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苗族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乡村振兴背景下贵州苗族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时间:2023-04-22 08:00: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谭鑫

    (中共毕节市委党校,贵州毕节 551700)

    少数民族传统伦理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沉淀所呈现出来的,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形成了其独特的传统伦理文化。在传统文化的弘扬和传播方面,贵州地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和探索,争取实现新的突破。贵州优秀的传统伦理文化至今在广大乡村生成敬畏、获得尊重,自觉规范着村民行为。2022年国发〔2022〕2 号文件的出台,凝聚着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贵州的关心厚爱,对贵州工作的期望支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贵州苗族传统伦理文化也逐渐发生转化。对于贵州苗族传统伦理文化而言,不仅在贵州苗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更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生产劳动伦理、家庭道德伦理、社会规范伦理、生态建设伦理和宗教制度伦理等方面的文化,并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背景下,为贵州苗族传统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提供了更多的契机。

    1.1 贵州苗族传统生产劳动伦理文化

    生产劳动对于贵州苗族而言,是最重要的一项生存技能,由于自身处于比较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很多农业都无法实现机械化,更多情况下需要通过人们的劳动完成,因此,对于贵州苗族而言,劳动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且在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通过生产劳动来生存,但是如果仅靠传统的家庭单干去完成则难以致富,所以在当地人们都会相互合作。在贵州苗族地区,人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形成了一种强烈的集体意识,对于劳动成果更加愿意分享,并不会计较个人得失,且对于公益活动也会比较积极,劳动模式也属于合作模式。这样的劳动模式属于自发行为,并没有任何的强迫。虽然这样的生产劳动会有一定的益处,但是也会出现小农意识,让当地苗族的生产劳动一直无法得到很好的发展。贵州苗族地区的地理位置较为偏僻,交通并不便利,和外界的联系也会相对困难一些,导致其生产工具和生产力都相对落后一些,仅仅能够实现自给自足,贵州一些苗族居民出现了比较典型的集体主义和平均分配的伦理文化。在该文化的影响下,贵州苗族的相处模式也会更加稳定,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团结和谐,对于利益的维护也是更加趋向于集体,传承了传统伦理文化。

    1.2 乡村产业振兴带动贵州苗族传统生产劳动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乡村产业振兴主要是将之前存在的产业进行适当的改变,采用一些现代化手段,这样可以让整个贵州苗族的传统劳动逐渐变得更好。发展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少数民族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为了实现更好的发展,所以需要对小农经济文化逐渐进行转变,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和按劳分配的原则去消解之前的劳动方式,让市场意识逐渐深入人心,且建立起现代苗族生产劳动体系,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和效率真正实现,以此对传统文化进行转换,让劳动可以更加平等。为了推动贵州苗族传统生产劳动的发展,乡村产业振兴的工作需要不断进行调整。第一,需要改变当地生产力落后的情况,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大规模实现机械化不太可行,但是可以将之前使用的工具进行升级,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但是新工具的使用,一定要和当地的民族特色结合,充分发挥新工具和新技术的优势,并且实现大规模的经营。第二,乡村振兴推进的时候,需要有一定的组织性,所以可以将村干部逐渐分派到每个小的集体中,使其积极带头调动村民的劳动积极性。为了使经济获得更好的发展,本地需要适当引进一些投资,并且发挥出本地的优势,对一些传统的习俗、手工业、种植业进行扶持,和市场进行结合,也可以适当引进一些新的生产项目,这样可以创新生产经营模式,按劳分配,大家在劳作的时候也会更加有动力。乡村产业振兴主要是为了在贵州苗族实施目前的利好政策,改变当地的一些落后的习俗,将当地的劳动生产水平进行改善,使经济建设更加完善,当地的经济发展得更好,对于当地人们和社会的发展都是一件非常具有意义的事情。

