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营造有特色教学情境,积累学生的创新经验

    营造有特色教学情境,积累学生的创新经验

    时间:2023-03-02 17:45:0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凌志芬

    (江苏省昆山市高科园小学,江苏昆山 215300)

    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就要让学生积累丰富的创新经验。而让学生积累创新经验,就要给学生“创新”的源泉和动力。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营造富有特色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思维处在多思、善思、勤思的积极状态中。学生在思维中惊喜,在思维中探索,在思维中碰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如何为学生营造创新的氛围,我在数学课堂中努力创设各种特色情境,让学生积累各种创新经验做了如下尝试:

    兴趣是学习数学动机中最积极、最活跃、最现实的心理因素。没有丝毫数学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疑是思之始,学之端正。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创新。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我都尝试着精心设置一些“悬念”,以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乐趣。通过较长时间的实践观察,有“悬念”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好奇欲望,达到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效果。

    创设“悬念式”问题情境是指教师用新颖的方式、生动的语言设置一些使学生欲答不能而迫切要求得到解答的问题,在学生的心理产生“悬念”,以引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在活动中获得创新的乐趣。例如,在教学“周期问题”这节课时,我创设了以下问题情境:我让学生来猜扑克牌,先通过投影出示第一个是黑桃A,让学生猜第二张是什么牌?学生欲罢不能,大显身手,想怎么猜就怎么猜,而且理由都相当充分。当我出示第二张牌是红桃A,终于让学生觉得有了方向了,第三张牌学生都大大地肯定一定是梅花A,没有一个人有疑议。当第三张牌跳出来还是黑桃A时,学生被大大地惊异了一回,从而也有了思考的方向。第四张、第五张就逃不出学生的猜测范围了。这一过程中“悬念”情境的创设在学生的大脑里立即产生了撞击,思维被迅速地激活起来,此时,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在这一情况下,我引导孩子们通过画符号、列举、计算、观察、讨论等教学活动对周期规律进行了研究。最后学生认识到是当物体的数量越来越多,画图、列举都不是很好的解决方法,而只有计算才是解决这类问题的最好方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问”是思维的开端,是创新的基础。只有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发地产生疑问,才能由被动变成主动,实现真正的自主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然而,小学生因其年龄特征,对问题把握不准,不知如何提问,问什么内容,或者更多的是不敢提问。因此,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设法帮助学生培养起质疑的能力。学生有了疑问才会去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传统教学中,学生少主动参与,多被动接受;
    少自我意识,多依附性。学生被束缚在教师、教材、课堂的圈子中,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创造个性受到压抑和扼制。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提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人,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鼓励学生自主质疑,去发现问题,大胆发问。创设质疑情境,让学生由过去的机械接受向主动探索发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有创新的动机。

    例如,在学习“圆的面积”时,我出示一个圆,然后以圆半径作为正方形的边长,以圆心为顶点画一个小正方形,让学生猜测一下,圆的面积大概是小正方形面积的几倍?有的猜2倍多一些,有的猜3倍多一些……学生众说纷纭。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你能不能想个办法来说明你的猜想是合理的,有的学生把这个小正方形来量已知圆,得不到结果失败了。有的学生把圆平均剪成4块,再拼成近似平行四边更接近,减少了重合与空隙部分。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小组合作讨论,创设这样一个质疑猜想的教学情景,可使学生获得探究的乐趣、认知的乐趣、创新的乐趣。

    我们不但要为学生创设质疑的氛围,还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不同时间的质疑,有着截然不同的作用。课前、课中的质疑,是探索知识的过程,而课后的质疑,则是对旧知识的“否定”和提升,是哲学上的一种“扬弃”。只有做到这样学生才能得到创新的经验,引发创新的动机。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学生认识的发展就是观念上的“平衡”的反复渐进过程。在新课引入时,教师应从学生认知结构出发,创设新奇、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思考那些与已有的知识所不同的一些问题,让学生心理上形成认知冲突,从而打破原有的心理平衡,造成“愤”“悱”的心理状态,唤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从而开发创新的潜能。

    例如,在教学“分数”后,我发现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常常混淆,以至解题时出现错误,教师虽反复指出两者的区别,却难以收到理想的效果。在教学“分数应用题”后,我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有两根同样长的绳子,第一根截去1/10,第二根截去1/10米,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有的学生说一样长,有的学生说不一定。我让学生讨论哪种说法正确,为什么?学生纷纷发表意见,认真讨论。讨论后我把学生分成六个小组,两个小组为一大组,这样,三个大组分别用老师准备好的材料进行验证,(每组用两根同样长的毛线,分别长2米、1米、0.5米。)通过测量操作后,有了三种不同结果,同学们都认为自己小组的结果是正确的,在教室里争吵着,正当学生处于“悱愤”状态时,我让三个组分别展示操作成果,讨论后统一认识:因为两根绳子的长度没有确定,第一根截去长度就无法确定,所以哪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也就无法确定,必须知道原来绳子的长度,才能确定哪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

