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深入基层倾听“沉没的声音”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深入基层倾听“沉没的声音” 倾听大自然的声音

    时间:2019-02-14 05:34:36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现在交通、通讯发达了,为什么一些党员干部与群众的距离却远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少数党员干部对群众的感情淡薄了。”确实,如果党员干部长期与群众疏离,彼此就会越来越陌生,关系也就会越来越僵硬,这不仅给党员干部开展工作带来重重困难,更为关键的是,群众的利益诉求会被长期“淹没”、轻视。
      如果群众利益诉求难以得到满足,问题和矛盾也就未能得到解决,群众的冤气、怨气、愤气就会慢慢淤积,当这种“淤积”集聚到一定量后,哪怕一个微小的事件都有可能成为“出气”的导火索。梳理近年来发生的重大社会群体性事件,其中有一个重要的同因,即群众利益诉求长期被漠视。
      保证群众的权益诉求得到满足须三个条件,一是有表达权益的渠道,二是渠道始终畅通无阻,三是渠道被人为堵塞,对“堵塞者”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可现实是,我们虽然有一些表达权益的渠道,但无论是政府渠道(信访、举报等),还是媒体渠道(市长信箱、政府网站等),都不同程度存在堵塞。
      政府所提供的表达渠道被人为堵塞主要表现为,一些人在受理、接待举报、来访群众时态度冷淡、生硬甚至傲慢,另外,对举报、来访处理程序存在制度瑕疵,例如逐级反映问题,往往不仅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上访者反而因材料批转回原级,导致上访者遭到打击报复。这样的例子我们已耳闻太多。
      媒体渠道也并非畅通无阻。其表现主要为,通过技术手段将网民反映情况的图文材料删除,屏蔽发帖功能,甚至采取行政手段强制断网等措施阻止网民发帖、跟帖。更有甚者,直接“跨省抓捕”。
      这自然就联系到第三个条件,当渠道被人为堵塞,对“堵塞者”的责任追究和处罚。回顾近些年发生的“人为堵塞”事件,不管是打击报复举报、上访者,还是“跨省抓捕”发帖网民,有几个官员因此被严厉问责、依法严惩?
      由上可见,保证群众的权益诉求得到满足的三个条件都不具备的话,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就难以畅通,那些“沉没的声音”自然也就一直很难听见。而如果党员干部主动下基层,深入一线,将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就会得到群众的信赖,群众就会将心里话说出来。在这样互动交流中,群众的利益诉求就能被党员干部直接听到、看到,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就被彻底打通,并能在最短时间得到重视和解决。
      能够直接倾听到“沉没的声音”,这对于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和谐社会,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关热词搜索:沉没倾听深入基层声音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