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三悦有了新工作》:沉重题材的治愈系表达

    《三悦有了新工作》:沉重题材的治愈系表达

    时间:2023-03-05 08:3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邵佳颖

    (阿德莱德大学艺术学院,阿德莱德 南澳 澳大利亚 5005)

    聚焦殡葬行业,是国产电视剧中少见的主题选择。2022年李漠执导的电视剧《三悦有了新工作》用单元式的往生者故事带观众走近中国传统文化中沉重的话题——死亡。该剧凭借其真实、细节和治愈的风格让无数年轻一代破防,“生死大事”却拍出无限温情,足以见得主创团队在题材内容选择以及制作上下足了功夫,虽然在“金句”问题上存在争议,但就整体而言,该剧都可以被称为一部治愈系好剧。

    《三悦有了新工作》在题材上大胆地选择了殡葬行业,作为职场剧的一种类型元素,该行业却很少被提及,很大原因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甚至是受儒道释影响的亚洲文化对于死亡的复杂情感。中国人对于死亡的态度是非常矛盾的,既避讳又重视。古人避讳谈论“死”这个字眼,不得不说时,会有一系列与身份等级相对应的称呼,如“驾崩”“薨”“卒”“不禄”等等,只有庶民之死被称作“死”;
    而在现代,则有各种应用程序的机器审核制度将“死”字判定为敏感词,不得出现在标题和字幕里,这些都足以看出我们对于死亡讳莫如深。但中国人对于丧葬之事又非常重视,“事死如事生”和“死生亦大矣”的态度让人们对身后之事极为在意,死与生一样重要,因此“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在这样复杂矛盾环境下存在的殡葬行业,一直是一种被忽视的存在。

    随着社会的进步以及中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作为摆渡亡者的殡葬行业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前有《人生大事》初次试水,后有《三悦有了新工作》温柔发刀。在这两部作品的合力之下,小众的殡葬行业缓缓在观众面前揭开帷幕,神秘和避讳不再是死亡的遮羞布,敬畏和尊重成为其新的代名词。正如《三悦有了新工作》在剧中体现的非常重要的一点:对死亡的尊重。工作人员对死者有一个暖心的称呼——往生者,这寄托了他们对于每一个逝者的祝福。该剧很好地展现了殡仪馆日常工作的点滴,从灵车接收,修复遗体,到整理仪容,灵堂告别,最后到化为轻烟,每个工作者用自己的专业性给予往生者体面和尊严。认真地告别,接纳和尊重死亡,才能更好地领悟生的含义,“我们每个人都是哭着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但愿最后,能笑着离开”,这是该剧最想要传达的主旨。

    以殡仪馆为主要场所,以女主角赵三悦(周依然饰演)个人成长为主线,该剧串联起每一个往生者的个人故事,折射出众生群像。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作品,该剧探讨了很多社会大热话题,如职场歧视,性别歧视,原生家庭,失独家庭,临终关怀,女性成长,内卷与躺平,从而让各类观众产生共鸣,在角色身上发现自己的影子。但在表现各类社会问题之时,导演没有选择借由女主之口对社会现实进行强有力的批判和质问,没有激昂高亢的指责,没有位于道德制高点的审判,而是自然平淡的提出问题,交由观众去思考和评判,正如巴赞曾说过的“在这个世界变得该受谴责之前,它只是一种单纯的存在形式”[1],世间众生百态本就是各自独立的存在。离开曾经的影视剧教化模式,这种平和的态度反而让观众更加感受到对现实矛盾的无声抗争,也更好地引发了观众的深思。比如为了不超生,保住小儿子而抛弃二女儿的父母,在二女儿葬礼上表现得悲痛欲绝,而真正爱女儿的养父母在绝望之下欲哭无泪,导演只是让女主淡淡地说了一句,“有些人就喜欢用眼泪和大嗓门,来证明自己没错”。到底孰是孰非,都留给观众去思考。

