宝库”的作用,涵养众多的生物物种,许多鱼类、鸟类乃至植被是沿江区域特有的,它们依托长江而生,对其生存环境进行保护性设计,有助于物种多样性的保留。

    5.2 更新性设计

    更新性设计指根据滨江区域内的现有环境,基于城市发展需要以及居民生产、生活的需求,对其空间布局、景观环境等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改变,如优化港口布局,增加必要的生态湿地等。在长期发展中,滨江区域的河漫滩、三角洲、天然堤坝等遭到了破坏,河流改道、污水排放等,使得长江面临着巨大压力。在此背景下,区域自我修复能力逐渐减弱,生态环境便失去了平衡,这已经成为滨江生态型景观营建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尤其是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常州滨江区域实施了化工企业腾退等一系列措施,原有化工用地成为了如今的工业遗存地,根据场地性质、遵循绿色发展等理念对其展开修复性景观设计,这对于长江沿岸良好生态环境的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长江大保护”工作涉及众多方面,对于滨江景观设计来说,其主要涵盖水域与岸线、公共空间与生态廊道、建筑及设施、绿化植被几个部分。

    6.1 水域与岸线

    常州滨江区域水系丰富,除长江主水道外,沿江范围内还分布着众多河网沟渠、湿地湖泊,如与长江相连的省庄河和新藻港河。这些区域或为自然演化形成,或由人工建造而成,在长期的发展中,它们与长江建立了密不可分的联系,共同成为沿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以及动、植物的生存发展来说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长江大保护”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如何保护好这些水资源。因此,在进行滨江景观规划时,设计者合理运用、保护好这些水景观就是需要考虑的重点。

    岸线作为长江生态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蕴含着丰富的资源,在滨江景观设计中也有着重要地位。设计时,需协调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保证防洪排水的前提下,遵循自然原则对其形态展开合理规划,考虑为依江而生的动、植物预留生存空间,并以弹性设计为理念,充分发挥自然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这些措施除了能为维持沿江区域良好的生态环境助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

    6.2 公共空间与生态廊道

    对于常州滨江区域来说,其用地性质复杂,结合场地现状、周边需求,因地制宜展开合理规划。如,完善道路交通系统,构建具备多样性的休闲、活动、娱乐场地;
    营造生态廊道空间,能够有效加强滨江区域与城区的内在联系,同时也能为沿江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贡献力量。

    6.3 建筑及设施

    在景观设计中,建筑及相关设施往往是视觉的中心。常州市滨江区域有着多类型的建筑与设施,包括住宅、厂房、桥梁、堤坝和水闸等,在进行设计时,对其进行整体规划,完善功能配套,并根据各建筑、设施特点展开针对性设计或改良。对建筑表面进行装饰处理和垂直绿化,能够使营造的空间在整体上具备协调性,同时契合“长江大保护”的要求,改变以往靠江不见江的局面。

    6.4 绿化植被

    植物作为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着丰富视觉效果、分隔空间和营造氛围等多重作用。在展开滨江区域的景观设计时,遵循场地特点,采用自然式布局,充分发挥各种植物的自然能力,能够起到生态修复、净化环境的作用。在如今常州滨江区域自然湿地萎缩、工业棕地遗留、水质受到污染等背景下,充分选取适合本土环境、气候的植被,注重品种搭配、种植比例、功能作用、层次结合,能够起到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双重作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滨江地区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滨江生态型景观作用越来越明显。长江作为“生态宝库”,对于沿江城市发展以及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作用。如今,各地正如火如荼展开城市滨江区域的保护行动,因而在“长江大保护”背景下,展开常州市滨江区域生态型景观设计策略的研究,将保护与更新相结合,提高设计中对于滨江生态系统的关注度,有助于构造符合常州市发展需求的城市滨江景观,探索常州模式,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滨江常州市常州 教师作品江苏教育(2022年69期)2022-10-24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中学中小学校长(2022年5期)2022-06-29常州的早晨小读者之友(2022年4期)2022-05-20常州市安全宣传教育出“新”更入“心”江苏安全生产(2022年1期)2022-03-09永州滨江新城营销中心现代装饰(2020年7期)2020-07-27丹麦DALI 5.1.2全景声,家里的角落处处有影音 滨江一号多功能影院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4期)2020-05-21常州非遗 灿烂多彩华人时刊(2019年19期)2020-01-06滨江新区日雕感怀东坡赤壁诗词(2018年5期)2018-12-17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杭州(2015年9期)2015-12-21常州梳篦读者(乡土人文版)(2013年10期)2013-04-12
    相关热词搜索:滨江常州市长江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