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名人名言 > 乡村旅游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研究

    乡村旅游发展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作用研究

    时间:2020-04-17 05:23:2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河南省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在这个地区发展旅游,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乡村游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中原地区处于内陆,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经济处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关键词】中原经济区;乡村旅游;经营模式;资源类型

    “中原经济区”这个概念是在2010年由河南省政府提出来的,在2011年1月,中央国务院将河南省的中原经济区纳入到《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来,于是中原经济区有了中央扶植的背景,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河南省素有中国粮仓之称,在这个地区发展旅游,利用当地的自然优势和资源优势,走出一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结合的发展之路。乡村游是近一个时期以来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在工业化进程中,工业污染、大气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因素,促使人们渴望回归自然、亲近自然的心理日趋强烈,人们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日子里,非常希望到纯天然、纯自然的环境中净化灵魂,寻找工作中难易享受到的那份乡村的明净和宁静。这种旅游方式,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找到了新的途径,也为中原经济区的发展规划,找到了新的渠道。同时为农村、农民的发展提供了机会,给剩余劳动力找到了工作岗位。

    一、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背景

    中共中央提出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构想,激发了农民致富的热情,也为农村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大力发展旅游业,一直是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渠道,但是自从实行国庆长假的休息制度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性支柱产业,各地政府都把开发旅游业作为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领域进行开发,各种旅游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观光旅游一直是旅游产业的主导,但是随着观光旅游的持续发展,人们似乎更愿意回归自然和淳朴,于是乡村体验游、农业旅游、生态旅游、农业生态度假村等乡村旅游方式纷纷登场,也要在观光旅游的外围,分一杯旅游效益的羹。乡村旅游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发展到今天,呈现出参差不齐的状态,一部分乡村旅游发展的很好,一部分乡村旅游仍然处于低级阶段。乡村旅游的发展实现了我国经济发展“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战略,加快发展乡村旅游,是提高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光明之路,也是地方政府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因此,国家旅游局与2006年,在全国提出了推广“中国乡村游”的战略构想,从此开启了中国乡村游的新篇章。

    二、乡村旅游的涵盖范围

    乡村旅游是一个大概念,很多理论工作者把乡村旅游的内容概括为农业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风光农业、民俗农业、生态旅游等内容,把这多种旅游方式统一概括为乡村旅游。有的的学者把乡村旅游定义为在农村地域内,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因素,开发农耕文化、开发古建筑以及民俗文化,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按照旅游模式进行规划,利用乡村的自然风光,为身居城市的人们提供休闲、度假、健身、采摘等乡土味道的旅游产品,服务的客户目标为城市居民。生态旅游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开展生态旅游,就是不改变生态系统完整性的前提下,保护自然环境,让游客了解特定区域内的环境、自然及文化、历史及野生动物等文化为主要特征的旅游,从而促进生态保护工作,为经营者和当地居民,提供一个增加收入的途径。农业旅游,也是乡村旅游的一个方面,主要是将农业生活活动,作为旅游的参观内容,比如农业观光、农业休闲、果实品尝、劳动体验、现场购买农业产品等活动,增加农民收入的一种旅游方式。民俗旅游。民俗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利用源自民间的传统文化现象发展旅游的新兴产业,游客因为想了解异域、异族的文化及生活,离开自己的家乡到外地去,参观民俗事项,应该把这种旅游归属到文化旅游上来。民俗文化旅游不分城市和乡村,也不分传统和现代。但是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把乡村民俗游作为重点。乡村旅游重视游客的亲身体验,把游人作为主人一样尝试乡村的一切作为旅游的重点。

    三、发展乡村旅游的经济价值

    (一)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

    中原地区处于内陆,相对于沿海城市来说,经济处于欠发达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于促进地区内的经济发展,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非凡的意义。乡村旅游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虽然地处农村,却不是农业范畴,是基于农村的旅游产业,以农促工,以商带农。对于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有着重大的关联性,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且产业发展的空间巨大。发展乡村旅游,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第二产业,更深入地开发农村的经济资源,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以旅游产业,带动一系列的下游产业发展,促进和提高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还可以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发展乡村旅游与农业经济发展是一个互相促进的过程,而且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口的生存环境,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转移剩余农村劳动力