    作为一个青春职场剧,男女主的爱情支线刻画得也很成功。不像很多国产职场剧那样将爱情变成全剧中心,也不像一些青春偶像剧强行喂“工业糖精”,该剧的爱情线清新自然,用了很小的篇幅去推进男女主的感情,从相遇相知到暧昧拉扯,再到最终两人修成正果,很多细节都让观众上头。成功的爱情线是引起观众自发地“嗑CP”,自己找糖,而不是强行制造浪漫场景,用霸道总裁或是土味情话,给观众强行发糖。近几年,“嗑CP”蔚然成风,已然发展成“万物皆可CP”的奇观。“嗑”字就很有灵性,既有强烈喜欢的意味,又有“上瘾”的感觉,还有“挖掘”之意,甚至可以“无中生有”,脑洞大开,进行再创造。观众对于“嗑CP”的执念就如同吃肉时寻找骨头缝隙里的肉,“嗑”到糖的快乐只有自己明白。而剧中赵三悦和罗大淼的“挖藕”CP在全剧点到为止的互动里,没有一场吻戏,连肢体接触都很少,却让观众“嗑”到呼天抢地。三悦在感情上的独立清醒和罗大淼的成熟稳重,以及两人在自己的工作岗位闪光发热,彼此开解,相互支持的相处模式,比不分场合的拥抱与吻戏更令人心动。

    在这部剧的弹幕和评论中,有一个评价频繁出现——像日剧一样治愈。日剧常常能够给人治愈的感受,这是很多资深追剧人的共识,而一些国产剧却常常被人扣上“悬浮”“尴尬”和“雷”的帽子。对比之下,日剧到底有何特别之处?治愈又是如何在剧中体现的呢?

    1.日剧为何治愈?

    以《深夜食堂》《孤独的美食家》《凪的新生活》《逃避虽可耻但有用》等为代表的日剧常被评价为治愈系神剧,给人一种平淡的美好,犹如生活中的小确幸。曾有人用两个词来评价治愈系日剧:纯粹和人文关怀。日剧非常擅长从普通而平凡的个体入手,把日常生活的一件小事放大,很纯粹的拍摄一件简单的事,没有狗血的剧情,甚至风格平淡得有些单调。就像日本电影《小森林》,仅仅拍摄了一个女孩从城市回到乡村生活,如何随遇而安、就地取材、打造应季美食,或是储藏食物过冬。这样一个基本没有什么对白,只有女主独自生活的电影,竟成了“一部可以治愈城市综合征(空虚、烦躁)的小清新影片”。而《三悦有了新工作》也是这样将暖心的细节放大,让人感受到生活温情的剧集,埋葬骨灰的大树下开出了小花,象征着新生和希望;
    今天买的奶酪面包内馅比往常更多;
    伤心面馆里老板送的升级版“多肉素面”,诸如此类再平常不过的生活小细节被重视,引导观众去关注生命中的美好。而人文关怀则是治愈系剧集的基调,三悦在经历了无数次死亡的洗礼后,由横冲直撞的丧系女孩变成了会用善意谎言去安慰他人的知心姐姐,由一心求死的躺平青年蜕变为真正拥抱生活的灵魂摆渡人。

    但这种平淡的治愈系风格并不是所有人都喜欢的,在众口难调的时代,影视剧与观众之间的选择也是双向的,正如有些人喜欢刺激紧张的警匪剧、探案剧或者谍战剧,紧凑烧脑的剧情可以给波澜不惊的生活增添乐趣;
    有人喜欢舒缓平静的治愈剧,在细细品味之下寻找自我、感悟人生。

    2.治愈系氛围的营造

    “治愈系”一词来自日本,1999年以后才被人使用,意为能让人感受到“平静、治愈和舒畅”的人或事物。而影视的治愈不仅体现在剧集的题材、风格的选择上,也需要拍摄技巧、音乐和细节的加持。

    《三悦有了新工作》的导演李漠,非常善于拍摄真实而又鲜活的当代生活,前有作品《我在他乡挺好的》,“用真诚的态度描绘异乡人的生活”,把北漂年轻人的生活拍得烟火气十足,治愈了无数漂泊游子。如今的《三悦有了新工作》延续之前的风格,无论在旁白、打光、音乐或细节方面都更上一层楼。

