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论《黑客帝国》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论《黑客帝国》电影中的暴力美学

    时间:2020-03-23 05:23:1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黑客帝国》系列是暴力美学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它充分运用了暴力美学的艺术手法,不仅从动作场景、表达方式、镜头设计和叙事情节加以表现,还具有形式之美和情理之美的审美特征,以及再现生存、宣泄情感和追求自由的审美价值。本文旨在理清暴力的含义、暴力美学的内涵、暴力美学的成因及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分析《黑客帝国》电影中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展望未来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走向。

    关键词:黑客帝国;暴力美学;电影

    基金项目:本文系“华侨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育计划资助项目”。

    1 暴力美学

    1.1 暴力的含义

    暴力是一种激烈而强制性的力量,从人类诞生起就一直存在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远古时期,人类要想繁衍下去,不得不通过暴力手段,不断地与野兽斗争,从而在自然界里获得生活用品及生存空间。在阶级与国家形成后,被压迫阶级长期被压迫,经济与文化的占有处于劣势,于是就凭借人数众多,采取暴力手段,打倒统治阶级,推动社会进步。现在,暴力通常用来指个人或犯罪集团之间的殴斗以及凶杀,也指国家、民族之间发生的战争,带有贬义色彩。

    1.2 暴力美学的内涵

    暴力美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至80年代的电影领域,随后扩展到其它领域,在电影领域的影响最大。不同的学者对它有不同的阐释。郝健认为暴力美学“是从杂耍蒙太奇发展出来的一种技巧性的形式美观念”,“是指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它的内涵是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中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忽视或弱化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教化效果”[1]。尹鸿教授认为:“‘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2]文艺作品里,可以直接地展示血腥暴力的场面以刺激感官,也可以软化攻击性后间接地展现风格化的暴力场面。总之,暴力美学就是对暴力的外在形式的美的探寻,可以把它看做一种美学风格,也可以看做一种电影表现方式,它的最终目的是钝化暴力内容、表现纯粹形式美。

    1.3 暴力美学的成因

    暴力美学的产生离不开后现代社会与消费文化。随着政治、经济及科技的发展,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进入了后工业阶段,社会财富急剧膨胀,人际关系、政治结构、传统文化、传播媒介都在发生着巨大的变革,古典的价值体系崩塌,哲学家断言“上帝死了”,人在神之外寻找生命的终极意义,消费文化兴起,存在的意义在消费、在游戏。观众反叛一切,解构一切,一切只为好玩,追求瞬间的快感和刺激,商家为了赚钱,必然会考虑到观众的这一心理诉求,于是把电影包装成暴力美的形式出售,暴力美学应时而生。

    此外,暴力美学的产生也离不开美学自身的发展。近年来,美学不再局限于理论研究层面,而是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哲学走向文艺,“关注文化热点,分析文化现象,涉及教育、家庭、男性、女性、扶贫、下岗、腐败、污染、色情、暴力、黑社会、全球化等等,都是社会关注的现实问题”[3]。暴力美学正是顺应了美学在新时期的趋势,作为文艺美学的一个分支产生出来的。它具体研究电影的技术层面和创作规律,正视生活中不容忽视的暴力问题,研究社会文化现象及生活与艺术的关系,探讨如何拍出为大众喜闻乐见的电影。

    1.4 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

    1903年,美国的《火车大劫案》首次讲述暴力故事。其后,电影中有关偷盗、火拼、吸毒等的暴力内容屡见不鲜。直至20年代,爱森斯坦运用美学思想和技法,改变现实形态,营造强化的视听形象,暴力美学电影就已出现。但是,直到80年代才明确提出“暴力美学”,90年代才如雨后春笋般在世界范围内发展起来。

