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人生感悟 > 打好“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攻仗

    打好“聚力创新、聚焦富民”主攻仗

    时间:2020-05-12 05:19:18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深入贯彻落实江苏省党代会精神,必须把工作的重心真正转到自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上来,真正转到“两聚一高”发展的大布局上来,真正转到有转型与创新含金量的发展上来,真正转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更高要求上来,任尔东西南北风,咬定转型创新不放松,争当“聚力创新”的快跑者、“聚焦富民”的实干者、“转型出关”的示范者和“勤廉干事”的践行者。

    突出重点猛发力,打造聚力创新“撒手锏”

    坚持用创新的思路抓创新,用开放的视野抓创新,用市场的手段抓创新,加快由创新追随者向创新领跑者转变,由破茧成蝶的“蓄势期”向成果丰硕的“优势期”转变,用创新定义“泰州力量”,提升“泰州品质”,做出“泰州贡献”。

    围绕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猛发力。越是特色的东西越具有不可替代性,越具有竞争力和生命力。对泰州而言,重中之重就是要提升三大主导产业国际竞争力,在培育国际影响力强的研发机构、形成全球领先的重大原创成果、进入全球技术创新百强企业等方面实现重大突破,加快由有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向有竞争力的创新集群跃升。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产业上,坚持以中国医药城为龙头,以扬子江药业、济川药业等企业为主体,加快中科院大化所江苏(泰州)生物医药创新研究院、高端创新制剂、免疫技术服务、安评中心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与“产业”协同互动,“知识”与“利润”相互促进,率先走出一条从“跟跑”向“并跑”和“领跑”跨越的高端生物医药和世界特需前沿医疗技术集聚之路。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产业上,推进船舶产品高技术化、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军民融合深度化,加快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两高”船型,增强国际各类船型接单能力。节能与新能源产业上,鼓励支持双登集团、乐叶光伏等企业领衔制定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努力成为通讯电源领导者、负极材料领先者、单晶太阳能电池领跑者、石墨烯新能源运用领衔者。

    围绕推进离岸孵化猛发力。坚持用招商的思路抓创新,用创新的思路抓招商,让创新服务向市外拓展,让创新孵化向源头延伸,让创新成果向泰州集聚。一是发挥好以“四个一批”为重点的基地网络作用,通过在高校院所孵化器挂牌一批,地方优质孵化器合作一批,国外专业孵化器驻点一批,重点产业集聚区自建一批,加快创新成果的招引、落地和产业化。二是发挥好以四个基金为重点的服务网络作用,设立离岸孵化投资母基金、离岸孵化信用保证基金、离岸孵化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离岸孵化成果转化和引进奖励基金,形成金融服务支撑离岸孵化的集成效应,让在孵企业得到最好的“离岸环境”。三是发挥好以四个部门为重点的工作网络作用,坚持以融合跨界的新思路推进离岸孵化,科技局与商务局“双牵头”,金融办与人才办“双联动”,形成强有力的部门协同、上下联动的组织推进体系。

    围绕高新区建设猛发力。坚持把高新区建设作为集聚创新资源的重要载体,做到“两手抓”:一手抓开发区转型。开发区不仅是经济发展的主载体,也是推动创新的主阵地,必须围绕“创新”这個时代大命题进行“再开发”,加快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创新产业布局、创新人才培育,努力成为创新集聚区、示范区、辐射区。一手抓高新区创建。在全力推动现有高新区创建省级高新区的同时,在全市相关开发区里面划出一定区域,挂牌建设市级高新区。

    围绕创新平台提升完善猛发力。坚持把创新平台建设放到突出位置,通过打造一批新型载体平台,在更大范围内集聚创新要素,提升创新浓度。一是加快建设国家级创新平台。重点推进中国医药城国家疫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获批,推动三家企业进入“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植点”计划;用好国家级精细化学品质检中心、不锈钢制品质检中心,加快国家特种劳动防护产品质检中心创建,为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质量提供技术支撑。二是完善技术交易平台。建好泰科易网上技术交易平台,加强与省技术产权交易所、省跨国技术转移中心的对接和联系,嫁接多方资源,扩大链接服务,建立国际化的技术服务平台。三是建立创新服务平台。加快科技广场建设,招引国际知名的专业团队运营管理,吸引一批高端科技服务机构,培育一批科技服务品牌,形成一批科技服务业龙头企业,打造科技服务产业集聚区。

