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于夹缝中绽放一线光芒】 若能绽放光芒

    【于夹缝中绽放一线光芒】 若能绽放光芒

    时间:2019-02-12 05:45: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在来自男性阵营由来已久的排斥和女性阵营前后夹攻的鲜明对比下,隋代有史可考的女性诗人极少,十分优秀的女性诗歌作品也不多,但隋代的女性诗歌却以其鲜明的情爱意识、决绝的生死意识以及强烈的家国意识,形成了自身不容人忽略的特点,顽强地绽放出了缘自隋代女性生命的一线光芒。
      关键词:隋代 女性诗歌 女性意识 情爱意识 生死意识 家国意识
      
      在整体上处于边缘化的女性诗歌发展过程中,历时不长、诗人不多、规模不大的隋代女性诗歌,似乎无称道之必要。隋代开始实行“以诗取仕”的科举制度,极大地促进了中国诗歌的发展,但是能够走“以诗取仕”之路的只有男性,特别是日渐完善的封建伦理道德思想束缚了女性的诗歌天赋和艺术创造力。同时,在前朝一路走来的班婕妤、蔡文姬、谢道韫等人的映衬以及后世薛涛、鱼玄机特别是在李清照的遮蔽下,隋代女诗人被忽略、被遗忘几乎是一种必然。汉魏南北朝时期有35名女诗人;①周道荣等编选的《中国历代女子诗词选》中收录了唐代66位女性诗人的176首诗;据不完全统计,宋代女词人近90人,女诗人有200余人。②相形之下,隋代有史可考的女性诗人极少,只有大义公主、侯夫人、张碧兰、秦玉鸾等屈指可数的几位,存诗最多的侯夫人不过13首诗。但是,隋代的女性诗歌仍然富有鲜明的女性意识,在女性逼仄的生存空间中顽强地绽放出了缘自隋代女性生命的一线光芒。
      一、富有率真的情爱意识
      由于情感抒发的主体是女性,加上女性社会地位变化的影响,女性歌咏者往往以对“情爱”主题的咏唱来传达她们强烈的生命意识。无论是柔情蜜意之甜,还是相思离别之苦,隋代女诗人多能直言无隐,尽情道来。有评者认为:“这些作品过于写实、浓艳,显得品位不高,但对爱情的向往却表达得淋漓尽致。”③
      隋代女诗人张碧兰,生平事迹不详,估计是一位粗通文墨的民间女子,她的诗歌中没有侯门深似海的压抑与痛苦,也没有多少知识女性生不逢时的性别苦恼和遇人不淑的寂寞幽情,有的只是民间女子言说爱情的率真与纯净。一首《寄阮郎》:“郎如洛阳花,妾似武昌柳。两地惜春风,何时一携手?”洛阳花、武昌柳,均是植物中的名贵品种,诗人借此强调她和她的情郎可谓郎才女貌,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显然,诗人对自身是极度自信的,对情郎也是满意的,对双方的情感更是笃定的,只是苦于时空阻隔,于是便突发奇想:何时吹来连绵的春风,让他们能够彼此携手在一起?全诗既充满了情趣,又把抽象的感情实物化了。
      另有隋代女诗人秦玉鸾,生平事迹不详,有《忆情人》一诗:“兰幕虫声切,椒庭月影斜。可怜秦馆女,不及洛阳花。”历来女诗人抒写相思的诗作中多用实物作寄托,而且借用之物种类很多,一片山林、一朵飞花、一件征袍、一封书简,皆可成浸泡浓浓相思泪的寄托。而秦玉鸾则通过几声虫鸣、些许月影,就轻轻寄托了自己对远在洛阳的情人的思念。清夜湛湛,虫声凄切,月影横斜,寂寞的椒庭独自空守。于是寂寞伤感的女诗人大胆作比:可怜远离情人的自己,尚不如洛阳城内的一朵牡丹,牡丹盛开之时,该有多少游人前来观赏,说不定其中就有朝思暮想的情人!字里行间人不如花的感叹,让读者不难感觉到诗人的娇憨可爱与妩媚多情。
      以上两位隋代女性诗人,情感抒发真挚、纯净,充满想象,颇有民歌的风调。所谓“这些作品过于写实、浓艳,显得品位不高”,实在有失偏颇。但较之南北朝时期出自女性手笔的民歌的大胆、野性,如“宿昔不梳头,丝发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子夜歌》(三))隋代的这种来自民间女子的诗歌便体现出了一种小家碧玉的洁净与温润,呈现出温柔敦厚的情爱意识。同时,较之汉代乐府民歌出自女子之手的《上邪》,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决绝表白:“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隋代的女性诗歌则明显多了份舒缓与自在:“何时一携手”的美好期盼,“可怜秦馆女,不及洛阳花”的轻声叹息,是留有余地的宽松,没有将对方或自己的情感绝对化逼向“死胡同”的紧张,那种自然得如同虫鸣唧唧、月光照临、春风吹拂的情感抒发,恰恰体现了民歌无拘无束的天然本色,也反映了隋代女性承接南北朝以来社会思想相对宽松、情感表达相对自由的生存状态。
      二、彰显决绝的生死意识
