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公文范文 > 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创新途径研究

    高校陶艺课程的改革创新途径研究

    时间:2023-04-25 17:30:0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贺颖洁

    (宜春学院,江西宜春 336000)

    我国自古以来就具有制陶的传统,曾以“瓷器之国”享誉全球,陶艺是中华民族重要的文化标签之一[1]。随着手工业与工业的发展,陶艺的制作工艺经历了多次发展变革,艺术类课程中陶艺制作的内容也逐渐增多,陶艺课程在高校中拥有美好的前景。然而,许多高校在开设陶艺课程方面的经验较为匮乏,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需要教师进一步总结经验,立足陶艺课程的特殊性调整教学方案,促进陶艺课程的改革创新。

    1.1 陶艺课程是良好的地方文化传播媒介

    自古以来,陶制品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就占据一席之地,是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用品。我国许多城市都具有悠久的陶艺发展历史,其中蕴含大量的文化价值。在当前的教育背景下,高校越来越看重“文化育人”,从课程中挖掘文化内容成为教师努力的方向之一[2]。为了传播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是为了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开设具有文化价值的课程,而陶艺课程所具有的深厚文化底蕴正是这一价值的体现。在实际的课程教学中,任课教师可将陶艺作为文化宣传的媒介,对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与艺术风格进行宣传,体现各地独具特色的文化内容,使学生通过陶艺深刻地感受地方文化的魅力[3]。与此同时,随着地方特色文化的引入,陶艺课程的吸引力与层次性也随之提升,各个教学环节都透露出独特的历史文化厚重感,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

    1.2 陶艺课程是综合素养提升的有效方式

    具备多种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今社会急需的人才类型,培养综合型人才也是各大高校核心的育人目标[4]。在高校的众多课程中,陶艺课程是一门兼具了理论学习与动手操作的课程,其中既有历史人文方面的文化类学习内容,也有浪漫的艺术情怀,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挥自身创造力[5]。面对当前部分高校学生缺乏动手能力的状况,陶艺课程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补齐短板,寻找到文化知识学习与艺术创作的平衡点,均衡地发展个人能力。

    在不同种类的高校中,陶艺课程的侧重点不尽相同,在综合类高校中,陶艺课程偏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在专业类高校中,陶艺课程则更加注重实践,这是由于不同类型的院校在人才培养方向上存在差异[6]。不论是在哪种类型的高校中,陶艺课程都存在改进的空间。

    2.1 教学受限于传统技法,缺乏创新

    在实际教学中,陶艺课程的理论知识结构存在重点不突出的问题,在讲解具体的工艺时,往往只是对经典的传统工艺进行解释,只求做到让学生大致了解,对一些细节性要点一掠而过,浅尝辄止[7]。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是做到了宏观了解,很难掌握具体的工艺技巧,一旦进入实践环节,便很难掌握具体的操作手段,甚至不能理解部分较为烦琐的工艺细节。一旦陷入这种学习状态中,学生也很难产生创新的意识,最终导致其在实践操作中缺乏创新活力。

    2.2 教材未能及时更新,内容陈旧

    制陶业在我国是一项相对成熟的产业,行业的发展较为稳定,但陶艺并非一成不变的事物,其天然带有的艺术属性注定了陶艺将始终处于更新发展中[8]。然而,大部分高校都缺乏及时更新陶艺课程教学内容的意识,所用的教材很少进行更换,行业内具有前瞻性的内容,或是正在实验中的内容,较少在教材中提及,学生缺乏专业的获取陶艺最新消息的渠道。久而久之,学生所学的陶艺知识,或是使用陶艺制作的技巧,被局限在十年甚至是数十年前的技术中,这种缺乏活力的保守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推进。不仅专业学生会受到局限,非专业学生也会对陶艺产生错误的认知,不利于陶艺在学生群体以及社会群体的推广。

    2.3 课程教学随机性较强,不够连贯

    同其他公共类学科相比,陶艺在高校中属于“小众”的学科,国内开设陶艺课程的高校数量虽然在逐年增多,但仍然只占较少的比例[9]。陶艺课程缺乏足够的教学经验,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未实现统一安排,往往是任课教师根据个人经验安排具体的教学内容,所授课程存在随机性过强的问题[10]。陶艺课程的侧重点会因任课教师个人的喜好而发生变化,如任课教师在陶艺装饰应用方面经验颇丰,则会更倾向于从装饰的角度讲解这门课程,导致课程在无形中被细分,学生的学习视野有限。

    2.4 对传统资源挖掘不足,缺乏特色

    在全世界范围内,陶艺都是一种受到广泛欢迎的艺术形式,许多国家都具有成熟的制陶工业,不同国家陶艺的风格也存在区别[11]。部分陶艺课程任课教师为了追求国际性,在讲解不同国家的陶艺特点与特色技巧时均衡用力,未能突出中华民族的独有特色,导致学生在学习完陶艺课程后,对我国的陶艺发展历程仍旧一知半解。陶艺课程中的中国特色并没有得到凸显,无法全面实现课程教学目标,不符合“立德树人”的要求。

