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探析革命浪漫主义的文艺魅力

    探析革命浪漫主义的文艺魅力

    时间:2020-03-24 05:11:12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革命浪漫主义作为浪漫主义的一种类型,与人类生命的生存抗争紧密相关。英雄浪漫主义作为人类生命抗争的主旋律,曾经在人类史上谱写过无数生命的意义。在生命追求的崇高阶段,英雄浪漫主义也随着生命产生了崇高的位移,并成为一种崇高的生命信仰。

    关键词:革命浪漫主义;生命追求;抗争;英雄浪漫主义;崇高;位移

    革命浪漫主义是浪漫主义的一种类型,是人类生命理想中的一种崇高追求形态,与英雄浪漫主义同属一畴,人类生命的抗争与奋斗紧密相关。从远古时代开始,人类自从来到世间,生命就经历着两种折腾,一种是来自残酷自然的考验,一种是来自人类自己内部无数次的战争洗劫。这两种折腾,都直接影响到人类的生活空间,波及到人类个体集团和个体集团中个体生命的生存延续。也正因为这样,人类的抗争与强取豪夺才伴随着人类的生命地久天长。“革命”作为一个生命追求超越的理念词汇,往往给人以鼓动性。人们往往把生命追求中的理想当作是生命价值取向的一种美。中国当代学者封孝伦教授在其《生命之思》一书中提出:“美是人的生命追求的实现。”[1]从这一层面分析,人活着应有所追求,否则就是行尸走肉,与低级动物没有什么两样。人毕竟是社会的人,与低级动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人强过低级动物的优势就是“人有三重生命,即生物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2]。

    从革命浪漫主义的立场出发,可以看出,革命是一位常人通往英雄的必经之路。为了生命的基本生存,为了生命的高级形式存在,人类必须用热血和生命去抗争,而抗争的最终结果,便是英雄丰碑的凝聚。如果说英雄是生命抗争奋进的结局,那么革命便是生命抗争奋进的过程。

    在人类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家只注重了英雄这个结果,而很少注重通往这个结果的过程——革命。这样一来,历史上,宣扬英雄的话题不少,而彰显革命的话题似乎经常被淡忘。因此,大家只知道英雄阿喀琉斯,却很少去关注阿喀琉斯的生命抗争之路。大家只熟知普罗米修斯,而往往疏忽了他的坚定不屈服的大义凛然气概。

    对于一个人的生命而言,短短的一生,波澜曲折,本身就充满着无法回避的浪漫性。人类生命浪漫的波澜起伏,与抗争和奋斗紧密相联。如果说英雄浪漫主义是人类为生物生命的存在而进行的本能抗争的话,那么革命浪漫主义可以定位为人类生命价值抗争的崇高追求精神所在。

    一、英雄浪漫主义——生物(本原)生命的存在追求

    人类生命的抗争史上,在强大的自然和非正义面前,人类(尤其是正义者)往往是非常悲悯的,为保存生命的“火种”,人类在腥风血雨的年月里往往就如石缝里的小草,没有强大的生命生存能力和坚强毅力是没法让生命进行存在和延续的,同样是没法进行生命繁衍的。生命本身就不是自由的元素,“无论从哪个方面说,生命都是不自由的。”[3]自生物生命诞生之日起,就无时无刻不在受生老病死圈定着,死亡随时都在威胁着生命的存在。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人生来自由,而处处都处在枷锁中。”[4]这一观点清楚地阐明,“生命是一个被规定的存在。”[5]就是这被规定了的生命,注定了生命的悲悯本质,从而也就注定了“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悲剧。[6]”尽管生命的本质最终都是走向死亡,尽管人生最终都是一场“悲剧”,人们还是“渴望从悲剧中看到胜利的结局,从血与火的抗争中看到人的生命价值的升华。[7]”在这样一种生存鼓舞驱使下,抗争道路自然而然地摆在人类面前。在英雄道路的推动下,在抗争道路的终点,英雄便誕生了。铺就英雄之路和成就英雄形象无外乎两个原因,即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

    (一)自然原因——残酷自然抗争中的英雄浪漫曲

    为了在自然中生存,人类不仅要说服自己和克服自己来让自己适应自然,还必须在受到艰巨挑战时努力向死亡突围,这就不得不引发人类与强大的自然作抗争。于是便有普罗米修斯的因盗天火而受酷刑的悲壮与大义凛然,便有精卫填海的悲悯献身豪情等英雄事迹。

    无可否认,普罗米修斯是英雄,精卫是英雄,他们的浪漫情怀,直接影射了人类与强大自然的抗争,直接宣扬了抗争中以牺牲自我而造福人类大众的崇高英雄豪情。

    人类与自然的抗争中,虽然不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但以生命为存在形式的人类,能让生命以无限制的方式活下来便是人类之所愿。在那种岁月,谁要是能让人类群体的生命数量尽可能多地保存下来,谁便是造福人类的功臣,而这些功臣在造福人类时的行为之举,便是抗争之举,也就是英雄之举。在强大自然面前,这些功臣往往都是贡献生命的悲剧性人物,他们多数都是牺牲在以生命换取成功的选择中,成为人类史上“舍生取义”丰碑的永恒。也有少数则在生命遭到残忍迫害和摧残后,以其成功的事迹和坚韧不拔的生命力成为永不消亡的钢铁长城。