      隋代宫女是一个特殊的诗歌创作小群体。宫女们一旦入宫,她们的人生轨迹便将围绕着一个男性――皇帝而展开:侥幸得到皇帝的宠幸,可以享受荣华富贵的生活;但后宫佳丽云集,又使其必然生活在相互倾轧的争斗与失宠的命定中。于是,富有文采的宫女们便大多借助诗歌来表达她们对爱情自由的渴望以及对人身自由的希冀。在对自身命运有了逐渐清醒的审视后,她们甚至做出了对生命极端的安排,以严酷的死亡反抗没有爱情、没有自由的生活。
      隋炀帝宫内侯夫人的故事是历代宫眷中最富有震撼力的,她留下的作品也最具反抗性。侯夫人16岁进宫,容貌艳丽,富有文才,是众多一辈子没有见过隋炀帝的宫女之一,最后不惜以死抗争,自缢身亡,年仅24岁,留下了不少自述心志的诗篇。这些诗篇不仅抒发了个人的忧伤与哀怨,而且描述了宫眷们既不见召、又不放归的尴尬处境,揭示了宫廷妇女普遍的凄凉心境。如《春日看梅》:“砌雪无消日,卷帘时自颦。庭梅对我有怜意,先露枝头一点春。”诗人被幽闭深宫,在冬雪尚未消尽之时,忽然看到一点梅花迎寒绽放。这本是自然界中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可是在落寞的侯夫人看来,这丰润的红梅不禁令她心头一喜:该不会是梅花怜惜我这个苦命之人,给我早早送来一缕春的消息吧!诗中写花对人有“怜意”,恰恰突出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钟惺《名媛诗归》评价此诗:“语意虽平,却含怨意。”再如《妆成》:“妆成多自惜,梦好却成悲。不及杨花意,春来到处飞。”一针见血地点出了宫眷们每天生活的唯一目的就是认真地妆扮自己,只求能博得皇上一见。然而,不懂曲意逢迎的侯夫人等来的只能是失望。作者自嘲:她们这些身处规矩繁复的深宫中的女子,甚至还不及迎风飞舞的杨花自由惬意!
      另有一首《自伤》诗,是诗人的绝命诗,情感抒发更为激烈:“初入承明日,深深报未央。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寒春入骨清,独卧愁空房。跚履步庭下,幽怀空感伤。平日所爱惜,自待却非常。色美反成弃,命薄何可量。君恩实疏远,妾意徒彷徨。家岂无骨肉,偏亲老北堂。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初入皇宫的侯夫人,原本也怀着欲承恩露的心,却总是无缘君颜:“长门七八载,无复见君王。”不是因为自己不够美丽,而是有不公平的现象存在:“色美反成弃”。于是,诗人愤怒和反叛的情绪达到了极点,发出了“此身无羽翼,何计出高墙”的呐喊。眼看着青春渐老,孤独寂寞逐渐销蚀了她那颗怀春的心:“性命诚所重,弃割亦可伤。”经历过内心的挣扎与纠结后:“悬帛朱栋上,肚肠如沸汤。引颈又自惜,有若丝牵肠。”诗人明白,与其这样毫无希望地苟活着,倒不如身死宫苑,落得一世清名!于是“毅然就死地,从此归冥乡”!可见,诗人反抗之心的彻底与决绝。
      这样,侯夫人表现出来的生死决绝意识,不仅使她和众多的普通宫女区分了开来,更多的宫女即使在冷宫中熬成了白发宫人,也依然会选择偷生:“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元稹《行宫》)而且也和一些知识女性划出了明显的分界线。最早写下宫怨诗的班婕妤,“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班婕妤《怨歌行》)的担忧终于变成了现实,但是她还是在枯寂中度过了余生。多情而敏感的侯夫人,在饱受孤苦折磨之后,决不哀怨乞怜,而是抱定了向死的决心,表现出了古今女性少有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决绝意识。相比之下,即使是留下“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的虞姬,在项羽生死未卜陷入两难选择的关键时刻,毅然自刎殉情。然而,在更深的意义上可以说,虞姬的殉情恰恰成全了西楚霸王英雄末路时的悲壮感。而侯夫人的选择,无关乎别人的英雄气概,只关乎自己的情感与尊严。
      三、表现强烈的家国意识
      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除却对自身情感的观照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内容,那就是女性作为社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必然有着对自己宗族或国家事务的参与热情,表现出鲜明的家国意识。
