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海外赤子的声音|海外赤子

    海外赤子的声音|海外赤子

    时间:2019-02-13 05:29:2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科技导报》第一、二期评述      居住在美国的著名华裔科学家和华侨集资出版的中文杂志《科技导报》,已刊行两期。这个刊物内容丰富,执笔者均为有关专家。它的编辑部设在纽约州的石溪和加利福尼亚州的柏克利,北京、广州和香港等地设有分社。该刊在香港印刷,向世界各地发行,目前在我国国内的发行总数为十万册。今后将在国内大量发售普及本,扩大海内外发行渠道,增设各地分社,并进一步筹集资金以支付每期数万美金的费用。从今年起它开始定期出版。
      《科技导报》创刊以后,在国内外引起热烈的反响,新华社、《人民日报》及全国各地报刊连续发表消息加以推荐,还转载该刊的文章;电视、广播以及许多海外报刊都纷纷发表报道。在北京的科学家们,在清华、北大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分别举行座谈会,热情赞扬该刊的出版。第一期出版以来,收到了读者来信七千多封,充分反映出国内广大读者对它的欢迎。
      海外赤子,有的是几代生活在美国;有的是在大陆解放以前到美国留学的;也有些是在这三十年以来从台湾和香港前往美国的,他们一般都会说中国话,通晓中国语文,热爱祖国,对祖国怀着一种与生俱来的深厚感情。中美建交,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给海外赤子带来了无限的欢欣和希望。他们热望祖国的繁荣昌盛,切盼早日看到祖国现代化的到来。他们与祖国人民的脉搏一起跳动,怀着同一个心愿,渴望祖国迅速治愈创伤,健康成长。我读了这个刊物已出两期的全部文章,对此深有所感。
      《科技导报》每期刊载三十篇文章,它虽然是一个综合性的科技读物,然而为了探讨中国现代化的途径与方法,对于经济和管理科学颇为重视。第一期登载了这方面的七篇文章,其中《经济体制比较》一文,对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计划经济并用的混和经济的优劣利弊,作了简要的分析。《投入产出表》一文,系结合我国国内经济规律和综合平衡加以讨论,简略地介绍了投入产出表的历史、理论根据、编算方法,指出如何应用投入产出表,作好综合平衡,这对计划经济用处很大,尤其是今天电子计算机已非常发达,使用投入产出表,对发展我国经济可能是十分重要的。
      在科学基础知识方面,第一期有四篇文章。《现代物理学的前沿》介绍了现代物理学中量子力学的发展动态,由于近十年亚核物理的迅速发展,日益显出杨振宁―密尔斯型规范场的重要性。本文特别强调了加强基础物理理论研究的重要性,认为基础理论研究与技术科学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偏废。在《一九七九年诺贝尔物理学奖金获得者美国哈佛大学温伯格教授与格拉索教授访问记》中,两位教授指出了高能物理未来十年的发展趋势,介绍了本人的治学方法和经验,并就如何培养科技人员,科学家应具有哪些素养等问题,发表了许多精辟的见解。他们对中国近年来派大批留学生到外国学习,极表欢迎,同时也指出,五年十年之后,中国也应同日本一样,迅速建立起具有强大阵容的科学队伍。《社会学与中国现代化》一文,简述了社会学的涵义和一般情况。社会学不完全是一门社会科学,我们进行社会调查,每一调查项目应代表一个变数,如抽样调查,耗费有限而结果较为可靠。抽样和统计技术需要尊重数理规律。此文所说的社会学和调查研究,包含着大量的自然科学内容,在我国,可能有其应用的价值。
      科研和高等教育方面,第一期中共有九篇文章。世界各工业先进国家的科研工作在整个经济体系里占有重要地位。美国的科研体系一共有六个系统,其中尤以大专院校的科研队伍人数为最多。美国目前从事科研的高级科学家与高级工程师共约五十四万人。学术空气比较浓厚,研究工作生气勃勃,有竞争也有淘汰,系多元多轨制,竞争相当激烈,没有什么“铁饭碗”,研究成果必须作有效的交换,使其发挥得淋漓尽致。高等教育的多篇文章中,对美国高等教育的沿革,美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美国工程教育的新近趋势,教授任命与升迁,怎样招收研究生,如何加速发展高等教育等等,都有适当的篇幅予以介绍。美国大学课程的设置与我国国内有很大的差异,各校互相竞争,各校各系课程都不完全一样,但具有一个共同点,重视多元性,通才教育,使学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位专攻电脑的美籍教授访问祖国时,曾在北京、成都、上海、合肥、南京和沈阳六大都市参观了几十个大学、研究所和工厂,曾和我国教育部及各省市教育当局交换过意见。他认为,近三十年来的美国工程教育已有了长足的发展,近代工程教育的新趋势已着重工程科学对社会问题作出贡献,如对环境污染、能源问题以及军事和空间科学现都有所影响,已讲究利用深奥的数理化,来推进工程的发明成果,象工程物理、计算机、生物工程等新院系的设置,而且有关的边缘学科也越来越多,与社会科学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这便是新的趋势。