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谈教学立意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

    谈教学立意是历史课堂教学的前提

    时间:2022-09-06 18:15: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历史课堂教学,教师要认真研读历史课标,确定教学立意的基本要素;整合相关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及主题;注重理性思维,贯穿价值观教育,进而全面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课堂;教学立意;关系;价值观学]
      近日听一位历史老师执教《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课堂有讲述,有感悟,还有当堂评价与反馈,看似课堂结构完整,思路清晰,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但笔者认为本课的最大问题在于缺乏教学的立意,仅仅是历史知识的简单堆砌和解释。教师照本宣科,學生则只知“书上是这么说的”,却不了解史实之间的相互联系,更不理解史实背后所隐含的思想内涵,整堂课没有思想深度。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确定合理、恰当的教学立意,凸显历史学科的教学价值,笔者认为要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认真研读历史课标,确定教学立意的基本要素
      课程标准以国家意志的形式规定了历史教学的核心知识以及必领要达到的最低标准要求。因此,教师在设计和确定教学立意之前,必须首先研读课标的要求。例如,上例中课标对新文化运动有关内容的要求显然是需要将其放在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一个阶段进行理解和学习,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文化运动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中的重要环节,它一方面是对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另一方面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如果教师仅仅将其理解成是与白话文有关的运动,就明显的降低了教学的立意,无法将其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时段中进行考察,因此也就不能真正引导学生探讨其在近代思想解放潮流中的地位和作用。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则是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在新文化运动的后期,更加进步的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改造中国的思想武器。
      二、整合相关教学内容,突出教学主线及主题
      教师在授课前,首先要弄清楚教材的各部分内容之间的关系,进而明确每一目的内容与教材课题之间的关系,弄清楚教学主体线索或者是核心问题,结合单元教学的主题甚至是整册书的教学主题确定每一堂课的教学立意。
      例如,人教版必修1的编写内容主要是关于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那么教师在确定有关单元的教学立意时,就需要从政治文明的发展角度去思考,既要体现不同国家或地区在政治文明建设和发展中的页献和个性,又要从人类政治文明的共性角度理解教学的内容,选择教学的角度。人教版必修1《英国君主立宪的建立》一课,教材的内容主要有“光荣革命”、“议会权力的确立”、“责任内图制的形成”,在历史纵横以及小字部分还分别叙述了“大宪章”以及英国的政党等相关内容。那么,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就要弄清楚“光荣革命”是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的背景,“议会权力的确立”主要通过1689年通过的《权利法案》体现,“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则主要从国王行政权丧失的角度说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在弄清楚教材知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进而把握本课的核心问题其实是解决权力的来源和权力的分配问题,而在权力分配的时候,又体现了英国宪政民主中分权制衡的原则。如此一来教师教学的主体线索就会非常清晰和突出。进而教师还需要思考,学生理解了权力的来源和分配等问题对于学生对现实问题的思考和认识又会产生哪些影响呢?要对学生进行何种价值观教育或者让学生感悟民主政治中的哪些东西呢?本课的教学设计立意,至少要考虑到这些问题。
      三、注重理性思维,贯穿价值观教育
      白寿彝老先生认为,“历史教学的第一条是讲做人的道理”。说到底历史学是人学,历史教学是利用人的历史来教育未来的人,其关健的立意在于关注人的存在和发展。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具有开阔的视野、测博的学识以及对生命成长和发展的关注,通过历史课堂的教学设计,精选恰当的材料,进行精心引导,与学生的心灵对话,在潜移化中引领学生的价值观教育。
      赵利剑老师在执教《两极世界的形成》这节课时,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完成了教学知识的教学后,引入材料,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后,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学生探讨:
      1.在美苏冷战期间,为什么肯尼迪和赫鲁晓夫会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保持这么频繁的书信往来?
      2.为什么双方都明确表示要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强烈愿望?
      在与学生的交流和对话中,教师紧紧抓住了学生思考的火花进行引导,与学生共同得出了“要共识,搁置分歧”、要“对话”,不要“对抗”、要“多极”,避免“单极”等相关结论,在对史料的分析和对话中,教师不仅引导了对史料的运用和分析,更用这种不露痕迹的形式完成了对学生避免冷战思维,用沟通交流的方式面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多寻求共识解决问题的价值观教育。在课程的结尾老师运用了一幅士兵的图片配美国人约翰·托兰《漫长的战斗——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的一个故事来结束课程,故事讲的是一个叫邓肯的战地记者偶然遇到了一位因为雪盲症双目失明的上兵,邓肯突发奇想问了这位土兵一个问题:“假如现在是圣诞节,而我就是上帝,那么你想要得到的是什么呢?”那个士兵琢磨了好一会措辞,然后抬头看着灰蒙蒙的天空,说道:“给我明天吧。”
      教师说:“我想需要明天的不仅仅是这位失明的士兵,你需要明天,我需要明天,全人类都需要和谐美好的明天,让我们一起期待明天。”教师的课堂结尾不仅升华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更深深打动了学生和听课的老师,学生对战争残酷性的认识,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都在老师精心选取的故事和简练到位的语言中得到了认识的升华。我想这样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施,赋予了课堂促进学生终生发展的高位课堂立意。完美的完成了历史教学对人的关注的本质任务。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需要广大ー线教师更多的思考如何在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彰显历史学科对于学生成长和发展的价值。教师不能仅仅要求学生识记一些历史知识,更应关注对学生的心灵成长、精神健全能产生影响的教学内容和材料的选取,进行高品位的教学立意。
      参考文献
      [1]余文森.有效备课上课听课评课[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
      [2]朱可.高中历史课堂教学应如何提升教学立意[J].历史教学,2013.
    相关热词搜索:立意课堂教学前提教学历史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