    中原地区是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且农业人口较多,特别是河南省,是农业大省,农村劳动力相当富有,很多农民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做城市的流动人口。如果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将一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消化掉。发展地区的农业经济,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开发不同的途径,从经济、政策方面多层次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有效途径。乡村旅游以体验式旅游为主,不需要太大的投资,实现效益收入的周期很短,而且不需要具有多高的专业技术水平,非常适合经济发展比较落后地区。而且开发乡村旅游,对农村道路、电力、供水、通讯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从而改善当地农业人口的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农民的经济收入。为农村封闭的环境打开一条通往外部世界的渠道,突破城乡经济相对独立的限制,提升农村经济与城市 经济接轨的速度。通讯设施发达了,农民获得的信息量增多了,思路打开了,农村人口致富的途径就会变得宽广起来。所有这一切都将使大量的农村人口投身到这其中,解决了剩余劳动力的问题。而且还可以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开阔他们的视野,增强农民的经商意识,提高农民自我发展的能力。

    乡村旅游的资源类型

    理论工作者对于乡村旅游的资源类型进行了划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一)城市外围资源

    在一些都市的郊区,发展乡村旅游是目前最为典型也是发展最好的一种旅游形式。这种旅游紧紧依靠城市的辐射作用,利用城市环城区域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主要的客户目标是居住在城市的居民,而且这种旅游对顾客来说,路途近,不用太长的休息时间,双休日就可以实现这个旅游计划。旅游项目可以是休闲、农家乐、果实采摘等内容,另外可以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开拓娱乐、健身的项目,多元化开发乡村旅游项目。

    (二)依靠重点景区

    利用和依靠著名景区,以大型旅游景点为依托,在景区的附近开展一些别具特色的旅游项目,即依靠景区,又区别于景区。根据依托的景区特征,开发民俗、文物古迹、观光休闲等项目。

    (三)新农村资源。

    乡村旅游,主要是体验型,比如一个地区的农业发展好,可以有意识地向着旅游产业方向发展,培育旅游市场和积累资源。开发旅游目的地、接待地。制定一个长远的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配备好。

    (四)特色农业游

    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庄园可以作为一个重要的资源,用农业活动作为旅游的主要内容,吸引客户。比如农业游、果园游、花园游、鱼塘游,使游客体会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美好意境。劳动体验、生态观光、园林休闲、科技农业等等。

    (五)古老村落和寺庙的资源

    这也是一种文化旅游,古村落是以自身存在的历史价值作为旅游资源,在这些村落里,建筑是一个卖点,如果还能开发古寺庙,那么利用宗教资源进行旅游产业的开发,也是非常可观的。休闲、文化、体验、购物等相关项目都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点。

    五、乡村旅游的经营模式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全国各地的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定的模式,并且这种模式完全是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

    (一)个体农户经营的模式

    这是一种最为简单和初级的模式,旅游产业由农民自己经营,农民通过经验进行农事活动,然后把这一过程展示给没有见过的城里人观赏,比如农耕、牧场、果园、花卉栽培,以此增加旅游项目。农民将自身的农业资源,通过一定的经营形式,转化为旅游资源,成为一个具有农家味道的景点。这种模式经营的旅游景点一般是规模较小、功能比较单一,旅游内容相对低级,收益不高,经营部规范,管理不科学。

    (二)农户互助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通常都是由一户龙头企业带动其他农户,利用原有的成功经验,扩大旅游景点的规模,农户之间相互合作,实现农业资源共享,增加收入。这种经营模式的特点是投入少,接待量不高,游客花费也较少,由于资金投入的有限,所以收益也有限,不能够带动区域旅游业的发展。

