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汉语 猜称谓语_汉语称谓语通称的缺环

    汉语 猜称谓语_汉语称谓语通称的缺环

    时间:2019-01-30 05:44:3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称谓语是人们用于指代称谓对象、识别身份以及在人际交往在中定位人际关系的符号系统。称谓语具有两个基本功能:其一,作为一种价值符号,可以标记出说话人本身的社会地位、年龄、性别和种族等社会属性,同时也能定位人们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角色;其二,人们能够发挥主体能动性,借助称谓语来重组人际关系、表达态度立场、实施言语行为。
       社会发展引起社会和语言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主要表现为称谓语的名与实之间的不协调。当前,几乎每个人都有在某种场合下找不到合适的称谓陷人尴尬局面的经验。汉语缺乏类似的泛尊称,像先生、小姐、师傅等称谓语并不是所有场合都可使用,而在很多场合人们又找不到合适的称谓语。这既有社会原因,也有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模糊性和多义性的原因。
       一、男性称谓语通称的缺环
       (一)文雅的“先生”
       “先生”最早出现于《诗经》中,《诗・大雅・生民》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表示头生之子的意思。“先生”最早用作称谓语见于《礼记・曲礼上》“从于先生,不越路而与人言。”玄注“先生,老人教学者。”犹今之言教师。“先生”用作称谓语主要有以下用法:
       1.应用客体是年老而有德业的人
       如“学识年长者,故谓之先生”《孟子・告子下》。又如我们经常称谓那些年老并且学识渊博并不是自己的老师的学者为“某某先生”,这种称谓和后文的把“先生”用作客套称谓语是不同的,在语气上前者的恭敬意味就要比后者要浓很多。这里“先生”的应用客体一般限定为男性,人们往往也把一些做出巨大贡献的女性称之为“先生”,如冰心先生,这种现象和女性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有着紧密的关系。
       2.用来称谓以看风水、相面占卜、行医为职业的。如:
       (1)善,先生相寡人如何。《史记・淮阴侯列传》
       (2)玄都开秘篆,白石礼先生。唐殷尧藩《中元日观诸道士步虚》
       3.用作对他人的敬称。如:
       (1)西门子曰:“先生卜矣,予不敢复言。”《列子・力命》
       (2)妾恐先生之不能保命也。《列女传・楚于陵妻》
       4.先生的应用客体是丈夫,使用主体可以是妻子也可以是他人。如:
       (1)女:“这是我先生……你先生是干什么的?”
       (2)我先生刚刚出去,请您待会儿再打电话过来。
       在以上“先生”的几种应用客体中,用法1、2的应用客体在慢慢减少,用法1、3中的应用客体也发生了变化,只要使用主体有这个意愿,无论阶级、年龄、收入情况如何,凡男性一般都可以称之为“先生”。但是,这种用法还是局限在非体力劳动人群的范围之内,被或多或少地打上了阶层的印迹,因此“先生”在我国目前还没有成为男性的统称。
       (二)其他男性称谓
       “哥们”的使用有两种情况,一是关系比较密切的男性朋友之间;二是作为社会称谓语,但是它仅限于年轻人之间使用。“帅哥”“靓仔”是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男性称谓语,然而这两个称谓的使用对象仅限于年轻的小伙子,上了年纪的人这两个称谓是不适当的。并且它们的使用范围也多集中于我国的南方地区。
       二、女性称谓语统称的缺环
       (一)贬义的“小姐”
       小姐,《现代汉语词典》有两个义项:1.旧时有钱人家里仆人称主人的女儿;2.对年轻的女子的尊称。《现代汉语词典》忽略了一个重要的义项:对从事色情活动的女子的贬称。这个义项颇合“小姐”一词的本义,它最初用来指出卖色相肉体而地位低下的女子,包括宫人、侍妾、乐户和妓女等。宋人的《玉堂逢辰录》中的“宫人韩小姐”,就是出卖色相肉体之流。宋代以后,“小姐”一词除了继承原有意义外,又引申出一个新的意义,即用来称谓官宦富豪家的千金。
       “小姐”的意义尽管有了分流,但“小姐”的本义一直没有消失。改革开放后,一些腐朽落后的社会现象生根发芽,绝迹多年的“小姐”也再次出现。“小姐”是三陪小姐的简称,小姐们频繁出入歌厅、舞厅陪酒、陪唱、陪舞,后来陪的内容逐渐增多,已完全沦为色相肉体出卖者。这跟“小姐”的本义是非常吻合的,随着“小姐”一词的重新使用,“小姐”虽成为年轻女性的称谓语,但由于从事色情行业的女子也称“小姐”,很多人对这个词已生反感,它的使用受限。
       (二)“太太”与“夫人”
       “太太”在明代是官称,解放前“太太”也很流行。不过,大陆不少女士一时对这个称谓不易接受。“太太”带有对家庭、丈夫的依附性,不能反映出我国妇女独立的经济地位和社会作用。另外“太太”一词,经常用在“官太太、阔太太、老爷太太”里感染了贬义色彩。她们觉得“夫人”这一称谓文雅,没有对男性的依附,它的前面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姓。但“夫人”的地位较高,一般用于达官贵人的配偶。同时,“夫人”用于比较庄重场合,不能用在一般场合。社会上的人分为不同的社会阶层,体力劳动者工人、农民、服务人员,是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管理人员,夫妻之间因为层次不同,称谓应该有层次差别。高层次称谓当面用“太太、夫人”,低层次称谓当面叫“老头儿、老公、老婆”,因此“太太”“夫人”的使用也是有限制的。
       (三)“阿姨”的贬义
       “阿姨”原可做社会成谓语,称谓年纪稍的妇女。近些年来,在城市从事保姆行业的妇女一般也称之为“阿姨”,因此“阿姨”也逐渐有了贬义的色彩,很多年长些的妇女听到别人称自己为“阿姨”会很不悦。
       (四)网络流行语“美女”