    电影暴力美学在美国的代表作有:1960年希区柯克的《惊魂记》,1967年阿瑟·佩恩的《邦尼和克莱德》,1976年马丁·斯科西斯的《出租车司机》,1994年昆丁·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等。在日本的代表作有:黑泽明的《乱》、《七武士》,北野武的《花火》、《大逃杀》、《座头市》,深作欣二的《暴力团队》、《人证》等。在香港的代表作有:林东岭的“风云系列”,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变脸》、《赤壁》等。这些电影有的属于动作片,有的属于恐怖片,有的属于战争片,也有的属于悬疑片,其中都或多或少地充斥着暴力美学的影子。

    2 《黑客帝国》暴力美学的表现形式

    《黑客帝国》是沃卓斯基兄弟执导的系列电影,1999年第一部面世,2003年第二部《重装上阵》和第三部《矩阵革命》也相继面世,在全球备受追捧。它是暴力美学电影的代表作之一,其表现形式蕴涵了暴力美学的诸多方面。

    2.1 动作场景

    2.1.1镜头多,节奏快。第一部里,为了帮助尼奥更快地掌握功夫的精髓,墨菲斯与尼奥对打,短短几分钟,镜头数量很多,配乐富有动感,时间虽短信息量却很大,加快了节奏,让人肌肉紧缩、内心紧张。《重装上阵》第41分钟处,尼奥去找祭师,碰见了赛若夫,两人对打的场景只有一分钟,不仅镜头多,而且音乐动感十足,节奏在不知不觉间加快了。

    2.1.2舞蹈化,审美化。不管是尼奥与墨菲斯对打,还是与赛若夫或电脑人对打,都像参加晚宴时与友人随心所欲地跳舞,极具表演性与观赏性,观众也由打斗与舞蹈动作的神似,联想到美好的事物,进而赞叹导演的高技巧,自豪自己的审美理解能力。《矩阵革命》1小时43至52分钟内,尼奥与电脑人在雨中厮打,从天而降,分开又聚合,急促而动感,极具风格化和欣赏性,像极了在天际表演的芭蕾舞。在第一部结尾,尼奥死而复生,与电脑人的对打,也让人欣赏到舞蹈般的曼妙动作。

    2.1.3慢镜恰当适用。第一部里,墨菲斯在虚拟空间中告诉尼奥母体为何物,尼奥看到一位红衣女郎,再看时红衣女郎已变成了持枪的电脑人,墨菲斯立即停格,这是一个慢镜头,在慢镜中,尼奥和观众都能仔细看清楚身边的场景,在紧张危险的枪击威胁中可以使人放缓心情。1小时47分处,崔妮蒂在天台上射杀电脑人时也用了慢镜头,那一刻电脑人缓慢地向后倒地,崔妮蒂酷酷地站在日光中纹丝不动,这一静一动、一明一暗形成鲜明对比,暴力行为显得异常优雅。《重装上阵》开头,尼奥梦到崔妮蒂在坠楼时,边缓慢地往下掉,边与电脑人对打,观众能看清动作发生的每个细节。这些场景采用慢镜头处理,可以在激烈的情节中把观众的情感放慢,虽然能猜到胜负,但还是在拉长的审美期待中使人倍感紧张。

    2.2 表达方式

    《黑客帝国》系列里,尼奥每次对打时总是摆好李小龙打斗的经典姿势,将暴力行为仪式化。在《重装上阵》50分钟处,尼奥见过祭师,电脑人突然出现,空地上一群悠闲觅食的黑鸽急速飞离,预示着电脑人所到之处将会有不好的事发生,这是暴力行为的前奏,使得暴力动作仪式化。《矩阵革命》结尾处,小女孩苏醒之前跑来了黑猫,晨光普照下,世界恢复如初,安宁而祥和,预示着和平与自由的来临。

    2.3 镜头设计

    《黑客帝国》系列中,多次出现子弹缓慢射出的镜头,也多次突出随风飘转的风衣下摆,还有神秘有型的墨镜,黑色酷炫的紧身皮衣或立领风衣,以及打斗中恰到好处的配乐和动感十足的主题曲。这些电影元素将暴力的野性温情化了,将暴力的野蛮优雅化了,也将暴力动作浪漫化了,从而冲淡了暴力内容,使观众无暇思考暴力的合法性,只能沉浸在电影暴力呈现的形式美感中,享受视觉与听觉带来的快感。