    (三)公司加农户的经营模式

    这是一种乡村游的投资式经营,一般是由具有一定财力规模的公司买断农户的土地,农户以获得红利的形式赢得收益。公司通过一定的规划后,实施科学的管理和经营手段,实现旅游收益的增加。这种经营模式有一个弊端,往往是一些追求短平快利益者进行投资,追求短期效益,对景区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

    (四)公司联合农户以及社区的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模式,公司和农户合作,联合社区合作开发的旅游项目,组织当地农户积极参与乡村旅游产品的开发和经营,实现公司化管理。这种经营模式,可以规范农户经营旅游的行为,实施现代企业的管理措施,保证游客、公司及农户的收益。

    (五)政府主管下,公司、旅行社及农协会联合经营模式

    这种模式由政府发挥行政的职能作用,负责旅游区的规划、印证、建设必要的基础设施,由协会负责与当地农民的沟通,由当地农民准备地方特色的文艺表演,由农民自己担任景点的导游,负责游客的餐饮、住宿服务。公司在经营业务、推广旅游产品方面发挥自身的优势。旅行社负责市场的营销、组织游客的旅游等活动。这种模式的优势就在于避免了过度商业化,各个环节通过各自功能的发挥,密切配合,获得各自的收益。

    (六)股份制经营模式

    居民与社区以实物的形式开发乡村旅游,以各种形式入股,获得红利。有土地用土地入股,没有土地的,以人力入股,有资金的以资金形式入股。农民是旅游企业的股东,也是旅游产业的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会更高,利于旅游企业的发展。

    六、乡村旅游促进经济区建设的表现

    (一)融合了乡村旅游和当地农业的发展

    熟悉了就没有风景了,这是真理。农事劳作对于农民来说是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对于那些没有经历过的人,是那么充满乐趣。广袤的原野,丰收的果实,令多少文人陶醉和大发豪情。所以,对于城市人口,如果能亲自体验一下劳动,那未尝不是一种乐趣。利用这一心理,农民可以把农事劳动作为一种旅游的卖点,虽然游人的劳动未必得法,但是,农民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得更多的收益,比单纯的农业生产的收入要高许多。所以这种体验式旅游,对农民来说是一个增加收入的最佳途径。利用乡村那种原生态的质朴气息吸引城市居民,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又一个渠道。

    可以促进养殖业的结构

    中原经济区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地,不仅是粮食丰富,饲料业丰富。发展养殖业、畜牧业,即拓宽了农民致富的渠道,也开发了旅游资源。如果把养殖过程作为旅游的卖点,那么就可以改善农民在养殖业中的劳动环境,从而改变人们的生活环境。同时还可以促进科技养殖,提高养殖的标准化程度,促使农民开发产品的深加工业,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农民把这个养殖业作为旅游的资源,在开发资源的过程中,促进了产业链的延长,为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三)可以调整种植业结构

    农业种植也是一项可以深度开发的旅游资源,尤其是花木种植,即是提升人们生活品味、改善环境的好措施,也是农民增加收入的渠道。花卉种植可以改善人居环境,更是招揽游客的最有吸引力的项目。在农业种植和花卉种植中,实现了产业间的融合,调整了种植结构,扩大了生产规模,增加了农民的收益,更为农业产品的销售,开辟了新渠道。

    乡村旅游对于中原经济发展的促进和推动作用,是不言而喻的。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中,依然有一些问题,不容回避。比如科学管理、有计划建设和开发、适度扩大规模等,都是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落实。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政府、公司、农户之间相互配合,协调工作,在合作中实现共赢,这是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艳,张勇.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开发[J].经济地理,2007(03).

    [2]梁建华.加快建德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J].杭州通讯,2006(12).

    [3]李德明,程久苗.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互动持续发展模式与对策探析[J].人文地理,2005(03).

    [4]郑群明,钟林生.参与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探讨[J].旅游学刊,2004(04).

    [5]周玲强,黄祖辉.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J].经济地理,2004(04).

    相关热词搜索:中原经济区乡村作用建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