曾任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校长、现任卡乃基高等教育政策委员会主席克尔博士,在一九七八年曾访问过我国。他在此刊物第一期中发表谈话,认为我国的“文化大革命”对高等教育的破坏和损害’实在太大,在人类历史上是罕见的,而且过去又受苏联教育制度的影响,束缚了手脚,今后要恢复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对世界各地的教育资源,包括人力与物力,要尽量利用,保持更多的联系,学术研究也不必局限于眼前的燃眉之急,创造性的思维与探索才是创新的基础。这些话值得我们参考。另一位作者对我国加速发展教育事业,提出下列的建议:(1)避免专业过细,要重视基础教育和综合性课程;(2)避免所谓近亲繁殖(即所聘请的教授、讲师、助教等喜欢使用本校毕业的高材生,就发生了生物学上的“近亲繁殖”),虽在当时能保持名牌大学的声誉,但久而久之,便会变得目光短浅,有背于日新月异的科学发展趋向,难于做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开阔境界,不易吸收新思想,使工作和学习均有局限性。我自己也体会到,比如过去北京大学的蔡元培校长、浙江大学的竺可桢校长,还有清华大学等校,其所以成绩卓著,乃因在学术上兼容并蓄,没有门户之见,重视真才实学;(3)力求教学与科研的合一,提倡教师有不断研究的机会;(4)全国全面发展;(5)具有多元性的学科(因其交叉越来越多),要重视基础教育;(6)积极提拔新秀;(7)运用海外人力资源等。高等教育的评述,登载得特别多,这是本期的一个特色。
      第二期《科技导报》的三十篇文章,把四篇有关农业的文章安排于首位。其中一九七九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西奥多・舒尔茨的谈话,认为中国现代化要摆脱贫穷,应着重发展农业,比如东南亚、南朝鲜和台湾省的农业,近年来均有所发展,农业成功了才能为现代工业和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奠定可靠的基础。他认为不必念念不忘土地面积的多少,关键在于农业经济政策,基本问题在人的因素,比如教育、健康、经验和从农业研究得来的新知识和新技术,这些都是提高生产力的因素;权力过分集中,不容易有成效地实现现代化。舒尔茨的谈话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经济与科学管理问题,第二期共有七篇文章:(1)《一九七九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路易斯教授访问记》。该教授是以研究第三世界经济闻名的,他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颇有兴趣。他认为,工人参加企业决策,能做到企业民主化,可以防止权力过于集中,有利于发展经济。(2)《利率、汇率与台湾的经济发展》一文的作者曾和著名的台湾省经济学家陈大中,就台湾省的经济发展,提出了与当时的主流经济思想不同的某些建议,尔后也为南朝鲜所采用,似乎可作为第三世界应用金融理论的有意义的实例。(3)《南斯拉夫的经济发展》。在第一期中已介绍过南斯拉夫的经济体制和经济政策,此文又进一步介绍了南斯拉夫在一九五二年实行新经济体制以来,在实践中取得的成绩。认为为了防止企业谋取暴利和盲目生产,国家可通过税收和其他政策进行限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自主与现代化,南斯拉夫是自主自管的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进行现代化技术革新的可资借鉴的典型。科学管理方面的文章有:《美国的管理教育》和《一个州立大学的商学院》等四篇文章。其中两文专门介绍了美国如何培养管理和经营商业的人才。在美国的大学生总数中,学工商管理的占其中的百分之十五,管理院系录取的学生成绩为各科之冠,由此可见管理教育在国外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同时也可看出这门人才的出路颇佳,因此青年子弟争相报考。发人深省的倒是在我们国内的经济建设工作中,一些人长期甘居外行,或以“大老粗”为荣,长此以往,是没有出路的。
      属于数理科学范围的共有四篇文章,其中《宇宙飞船访三星》综述了一九七九年太空探测金星、木星、土星的新成就,使我们对宇宙奥秘和未知世界的大门逐步有所认识。《三个中国人的故事》介绍了我国计算机科学家洪加威一九八○年在美国洛杉矶召开的美国计算机协会的计算机理论会议第十二届会议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这篇论文被大会正式通过,并受到了与会者的推崇和赞扬。这对我国来说还是首次。洪加威在报告中为了解释他的新方法,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来作比喻,称为“三个中国人的故事”,因其方法巧妙与结果精细,赢得了人们的普遍赞赏。洪加威本人在国内是北京市计算中心的普通研究人员,而目前,他正在多伦多大学担任客座教授。