    贯穿全剧的旁白由女主赵三悦以第一人称视角来叙述,她独有的丧丧的嗓音和漫不经心的语气总像是社会不公的旁观者,一些看似尖锐的、难堪的故事经由她来叙述,少了一些刺人的寒光。她淡淡的叙述,三言两语便道尽往生者的生前身后事,却恰巧营造出了一种人生的宿命感,正如路易斯·贾内梯所言;
    “旁白,通常有宿命意味。”[2]而三悦的内心独白不仅体现了她个人的成长,其实也是观众某些人格的折射。丧系女生通过对于生死的感悟,在与师傅、师姐、朋友和一个个往生者的接触中寻找生存的意义,某种意义上,正是“死亡”治愈了她。观众也仿佛看到了平行世界的自己,在她的成长中治愈了自己,最终与不完美的自己和解。

    治愈系影视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便是低饱和度的滤镜和打光。滤镜是一种通过改变像素数据而使画面产生不同艺术效果的有效工具。曾经滤镜更多地被使用在形式主义电影中,但随着科技发展,越来越多不同类型的影视后期都大量的使用滤镜。一方面是客观原因,用来弥补拍摄外景环境的不足,例如天气不佳、自然光线不足等情况;
    而另一方面也有演员过于追求个人形象的原因,娱乐行业审美畸形,滥用磨皮滤镜,有些制作方全然不顾整体剧集风格,失去健康的审美情趣。而《三悦有了新工作》一剧没有滥用美颜滤镜,全局风格统一,使用自然清新的低饱和度滤镜。低饱和度滤镜降低了色彩的鲜艳度,使画面中的人、事、物都协调地处于景框之内,有一种休闲、慵懒之感和淡淡的诗意。而该剧的打光是偏暖色调的黄光,处于低饱和度滤镜之下,巧妙地中和了其清冷感,使画面中的一切披上一层圣光。正如剧中秦伟去世后留给三悦的小狗从高高的台阶上义无反顾地奔向她时,它身后暖黄色的柔光从上而下照亮,暗示着小狗“礼物”将成为三悦了无牵挂的人生中第一个羁绊。贾内梯曾说过,“背光会使影像柔和优雅,如果光源从上方照下,则会造成天使般的效果。”[3]那一刻的“礼物”就如同三悦的天使,救赎了她。当三悦与母亲多年来第一次敞开心扉,当她与罗大淼的感情开始升温,这种暖色调的柔光都从人物背后出现。在心理方面,色彩有强烈的情绪性,具有表现性和烘托气氛的作用。该剧的打光很好地营造了舒缓柔和的治愈系风格。

    滤镜和打光属于从视觉角度的治愈系表达,而配乐则属于听觉上重要的渲染工具。好的配乐一定与影视作品是相辅相成的,在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强化情节,增强叙事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三悦有了新工作》中除了片头曲和片尾曲以外,还有八首纯音乐做配乐。这八首配乐多由钢琴和管弦乐相融合,钢琴作为“乐器之王”,无论低音、中音或高音,都能很好地配合故事情节,表现不同的风格和人物的不同心境;
    而管弦乐具有强大的协奏优势,能在配合钢琴的同时增加配乐的厚重之感。除了钢琴和管弦乐协奏外,还有两首配乐——《世界的吻》和《蒲公英》使用了人声吟唱,在渲染氛围上有很突出的表现:用空灵的女声配上悲伤的曲调,犹如仙乐,有一种超越世俗的感觉。这两首配乐通常会出现在人物有巨大情感波动,或者与往生者产生链接的时刻,让观众一听到就会条件反射想起剧里暖黄色的光和温馨治愈的美好。和过度使用插曲和配乐,以至于将剧集变成歌曲MV的影视作品不同,《三悦有了新工作》全剧极少使用歌曲,只在必要的情绪渲染之时才配上纯音乐,让配乐成为观众情感与影视剧情节的桥梁,给他们极佳的视听体验。

