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及其发展现实基础探讨

    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及其发展现实基础探讨

    时间:2020-04-19 05:22:41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中图分类号:G8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本文在分析体育产业经济属性的基础上,从收入水平、闲暇时间等方面探讨了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并论述了我国体育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词:体育产业 经济属性 第三产业 体育市场

    体育产业是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对促进经济发展、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提高的作用日趋明显,成为政府部门和实业界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的热点和重点之一。

    体育产业的经济属性分析

    (一)体育产业的产业属性

    产业是指介于企事业等微观经济单位与宏观经济单位之间,投入一定的经济资源为代价生产某类具有共同特性的产品的集合体。英国经济学家费希尔1935年提出三次产业分类法,把国民经济部门划分为第一(次)产业、第二(次)产业和第三(次)产业。一般地说,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和狩猎业等;第二产业是广义的工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建筑业、煤炭业、供电业、供水业等;第三产业是广义的服务业,即除了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国家统计局1985年《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把我国第三产业分为4个层次: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军队和警察。

    社会产品分为实物产品和服务产品两大类:第一、第二产业主要生产实物产品;第三产业主要生产服务产品。体育产业是为社会提供健身、育人、观赏、娱乐等综合性服务的特殊消费品的单位集合体,包括健身娱乐业、竞技表演业、咨询培训业等。

    (二)体育产业化

    体育产业化是指体育如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逐步市场化、经营化、实体化的问题,包括以下内容:作为市场化、经营化、实体化的体育经营单位,体育企业是以经营场地,提供技术服务,组织竞赛和表演以提供观赏服务等为主要形式,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单位;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工商业;有自己的经营范围并能主宰自己的经营活动;企业的盈利按国家有关法规缴纳税收和用于企业发展,或根据股东利益发配红利。

    (三)体育市场

    体育市场是指全社会的体育经营活动。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地体育市场发展程度不同。从初步具有体育市场的某些地区来看,体育市场包含以下形式:长期经营的体育企业,是以体育场地、技术服务和相关服务为经营手段的经营实体,包括高尔夫球俱乐部、网球俱乐部、游泳场、台球城、健身健美中心等以及宾馆、酒店附设的健身设施;组织、举办商业性体育竞赛和表演活动;体育广告和经济活动;各种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各种类型的培训班。

    (四)市场型体育产业

    市场型体育产业不存在广义和狭义的概念之分,是以体育为经营手段,提供特殊产品的企业和活动的集合。

    如前所述,市场型体育产业是对体育产业化的进一步描述。体育产业化和体育产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体育产业化包括在体育范围之内。目前,对体育产业的误解主要是以为只有推向市场的体育部门才是体育产业,靠国家财政支持的体育部门不是体育产业,其实,所有体育部门都属于体育产业。因为,承认服务部门是产业只是说明它是既有投入也有产出的产业部门,向它投入人、财、物后不是“非生产”,而是生产出服务产品。这是对我国过去长期把服务部门划为非生产部门的错误观点的纠正。只要服务部门生产出服务产品,就证明了它们的产业性,不管这些服务产品是按市场价卖给他人,还是免费送给他人抑或其他形式。正如工农业的产业性是由工农业生产出工农业产品证明的,并不以工农业产品必然在市场上出售为条件,第三产业的产业性不需要以服务产品的市场化来证明。体育部门是否市场化与体育部门是不是体育产业毫不相关。

    (五)体育产业的运营方式

    现代社会中,第三产业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运营:其一,服务业的市场分配方式,即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均通过市场实行分配的方式。实行此方式的主要是盈利性生产服务业和大部分生活服务业。其二,服务的非市场分配方式,即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完全不通过市场实行分配的方式,如国防、环境保护、政府管理服务业等。其三,服务业的半市场分配方式,即服务产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通过不完全的市场实行分配的方式,如基础教育业,部分文化、体育、卫生服务业等。实行非市场分配方式和半市场分配方式的是非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的存在和发展,是对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的适应,也是现代国家促进社会平等,改善居民整体利益和基本福利状况的社会职能的体现。

