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读后感
  • 发言稿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
  • 述职报告
  • 作文大全
  • 教学设计
  • 不忘初心
  • 打黑除恶
  • 党课下载
  • 主题教育
  • 谈话记录
  • 申请书
  • 对照材料
  • 自查报告
  • 整改报告
  • 脱贫攻坚
  • 党建材料
  • 观后感
  • 评语
  • 口号
  • 规章制度
  • 事迹材料
  • 策划方案
  • 工作汇报
  • 讲话稿
  • 公文范文
  • 致辞稿
  • 调查报告
  • 学习强国
  • 疫情防控
  • 振兴乡镇
  • 工作要点
  • 治国理政
  • 十九届五中全会
  • 教育整顿
  • 党史学习
  • 建党100周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实用文档 > 教学设计 > 大概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大概念下的高中历史单元主题教学设计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3-02-04 23:45:0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余一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20修订版)》(以下称“新课标”)讲到:“学科内容,重视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促进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实。”[1]陈志刚、王继平教授又为我们讲明历史学科大概念、单元主题、具体知识体系之间的关系(图1)。[2] 再看新教材的编写,大多一个单元对应新课标一个内容要求。笔者认为,大概念统领下的单元主题教学,揭示、凝练历史背后深层规律、实质,打破教材原有结构重塑知识体系,解决单课教学盲目性、片面性、繁杂性,使教学内容集约化,进而精深化。

    本文以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为例,以素养为导向,根据新课标要求,在大概念下,以主题为引领,设计单元教学目标、评价目标,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设计。以求保时保质完成教学任务。

    一、新课标要求,教材、学情分析

    新課标1.4要求: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3]

    教材按大时序叙事,第1-4单元分历史时段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民族交融、封建国家三方面讲中国古代史。第2单元时间跨度为三国至隋唐,不论民族交融、江南经济开发、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出现、文化和儒佛道的发展,都有前朝基后朝果的关系。高一学生对本单元知识的掌握主要停留在史实层面,来龙去脉、本质问题比较模糊。但思维较活跃,抽象逻辑、辩证、创造性思维基本发展完整。

    二、大概念、单元主题、单元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定

    依上,笔者把1-4单元的大概念提炼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用魏晋至隋唐的诗歌作为小切口,设计第二单元主题为“乱世交融奠基一统盛世”。本单元知识体系的重构为:政权更迭、民族交融;区域开发、赋税制度;制度变化和创新;思想文化成就四部分。

    基于上述设计,参考初中教材,本单元教学目标为:1、通过朝代地图,梳理三国至唐政权更迭脉络;再通过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等相关历史事件、我国古代民族交融时空导图,认识民族交融涵义、特点,增强民族认同。2、通过北方战乱的史实、图文史料,认识江南经济开发的原因、概况;通过唐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政策,了解少数民族对边疆的开发;运用史料对比、分析租庸调制和两税法,理解两税法实行的背景、内容、意义;3、通过梳理西周至隋唐的选官制并比较,探究科举制的优缺点;通过诗歌了解三省六部制是由前朝发展而来,通过创设学习情境:模拟三省六部政务运行程式,探究三省六部制的创新之处、作用;4、了解文艺作品,探究该时期文化发展、交流的特点;5、通过论述魏晋至隋唐社会变化,认识魏晋南北朝的分立和民族交融奠定隋唐的盛世一统,中华民族统一多元的总体发展趋势,辉映主题和大概念。

    教学重点是魏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科举制、三省六部制、区域经济开发;难点是民族交融、两税法、魏晋南北朝对隋唐繁荣的影响。

    三、单元教学过程设计思路、探究任务与评价目标的对应

    导入:诗《江南春》、《陇西行》、《重赋》《登科后》、《木兰诗》、《洛神赋》、《菩提偈》。

    第1部分:

    引问:读《江南春》,思考南朝为什么寺庙众多?(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务1:结合教材朝代地图,画出三国至唐政权更迭脉络。

    任务2:淝水之战、孝文帝改革、胡床图,你怎么理解民族交融?它和同化、侵略的区别?

    任务3:继续完成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时空导图(未完待续),它的格局特点?

    设计意图:深入认识三国至唐朝代更迭、民族融合,引导学生思考图文史料信息所体现的民族交融的涵义;把民族交融放在整个中国古代的时空长河里,加深对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理解。

    评价目标:(回答引问)根据三国至唐阶段特征,分析寺庙多的历史现象。

    评价目标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新掌握知识(政权更迭、战乱、民族交融)分析、解决新情境下问题的能力。

    第2部分:

    引问:再读《江南春》,诗中景象为什么在江南?(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务1:八王之乱、淝水之战、北魏南侵、安史之乱、五代北方政权更替频繁发生的地理位置特点?有什么后果?

    任务2:结合通济渠(运粮河)、唐江东犁和以下三则史料,谈谈江南经济的开发?