      在社会科学一栏中,本期刊载了读来饶有兴味的《现代人口学》与《心理学及其应用》二文。百岁老人马寅初教授,当年为了他的人口学理论受到打击,今天国内已痛感人口问题之严重,有鉴于此,那么《现代人口学》一文对我们来说,当不是无的放矢了。此文介绍了动态和静态的人口学理论,从出生率与人口问题以及人口学和其他方面的关系来说,作者认为,我国国内片面强调降低人口出生率,甚至制定人口政策和计划生育法律,以为如此便万事大吉了,其实人口之所以成为大问题,主要在于政治民主、文化教育、衣食住行等方面出现了失调之故。降低人口增长率,只能降到一个合理的水平,就是既要符合年龄结构的变动规律,又要考虑到目前人民对人口问题的认识和愿望,否则只能暂时压下去的出生率,有时反会骤然增长起来。我国已成立中国人口学会,这是创举,也是世界人口学史的一件大事。《心理学及其应用》说心理学是美国大学里的热门课程。数十年来我国对心理学最不重视,“四人帮”干脆把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和各大学的心理学课程全部撤消。可是在世界上心理学的应用范围目前已非常广泛,心理科学在西方已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了。它与自然科学关系密切,已形成为一个严谨的、有系统的、计量的科学。
      第二期中科研与教育两个栏一共有八篇文章。科研方面有三篇,首先介绍了美国科学院,它与中国科学院迥然不同,系民间组织,为政府充当顾问,出谋献策,但不接受国会拨款,不设研究所等机构。院士为荣誉职称,不领薪水。此外还有性质相同的工程科学院和医学科学院,分别设置一个大型的评议会,保证国家科学研究有效率而健全地进行。另一篇文章介绍美国闻名的贝尔实验室。第三篇文章是该刊编委会在一九八○年四月邀请十九位中国来美访问的学者举行座谈,听取他们谈访美观感,将记录整理出来予以发表。文中对美国科技现代化的途径,以农业科学与高能物理并重,现代化应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应用科学、生产技术与基础研究的关系,中等专业教育的重要性等都提出了精辟的意见。文中指出,邀请美籍华裔学者来华讲学,应选择有真才实学的人,不可造成严重的崇洋风气,致酿成“留学生公害”,这很值得我们参考。总的说来,美国大学重视教授的素质,强调教学与科研不可分,注重基础教育,每个大学设有许多院系,综合性很强。其他文章介绍了在美国如何申请奖学金或助学金,美国各大学对外国留学生英语入学测验所采用的“托福”考试试题的内容等,也皆有可观。
      我在读了这个刊物之后,觉得在基本的科学知识方面所占分量不足,稍有单薄之感。美国的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它的特点是从自然科学的每个学科,每个领域,就当代的科研水平及其最新知识,约请各学科领域的知名科学家,写出总结性的通俗文章。这对我国高中以上甚至大学程度的青年和教师提高业务水平,扩大视野,颇有好处。就我国目前的一般科学水平而言,要看懂《科学美国人》中的文章,还属不易。因此,《科技导报》如能针对国内读者今天的水平,采用《科学美国人》的选稿特点,在每期适当选登那一类的文章,当更能发挥作用。
      作为中国人,值得自豪的是我们有悠久的、丰富的、高度的文明,具有永远焕发奇光异彩的带有无穷魅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的瑰宝,可是,在我们的近现代历史上,也出现过令人痛心的自毁长城,肆意破坏和毁灭科学文化艺术的惨剧。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清朝后期)以后的三十年间,清廷洋务派如李鸿章,张之洞等官僚举办了一批军用和民用企业,将一些近代大机器引进国内,但大多并无成就。先进的机器生产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政治体制之下,创造了不少奇迹,但到了当时的洋务派官僚手中,采取带有浓厚封建性的经营管理方针,所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种封建垄断的官商作风,今天还有一定影响,在我们引进国外先进科学技术时,尤应引以为戒。关于引进方面,不少国外有识之士都对我国进言,要我们参考日本明治维新以来的经验以及二次世界大战后引进国外科学技术的经验和成就,同时,劝告我们必须大量培养自己的科学人才,使先进科学在自己的国土上生根结果。一味照搬和仿造成风只能说是短暂的玩艺儿,时移境迁,又即冷落。发展科学不可能一蹴即成,也不能赶时髦,几十年来我们的教训已经够多了。单就植物学和农业科学方面讲,什么“920”,什么“单孢子育种”,在科研上“大搞群众运动”,还有什么戴着“分子药物学家”桂冠的学术骗子,欺世盗名,居然受到赏识,为其劳民伤财,搞什么“国际水平”的研究所,结果是肥皂泡上天,一吹便破。这些经验教训,都值得总结。
      现代化除了科学技术之外,还需要民主。五四时代提出“科学与民主”的口号,今天依然有其现实意义。有了社会主义的民主,才能肃清封建遗毒,真正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就学术活动而论,应该打破禁区,让科学有任意驰骋的余地,让人们有探索自然界秘密的自由。

    相关热词搜索:赤子声音海外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