    最后得出如下结论:(1)当绳子的长度是1米时,第一根9/10等于9/10米,所以第二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2)当绳子的长度小于1米且大于或等于1/10米时,第一根绳子剩下的部分长。这样的开放性问题可以启发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探索,加深了学生对“分率”和“用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夸美纽斯曾说过:“应该用一切可能的方式把孩子们的求知和求学的欲望激发起来。”现在的人们生存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不妨也在我们的小课堂中也设置一个竞争的情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机会。学生竞争的氛围中比、学、赶、超,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培养了他们思维的变通性和独创力。

    例如,在学习“正方体的展开图”这一课时,我先指导学生沿着棱剪开,展开一个面,再剪2条棱展开一个面,最后直到把6个面全部展开。让学生把展开后的平面图画出来,让学生首先掌握展开的方法。再给学生分组合作,用正方形磁力片,根据自己的想象,摆出展开图,比一比哪个小组想到的方法最多。通过交流,最多的小组想出七到八种不同的展开图,并能从不同的展开图中发现规律,然后想象完善十一种不同的展开图。

    创设一个简单的竞争情境,学生沉浸在争速度和求多样的比赛状态中。在拼搭、想象、反思中,努力寻求新的思路,不断发现新的图形,大大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竞争情境的巧妙创设,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才有这喜人的收获。

    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一个改革目标。而“学什么与怎样学是分不开的”,相信每一位教师对这一点都深有体会。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创设一个开放的、自由的、立体的空间,使学生在探索与思考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而对学生实施开放教育,就是要留给学生开放的思维、品格和能力,转变现有的封闭传统教育、课堂教学策略,建构开放式的现代教育模式,以实现教育观念的大转变,学生学习兴趣的大增长,教育质量与效益的大提高。把开放问题引入教学中,是教学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更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多种思考方式,多条解题思路,充分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折扣问题”的教学中,解决问题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个开放题。我先给学生以下已知条件:a.取暖器原价280元;
    b.现在售价252元;
    c.九折出售。再给学生以下几个问题:①原价多少元?②现价多少元?③打几折出售的?请学生在这些信息中选择相应的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进行解答。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积极主动地思考,创造性地解决不同问题,更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学生具有好奇心,也好动,喜新且注意力不持久的年龄特点。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创设一些有趣的游戏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既可以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兴奋和积极的心态下参与新知识的学习,延长注意力的集中时间,又可以让学生在游戏中亲身经历探究知识和巩固知识的过程,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数学魅力。具体的方法是有多种多样的,而其中,游戏最能让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例如,在教学“可能性”这一节课中,我设计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游戏:第一轮游戏,为了让学生学会说可能和不可能,进行了摸球比赛。袋子里只有2个红球,游戏规则是:每次摸一个,任意摸3次,摸到红球算女生赢,摸到白球算男生赢。通过比赛,男生惨败,然后质疑袋子里的球,学会用“可能”和“不可能”来表述事情发生的可能性。第二轮游戏,是口袋放2个红球和2个白球,让学生每次摸一个球,任意摸20次,小组合作记录游戏结果,并用贴彩色的方法汇总游戏结果,学会说可能性的大小。第三轮游戏,是用扑克牌设计游戏的公平性。平时在教学中我还会设计一些儿歌、顺口溜让学生记住一些规律和操作要领。老师还要依靠各种硬件设备和多媒体网络的资源设计各种游戏,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致。诸如此类的游戏在学习的过程中非常适用,学生的注意力会很集中,气氛也很热烈,于是学生在不自觉中很努力地获得了知识。

    课堂教学是培训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老师有责任发挥主导作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理解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达到自身的超越和突破。灵活创设民主氛围,确保学生心理自由;
    采取丰富的教法,激活学生思维能力;
    运用人格力量,弘扬学生个性。营造有特色的情境,让学生的创新之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这块沃土上结出丰硕之果。

    猜你喜欢 绳子创设情境 绳子够长吗数学小灵通(1-2年级)(2021年9期)2021-10-12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数学小灵通·3-4年级(2021年3期)2021-04-13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6期)2020-07-27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寻宝藏数学大王·中高年级(2019年5期)2019-06-09学理审思:真实情境写作之中考命题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11期)2019-05-28绳子穿冰小哥白尼(趣味科学)(2018年7期)2018-09-19解开你身上的绳子意林·全彩Color(2018年7期)2018-08-13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09年5期)2009-05-21
    相关热词搜索:情境营造积累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