    围绕增强企业创新能力猛发力。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建立覆盖企业初创、成长、发展等不同阶段的政策支持体系,提高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服务能力。一是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继续打好科技创新券品牌,引导撬动更多的企业加大投入。加强财税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支持,认真落实鼓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税收优惠政策,确保及时足额兑现到位。二是加强企业研发机构建设。深入实施“百企示范、千企试点、万企行动”计划,支持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各类企业开展先进技术收购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增强企业配置创新资源和持续创新的能力。三是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度。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千企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小升高”专项行动,支持小微企业开展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新业态创新,加快推进小微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

    围绕人才集聚和层次提升猛发力。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必须以高层次人才引领高水平发展,以人才优势增创发展优势。一方面,加大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招引力度。加快推进人才金三角发展模式,探索“离岸、在岸”一视同仁、“成型项目、未成型项目”同等待遇,不求所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用最灵活的方式吸引最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加大企业家培养力度。培育出更多的泰州本土企业家,涌现出更多的“创二代”;更好地发挥年轻人的作用,涌现出更多的“创业代”;更好地集聚天下英才,涌现出更多的“创新代”,让“创二代”、“创业代”、“创新代”,汇聚成创造不止、生生不息的“创生代”,成为泰州改革的先行者、创新的引领者、市场的开拓者、资源的整合者和发展的维护者。

    围绕产业基金引导猛发力。加大产业基金组建运行力度,引导撬动更多资金要素向产业集中、向创新聚力。一是大力度推进,形成产业基金的规模优势。加大专项资金整合、存量资金盘活和金融资本聚合力度,组建运行首期50亿元的市产业投资母基金,力争未来3~5年内,基金总规模达到200亿元。二是精准化投放,形成基金投向的集聚效应。产业基金的投向,重点聚焦创新,聚焦优质增量的培育,聚焦三大主导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提升,聚焦重大关键项目的引进。三是规范化运营,形成基金管理的科学模式。科学选择基金运行模式和投资方向,有效做好成本控制和风险防范,形成“多元参与、风险共担、合作共赢”的基金运营机制,确保基金安全运行、稳定收益、持久发力。

    围绕生产率主导的优质项目猛发力。同样的投入,投得好不好,产出大不同,关键要在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上下功夫,投到能产生先进生产力的优质项目上。在项目招引上,通过招商力量的整合优化来促进落户项目质量的提升。实行“一体两翼”模式:“一体”,就是牢固确立开发区作为招商引资的主体;“两翼”,就是机关部门提供招商信息与组建市直属招商局提供招商信息“两翼齐飞”,在机关部门继续提供招商信息不变的前提下,组建市直属招商局进行驻点招商,使之成为锻炼干部的机制、服务中心的机制、项目突破的机制。在项目建设上,要通过狠抓项目的竣工达产来促进开工项目早出效益。强化项目竣工达产考核,一个季度一个季度紧抓不放,确保在建项目早竣工早达产。对项目建设面临的资金、土地、用工、用电等问题,主动对接,精准服务,创造性地为企业排忧解难。

    围绕“四换”并进猛发力。推进腾笼换鸟、机器换人、空间换地、电商换市,是泰州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腾笼换鸟,全面摸清“笼子”底数,实施差别化的扶持政策,把引导产业集聚、淘汰落后产能与腾笼换鸟结合起来,加速从制造型向创造型转变、从创业型向创新型提升。机器换人,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大力实施“机器换人”三年行动计划,力争全市工业生产装备和智能制造水平处于全省第一方阵。空间换地,推广中国医药城“三维立体利用、二次开发利用、一体共享利用”的综合节地模式,强化工业企业土地使用绩效综合评价,不断提高单位土地、环境容量等要素产出率。电商换市,运用物联网、云计算等载体,推进“电商+企业”、“电商+市场”、“电商+社区”、“电商+农村”、“电商+生活”,实现跨界经营、跨界竞争、跨界发展。