    1.3 贵州苗族传统生产劳动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在进行现代化转化的过程中,并不是一味地将现代化的事情全部灌输给当地,彻底改变贵州苗族的一些风俗,只是在原来传统生产劳动伦理文化上进行适当的转化和改变,但是贵州苗族一些比较好的风俗还是需要继续发扬。贵州苗族的生产劳动方式之前一直存在小农意识,但是大家之间也会比较团结,所以这和乡村振兴中的集体意识之间有一定的关联,因此在进行振兴的过程中,可以做以下改变:第一,需要打造比较具有当地特色的产业,并且带动集体就业模式,让大家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价值。可以更好地利用当地的资源进行经营,并且不断对产业进行扩大,这样可以提高经济效益,并且解决当地一些人的就业问题。其中做得比较好的案例是贵州西江千户苗族的模式,当地从2008年开始对村寨进行改变,对当地实行文化保护,并且塑造旅游品牌,将其打造成比较具有特色的村寨;
    第二,虽然存在集体经营,但还是需要让其逐渐融入市场,形成市场竞争、参与意识。在市场经营的过程中,需要遵守其规则,在进行交易的时候按照其规则进行交易,并且需要保持诚信,这样才能在众多品牌中拥有一定的竞争力,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提高当地的经济实力。从而让当地的产业被大家所看见,并且形成一定的规模,具有自己的特点。

    2.1 贵州苗族传统家庭美德伦理文化

    贵州苗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伦理文化主要体现在婚姻上,之前贵州苗族的婚姻缔结一直遵循传统的婚姻模式,主要分为三种,分别是包办婚姻、姻亲婚和自主婚,但是前两种的使用比较多一些,自主婚比较少一些。对于包办婚姻,一般都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双方没有任何的决定权,父母为其选定另一半之后,只能选择同意,如果不认可这种形式,就会被族内的人谴责。这样的婚姻模式剥夺了人们的选择自由,并且在结婚之前双方并不了解和熟悉,所以结婚之后大部分婚姻都不幸福,造成了很多悲剧[2]。父母对婚姻进行包办时,很多仪式也会非常复杂,并且为了让婚姻这件事情更加吉利,在订婚之前需要对婚姻的吉凶进行预测和判定,在结婚时需要有一系列的步骤,并且在婚后也会有相应的流程。对于姻亲婚,可以说是“亲上加亲”,但是这样的婚姻会造成近亲结婚,影响苗族人口的质量,所以为了后代的健康和幸福,这样的婚姻并不可取。自主婚姻,主要是苗族青年通过一些社交活动,自己选择配偶,一般有“游方”“跳月”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当看到自己比较中意的人之后,可以互赠信物,男女双方都有选择权,并且在结婚之后也会有离婚的权利和自由,但是这样的自主婚姻和现代的婚姻制度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别,还是会受到之前一些习俗的影响,并且在进行婚姻选择的时候,家族和宗族观念还是在第一位的。

    2.2 乡村人才振兴带动贵州苗族传统家庭美德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很多苗族的婚姻旧俗需要对其进行改革,革除陋习,以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婚姻自由和婚姻从简原则对其进行代替和改变,并且需要利用现代的社会男女平等的观念对之前的男女有别的伦理关系进行转变,这样可以建立更加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婚姻家庭伦理关系。首先,需要让苗族青年知道婚姻自由的观念,并且对当地的家庭宣传这样的新时代婚姻,让他们具备一定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婚姻一定是在自由和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毕竟婚姻关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人际关系,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法律规定进行登记,才可以成为合法夫妻。在结婚之后一定要注重家庭关系的和睦,夫妻之间要恩爱,忠诚于对方,主动分担家务琐事。在结婚之后,男方不能绝对独裁,阻碍女性的一些行为和禁止女性从事工作,女性有权自己选择并且参与工作,在工作中证明自己的价值,为家庭和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3]。婚姻不仅是责任,更应该是一种令人舒服的关系。在这段关系中两人是平等且自由的,并且互相尊重和信任。其次,在结婚的时候,不需要较为烦琐的流程,一切从简,这样可以减少大家的负担。

    2.3 贵州苗族传统家庭美德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助力乡村人才振兴

    贵州苗族的传统家庭美德伦理文化,某些方面存在不妥,所以在进行转换的时候,将这些不合适的地方进行改善,也可以改变当地人们的一些观念,并且让当地的经济不断发展。当地的姻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近亲结婚,近亲结婚之后,生下的后代不论是身体还是智力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发生缺陷的概率要更大一些,所以会造成当地人才的短缺,对贵州苗族的家庭美德伦理文化进行介入之后,会适当改变这样的情况,对乡村人才振兴也有了进一步的推动。