      大义公主是北周宣帝的弟弟赵王宇文昭的女儿,其生卒年无考。原称千金公主,嫁为突厥沙钵略妻。后隋灭周,公主自伤社稷绝灭,常怀复仇之志,不时劝说丈夫向隋发兵。公元582年,突厥正式向隋朝宣战。为了实现自己的复国梦想,千金公主亲自跨上战马随军出征,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还亲自谱写战歌以鼓舞士气。后因实力不足而依附隋朝,被隋文帝赐姓杨,改封“大义公主”。隋平陈后,以陈后主价值连城的翠玉屏风赐予公主。这本是表示恩惠的手段,但这位北周宗室的公主目睹陈朝遗物,伤的却是北周的亡国之痛,复国计划又难以实施,感慨万千,遂提笔在屏风上题下一首无限伤感的诗篇,即《书屏风诗》:“盛衰等朝暮,世道若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富贵今何在?空事写丹青。杯酒恒无乐,弦歌讵有声!余本皇家子,漂流入虏廷。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古来共如此,非我独申名。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
      与一般自伤身世的诗作相比,这首《书屏风诗》既有世事无常之感,更充斥着诗人心系故国、复国无望的幽思。她不仅表达了远嫁别国的忧伤,而且以一个历史见证人的身份发表了对动乱时局的看法――世事反复多变,荣华富贵不过过眼云烟,朝夕难保:“盛衰等朝露,世事如浮萍。荣华实难守,池台终自平。”若非亲身感受,很难写出这样出离悲愤的诗句。“一朝睹成败,怀抱忽纵横。”目睹家国灭亡,诗人想振作起来,为复国大干一番,而不想像王昭君那样,只为一己的哀愁悲伤:“惟有《明君曲》,偏伤远嫁情。”殊不知,王昭君和亲西域虽然不幸,但背后至少有个国家在支撑着,终于王昭君成为了民族和睦的象征。而千金公主的远嫁,却未能挽救母国命运的危亡,不仅国破家亡,而且因为这首《书屏风诗》激怒了隋文帝,为隋文帝设计杀害,最终成为了隋王朝政治阴谋的牺牲品。
      在历史大潮中,大义公主在母国灭亡之后,以一己之力为故国贡献一份力量,表现出不负故国的家国情思,与春秋时期许穆夫人在母国为狄人所破后“控于大邦,谁因谁极”的责任意识一脉相承!这种女性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意识,在历来的女性诗歌中是表现不充分的。女性狭窄的生活以及现实处境无需她们产生宏阔的家国忧思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只有非凡的许穆夫人、大义公主、李清照等人做到了。而到了封建末世的秋瑾,无论是其革命思想,还是革命实践,都使她成为封建时代女性意识自觉的最强音!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她(指大义公主)是一个弱女子,有这样‘富贵不能淫’的坚定的意志,也是一时难得的女英雄了,虽然她最后还是一个失败者!”④
      总之,隋代的女性诗人虽没有足以傲人的大家风范,也没有群芳争艳的五彩缤纷,但是隋代女诗人既有民间女子追求情爱、挥洒生命的率真,又有宫苑女子对爱情无望、情感不自由而反抗的勇毅,更有皇室女子为了家国利益远嫁他乡并在国破家亡之后积极行动的果敢,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隋代女性诗歌明亮与凝重相辉映、欢快与低沉相交织的双重格调,展示了隋代女诗人丰富又独特的生命体验。尽管诗人以及诗歌数量偏少,隋代的女性诗歌没有形成浩荡前行之势,但也如同涓涓细流不屈不挠地坚持流淌,使得整个的女性诗歌发展到此没有出现历史性的断流,并终于迎来了此后唐宋女性诗歌的繁荣。
      
      ① 丁福保编:《全汉三国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59年版,收女诗人35人。逯钦立编:《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中华书局1983年版,也收女诗人35人。
      ② 胡文楷:《中国历代妇女著作考》,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版。
      ③ 刘洁:《中国女性写作文化思维嬗变史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03页。
      ④ 谭正璧:《中国女性文学史话》,百花文艺出版社2001年版,第113页。
      
      作 者:方雪梅,江阴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南京大学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女性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编 辑:杜碧媛 E-mail:dubiyuan@163.com

    相关热词搜索:夹缝绽放光芒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