    一些具有全局性、长期性社会效益,但局部或短期经济效益较差的服务,虽然对整个社会大有裨益,却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不能成为市场自愿交换的对象,所以必须由国家通过强征税金支付以非营利性方式经营。为保障低收入居民也可消费一些基本的服务,国家有必要建立社会保障体系,低价甚至免费向他们提供相应的服务。一些公共性服务产品消费不具有排他性,以社会形式共同(免费或优惠价)消费比通过市场交换以个体形式消费效果更好。

    因此,非营利性服务普遍存在于现代社会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三产业中相当一部分也一直由国家财政补贴支持。所以,还第三产业本来具有的产业面目,决不是也不应该取消非营利服务业,一窝蜂地把它们推向市场,特别是第三产业中代表国粹的文化和艺术服务、基础理论研究、基础教育、全民卫生体育保健服务等,如推向市场,由于“市场选票”不足,会损害国家及民族利益。

    可见,体育产业并非指实行市场化的体育部门,而是指所有生产具有体育特性的服务产品的实物产品的部门,不管它们是以市场分配方式经营的,还是以半市场分配方式或是非市场分配方式运营的。

    体育产业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居民提高文化产品消费比重为体育产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比重逐步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日益扩张的发展空间。

    行为科学认为,人们满足需求的顺序一般由低到高:首先满足食品需要,然后满足服务产品、体育产品的需要。对食品的需要量受生理条件的制约,增长到一定程度就会饱和,所以在食品需求逐渐满足的情况下,居民伙食费开支占家庭生活开支的比重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这种现象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国际上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上是贫困的生活,50-40是小康生活,40-30是富裕生活,20以下是上流生活。随着恩格尔系数的下降,人们用于购买体育产品的开支比重会逐步增长。根据1991-1992年的统计,发展中国家的恩格尔系数约为50;中等发达国家大致为30-40;发达国家约在20左右。

    考察我国消费结构的演变也发现同样趋势。1985-1999年,城镇居民家庭年人均消费支出由637.2元增加到4615.91元,食品消费由351.72元增加到1932.10元,均小于800美元,恩格尔系数由52.3%下降到41.9%,同期体育、娱乐、教育消费由55.01元增加到567.05元(增长39.3倍),消费支出比重由8.17%增到12.28%(农村居民这一比重为10.67%)。对比国外1990-1992年教育休闲与娱乐消费在生活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新加坡为14.5%,韩国12.5%,加拿大11.1%,英国10.2%,美国10.3%,日本10.3%,澳大利亚9.8%。

    我国城乡居民的体育文化、娱乐、教育消费在比重上已与发达国家的消费结构大致相当。不过,对体育文化消费进行国际比较要考虑两个因素:发达国家普遍实行免费教育使居民自己付费消费教育服务相对少,即使其居民的文化教育消费开支占家庭总开支的比重与我国相同,其文化消费开支的比重也会比我国大;发达国家人均消费支出水平比我国高数十倍,即使两者文化消费开支占家庭生活消费开支的比重相同,我国居民人均消费的体育产品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少得多。因此,我国体育消费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大的差距,这预示着我国体育产业还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闲暇时间增加带动体育产业发展

    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会有力地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品消费与工农业产品消费的明显差异是闲暇时间对消费量的影响不同,相当多体育产品,如高尔夫球、网球、游泳、台球、健身健美,其消费需要占用大量闲暇时间。如果没有闲暇时间,即使收入水平很高,人们对这些体育产品的消费量也不会有大幅度提高。如人们也许因没有闲暇时间而不能到体育场看足球竞赛,但是不会有人因没有闲暇时间而不消费食品、饮料。

    但是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社会对闲暇时间的评价并不一样。因为闲暇与工作和收入存在着矛盾:闲暇意味着放弃工作和收入,工作则意味着放弃闲暇获得收入。在经济不发达阶段,收入的高边际效用使提高收入成为居民最迫切的任务,故人们倾向于放弃闲暇、增加工作量以增加收入。在经济发达阶段,居民的高收入水平使增加收入的边际效用下降,增加工作量、放弃闲暇所造成的时间价值和个人享受的损失相对来说比较大。故人们在一定程度上倾向于放弃工作(加班等)、收入来增加闲暇。因此,经济越发达,居民生活质量越高,人们对闲暇时间的评价越高,闲暇时间本身成为发达社会人们追求的目标,成为高生活质量,高消费水平的标志。