    3.1 贵州苗族传统社会规范伦理文化

    贵州苗族传统社会规范伦理文化,主要是针对苗族传统生活,包括生活、礼仪等,已经形成了一种崇尚礼仪、尊老敬贤、热情好客的优秀的价值规范。正是这样的社会规范,维持和稳定了苗族社会的秩序和规矩,并且这些规范中存在很多优秀的品格,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将一些具有价值的道德精神和现代社会的教育结合,将整个社会的道德品质进行深化,借此来对之前的传统伦理进行现代化的转变[4]。

    3.2 乡村文化振兴带动贵州苗族传统社会规范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乡村文化振兴主要是为了让当地的文化得到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需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让传统的社会规范伦理和乡村文化振兴之间产生联系,将其社会规范伦理文化进行扩大和优化。虽然苗族传统社会的伦理文化是崇尚礼仪、尊老敬贤、热情好客等,但是青年人之间应该如何进行交往,还需要补足,可以加上一些优秀的品格,其中包含办事需要诚信、同事和队友之间需要团结友爱。

    3.3 贵州苗族传统社会规范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苗族传统社会规范伦理文化对现代乡村文化振兴的影响,在此主要从三个方面描述。其一是针对崇尚礼仪。在传统的苗寨之中,大家之间互相尊重并且互相理解,而且遵循一定的伦理规范,所有的事情都会存在对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大家之间碰面需要互相微笑、打招呼。赏罚规范鲜明,但矛盾过后彼此依旧相亲相爱,不记恨,继续严守族内礼仪,稳定族内平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生活压力逐渐加大,大家的心情难免会暴躁,经常会出现一些比较极端的现象,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大打出手,当发生这样的事情之后,我们都应该对此进行反省,这样才能处理好突发事情,协商友好处理,避免事件扩大化。其二是针对尊敬老人,由于独特的生活环境,当地和外界的接触比较少一些,所以村里的老人作为生活经验比较丰富的人,深得大家的认同和信赖,当发生比较大的事情时,需要向家中的老人汇报,大家进行协商。在新时代的今天,老龄化问题逐渐严重。因此,尊敬老人对于当地社会文化非常重要,应将其和现代社会的养老体系进行融合,将爱老敬老尊老作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社会可以如此美好,是因为之前老人做出了相应的贡献,需要让老人在最后的生命阶段有更好的体验感,一定要用实际行动完成整个社会的养老计划。其三是好客之道,贵州苗族人民比较重义气,不会太过于看重利益,所以对远方来客会更加包容。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和国外的交流逐渐变多,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也需要对一些外来企业甚至是外来人员多一些耐心。我国社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都将助人为乐看作是比较重要的文化之一,因此,需要对一些具有奉献精神的人不断进行表彰和宣传,这样才能带动整个社会的风气。

    4.1 贵州苗族传统生态建设伦理文化

    贵州苗族由于位于大山之中,地理情况和其他地方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的情况也造就了当地独特的生活习惯,数百年来和山林相依为命,依靠大自然才可以满足生活需要,因此,也形成了一种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模式。在这样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模式中,他们对大自然从心底是崇拜和敬畏的,所以就会更加善待大自然,使用自己的方式,让自然和人类之间形成一种相对稳定、相对合理的状态,比如“封山育林”,只对对资源进行保护性开发,不破坏生态,更不会导致物种的灭绝,不会出现过度消费大自然的情况。

    4.2 乡村生态振兴带动贵州苗族传统生态建设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之前人们对大自然的开发没有节制,导致大自然被大规模破坏。为了弥补人们之前犯下的错误,我国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生态文明作为建设的首要任务,让其与政治、经济、文化等进行结合。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尽可能达到最佳的效果。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的地位不言而喻,但是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还需要注意生态环境的建设,因为对于社会的发展而言,一切都需要在生态文明的基础上进行,因此,生态伦理学逐渐成为一门新的学科。它的存在虽然不能直接带来更多的利益,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都会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可以说它是其他领域实践的基础。

