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整体性设计”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探

    “整体性设计”教学理念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新探

    时间:2020-03-23 05:16:2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即以人的发展为本,它要求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扬人性,完善人格,促进人的潜能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和自我实现,促进完满人性和完整人格的形成。专题性的教材设计割裂了历史联系,不利于学生全面把握历史发展的整体性特征。为此,历史教学必须在现有教材的专题模块体例基础上对教学进行系统化的整体性设计,打破模块束缚,整合教材内容,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历史教学 专题模块 整体性设计

    现行的多版本教材专题性的设计突出历史发展的专题特征,但历史发展的整体性和普遍联系性缺少宏观的把握。所以,必须改变原有的以教材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起“以教材为重要依据”的课程内容体系,才能满足现代教育背景下人全面发展的要求。我认为,只有进行专题模块的整体性设计教学,才能突破过去以教师讲述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更强调通过科学的整体的设计,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主体地位,营造师生合作、富有生命气息的学习方式,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困惑: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如何体现

    高中历史课程改革给我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课程结构的变化,原来的高中历史教材通史模式被专题史模式取代,中外分册的形式被中外合编取代。大多数人很好奇以后的历史课将教授什么内容,却很少有人思考结构改变后的历史课堂会发生什么变化,如何在教学中体现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乍看现行整套高中历史新教材,专题史的模块设计让人耳目一新,但这种模块设计打乱了历史的整体性,人为地造成政治、经济、文化内容的内在联系割裂了。例如历史必修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1月,第3版,下同),是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选材表现的主体是人类的政治活动,探讨政治制度、重大事件和人物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经济活动及思想文化活动密不可分、相互作用。讲政治如何不讲经济基础、不分析反映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思想文化呢?

    在必修一第1课中讲到分封制时,课文是这么叙述的:“在分封制下,……,一些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到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分封制作为中国早期的基本政治制度,瓦解的原因是什么呢?书中没有交代,“在分封制下,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独立性”这么一段话只能说明分封制的特点,不能充分说明分封制瓦解的根本原因。因此,在授课时,有必要把必修二中关于经济制度方面的内容加以整合,以更好地理解分封制。作为上层建筑,分封制是建立在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井田制的基础上的,没有井田制就没有分封制,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在于铁器牛耕的出现和普及,生产力发展,井田制遭到了破坏。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特别是近现代史部分,基本上都是一些重大的政治事件及这些事件在当时的时事影响,已经单纯是在谈政治了。就政治而政治,就经济而经济,要知道社会发展的每个历史阶段都是一个整体,被肢解了以后再用什么掩盖也是残缺的,模块结构也不过是件华丽的外衣而已。历史不是并排的抽屉,历史不是空中楼阁,没有了灵魂的填充,没有了基础的架构,历史就不历史了。

    二、出路:高中历史教学必须进行整体性的教学设计

    整体性的教学设计,就是重新对教材资源进行取舍整合,不仅还原历史的整体性、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更强调教学和学习方式的整体性,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注重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

    整体性教学设计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教学概念,要体现历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学习的规律及需要,从教材内容上全面整合,打破模块束缚,系统呈现历史学习的内容;从学习进程上实行总体设计与局部推进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的历史素养和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高;从教育目标上关注知识能力情感的全面提升。

    1.整合教材内容,在专题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不单纯局限于历史大纲的知识目标,更强调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关注现实世界。作为以了解和研究人类不同领域文明发展历程概貌与规律为内容的高中历史课程与现实世界、学生生活的环境有密切的显性或隐性关联,更拥有可供人生与民族发展作借鉴的丰富资源。在进入一个新的模块或某个模块中的新的单元教学时,要启发学生理解即将学习的历史知识与现实价值的关系、领悟历史的真谛,进而由身边的生活热点体会到历史、历史情感、历史思维方法,然后表达见解,并体验合作交流的魅力。在整体性的教学设计中展现历史的现实之美,提高学生对历史与现实的兴趣,增强学习动力,提高理解和认识世界的能力。