    2.4 叙事情节

    《黑客帝国》系列讲述的是22世纪人工智想要消灭人类并取而代之,一小部分觉醒者不满于现状,为了生存,寻找到救世主尼奥,通过以暴制暴的方式与电脑人拉开了战争,以期迎来和平自由的新世界。战争避免不了血腥暴力的行为,为了增强观影的快感,电影采用了快慢镜头、将动作舞蹈化以及黑鸽黑猫的象征手法等方式,把暴力行为钝化、风格化、美感化,让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充分享受视听的快感,无暇思索暴力内容。这一系列电影里,邪恶得以惩处,正义得到张扬,虽然采取的是暴力方式,但是有合理正当的理由,表达了大众幻想英雄拯救世界的渴望。

    3《黑客帝国》暴力美学的审美特征

    3.1 形式之美

    《黑客帝国》是一部暴力美学电影,电影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态,而艺术都具有审美价值,电影也不例外,这一系列电影之所以美,就在于暴力影像的“形式”很美,其实事物的“形式之美”是通过视听觉最先作用于感官的审美要素。亚里士多德认为美与艺术的本质在于形式;托马斯·阿圭那认为美跟内容无关,只与形式有关;克莱夫·贝尔认为美与艺术的本质是有意味的形式。电影《黑客帝国》把电影画面美化,把暴力的打斗影像赋予纯粹的形式之美,这符合观众的审美需求。尼奥与电脑人、赛若夫、墨菲斯等人的对打,强烈地刺激着观众的视听感官,使人仿佛身临其境,对打的声音和画面比电影的内容和主题更先进入感觉当中,使观众一时只注意到暴力的形式美感。

    3.2 情理之美

    贾磊磊说:“电影中经过叙事逻辑‘校正’后的暴力行为,为满足观众的心里需求提供了一个正常的‘出口’,使他们受压抑的‘心里冲动’通过电影中‘故事’得到某种缓和。”[4]《黑客帝国》里,人类觉醒者具有中国传统儒家的讲究礼、义的道德精神,本来不想付诸武力解决问题,无奈生存空间被电脑人挤占,屡次受到打压和伤害。在此情况下,觉醒者们反抗造物主及电脑人,显得理所应当、合情合理。所以,当尼奥被电脑人击穿心脏后,所有人都会为这个救世主潸然泪下;当墨菲斯被电脑人拳打脚踢时,观众不免揪心,无不希望他早日被营救;当崔妮蒂奄奄一息时,尼奥与她深情对话,观众都希望奇迹出现,男女主永远幸福地在一起。

    4《黑客帝国》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

    4.1 再现生存

    古今中外,暴力行为无处不在,无时不在。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攻击行为是内驱力不断寻求释放的结果;康拉德·洛伦兹认为人的攻击行为与动物一样,是普遍的本能,必须以某种方式得到释放;荀子认为“性”是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属性,人性的本质是恶的。从东西方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暴力是人类无法摆脱的东西,完全制止暴力是不可能的,甚至会导致更大的暴力。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再现,不能忽视暴力,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形式,也是生活的再现,必然表现现实的暴力,暴力美学便是以电影为载体,折射人的生存方式的表现手法。但是,暴力美学不等于暴力,暴力也不等于暴力美学,暴力只是暴力美学的原材料,而暴力美学里的暴力是艺术化之后的暴力。电影《黑客帝国》里一系列的暴力动作其实已经不是现实生活中的暴力行为了,而是加以修饰和处理了的暴力美学行为,是仪式化、风格化、舞蹈化、审美化了的暴力美学动作,是人的生存方式的再现。