    由于闲暇时间与体育产品的需求存在着正相关关系,闲暇时间的增加,必然大大促进体育产品的消费。据《经济日报》在北京、上海等10个城市的抽样调查,人们将绝大部分闲暇时间用于看电视、旅游、打牌、看录像、上网、玩电子游戏等,如加以引导体育消费必然呈扩张趋势。

    (三)体育产业的广延化和纵深化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群成长

    体育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发展沿着体育产业的逆向波及、顺向波及和横向波及方向,形成以特定体育产品为核心的,以一系列与体育产品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直接或间接相关的专业公司为依托的特大型体育产群。例如,1998年,美国体育产业已经达到631亿美元,超过石油化工业(533亿),汽车业(531亿)及航空、冶金和木材加工业等产业的年产值,约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1.3%。体育市场的结构格局为:健康娱乐市场、竞赛表演市场、技术培训咨询市场、体育广告业、体育无形资产经营市场为主体,辅以体育彩票市场、体育用品市场。目前,我国体育市场的经营范围包括体育企业、国内外体育竞赛和表演、体育技术培训和咨询服务、体育广告、体育无形资产经营、体育经济活动,初步形成了体育产业群。

    体育产业本身具有广延化和纵深化的特殊发展条件:体育服务产业是一种“无烟工业”,消耗能源少,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满足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体育服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可以带动纺织、机械、建筑、电子、营养品、食品等制造业,以及旅游、保险、博彩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消费层次分明,可以满足不同阶层的消费需求。可以估计,21世纪的信息技术、生物科学技术在体育产业的广泛应用,特别是网络技术系统已将全国的运动队、体育俱乐部、体育场馆、体育用品商店、娱乐中心、体育迷、体育健康中心、体育研究和出版物等联为一体,说明我国体育业是一个多门类、多层次、纵横交错的产业系统。

    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目前,国内市场开放度较高,体育产业经营方式正与国际接轨。入世后虽对外企开放幅度较大,但受冲击并不会太大。我国体育产业潜在市场容量较大,很多领域尚未开发,新供给者对原有供给者的替代效应不大,中外企业有可能在体育市场开发中“双赢”。我国体育产业因国内市场竞争的存在,加上其他因素的影响,利润水平不高。因此,体育产业由于市场竞争力较强,潜在市场容量大,入世后的冲击不是很猛烈,主要是在现有服务领域,外企将以先进的服务方式、管理水平、技术和优质服务争夺市场份额,使低效率国内体育产业经营困难;在国内企业未及开发的新兴服务领域,外企可能利用其优势捷足先登、占领制高点。

    对我国体育产业来说,各体育产业部门应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素质,将国内竞争力提升为国际竞争力:以国际水平为目标,进一步提高服务产品质量,借鉴国外经验,分析需求现状和发展前景,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对政府来说,重点是实施正确的产业政策,加大体制改革步伐,建立健全相关政策法规,规范体育市场,整顿秩序,提高服务质量;扶持体育服务产品开发;推动国内体育产业改善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为国内企业扩大与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合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结论

    综上所述,体育产业并非指实行市场化的体育部门,而是指所有生产具有体育特性的部门。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正在迅速提高,即对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的生活开支占家庭开支的比重逐步下降,居民对文化产品的消费比重逐步提高,为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日益广阔的发展空间;由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的闲暇时间增多会有力地带动体育产业的发展;体育产业的社会化、市场化和全球化的广延化和纵深化发展,推动体育产业群的成长。

    我国体育产业面临着外来的冲击,因此,必须为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借助政策调控手段对体育产业做适度的倾斜;并以国际水平为目标,在产品的服务和质量上下功夫,分析需求现状和发展前景,开拓新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汪勇.宏观经济管理学[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

    2.李江帆.第三产业经济学[M].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3.蔡军.西北地区体育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4(6)

    4.王忠信,徐延,黄序作.关于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3)

    5.颜辉.我国体育产业化进程及几个问题的探讨[J].体育文化导报,2003-7

    6.孙彤.组织行为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7.李平.知识经济与产业变革[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邓军平(1972-),男,陕西泾阳人,西藏民族学院体育系。研究方向:体育经济、体育教育。

    相关热词搜索:属性探讨现实体育产业基础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