    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猛发力。创新,不仅是技术创新,更重要的是制度创新,坚持改革就是创新。一是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去产能,以市场化和法治化的办法,重点做好化工企业整治、船舶行业整合、不锈钢行业提升和低质低效产能清理的减法。去库存,把去库存和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结合起来,重点解决区域去化周期、开发总量中的结构和区域、棚户区改造和市场供应量等的不平衡,以及解决历史形成的供地存量过大的潜在不平衡。去杠杆,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通过加强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大企业股权融资力度,切实增强企业的资本实力,来降低企业杠杆率;通过支持企业市场化、法治化债转股,来降低企业杠杆率;通过解决企业“两证”不全遗留问题等举措,切实增强企业的资产实度,来降低企业杠杆率。降成本,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委确定的降本措施,把该降的全降到位、把能降的先降下來。补短板,既补“硬短板”也补“软短板”,既补发展短板也补制度短板,消除发展“痛点”,增强发展动力。二是抓好国家级改革试点的推进。用足用好已经获批的国家级改革试点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形成助推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裂变效应。以金融改革试点为契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构建前台与后台贯通、线上与线下联动、贷款与投资有机组合、担保与风补协同支持的四位一体产融综合服务中心,实现网络化、一站式、高效率的产融对接。围绕服务三大主导产业发展,通过金融改革助推产业兼并重组、整合产业链、拓展市场,组建融资租赁集聚区,重点发展医疗器械、船舶、新能源电站的融资租赁业务。围绕服务转型升级,设立沿江化工产业转型发展基金和专项保险,推动沿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探索筹建大健康基金类股权投融撮合平台、金融资产交易平台、江苏省绿色资源和技术产权交易平台。以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为纽带延伸特色产业链条。加快形成有利于产业集聚的机制、环境和特色,吸引更多大健康领域的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加快向泰州集聚,助推“医、药、养、游”一体化发展。以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为依托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抓好第一批姜堰区10万亩和第二批兴化市50万亩试点,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化、特色化、品牌化、信息化为主攻方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三是抓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围绕“在市场准入上,确保注册登记3个工作日办结;在项目建设上,从立项到开工,确保50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的目标,全力做好相对集中许可权改革试点,加快筹建市行政审批局,积极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能减一项减一项,能少一天少一天,全力以赴、分秒必争,为创新创业提供最大的便利。

    围绕问题补短板,打好聚焦富民“组合拳”

    进一步厘清居民增收和公共服务中的突出问题、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富民新路子,努力实现“增速领先、发展同步、明显快于”三大目标,即居民收入增幅在全省领先、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居民收入与GDP增长要确保同步并力争快于GDP增长,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快于财政收入增长。

    聚焦提升就业质量,增加工资性收入。坚持把产业升级和提升就业质量结合起来,在扩大企业利润空间、提高技能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基础上增加工资性收入。一是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只有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企业的利润空间才能不断扩大,对工资的敏感度才能降下来,才有能力付出更高的工资。着力抓好优质项目的招引建设,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高端就业提供更多岗位。二是提高本地企业产销配套率。在推动本地上下游企业合作上加大力度,健全促进企业产能对接、产品配套的激励机制,让更多的本地企业及时、精准对接,让更多的群众捧上家门口的“饭碗”。三是提高就业技能适用性。进一步突出新型职业农民、高技能人才和紧缺工种普工等重点对象,不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技能、技术素质、技术等级。

    聚焦推进全民创业,提高经营性收入。针对泰州实际,研究出台“创业富民30条”政策举措,在创业注册便利化、创业技能培训等方面,拿出一批含金量高、操作性强的“干货”,着力形成“想创业者能创业、会创业者创成业、善创业者创大业”的生动格局。对以大学生为重点的新成长劳动力、高层次人才等群体的发展型创业,针对创业的不同阶段,更为有效地提供启动资金、风投创投、市场开拓等支持,提高创业成功率。对困难人员、城镇失业人员、返乡农民等群体的生存型创业,着重解决好“有资金、有技能、有项目、有场所”的问题,加大低成本、低门槛、低风险创业项目征集开发力度,为他们打通创业渠道。

    聚焦拓宽增收渠道,扩大财产性收入。一是在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扩大财产性收入。积极推进增强农民带资进城实力和积极性试点工作,增强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三权”变现能力和流动性。加快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健全金融支持体系,让“沉睡”的土地变成“活资本”。二是在拓寬居民投资渠道中扩大财产性收入。在引导居民合理投资、理性投资上下功夫,引导居民参股创办企业或出资入股,联合投资建设一批经营风险小、预期回报好的经营项目,提高居民股权红利收入。加强金融产品和金融工具创新,改善金融服务,为居民提供多元化、安全性高的理财产品。三是在大力发展分享经济中扩大财产性收入。着力引进、培育一批平台企业,围绕快递、家政服务、教育培训、新闻、租赁、广告创意、医疗等领域,整合利用好分散、闲置的社会资源,推动分享经济加快发展,创造条件更快更好地带动居民财产性收入增长。

