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停一下系好鞋带先?”

    “停一下系好鞋带先?”

    时间:2020-04-02 05:18: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当下的理财业犹如在赛道上,选手们的鞋带都松了,但大家都不愿停下来系鞋带,唯恐落后。不要把马拉松当做百米赛道,是整个行业都应该有的认识。

    之前几期专栏介绍了海外理财行业发展的历程,以及行业达成的一些共识,有心者可以据此看到中国理财行业发展未来的出路,并为此积极准备。但应该还有一些同行会说:这是中国,有中国的国情……云云,那么不妨一起来探讨一下“国情”。

    中国理财业当前的国情,就是销售金融产品。无论是银行、保险、券商、还是第三方理财机构都在卖产品,并以销售产品获得佣金作为几乎是唯一的盈利模式,我们把这种模式成为“以产品为导向”的理财模式。

    努力工作是为了不再做这个工作

    理财服务需不需要推荐产品?我也曾很天真地认为理财服务应该就像医生那样只顾开处方,而勿需理会在你在哪里抓药。但随后发现这条路行不通。

    因为,客户的问题需要具体的解决方案,如果客户需要进行资产配置,并且要有进一步的投资行为,那么向客户推荐金融产品就成为理财服务最后落地的重要形式。

    那么理财服务是不是只要向客户不断地推荐产品,或者把销售产品作为自己最重要的盈利手段,把它当做理财服务的全部?我想业内同行们一定也知道,而且海外的理财业发展的经历也告诉我们:这条路走不长久。

    因此,理财服务和金融产品销售之间的关系一直在困扰从业者,尤其是业绩指标繁重的银行理财经理们。在理财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不断有从业者因为无法或不愿承受每月的销售指标而离开这个行业,就如保险业有句大家都很熟悉的行话,叫做:“努力工作是为了不再做这个工作”。

    结果,很多的保险从业人员就把“改作内勤”作为自己发展的目标。而在银行,则很多理财经理把进入业务管理团队当做目标。最后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从业人员无法安心在一线理财师岗位上。单纯的金融产品销售工作,使他们无法看到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希望。

    不同于其他的消费品销售,客户购买金融产品并不意味着消费的快感,或者是直接的经济利益,这种购买其实是一种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的回报却往往是不确定的,甚至还有本金亏损的风险。

    这就对金融产品的销售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有些从业人员把这种预期的回报包装成直接利益来卖,却往往心里得不到安宁,生怕客户有一天找上门来投诉和抱怨。

    而且,“以产品为导向”的服务模式,必然把所有的市场参与者,无论是购买者还是销售者都把重心放在产品上,购买者希望买到的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销售者希望能找到“高收益,低风险”的产品以获得客户信赖。

    事实上,两者都忽视了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金融市场真的没有“免费的午餐”。当销售者认识到这一点时,不免气馁离开这个行业。

    因为“以产品为导向”这一模式,要求销售者不断地通过销售获得收入和奖金,而一个客户的资源毕竟有限,所以,销售者需要不断地寻找新的客户,却无法真正实现对客户进行持续服务的承诺。

    而新客户拓展是销售工作中最为艰辛的一个工作内容,许多从业者无法想象当自己年纪越来越大时,却还需要四处奔波,寻找客户并销售产品,最后发现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无法寄望于这样的模式,因此离开这个行业。

    “金融便利店”在建中

    中国理财行业的问题,还不止如此而已。最可悲的是“以产品为导向”的行业运营模式却没有真正完整的产品线。

    目前产品渠道最多元化的可能是银行,但银行在自身发展需求的约束下,对旗下的理财经理并不同时开放所有的产品渠道,而是在以行政命令的方式,阶段性地突击销售某一产品或某一类产品。

    理财经理面对客户的时候,永远都是想着如何把上级管理部门现在要求销售的产品销售给客户。一些客户真正需要的产品即使购买了,也不算理财经理的业绩,甚至还要因为本期“该销售的产品”指标没有完成而被扣发工资奖金。

    银行如此,其他的金融服务机构又如何呢?保险公司只销售保险产品,谈到投资,就只能谈投连险和万能险。近年异军突起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如果没有基金销售牌照、保险经代牌照,就只能销售无需任何资质的信托产品。

    即使有了基金销售牌照,又如何呢?低微的申购佣金手续费让公司养活团队都不容易,所以也只能继续卖高手续费的信托,或者学银行那样专门发新基金(承销新基金的手续费加上营销费用高一些,所以银行的基金销售指标主要以新发行的基金为主;而2007年以来基金行业资产管理规模略有下降,而基金数目却逐年增长)。

    有意思的是,这个行业一直有人在说要开“金融超市”,以现在的产品供应格局和监管格局,能开个便利店应该已经很不错了。

    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在拷问着整个行业,也同样让越来越多的从业者纠结:未来的路到底在哪里?

    理财业顶层设计

    风险投资家们总爱问创业者这样的问题:你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你要做的事情解决了用户(或客户)什么问题?看似老生常谈的两个问题,但蕴含着“你存在的原因和能够得到发展的理由是什么”的深刻道理。

    “中国有钱人如何如何多”,“如果我们能占市场多少份额,这个收入数字就如何如何可观”云云,都无法真正体现我们为客户解决财务问题的能力,以及我们存在的理由。至少,在产品销售这个方面,中国的理财行业已经看似一片红海。

    上述两个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顶层设计”的范畴。中国理财业,无论是监管层、还是金融服务机构,从发展伊始至今仍然缺乏“顶层设计”的理念。

    这个行业到底是为什么存在的?它到底能解决客户什么问题?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最好不要拿“近几年这个行业通过信托产品为客户创造了多少收益”来说事儿——看看A股散户们,看看那些基民们,看看华夏银行门口买错了有限合伙产品的那些客户们,看看买了银保产品却以为自己做了存款的客户的错愕神态……这些年,我们用什么教育了那些普通投资们?我们引导他们正确的理财理念和方法了吗?

    以行业发展的眼光来看,过去的几年真算不了什么。在华夏银行事件发生后,有朋友在微博上感叹:“可惜华夏银行的个人业务刚有起色,却发生了这样的事情……”

    我评论道:“知耻而后勇,为时未晚!说到底,犹如在赛道上,选手们的鞋带都松了,但大家都不愿停下来系鞋带,唯恐落后,现在有人摔倒了,其他人也好不到哪里去,不如大家停下来把鞋带系系好再跑!不要把马拉松当做百米赛道,当下整个行业都应该有清醒的认识。”

    行业或金融服务机构的顶层设计当从重新认识和定义“理财服务”开始,以金融产品为核心的推荐、销售等等都不应是理财服务的全部。理财服务如何定义,我们应该如何拓展我们的视野,以行业发展趋势作为企业的发展方向,留作下期再叙。

    相关热词搜索:鞋带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