    3.1 强化课程建设,注入创新精神

    对于大部分非专业的学生来说,陶艺课程的学习目的并非只是掌握纯熟的陶艺技巧,而是对陶艺产生完整了解,具备欣赏与创作的能力,继承陶艺背后独属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内涵[12]。因此,高校陶艺课程需要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向学生展示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以创新的眼光介绍陶艺知识,带领学生品味不同风格的陶艺作品,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为了实现这一目的,高校需要重构课程内容,从教材的编写到教学课时的安排,均体现出开放、创新的精神,并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精心安排教学流程,确保陶艺课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每一名来到陶艺课堂的学生都发自内心地爱上陶艺。

    在教材编写方面,由于陶艺涉及大量复杂的工艺与技法,学校应组织相关专业的教师联合编写教材,确定相对简明的课程知识体系,并在教材中搭配直观的图片,辅助文字内容的解释,使每一项复杂拗口的工艺或技法都配有图片[13];
    必要时,学校也可以开发电子版的陶艺课程教材,将课程教学所需的图片与视频加入电子教材中,上传至线上学习平台中,供学生随时下载学习。

    在教学流程的安排方面,学校应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去陶艺相关的生产单位或艺术工作室参观学习,让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观看陶制品的完整生产流程,亲眼观看原料如何成型、彩绘如何完成以及泥窑如何烧制等过程,建立起感性的认知[14]。当学生在实践中切身感受到泥土的触感、湿度、温度后,其对陶艺材料与工艺的理解将更加深刻。

    3.2 改进教学手段,鼓励自主创造

    同其他艺术类课程一样,陶艺课程对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要求很高,这是由于在实践操作环节中,学生只有具备独立的创新精神,才能在自主创作中制作出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作品,而作品的艺术价值则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在陶艺课程中的学习成果[15]。因此在陶艺课程的改革创新中,如何使用有效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意识,使其独立完成陶艺作品的制作,表达出独特的艺术精神,是陶艺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

    首先,陶艺教师需具备足够的创新精神,能够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合理地利用具有新意的教学手段,营造充满活力的课堂氛围。比如,部分高校的陶艺教育远离陶瓷产区,因而学生往往难以进入生产制作一线,实地考察并接触深层次的工艺技法。在这种情形之下,学生要想获得更多的陶艺创作资讯,便需要通过互联网多媒体平台来获取,不论是图文资料,还是创作视频等,均能够从精神层面拓宽学生的思维视野。而通过对陶艺历史传承、工艺技法等内容分门别类的讲解论述,能够在实践的同时进一步延伸并巩固其理论知识。在此过程中,陶艺教师利用互联网收集教学所需的视频和图片资料,一方面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与好奇心,另一方面使学生在教室中突破时空限制,亲眼观看陶艺生产的过程,对陶艺制作产生相对具体的认知,有利于其日后的独立创作。

    其次,陶艺教师在课堂上应多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手段,鼓励学生发表个人观点,使学生充分掌握课堂的主导权。艺术学科的学习通常具有较强的主观性,不同学生在欣赏同一件艺术作品时,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看法,陶艺教师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应避免将自身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通过启发式的教学手段逐步引导学生梳理自身的欣赏体会,并从中汲取艺术创造的灵感。为此,陶艺教师一方面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欣赏素材,使学生对不同风格、不同文化背景的陶艺作品产生一定了解,积累足够的欣赏基础;
    另一方面,陶艺教师也要给予学生足够的自主创作空间,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实践操作环节,鼓励学生大胆使用自己喜欢的造型、纹饰与色彩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作品,即使学生所用的工艺与技巧并不成熟,教师也要给予鼓励,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活力。

    3.3 推动学科交叉,开展综合实践

    学科交叉是时下热门的教育议题之一,随着各个学科领域研究的成熟,学科交叉的价值逐渐显现出来,某几个看似缺乏关联的学科在融合的过程中很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在现代教育背景下,陶艺课程也具备一定的学科交叉潜力,除了与其他艺术类学科进行交叉外,陶艺课程与建筑、化工等学科的交叉也存在研究价值。因此,在组织陶艺课程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思考如何将本学科的知识概念讲解清楚,以及如何引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发挥出创造活力,还要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目前,陶艺课程的跨学科研究较少,大多只是某个制作工艺被应用于其他学科,如建筑装饰行业中使用的浮雕、镂雕等,或是其他手工业中使用的青花、粉彩、新彩、色釉等,说明陶艺课程的跨学科研究潜能还有待挖掘。面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陶艺课程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专题活动中考虑与自身所学专业相结合,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即使有些设想在他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教师也要予以鼓励,并指导学生结合当前技术发展的水平思考如何将设想落地。

    综上所述,在新时期教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的学习需求越来越多样,陶艺课程刚好是一门既能满足学生求知欲,也能宣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课程,在培育学生艺术素养方面具有突出优势。高校教师应重视陶艺课程,根据陶艺课程的特殊需求设计教学方案。只有实现课程内容的改革创新,高校教师才能将陶艺课程的教育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猜你喜欢陶艺课程教师最美教师快乐语文(2021年27期)2021-11-24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内蒙古教育(2021年20期)2021-03-08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计算机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教师如何说课甘肃教育(2020年22期)2020-04-13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家庭影院技术(2019年11期)2019-12-09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9年3期)2019-05-28“疯狂”的陶艺小学生导刊(2018年1期)2018-03-15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理科考试研究·初中(2017年4期)2017-11-04学陶艺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10期)2017-06-21做陶艺小学生导刊(2017年13期)2017-06-15
    相关热词搜索:陶艺改革创新途径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