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千年桂湖:让美好心愿起航_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是什么歌

    千年桂湖:让美好心愿起航_许下一个美好的心愿是什么歌

    时间:2019-02-20 05:38:5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高考前的一个周末,姑父带表弟到新都桂湖,想沾一沾明朝四川状元杨升庵的灵气,邀我随行。虽然觉得姑父有些迷信,但也理解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心情,遂欣然同行。   早听说距离成都10多公里外的新都桂湖是一座千年古典园林,有闻名全国的八大景观,里面的桂花、荷花更是美得无与伦比。出成都北门,沿北新大道驱车不到半个小时便到了位于新都城区的桂湖。
      
      (一)
      
      桂湖依城而建,闹中取静。走在外面街道上,隔着红砖琉璃瓦的城墙望去,苍翠的桂枝蔓延墙头,透出园子的沧桑与寂寥。
      “桂湖”在2000多年前的汉代还是一个天然小湖,到了隋朝开皇十八年(公元598年),新都县城迁到附近,人们见此湖很有特色,便挖湖扩建成为官家驿站,因地处城南,遂取名“南亭”。又过了1000年左右,到了明朝,状元杨升庵小时候常到湖边读书、游憩,沿湖广植桂花树,南亭因此改名“桂湖”,并沿用至今。1996年11月20日,桂湖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桂湖公园门前挂着一副郭沫若于1963年书写的对联:“桂蕊飘香,美哉乐土;湖光增色,换了人间。”“桂湖”二字嵌入句首,别有一番情趣。
      跨过高高的门槛石,抬步而进,光线一下子暗了下来。驻足抬头观看,好一幅“密叶隐歌鸟,香风流美人”的翠绿画卷:紫藤枝蔓攀爬形成一个“丁”字形顶棚,竖的一端衔接大门,为游客撑起一把绿伞;另外两端分别向东西方向延伸,形成一条百米长廊,总覆盖面积达400多平方米。顺着紫藤枝蔓往下看,两棵紫藤树分立正门内两侧,紫藤条盘桓缠绕,宛如数条蛟龙拥抱翻腾。大的一株据说是号称全国之最的“紫藤王”,主干直径约86厘米,小的一株主干直径也有36厘米。两棵连理古藤相传为杨升庵所植,它们就像桂湖的“守护神”,风雨无阻地看守桂湖500余年,至今依然枝繁叶茂、十分壮观。
      穿过紫藤长廊,沿着桂花小径,我们直奔“升庵祠”。升庵祠建于清道光十九年(公元1839年),坐落在桂湖东岸,殿宇恢弘,小青瓦屋顶两端各增加了一组带有翼角的屋面,体现出中国古典建筑的特色。祠堂前水天开阔,左邻假山花木,后有小桥长廊,景物虚实相称,别具风格。
      祠堂内,杨升庵的塑像威严地坐于高堂之上,下面摆放着3个供游客跪拜的垫子。升庵塑像前左右两侧呈八字摆着两个木架,上面挂满了红丝带,凑近一看,带子上写满了祝福话语:“祝××小朋友学习进步,快乐成长”、“希望×××考上理想大学”等等,全是含辛茹苦的父母对子女寄予的殷切希望和美好祝愿。姑父让表弟在杨状元的塑像前虔诚跪拜、许愿,他本人则在一条红丝带上写下祝愿,将其拴到木架上。随后,姑父又让表弟到窗户旁边一排古老的黑漆木椅上坐一坐,说这些古椅以前是杨状元坐过的。
      仪式极为简单,我却十分关心表弟是否真的沾了杨状元的灵气,便问姑父:“真的灵验?”姑父笑而不答,良久才说:“心诚则灵嘛。”末了又补充说,这次来拜祭杨状元,主要是图个吉利,同时也带我表弟出来缓解一下考试压力,受点历史文化熏陶。
      
      (二)
      