    4.3 贵州苗族传统生态建设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助力乡村生态振兴

    传统生态伦理文化逐渐体现出本民族地区的优势,对生态文明建设起着积极作用。贵州苗族数百年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机制,已经孕育出比较和谐的生态伦理文化,因此,在改造的过程中,需要借鉴之前的生态伦理文化。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将新的伦理文化和传统的生态伦理文化进行结合,对其进行传承和超越,让当地人们可以接受和认可,建立一种既有民族特质又符合当地实际需要的模式,以此为切入点贯彻到民族地区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对当地的生态伦理思想有比较好的了解,保留其独特的部分,加入新的元素,使其更好地作用于当下的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5.1 贵州苗族传统宗族制度伦理文化

    苗族地区的很多文化都受旧传统的影响,在苗族地区部分居民对于科学的信赖程度并不是很高,却对一些神灵较为信奉,认为一切事情都存在一定的因果循环,所以在很多重要的场合中,都会举办一些祭祀活动,其中包含很多比较烦琐的流程。以“鼓社祭”为例,在举办的时候需要经过多环节。由于对神灵比较看重,所以在当地鬼神宗教等都被赋予了很大的意义,它们代表着正义和邪恶。在当地人们的价值观中,善良和邪恶区别非常鲜明,神灵是善良的,他们可以保佑人们风调雨顺;
    而鬼则代表的是邪恶,但是其中也会有一些鬼怪可以帮助人们惩奸除恶。在当地,当人们的身体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就会觉得身上有鬼怪,这个时候就会寻找当地的巫医进行救治,而忽略去医院就医,对生命安全造成一定危害。因此必须引导苗族居民科学对待疾病,积极到正规医院就医。

    5.2 乡村组织振兴带动贵州苗族传统宗族制度伦理文化的现代转换

    当地会出现对宗教信仰的依赖,是因为当地的经济水平比较落后,这样的情况就会导致人们想要寻找一些心灵上的寄托,将他们的不安全感转移,但是举办一些相关的仪式,也需要花费一些金钱,这样也会间接加重人们的经济负担。如果长期这样,会造成当地的封建迷信泛滥,人们在生病的时候会选择信鬼神,而非去医院,这样会导致病情的延误,而且这样的现象会更加没有原则,会更加盲目。乡村组织振兴,经常需要举办一些活动,因此,为了增强大家的积极性,需要有一定的方法,但是这样的方法需要使用比较正规的手段,不可以使用所谓神灵的力量。为了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对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并不能完全否定,对其需要尊重,但是也需要对一些封建迷信活动进行抵制,尽量将其很多行为用法律进行约束。

    5.3 贵州苗族传统宗族制度伦理文化的现代转化与乡村组织振兴

    现代社会对其宗族制度伦理文化进行改革,其实在一定的程度上需要对法律知识进行宣传普及,并且在一些偏远地区加大其宣传力度,让当地的人们明白法律的重要性,在一定程度上约束自己和他人。除法律之外,还需要一些伦理道德对人们进行约束,其并不像法律手段那么强硬,但是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们进行心理和良知的束缚[5]。对于很多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我们应该尊重,同时需要摒弃一些落后的封建习俗,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树立法律公平公正的权威性,使贵州苗族人民在法律的强制性下形成他律性,再由他律性过渡到内在的自律性。

    苗族地区由于所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发展比较缓慢。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加快贵州苗族的发展,可以加强贵州苗族的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转化,使其为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此次研究主要从劳动生产、宗教信仰和生态建设等5 个方面进行描述,希望可以对之后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猜你喜欢苗族伦理贵州《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英美文学研究论丛(2022年1期)2022-10-26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活力(2019年19期)2020-01-06贵州,有多美乡村地理(2019年2期)2019-11-16沉醉贵州乡村地理(2018年3期)2018-11-06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我与贵州茶一起贵茶(2018年6期)2018-05-30苗族古歌《仰阿莎》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盛大节庆——苗族牯藏节乡村地理(2018年4期)2018-03-23苗族民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3期)2016-12-01苗族老照片焦点(2015年12期)2016-01-26
    相关热词搜索:苗族贵州伦理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