    整体性的教学设计必须处理好单元与专题的有机联系,如“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等。教学可以围绕这些主题进行必要的拓展,使相关历史教学内容能够串联组合起来,成为有迁移力量的知识群,形成宏观开放式的历史,通过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提高历史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各个环节都要从专题和主题出发,有整体意识,点拨好专题与专题之间的联系,对知识进行再判断和再整合,合理调整原有知识的组织形式,使之更符合学情,为我所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整合教材,建立各模块之间相关知识的有机联系,如:必修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必修2“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必修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等知识进行整合。又如必修1中的第六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与必修2中的第四单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必修1的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与必修2的第八单元《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之间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备课时注意相互参照,统筹兼顾,从不同的视角全面、客观、深入地认识问题。

    2.改变教师角色,教师应成为学习的组织者和课程的开发者。整体性的教学设计要求教师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师要运用自己掌握的课程资源和知识资源,依据专题模块的知识体系重新设计整合教材,同时还要重视教师在教学中的引导作用。模块还特别强调的是“单纯针对某一知识点的讲授,而是要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在学生面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习得内在的原理及其思想方法”。(北京师范大学教师,郭华)模块的教学设计与实施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应探索一般的模型:从具体案例引入,教师讲解,师生共同探讨,用一般原理与基本概念来解释案例。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学生生活经验的介入及学生主动的探究就成为必需的学习方式。教师的作用,在于寻找与学生已有经验(现实的生活经验、已有的间接经验等)密切相关的能够表达此模块主题的典型案例,为学生提供可用于检索资料的路径,设计合理的探究方法,并启发学生理解本模块的内在思想。

    因此,教师要对模块进行整体设计整体安排,在教学实施时不再以“课”(包括时间长度和内容长度)为基本单位,而是以模块本身为基本单位进行整体设计。在模块的学习中,学生主要是在问题情境中,以相互联系的方式学习模块的最基本的概念和最基本的原理。特别需要注意的是要改变传统的备课模式,即按教材前后顺序来逐节备课。应在开始模块教学前完成对该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如教学内容、教学时间上的合理分配;基于模块的整体教学设计要充分考虑模块的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实现。不应该把与知识直接相关的教学内容作为划分课时的唯一依据,充分考虑留给学生的活动时间,以便在学生自主活动中更加有效地实现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需要注意的是要强调不同单元(或主题)内容的内在连续性,同时也在一定的教学时段内保持主题内容的相对完整。

    3.促进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学生历史学习提出了这样的能力要求:“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历史课程标准(实验)》)学生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教师在课上教授知识时注意引导,还需要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慢慢摸索。

    在学习中,学生是学习的实施者,宜采用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等多种方式展开学习活动。在整体性的教学设计理念下,学生可以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老师的指导下,在上新课前约半周大致了解一个或几个模块的内容,挖掘兴趣点和疑难点,借助工具书、初中教材、上网等方式自行掌握一些常识、概念或开展探究,对照老师发下的主要学习目标、课前思考题等资料进行适当准备,还应与自己身边或自己关注到的国内外相关事件和现象相联系。这是体现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环节。教师一般应主要围绕课标和探究主题精讲史实,指导学生学会掌握概念史实和线索的方法而非只是照本宣科。同时,学生还要在历史情景中体验、强化应有的情感态度并升华为一定的价值观念。合作探究环节,全班或分组围绕主题或分解的问题在一定组织形式下展开交流讨论等活动,共同学会研究和解决问题。

    历史教学整体性教学设计的理念符合历史新课程改革的精神,有利于历史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高中历史教学的不断提升。围绕“整体性设计”的思想进行研究实践,进行深刻挖掘和不断探索,优化课堂教学,加快教师发展,促进学生发展是历史教学的目标所在。我们相信,整体性教学设计理念推动下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定会使历史教学呈现出新的气象。

    参考文献:

    [1]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赵亚夫.历史教学课例分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钟启泉,崔允漷,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4]魏国栋,吕达.普通高中新课程解析[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相关热词搜索:整体性教学理念历史教学高中设计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