    (二)人为因素——“祸起萧墙”的生存空间争夺

    人毕竟属于动物,是以生命的存在而存在的。生命要存在,能量的源源不断补给非常重要。生命最基本的因素是食物,“民以食为天”,“人在饥饿的时候,对于粮食的渴望可能产生的破坏性情绪最为强烈”[8],这是人作为动物的本能所显示出来的生存现象。由此,我们便不由自主地谈到一个话题——战争。战争作为人为因素,其本质就是生命集团之间为争取生存空间和生存资料而进行的生死较量,较量的双方(或多方)都以灭掉对方(或其他方)为最终目的来为自己争取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人类战争是人类自己生命群体间的争斗,是人类生命社会“萧墙”之内的祸事。战争带给所有参与者的,往往都存在正义与非正义之分。所有参与方的各自相对正义的结果,必然会对为自己集团付出一定代价的人物进行劳苦功高的定位,这便是英雄形象的又一来源。也正因为有了英雄的定位,歌颂和赞美之声才不绝于耳。正因为歌颂和赞美,荆轲去刺秦王的那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氛围才显得非常豪迈。正因为歌颂和赞美,阿喀琉斯两次愤怒才充满着经久不衰的英雄传奇。

    英雄的出现必然会产生英雄史诗。英雄史诗将英雄凸显在各个时代,让历史最终界定出人类正义的砝码。荆轲的英雄本色所彰显的是弱势向强权的挑战,阿喀琉斯的英雄气概则诠释了人性的局限与崇高,苏武牧羊的故事则暗示了“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人生价值取向。战争(抗争)中诞生的英雄是悲壮的,这就会从某一层面激发起某些人类的幻想和憧憬。拜伦式英雄的孤独,脱离群众,但反封建强。就因为此,《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恰尔德·哈洛尔德以浪漫的英雄气概,张扬了一种英雄生命气节。

    二、革命浪漫主义——英雄浪漫主义的崇高位移

    英雄浪漫主义发展到现当代时期,时代又赋予了它一个新的名称定位,即革命浪漫主义。关于革命一词,《现代汉语词典》对之作了这样的解释,“被压迫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摧毁旧的腐朽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发展。”在人类历史的漫漫征程中,人類的步伐走到近代,在人类大众公益和个体私有的对立下,以人类大众公益为基点,正义与非正义逐渐明晰,本着以人类大众的生存为目的出发,一场又一场革命运动如火如荼。西方,英、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后来以俄国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将革命运动活动推向了质的飞越。东方,中国的辛亥革命、日本明治维新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的红色革命等运动,都不同层次地将革命活动进程和革命活动目的彰显于其间。在一幕幕的革命浪潮驱使下,浪漫主义风气随之高涨,又加上影视作品在银幕和荧屏上对生活进行直观再现,人类战争在战争片中便被发挥得淋漓尽致。电影中,电视里,当一名战士怀揣革命理想抱着炸药包冲过封锁线去炸敌人碉堡时,镜头是慢节奏的(即慢镜头),声音是静止的,而当他最终在碉堡被炸得五裂四射时,他倒下的那个瞬间也是漫长地完成的。很明显,现实生活中本来就那么两三秒钟的事情,镜头中居然播放成了十多秒甚至几十秒才结束,这种以浪漫主义风格将生活在影视镜头下彰显出来的方法,其画面是直观的,对观众(读者)的心灵易起到鼓舞的躁动。回顾近代历史,在巴黎公社的血泊中诞生的《国际歌》,“以昂扬的战斗激情,表现了肩负着伟大历史使命的无产阶级锐不可当的阶级力量和博大的革命胸怀。”[9]和《国际歌》一脉相承,苏联作家高尔基则以一首《海燕》散文诗,让海燕这一无产阶级革命者的化身,在战斗中高呼出了“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跟随这一步伐,当周文雍和陈铁军从容走上刑场举行刑场上的婚礼时,革命的浪漫主义情怀更加以人性的方式超越出来,自然而然地引起了读者(观众)的共鸣。

    “人性强调的是人类的共性”[10],这是人类作为高级生命群体而具备的一种高级属性。从超人性的角度来权衡英雄,“革命理想高于天”[11],英雄的造价便不由自主地得到提高,超越了凡人的诸多本能。这些史实已经得出一个结论,英雄浪漫主义已经以革命浪漫主义的崭新方式进行了崇高的位移,成了人类生命奋斗的又一崇高理想之所向。

    三、英雄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最终同属英雄

    从人类生命奋斗的崇高理想追求出发,英雄浪漫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直接可以等同,因为两者本身最终都同归英雄形象这一核心要素。从一般意义而言,英雄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为人民大众的利益和幸福而忘我地献身奋斗的人。从这个层面分析,如果说英雄浪漫主义是部分(或个体)生物生命对为整个(或绝大多数)人类生存而作出的献身举措的话,那么革命浪漫主义则是将生物生命以社会生命的方式去为整个(或绝大多数)人类的生存而献身。前者是朴素的,后者是怀着某样崇高憧憬而追求的生命理想。但无论现实如何,两者在目的和宗旨上都是一样的,所以,英雄浪漫主义往往就是革命浪漫主义。

    参考文献:

    [1][3][5][8]封孝伦.生命之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295,302,302,274.

    [2]封孝伦.人类生命系统中的美学[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90.

    [4]罗素.西方哲学史[M].何兆武,李约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551.

    [6]巴金.家[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3:1.

    [7][10]封孝伦.中国当代文学[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6,7.

    [9]朱维之,赵澧.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482.

    [11]黄庆云.刑场上的婚礼[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8:7.

    作者单位: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

    相关热词搜索:探析浪漫主义文艺革命魅力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