      走出升庵祠,大家来到湖边漫游,一湖清浅的池水早已被浓密的荷叶覆盖,对面是褐红色条石砌成的堤岸,堤岸上刻着“荷塘月色”四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荷塘里的莲叶拥挤不堪,微风过处,这些绿色精灵舞动腰肢,裙裾翻滚。我站在湖边不禁连声赞叹:“实在是太漂亮,太壮观了。”姑父听后,笑着说:“再过一个月,湖里荷花全部盛开,那才是人间仙境呢!”我能想象出满湖荷花盛开的热闹场面。据介绍,新都桂湖与湖北洪湖、杭州西湖、武汉东湖、岳阳莲湖、山东微山湖、济南大明湖、南京玄武湖等被誉为全国八大荷花观赏胜地。其中,桂湖红莲尤为与众不同,花朵大而鲜艳无比,传说是西海龙王吐的涎泡变成的。据史料记载,早在两汉时期,新都就种莲成风,甚至人死后还把满塘荷花带入坟墓。当地出土的汉砖上就有“采莲”图,画面上,妇女们泛舟湖上,一边采摘莲蓬,一边嬉戏游玩。
      湖面上除了“接天莲叶无穷碧”的荷叶外,还有很多结构巧妙、工艺精美的楼阁亭榭。走累了,随意在一座古色古香的亭子里坐下休息,湖里五颜六色的鱼儿就在我们脚下游动、撒欢。一边欣赏桂湖美景,一边听姑父摆龙门阵。
      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23岁的杨升庵考中状元,其出生在民间便有了传奇色彩。杨升庵的父亲杨廷和是明朝宰相,12岁中举人,18岁中进士后遵从父命还乡完婚。婚后10多年,夫妻俩都无子出。后来,杨廷和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救了一位病卧街头的老郎中,老郎中为表感激之情,赠送他一颗药丸,并说:“吃了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杨廷和也是“病急乱投医”,心想妻子多年来什么药都吃遍了,还到处求神拜佛,送子观音仍未眷顾他们,便让妻子吃下这颗药丸试试。没想到,妻子吃了药丸后,果然怀孕诞下杨升庵,为杨家延续了香火。小升庵刚出生时,一到晚上就哭个不停,太医诊断都说无病,杨府请巫婆神汉驱鬼除魔,均无效果。后来,保姆发现小少爷只要听人念诵《中庸》,便会停止啼哭。一丫鬟说:“我们家小少爷肯定是文曲星下凡,将来一定中状元。”她说的本是奉承话,没想到后来还真应验了。
      民间口口相传的故事总是出神入化,蕴涵着普通民众的美好心愿。休憩片刻,大家继续游园赏景,穿过几座小桥,通过一条清幽小径,我们登上了古城墙。这条城墙长800余米,是隋唐时期遗留下来的。姑父说以前城墙外是一片绵延的农田和竹林环绕的农舍,如今农田早已变成了街道和高楼大厦。城墙外是一个纸醉金迷的都市,城墙内的桂湖依然固守着千年的清幽寂寞。
      姑父是一位有趣的人,平时喜欢舞文弄墨,此时站在高高的老城墙上,有感而发地念了一首词:“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念完后,转身问表弟:“晓得这首千古绝唱是谁写的吗?”
      “电视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曲,我听过这首歌,但不知道是谁写的。”表弟回答说。
      “你这个娃娃!要是高考考这首词,你肯定得零分。”姑父认真地告诉表弟,“记倒起,这是杨升庵写的《临江仙》。”
      看着身边这对父子一边游览美景,一边探讨历史、文学,聊得十分开心、投入,我不禁想起国外的开放式教学。如果我们的大中小学都能打破教室墙壁的阻隔,任思想在天地间驰骋,何愁孩子们没有想象力和创造力?
      表弟对杨升庵有了更大兴趣,不断问姑父:“杨状元后来怎么样了呢?”姑父神情顿变,脸上笑意瞬间凝固,遗憾地说,嘉靖三年(公元1524),杨升庵因“大礼仪”事件被谪戍云南省永昌卫(今云南省保山地区),一直到去世都没能离开那里。(三)
      从老城墙上下来,漫步桂花树下,姑父又像导游一样,给表弟讲起了桂湖的桂花。这里的桂花相传“不是人间种,疑从月里来”,所以香飘万里。桂花和我国人民的生活文化有着密切关系,被视为崇高、美好、吉祥、幸福的象征。从古至今,中华民族以桂花和月亮为题材的神话传说十分丰富,相关的诗词亦不胜枚举。作为桂花原产地之一,新都桂湖的桂花品种繁多,金桂、银桂、丹桂、月桂、柴桂等各有特色。
      可惜我们来早了,还没到赏桂时节,未能闻到桂花的馥郁芬芳。不过遗憾总有机会弥补,到中秋佳节再陪家人重游桂湖,欣赏桂花美景,一定又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心境。
