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地方高校学习性投入的现状探析

    地方高校学习性投入的现状探析

    时间:2023-04-25 11:5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泰州学院 章芬芬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夏晶晶

    新时代的地方高校逐步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力军,为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发展带来了机遇,也给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带来了挑战。地方高校的学习性投入是高校教育质量衡量的标准,院校对学习性投入的支持力度是学生获得发展,教育质量获得提高的重要因素。但是当前地方高校对学习性投入的重视程度不够,院校对学生的学习性投入的支持力度不足,使得高校教育质量的发展滞后。

    21世纪以来,为了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我国高等教育的扩招扩建政策进一步加大加快,高等教育的发展正在向普及化阶段快速迈进,高等院校的数量和规模也随之跨步增长。而为了适应当前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中央、地方以及社会各方面都积极响应号召,投身高等教育建设的事业中。但是,在各方参与办学的过程中,高校办学质量的问题也逐渐凸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教育需求也是对更高教育质量的需求,因而高等教育发展提速的同时,更要注重提高质量,高校教育质量才是高等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

    高等教育的办学之本是培养人才,在“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影响之下,越来越多的高校将教育质量的评估聚焦在大学生的素质发展与学习能力上,逐步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过程为重点,以学习收获为标准的衡量系统,高度关注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对高校教育质量的影响。

    学习性投入的概念来源于一项关于“全美大学生学习性投入”的调查报告,该项目主要是通过对大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和发展水平的调查,探索影响大学教育质量的因素。至此,“学习性投入”第一次正式登上学术的舞台,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学习性投入”对教学质量的影响,既为教育质量的评估找到了一条新的道路,又让质量评估的重点回归到“以学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中。

    学习性投入的本质是探索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行为和院校支持性行为的交互作用。因而,学习性投入对教育质量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学生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另一方面,取决于院校为学生学习和有效教育所提供的支持性环境[1]。而那些能够吸引到学生,并让学生更多地投入到有效学习活动中从而提升学生能力的院校,比同类院校拥有更高的教育质量[2]。说明院校对学生学习投入的支持是影响学生的知识技能获得的主要因素[1]。

    因此,本文将从院校视角对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当今院校的支持力度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尝试寻找提高地方高校学习性投入水平的相关策略和方法。

    院校主导的学习性投入主要是通过对课程教学活动的精心设计,人际关系的有效协调以及校园资源的合理安排等方面给予学生支持,它们对促进学生在知识技能的获得、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培养以及良好学习行为习惯的养成方面都有积极正向的影响[1]。

    2.1 课程教学活动

    院校在课程教学活动设置方面对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影响主要包括:一是高层级学习目标的设置,研究表明具有挑战性的、智力性的和创造性的活动对学生学习及大学质量至关重要。二是反思性和整合性的学习要求。反思性学习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对自身学习内容、学习过程进行思考、探索和整理的过程,从而对学习活动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和应用;
    整合性学习包括学科内外知识的整合,以及知识和实践的整合,促进知识的迁移,提高学习的效果[3]。

    但是,目前的课程安排仍然存在着课程目标设置不合理,教学模式陈旧的现象。不少学生表示院校的学习要求过于简单,能够轻松完成[4];
    也有学生表示院校对不同年级的要求没有差别,课程目标更多的强调了低级目标的达成,课程目标的设置缺乏梯度[5]。其次不少地方院校当前的教学模式陈旧,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严重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反思能力的培养[6]。

    2.2 社会性人际互动

    院校中的社会性人际互动,更多是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而且良好的人际互动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和高阶能力的发展,甚至能够正向预测学生的学业成就[1]。

    但是在课堂内,陈旧的教学模式导致生生交流机会少,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淡薄[5];
    单一的课程目标,忽视了师生的情感交流需求;
    高额的生师比例以及课程容量,也为生师交流的深入发展带来障碍[7]。而在课堂外,地方院校在学生的社会性人际互动层面的支持存在很大的缺口,因而严重影响学生对校园的积极体验。