    除了以上的几种因素,细节在影视剧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治愈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对细节的刻画和精雕细琢,而细节也是影视剧以小见大的关键。《三悦有了新工作》一剧对细节的把控非常到位。初到殡仪馆时三悦的师傅凌乱如爱因斯坦的发型暗示他患阿尔兹海默症以及他失去儿子独自生活的孤苦,后期整齐的发型则寓意师傅在恢复记忆以后重新整理心情面对生活;
    高馆长确诊胰腺癌晚期后暗黄的脸色、发白的唇色和日渐稀少的头发,从细节之处体现他病重的过程。高馆长去世后,他的妻子陶主任手里端着的杯子变成了丈夫生前常用的水杯,暗示了她对丈夫深深的思念之情。三悦母亲在为前夫寻找遗照时,从相册里中找到一张泛黄的旧照,那种特有的老照片的质感和滤镜,对90后观众来说是满满的童年回忆。赵三悦素面朝天的造型,经常因为生活压力起痘的皮肤,还有罗大淼身为医生繁忙到永远无暇顾及发型的形象,散发着疲惫感,这些都为影视剧增添了许多真实感和人情味。

    《三悦有了新工作》一剧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有不少温暖人心,或者富有哲理的台词,这类台词如今被统称为“金句”。但该剧的低分评价中很多人都表达了拒绝堆砌金句的诉求。那是因为“金句”频出在当今影视圈并不一定是个褒义词。

    早期的“金句”是由合适的人物角色做输出,这类角色的人设大多伶牙俐齿,而且“金句”内容更倾向于“口嗨”,没有什么高深的价值,不过是对于生活或者婚姻的小小调侃。如今的“金句”效应更像是一种营销手段,把主角振振有词的片段单独截取下来,做成长图或者短视频在各平台宣传、吸引流量,大多不明真相的网友会被犀利的台词所吸引,认为剧集立意新颖。但当观众兴致勃勃开始追剧时,发现这些“金句”往往如空中楼阁,只是刻意地制造话题,与当时的剧情格格不入,十分突兀地突然被角色说出,像是一种重复性的宣言,不分场合地出现在整部剧的各种情节片段中。并且放在情境中去看,这些“金句”更像是“毒鸡汤”,不仅无法帮助人物解决问题,而且强行上价值。这些“热搜体金句”和剧情人设的脱节割裂感,让观众怀疑剧本是在金句基础上添加情节发展,本末倒置。

    而《三悦有了新工作》也有许多金句,但为什么该剧依然可以被大多数观众包容并且获得高分?首先,剧里的大多数金句说教意味不浓,出现的场合恰当,基本还算符合人设。由三悦说出的金句,带着年轻人独有的“丧”,甚至对年轻一代有些以“丧”治“丧”的疗效。编剧游晓颖清楚地明白,“写‘生死大事’这种大命题很容易落入到说教的路子上去,容易让观众反感”。所以她选择更多地落实到细节上,不让金句喧宾夺主,而是用温情的镜头语言去诉说。其次,作为主要观众群体的Z世代,他们对于影视剧的选择上更看重剧情深度和情感共鸣,对于一部在大方向上制作精良的自制剧,他们可以包容一些小瑕疵。

    《三悦有了新工作》做到了“谈论生死话题时也可以有温情”,用治愈的基调将沉重的生死话题、殡葬行业展现出来。其在剧本打磨上精雕细琢,清楚地意识到Z世代观众已成为当今追剧群体的主力军,在了解受众群体后有针对性地去完善立意输出手法;
    在拍摄手法和细节上狠下功夫,不跟随“滤镜”大军,用细节丰满人设,提升真实感,营造治愈系风格,最终打造出了一部可圈可点的好剧。

    猜你喜欢 滤镜细节 “绿瓤西瓜”横空出世 是滤镜合成还是“确有其瓜”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高坚Nuances系列Extreme Full中灰密度镜套装影像视觉(2021年2期)2021-02-27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家庭影院技术(2020年10期)2020-12-14功能强大的滤镜库影像视觉(2020年5期)2020-06-30抖音:“滤镜”下的戏剧性与自我缺失华人时刊(2018年15期)2018-11-10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10期)2018-10-13奇妙的细节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8年6期)2018-05-19Rollei滤镜德国试用评测数码摄影(2017年9期)2017-09-14渐变ND滤镜套装摄影之友(影像视觉)(2017年12期)2017-02-08细节取胜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相关热词搜索:有了治愈题材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