      正行处,前面传来一阵欢声笑语。寻声望去,只见靠近荷塘岸边的亭子里,一对新人正在拍结婚照。新娘穿着婚纱,新郎西装革履,两人双手紧紧握在一起,轻轻牵起放到胸前位置,含情默默地望着对方,好似一对久别重逢的恋人。摄影师端着专业照相机,一边按下快门,一边对新人说:“好,很好,就这样,注意表情。”新人在湖光水色间摆出不同姿势,绽放出幸福笑容,成了桂湖的又一道美丽风景。
      在观看新人拍照时,我突然发现眼前这两座八角亭有些特别,它们毗连在一起,紧紧依偎,一亭依岸,一亭跨水,高低错落,浑然一体。姑父向我介绍说:“这两间亭子合称‘交加亭’,是见证爱情的地方,所以经常有新人在这里拍婚纱照。”
      “交加亭”又名水心亭,不仅是桂湖欣赏荷花的最佳地点,从园林建筑角度来讲,还是全国唯一一座非对称的双亭。亭上有一条清代李海帆撰、闵虚谷书写的楹联“夫唯大雅名千古;所谓伊人水一方”,象征着杨升庵和妻子黄峨千山万水隔不断的真挚爱情。
      杨升庵30岁时续娶黄峨为妻,两人父亲都在朝廷为官,还是好友。黄峨作为明朝才情出众的女诗人,教养深厚、见识高远,享有“尚书女儿知府妹,宰相儿媳状元妻”的美誉。夫妇俩居住在新都状元府时,常在交加亭吟诗论文、弹琴作画,其乐融融。然而,好景不长,闻讯杨升庵被贬谪云南,黄峨带领仆人随行护送。他们溯长江西上,乘风破浪,同甘共苦、不离不弃,数次躲过朝廷奸人的追杀。船行至江陵(今属湖北省),杨升庵考虑后面途中山川险恶、道路崎岖,不忍累及爱妻,坚持要黄峨沿长江回新都。夫妻离别在即,双双冒着风雪,立于江陵古渡,难舍难分,悲泪纵横。杨升庵触景生情,作《临江仙・江陵别内》赠与黄峨:“楚塞巴山横渡口,行人莫上江楼。征骖去棹两悠悠,相看临江水,独自上孤舟。却羡多情沙上鸟,双飞双宿河洲。今宵明月为谁留?团团清影好,偏照别离愁。”
      黄峨在回蜀途中,拿出丈夫的词反复吟诵,悲痛欲绝,情思奔放,一口气写下了《罗江怨・阁情》四首,其中一首有这样两句:“长亭十里、阳关三叠,相思相见何年月。泪流襟上血,愁穿心上结,鸳鸯被冷雕鞍热。”足见夫妻二人感情至深。
      黄峨回到新都,静居桂湖附近的榴阁,偶尔也到桂湖看一看杨升庵以前种植的桂花,或独坐交加亭,追忆昔日两人在一起的快乐时光,聊以自慰。漫长岁月里,两人靠锦书传情,以诗赋遥寄无尽相思。转眼30年过去了,杨升庵被赦免回川的希望越来越渺茫,黄峨陷入深深的绝望之中,日渐消沉,竟连书信也懒得寄了,却依然执著地守望着远方的亲人。
      交加亭不但见证了杨升庵与黄峨的相濡以沫之情,几百年后它还见证了徐悲鸿和廖静文的牵手之情。
      1943年9月的一天,徐悲鸿和廖静文到新都桂湖游玩,在交加亭海誓山盟。当时,两人刚开始谈恋爱,廖静文因难以忍受小报的造谣,独自离开重庆来到成都金陵女子大学(今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化学系读书。徐先生追到成都做廖静文的思想工作,希望两人能排除干扰,永结同心。经过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两人重归于好,一起到新都游桂湖。廖静文先生后来在一篇文章中回忆说:“我和悲鸿在新都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在桂树下散步,桂花的清香扑鼻,悲鸿是很喜欢桂花的。当时我跟悲鸿说:树木经过几个世纪,经过暴风疾雨,但是它们还能够留在人间,还顽强地活着,像这些桂树就是这样,经过了漫长的好几百年,它们还是屹立在土地上。但是人的生命我就觉得很短促,不像树木那样绵长,过个几百年,多少人已经长眠在地下。”
      徐、廖二人在桂湖感悟出的人生和爱情,令不少人感同身受。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交加亭就成了恋偶佳人的约会胜地,并成就了一桩桩美好姻缘。
      迥然不同的两宗爱情邂逅在这座千年之园中,相互依存。如今,桂谢人去,游人们只能凭栏眺望满湖碧翠在微风中摇曳。
      渺茫的思绪被姑父拉回,我们继续游览桂湖。桂湖的丛桂留人、天然图画、交加伊人、古城问津、荷塘月色、翠屏亭亭、连里古藤、杨柳楼台等八景,从不同角度诠释着桂湖的前世今生。
      附注:
      从桂湖回来,我颇有感触地写下了上面一篇文字。前两天,姑父打来电话,说表弟考得很不错,填了一所他中意的重点大学,父子俩决定中秋节去桂湖还愿。我不知道这是表弟平时刻苦努力的结果,还是他真沾了杨状元的灵气,唯有祝福天下所有怀揣美好心愿的人们都能梦想成真。
      (压题图:桂湖公园大门外)(责编 王 容)

    相关热词搜索:起航心愿千年美好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