    聚焦重点人群和重点地区,打好脱贫攻坚战。着力把功夫用到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把精力放在创造可持续发展条件、激活内生动力上,把重点地区整体发展与低收入农户精准脱贫结合起来,把物质帮扶与情感交流结合起来,把夯实基层党组织与脱贫攻坚结合起来,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兴办实事、扶贫解困,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聚焦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拧紧社会保障安全阀。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夯实覆盖城乡居民、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扎实推进生育保险和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试点工作,持续扩大覆盖面,推进应保尽保,加快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建立财政支持下以商业保险为平台、多层次风险分担为保障的巨灾保险制度,鼓励保险资金采取多种方式支持新型城镇化、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等,加快把商业保险建成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加快健全“救急难”机制,对因病、因学、因灾和各种急难事件而陷入困难的群众及时救助,确保困有所济、难有所助、急有所帮。

    聚焦化工行业转型发展,推进化工企业两年集中整治行动。下决心在化工行业转型发展上“伤筋动骨”,让泰州环境保护、安全发展“脱胎换骨”。统筹谋划正向的引导政策、倒逼的经济政策、市场化整合的机会,强力推进化工企业两年集中整治行动,“四年任务两年干,化工企业减一半”,把四年任务压缩到两年完成,两年内淘汰关闭化工生产企业一半以上,化工企业入园率提高到70%左右。

    聚焦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品质,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着力解决好“交通堵”的问题。在快速路建设上,做到“快速成环、构筑骨架”,实现中心城区30分钟通达;在干路建设上,做到“干路成格、打通经络”,基本消灭主城区主次干道的断头路;在支路建设上,做到“支路成网、疏通血管”,推动老城路网加密,改善地区交通微循环组织,提升老城活力。着力解决好“停车难”的问题。在平面向立体拓展中建设一批,在规划和工程质量许可的情况下,原则上都要建成多层、立体、现代化、生态化的停车场,提高用地效率,增加停车泊位;在功能错配纠正中增加一批,对规划停车泊位挪为他用的现象,狠下决心进行纠正,恢复原有的停车功能;在单位和社会融合中优化一批,打破机关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封闭运行的模式,分时段对社会开放,优化出一批停车泊位。着力解决好“绿量少”的问题。大力建设“一核两带十廊道三十公园”,即双水绕城核心景区、中心城市北部生态带、沿江生态保护带、10条景观廊道、30个绿地公园,确保今后两年新增绿地1200万平方米。

    聚焦重大交通基础设施,推进“两高铁、两通道”建设。路通了,经济发展就插上了翅膀,群众也就有了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高铁发展是一场深刻的经济地理革命,我们将全力争取高铁和过江通道建设,努力为泰州老百姓争致富之路。重点抓好盐泰锡常宜城际铁路、北沿江高铁“两高铁”和江阴靖江第二过江通道、泰常过江通道“两通道”建设,争取早日迈入高铁时代。

    聚焦生态建设工程化推进,扎实抓好“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把“减”的要求、“治”的目标、“升”的导向落到实实在在的项目上,实行项目化管理、责任化落实、节点化倒逼。严格落实煤炭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推进能源绿色化改造,通过环保、用地、能耗等标准倒逼,加快淘汰化工、钢铁、水泥等重点行业落后产能,坚决取缔“地条钢”等非法钢铁生产企业。高度重视沿江岸线资源整合工作,既保护好长江母亲河,也为发展高端产业腾出空间。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培育一批有特色的美丽乡村。

    聚焦优化公共服务,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承载着人民群众更多的美好期盼,也承载着各级党委政府更大的责任担当。致力于指标均衡与质量均衡相互匹配、硬件现代化与“软件”现代化同步提升,加快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努力让所有孩子都能健康成长、早日成才。加快覆盖城乡的15分钟医疗、健身服务圈建设,为群众提供可及性强、水平高的医疗卫生服务。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大力发展民办养老机构,加强养老机构服务质量监管,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平安泰州”、“法治泰州”建设,坚决守住安全生产红线,切实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大力推进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作者系中共泰州市委书记、泰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责任编辑:高 莉

    相关热词搜索:主攻富民打好聚焦创新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