    2.3 校园环境支持

    院校环境支持主要是指为吸引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主动参与,院校通过统筹规划,合理配置资源,为学生更好的发展,更投入的学习,创造优质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提高学生对学校的归属感,促进学生和学校的良性互动。其中包括院校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舒适的学习环境和住宿环境,安全卫生的食堂环境以及健康自由的人文环境[8]。

    但是不少地方院校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学校的基础设施老旧,而且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高校后勤的教育服务功能也逐渐被剥离出来,师生对院校的公共基础设施的能支配度很低,缺乏自主学习和互助合作学习的场所和资源,导致师生对院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降低;
    同时间接影响院校的学术氛围的营造,学校缺少让学生真正融入其中的学术交流活动[6]。

    针对地方院校在学生学习性投入的支持力度不够的情况,本文将从课程教学活动的合理设置,人际互动的积极改善以及校园环境的充分支持等角度提出改进对策,以促进学生学习性投入的发展。

    3.1 改革课程教学设置

    (1)高层级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的设置是在适应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教育规律的呈现。因而在课程目标的设置上,应该基于对学生实际需求的了解,明确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和经过学习引导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做到合理的课程和课业难度设置[4]。同时,院校和教师应统筹考虑一年级到四年级的课程体系,设计针对不同年级、不同课程类型的教学目标,强调高阶目标的达成,体现课程目标的年级递增性[5]。因为高学业的挑战既体现了院校对学生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视,也反应了教师对学生学习的积极期待,能够促使学生更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去[9]。

    (2)“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倡导建设以学生为本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及整合性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周围世界建立有机联系,全方位多角度的认识世界;
    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学会换位思考,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他人,进而促进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的深层含义,以探究自然与社会的本质奥义,实现学生的深度学习[5]。

    3.2 改善校园人际关系

    (1)同辈合作学习。学生在学习上的讨论交流、复述理解,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进行知识建构;
    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有助于塑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因而增强生生互动,能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的获得,高阶认知目标的实现,甚至是自我概念的发展[1]。

    (2)加强生师互动。生师互动的增强既有助于生师情感的沟通和升华,又能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内,教师积极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及时给予反馈和引导,从而减少学习的消极体验,培养学习的兴趣。在课堂外,也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任课老师、辅导员老师以及行政老师等)。比如任课老师积极为学生答疑解惑,解决学生学业上的困扰;
    辅导员老师应多关心学生的生活、情感及交友状态,从而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为学生提供经济帮扶,人文情怀或者情感支持。此外,高校应该积极开展生师活动,增加生师彼此间交流的机会,比如开展学术沙龙、见面交流会等活动,并考虑将学术活动纳入学校教学内容之一,如此能增加生师互动频率,进而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习的投入力度[6]。

    3.3 加强院校环境建设

    (1)基础设施建设。院校应保障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硬件设施需求,比如在实验室建设,活动室建设,以及宿舍食堂等生活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入,注意硬件设施的安全性,专业性、新颖性以及多样性,以满足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和精神需求,促进其学习与发展。增强高校后勤部门“以学生为本”的服务理念,开放公共基础设施的使用权限,实现了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提高了学生对学校学习环境的积极体验,进而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

    (2)营造学习氛围。浓厚的校园学习氛围,也会在无形中促使学生提升学习性投入,因而学校应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为学术交流活动设立专项资金,开展学术沙龙、学术研讨及学术讲座,为地方高校大学生提供更多与同专业知名学者专家学习和交流的机会,开阔学术眼界,拓展学术思维,掌握学科知识的最新科研资讯,增强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性投入。

    综上所述,学习性投入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质量的衡量标准,而院校支持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性投入影响深远,因而地方院校的学习性投入支持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从而不断促进学生的发展,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

    猜你喜欢生师课程目标院校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山西教育·招考(2021年8期)2021-12-17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高师理科学刊(2020年1期)2020-11-26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山西教育·招考(2019年12期)2019-09-10有效参与,构建“生师”角色转变的翻转教学高效课堂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年23期)2017-10-31从生师比角度透视中美一流大学的差距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7年8期)2017-07-12乡村学校生师比下降 农村基础教育质量仍有待提升新城乡(2017年1期)2017-02-20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中学历史教学(2015年12期)2015-11-11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学习月刊(2015年20期)2015-07-09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习性现状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