    4.2 宣泄情感

    众所周知,战争年代不易产生反映暴力的文艺作品,但是和平年代却常出现表现暴力并使之美化的作品。心理学家认为,观众有宣泄的欲望,战争年代通过战争释放出去了,而身处和平年代的人生活太安逸,通常借助表现暴力美学的文艺作品得到宣泄,这样既能保证安全,又能发泄过剩的精力,缓和旺盛的情绪,从而净化不健康的思想。《黑客帝国》系列就是用暴力动作来满足观众的宣泄欲,而又用美学手法把观众拉回到道德秩序里。这部影片所呈现的暴力,不是裹挟着美学的幌子去宣扬暴力,而是安全地宣泄暴力情感,这样会减少现实生活里现实打斗的血腥味。其实宣泄作为美学的一个重要概念,许多学者对它进行过研究。比如,亚里士多德认为宣泄可以“激起怜悯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5]。电影《黑客帝国》的暴力美学所激起的情绪,就是观众观影时产生的怜悯和恐惧之情,由此,观众在现实生活中的宣泄欲就得到了适当的满足,既让他们体会到自身充沛的生命力,又有助于减少现实中的暴力倾向,继而转向营造美好生活的其它方面。

    4.3 追求自由

    席勒曾说过:“美不是别的,而是现象中的自由”。[6]生活在现实中的人受到道德、法律、经济等的束缚,有着强烈的不自由。文艺让人徜徉其中,流连忘返,暂时忘却现实的束缚,充分幻想未来。电影作为艺术的一种形态,凭借画面的直观,可以把暴力包装成美学的样子表现出来,可以完全不顾法律约束和传统观念,使用超能力采取武力获得自由。《黑客帝国》中的尼奥扮演着救世主的角色,一身笔挺修身的风衣,帅气的招式,空手接子弹的动作,与墨菲斯、赛若夫优雅对打的场景,以及被无数电脑人包围而无惧于色的镜头,让人过目不过;主角们个个身怀绝技,富有英雄气概,通过与电脑人斗争而掌控自己的命运,为全人类迎来和平与自由。这些都是现实中的人可望不可及的,但是这部电影留给观众一个自由活动的精神场所,唤醒观众的无穷想象力,让观众能暂时脱离受限的现实而得到片刻的自由,跟随主角们经历一场华丽的冒险,从而获得一种生活中无法实现的满足感。暴力美学成了观众实现自由的一种方式,这正是电影《黑客帝国》的魅力所在。

    5 未来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走向

    经过以上分析后,笔者发现这部电影预示着未来暴力美学电影的发展走向。首先,它与早期采取极端形式主义手法的暴力美学电影不同,比如《水库狗》、《低俗小说》、《天生杀人狂》等,虽然完美地诠释了暴力美学,但太过重形式而轻内容,缺乏对社会的深度思考,留给观众的只是画面,消解了影片的深度。而《黑客帝国》克服了这一缺陷,虽然追求唯美、让艺术先行,但没有忽略内容与主题,而是适度地应用暴力美学,提高了艺术含量,加强了追求自由与和平的思想内涵,使得形式与内容相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使得电影既华美精致又有厚重感,既让观众觉得好玩又让影片有了深层含义,这预示了未来暴力美学平衡形式与内容的发展走向。其次,这部电影在表现暴力美学时,还吸收了众多元素,比如中国的功夫、印度教的颂歌、基督教的救世主信仰、希腊神话的先知、柏拉图的洞穴理论、鲍德里亚的拟像寓言、费拉里·普特南的缸中之脑假想、《神经漫游者》的小说情节等,这不仅吸引了本国观众,走进了国际市场,受到世界观众的喜爱,为《黑客帝国》迎来了巨大成功,还预示着未来暴力美学电影多元素风格的发展走向。

    参考文献

    [1]郝建.美学的暴力与暴力的美学——杂耍蒙太奇新论[J].当代电影,2002,(5):95.

    [2]邢鹏.暴力美学的审美价值[D].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

    [3]胡经之.走向文化美学[J].学术研究,2001,(1):111.

    [4]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3

    [5]朱光潜.悲剧心理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89:227.

    [6][德]席勒.席勒散文选[M].张玉能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50.

    作者简介

    许俊影(1991-),女,安徽阜阳人,华侨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2014级美学专业硕士生,研究方向:美学与中国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黑客帝国美学暴力电影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