    材料一 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庄稼成熟),则数郡忘饥。

    ——《宋书·孔季恭等传》

    材料二(南朝荆扬二州)丝、棉、布、帛支饶,覆衣天下。

    ——《宋书·孔季恭羊玄保沈昙庆传论》

    材料三(首都建康)贡使商旅,方舟万计。

    ——《隋书·食货志》

    引问:读《陇西行》最后两句,松赞干布想娶汉族老婆才和亲吗?(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务3:唐的民族政策,对少数民族生活的边疆地区起到的作用?

    设计意图:深入学习认识经济区域开发。引导学生发现史实背后反映的问题,培养关键能力,培养史料实证素养。

    评价目标:(回答引问)根据江南、边疆经济开发史实,解释江南经济开发程度、和亲的目的。

    评价目标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新掌握知识,分析、解释新情境下问题的能力。

    引问:读《重赋》(教材问题探究)白居易觉得两税法不好吗?那为什么统治者要采用?(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务1:根据材料一结合课文,租庸调制的征收对象、标准?建立在什么前提下?

    材料一 此制规定,凡是均田人户,不论其家授田是多少,均按丁交纳定额的赋税并服一定的徭役。——百度百科

    任务2:天宝年间为什么土地兼并严重?你有什么好方法增税吗?(参考材料二)

    材料二 (教材史料阅读)……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指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

    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卷226

    任务3:小组合作完成下表。分析两税法作业。

    设计意图:比较法深入认识租庸调制、两税法。注重史实间逻辑思维的推导,培养实证素养。

    评价目标:(回答引问)根据学得两税法的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思考分析两税法的弊端。作为知识拓展,建议课后完成。

    评价目标设计意图:考查学生知识、分析问题的方法的迁移能力。

    第3部分:

    引问:《登科后》写科举制那么好,有弊端吗?(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务1:温故,列出西周至隋唐的我们所学过的选官制。比较它们选官的标准。

    引问:《木兰诗》里“木兰不用尚书郎。”南北朝有这个官职吗?(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务2:假如唐朝我们县城暴发疫情,模拟三省六部政务运行程式。谈谈你对此的看法?你认为它和西方三权分立有类似吗?

    设计意图:温故,梳理历代选官制度。创设学习情境,分析三省六部制利弊,辩证看待问题。

    评价目标:(回答引问)通过比较察举制,认识科举制的弊端;通过比较三省六部制与西方三权分立,认识三省六部制的科学性。

    评价目标设计意图:辩证、理智看待问题,培养历史批判性思维;考查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4部分:

    引问:《洛神赋》和《洛神赋图》哪个表达感情更入木三分?说明理由。(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引问:三读《江南春》,隋唐佛寺还这么多吗?《菩提偈》的作者是印度人吗?(学生完成任务后回答)

    任務1:《菩提偈》反映佛教在中国发展的特点是?三教在隋唐的发展情况你能举实例证明吗?

    任务2:从内容上看,三国至隋唐时期的文艺、科技、中外交流成就都有一个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比较、归纳总结加深思想文化领域成就的印象,学生从中发现规律、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实证意识。

    评价目标:(回答引问)根据三国至隋唐时期文艺的特点、佛教在唐发展特点,设计开放性问题。

    评价目标设计意图:考查学生运用新掌握知识(名家出现、佛教本土化和中外交流的关系)在新情境下解释问题的能力。

    单元总结任务:从诗歌里、从本单元我们所学内容里,谈谈你眼中的魏晋隋唐。(教师对学生的认识进行互动评价)

    评价目标:综合所学新知作为证据,整体论述三国至隋唐的社会变化。进一步认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前基后果的关系。

    评价目标设计意图:能够在特定的时空环境下,调动所学知识,以史料作为证据,用唯物史观论述自己观点。是培养5大核心素养的综合体现。

    新课标要求高一中外史纲要达到学业质量水平1、2的要求,“将评价贯穿于历史学习的整个过程”。

    [4]“因此,需要把教学评价纳入单元教学设计中。” [5]深度学习是让学生学会应用。由此笔者设置上述评价预设。课后再通过选择题和问答题进一步落实评价。

    参考文献:

    [1][3][4]《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版,2018年2月第2次印刷.

    [2]陈志刚、王继平《大概念的理解与教师备课》,《历史教学》,2020年第17期.

    [5]郑林《统编版高中历史教材分析与教学设计思路——以选择性必修2第1单元“食物生产与社会生活”为例》,《历史教学》,2020年第15期.

    猜你喜欢 三省交融民族 区域联动护流域农村农业农民·A版(2021年8期)2021-09-05真美阅读与作文(英语高中版)(2020年12期)2020-12-23豪华的龙舟新少年(2020年12期)2020-02-26MINORITY REPORT汉语世界(The World of Chinese)(2019年5期)2019-11-11传承 民族 文化学苑创造·A版(2016年6期)2016-06-20湘鄂赣三省开展新闻出版广电战略合作中国广播(2016年5期)2016-05-14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交融的独特优雅Coco薇(2015年12期)2015-12-10民族万花筒学苑创造·A版(2009年6期)2009-12-07王秋杨:自然庭院和现代家居构建交融意境缤纷家居(2008年2期)2008-04-01
    相关热词搜索:教学设计单元概念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