       美女在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是指美丽的女人。《墨子・公孟》曰:譬若美女,处而不出,入争求之。《史记・外戚世家》诸少孙论曰:“美女者,恶女之仇,岂不然哉。”而现时代“美女”的使用范围交际领域的扩大。显然使“美女”失去了原来的意义。所以现在这种“美女”的流行可以称作“美女”的泛化。称谓语“美女”泛化可以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指称范围的扩大,美女以前常用来赞美长相漂亮的女性。现在长相一般,甚至以大多数人的眼光来看绝对算不上美女的女性也常常被称作美女。二是指交际领域的扩展,“美女”一词在大多数情况下都用于背称,即使用于面称也只是在熟悉的朋友同学间,使用带有亲昵、调侃的意味。当然倘若别人长的确实一般,称谓“美女”似有讽刺挖苦的意味,它的使用对象年龄也不能太大。
       三、中性称谓语的不足
       (一)错位的“同志”
       在古汉语中,“同志”是一个词组,义为“志趣相同”。《国语》中有:“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我国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同盟会等,用“同志”这个词来指称同一政党内的成员。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同志”成为党内普遍的互称词语。新中国建立后,“同志”成为社会上普遍流行的通称。“同志”的称谓对象,不分性别、年龄、职业、职务,不仅使用方便,而且也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关系。
       然而,“文革’期间,时时、处处、事事讲阶级斗争,对任何一个被提到的人称不称‘同志’往往是判断称谓对象为敌或为友的重要标志。人们对‘同志’称谓的使用格外小心,生怕不小心用错了被人说成‘敌我不分’。”改革开放,冲退了“政治统帅一切”的极左思潮,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人际间称谓也发生了变化。正如姚汉铭先生在《新词语・社会・文化》所说:“人际间的称谓继续向着淡化政治色彩、加重人情色彩的方向发展。”
       随着港台文化对内地的影响,用“同志”来指称同性恋者也悄悄地出现了。“同志”作为同性恋的委婉语,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由香港传到大陆的。有一次香港举行同性恋研讨会,有人借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说明同性恋尚未成为合法的社会现象,所以同性恋者仍须努力。就这样,“同志”作为同性恋者意义不胫而走。
       (二)师傅的工人色彩
       “师傅”的传统用法,只用以称谓有技艺的老工人。持此用法者均为岁工人、司机、等。其中最坚定的是本人就是有专长的受人尊重的“师傅”。不少年纪比较大的工人一谈到“师傅”这个称谓,就说“师徒如父子”。它不仅包含对艺师的尊敬,而且体现长幼之间的关系。由此引申,对赞业务知识、技术本领上能为我师,或年龄相当放长辈的人要表示尊敬时,也以“师傅”相称,其作用相当放知识界通用的“先生”。
       “师傅”已部分代替“同志”即对一般工人、服务人员也称“师傅”。在工人、服务人员中彼此以“师傅”相称,体现同行间的亲切关系,对非同行业的人以“师傅”相称,是近几年的新发展。但知识分子内部绝少互称“师傅”, “师傅”这一称谓仅仅使用与工人阶级和服务行业中的工作人员。
       (三)非教师称“老师”
       “老师”原是指从事教育的人的尊称,现在是与有知识、有修养、温文尔雅等心理印象联系在一起的,它作为一种尊称是从1980年年前后逐步出现的。很明显,这与1980年以来我们整个社会开始比较重视知识、教师的社会地位也相应得到提高有紧密的联系。换句话说,“老师”称谓适用范围的逐步扩大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我们近七、八年来越来越重视知识、文化的趋势。 “老师”由指称在学校中授业者而扩大到其他知识分子阶层,甚至扩大到新闻界和文艺界,但这仅限于对有知识有文化的人的称谓。对工人、农民绝对不能冠以“老师”的称谓。
       四、汉语称谓语通称缺环的原因
       一是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我国有两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等级森严,没有民主、平等而言。因此称谓语体现一个人社会地位和身份等级,与此相反美国的封建社会极为短暂,因此民主风气甚好。正是由于缺乏民主,所以没有使用于大部分社会通称。
       二是社会方面的原因,社会称谓语泛化和缺位反映了社会文化在深层对语言的影响。汉族是十分重视血缘和亲属关系的,同时对人际关系重视,因此汉族的称谓语繁多,对不同身份的人都会以不同的称谓语区别对待。这与英美文化中叔叔、伯父、姑父、姨父全都称为uncle是完全不同的。
       五、结语
       过去十年间称谓语的研究成果浩瀚如海, 本文讨论以社会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为主,需要指出的是,国内称谓语的研究需要借鉴国外语言学理论的最新成果。首先,需要进一步拓宽研究视野,加强对称谓语结构的研究和语篇研究。称谓语结构方面的特征不仅包括称谓词和称谓短语本身的结构性,而且包括名词称谓语、代词称谓语、自称语、他称用语等指称用语之间的共现、共变、互补和解歧等语篇特点。再者,我国称谓研究要想创新,需要运用新的研究方法,如分析长篇自然谈话录音的话语分析法。最后,需要探索和运用新的研究视角。
      
       参考文献:
       [1]刘永厚.汉语称谓语的研究路向综观[J].语言文字应用,2010(8).
       [2]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0 (1) .
       [3]陈松岑.北京城区两代人对上一辈非亲属使用亲属称谓的变化[J].语文研究,1984.
       [4]陈夏芳.称谓语的社会语用学研究[M].东华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牛现冬(1985.11-),男,华中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相关热词搜索:汉语谓语通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