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清甜的枣果】最甜的枣是什么品种

    【清甜的枣果】最甜的枣是什么品种

    时间:2019-01-28 17:44:1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克定先生来邮,让我给他的杂文选集作序,我哪有资格呢?一来克定兄写杂文出道比我早。不说他上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杂文创作,单是这本集子中收录的较早的一篇《从“求贤诏”想到》,发表于1984年2月18日《光明日报》的副刊“东风”,那一年我刚开始学写短评,只敢投给省报,根本没有自信投当时思想解放的前沿阵地“光明”。二来,自知没有克定先生的杂文写得好。克定兄是真正的读书人、文化人,这种感觉在早先收到他的亲笔信函时就非常强烈。他的信是用毛笔写在宣纸上的,秀劲的书法堪称方家,那种古道沉静让我这个信手乱画惯了的浮躁人自惭形秽。今年先后收到他所着的《黄药眠评传》(黄药眠晚年是我母校北师大“我们”中文系的教授呢)及《张资平论稿》,这两部书已为美国国会图书馆所收藏。读这本选集,单看目录便知刘兄读书既比我博而专(比如对佛学的研究),文笔也比我从容温润。
      这里有一个悖论。一方面,应当承认改革开放30多年来,言论空间有了较大的扩展,讲人权、人道主义不用再挨批,甚至对中央部委的具体政策、对省市领导人都可以公开质疑批评,在网络上尤其如此;言论空间的扩展,使直接进行时政批评的新闻时评取代副刊杂文成了报刊言论的主流。另一方面,离自由言说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在重大题材上,言论有“天花板”或叫踩不得的“红线”和“雷区”;讲真话还很难。言论空间的扩展其实不利于以隐晦曲折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杂文发展,“下笔如有绳”的社会环境是杂文存在的土壤,但是真正写杂文的人谁不以民主自由为鹄的?所以鲁迅希望自己的杂文是“速朽”的文字。克定兄以可能被人揪的“辫子”而不是以老少成宜的“枣子”来命名自己的文选,难道不是对写作不自由的“兴观群怨”之怨吗?作者必须讲究说话技巧,讲分寸,吞吞吐吐、转弯抹角地表达。这就是所谓“鲁迅风”的现代杂文,而不是中国古代将无类可归或各种文体编年系之的所谓“杂文”。
      克定兄对这种言论环境有清醒的认知,所以他对蒲松龄写《聊斋志异》,假托狐鬼以抒孤愤也是“深有体会”,并欣赏他的“画鬼描神,托物言志,使得这部作品具有神奇的魅力”。这种对社会的批评和抗争虽然不痛快,却也可以令人会心或令人知世。虽然明知写杂文有被揪“辫子”的政治风险,诚如屈原所说“余固知謇謇之为患兮,忍而不能舍也”。我觉得《袁隆平的梦》一文,既是克定兄赞美袁先生之作,也可以看做他自己的言志之篇。他写杂文、做学问与袁隆平育稻种一样,“一干就是几十年”。搞这个是很苦的,但是在这里有希望,有目标,有成果,也有快乐;这种快乐和充实来自所执著的事业,而“这种对事业的执著,又来自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
      写杂文,或批评时政,指斥时弊,或谈天说地,谈文论史,都是有为之作。既对当权者进言,也对民众讲话,叫谏诤,叫监督,叫启蒙,叫交流,其实都是一家之言,不说白不说,听不听在别人,没有强制力,也不见得是说了白说。
      《文章治病――代枚乘告白》一文,表明克定兄对言说的功用存疑,但也不能证明“说了也白说”。滴水穿石,谁能断言是哪一滴水起了作用呢?这也是刘兄和我辈坚持写作的心理基础吧。写到这里,想起当下媒体正在热议的张悟本绿豆养生说。你看,克定先生的《门外读“本草”》一文对这种骗人把戏早有论述呢,令人叹息的是中国的骗子也不需要多少“创意”,老谱竞不断被袭用!
      如果用一个意象来概括刘兄的杂文,我愿用枣果喻之。这个灵感来自这本选集的第一篇《芬芳的枣花》。这是一篇关文,但清新朴素如枣花;旁征博引,论官德,讲哲理,有营养,甘甜可口。广而言之,杂文如枣(古文又同“棘”,《诗经》里多处吟咏),枝干上是带刺的,“喜光,耐寒,耐热,又耐旱涝,对土壤要求不严,除沼泽地和重碱性土外,平原、沙地、沟谷、山地皆能生长,根系发达,萌蘖力强……”;它的果实形状虽有大小之别,都有益于人,食之营养丰富,能提高人体免疫力,还可抑制癌细胞。克定先生的杂文如枣,或青或红,或大或小,皆有味于口,有补于身。在我们这个毒奶粉、地沟油防不胜防的国度,尽可放心食之。不是吗?

    相关热词搜索:清甜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