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海明威夫妇“蜜月”中的重庆之行:医生夫妇海明威的寓意

    海明威夫妇“蜜月”中的重庆之行:医生夫妇海明威的寓意

    时间:2019-02-19 05:28:30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斯诺、斯特朗、史沫特莱、爱泼斯坦……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迅速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大量外国记者和作家来到中国。他们深入各大城市、各大战场以及抗日革命根据地,了解和报道中国战况与政局,让当时的世界认识了真实的中国和战争形势,有力地支持了中国抗战。美国著名作家海明威也是其中之一。
      
      1940年11月,海明威与第三任妻子玛莎•盖尔霍恩新婚后准备到中国和东南亚度蜜月。正好,两人分别从杂志和报纸获得到中国采访抗日战争及其有关事项的任务,并被美国政府委派以收集有关中国抗战情报的使命。
      1941年2月下旬,海明威与玛莎飞抵中国香港,开始了两个多月的中国之行。两人在访问韶关等广东北部地区抗日前线和桂林后,于4月6日飞抵战时首都重庆,展开了近10天的参观考察。
      
      高规格的欢迎和破格礼遇
      作为美国政府的特使来远东考察抗战情况,海明威夫妇自然备受关注,在重庆也受到了高规格的欢迎和破格礼遇。
      重庆的媒体对他们前来危难中的中国访问十分重视,反应十分热烈和友好,认为这是美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支持,几乎天天都有关于他们的报道。
      在重庆,与海明威有点渊源的是时任国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兼财政部部长的孔祥熙。孔祥熙是山西人,海明威的叔叔曾在山西做传教士医生。孔祥熙在美国俄亥俄州欧柏林上大学时就认识海明威一家,他管海明威叫其小时候的绰号“欧尼”。海明威夫妇刚到中国时,孔祥熙就派秘书夏晋熊专程从重庆飞往香港迎接,并让夏晋熊担任翻译兼照顾他们的生活。海明威夫妇到重庆后,受到孔祥熙夫妇的宴请,还得到红缎面中式服装和巧克力等礼品赠送。玛莎追记道:“某个晚会上,我遇见了孔夫人,她很会穿着打扮。她的衣服是我所见过的最漂亮的一件,是中国古典式,黑天鹅绒的。旗袍从衣领到下摆的小扣子都是钻石。据说孔夫人还有红宝石和祖母绿的扣子,蓝宝石是因为显不出来,就不用了。”那时中国抗战已经4年,沿海被日军封锁,物资匮乏,广大军民难求温饱。如此鲜明的对比,让海明威夫妇印象深刻。
      在美国大使纳尔逊•约翰森的安排下,海明威夫妇见到了宋美龄。宋美龄告诉海明威夫妇,她将安排他们与蒋介石见面。当宋美龄领着海明威夫妇来到她与蒋介石官邸的会客厅时,蒋介石已在门口等候了。蒋介石以设家宴的形式招待了海明威夫妇。蒋介石夫妇与海明威夫妇共进午餐后,交谈了一个下午,宋美龄兼作翻译。他们大多谈的是军事问题,蒋介石想听听海明威对广东北部地区抗日前线的看法,他自己也谈了抗日战争的形势和国民政府的打算。玛莎对蒋介石的印象是:“他长得消瘦,腰板挺直,身着朴素的灰军装,无可挑剔。他看上去像涂过防腐剂,面色发黄。我不喜欢他,但对他比较同情。他一颗牙齿都没有。”玛莎后来向一位美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提及这次接见,这位工作人员“对我们享受这种殊荣大为惊叹:蒋委员长拿掉口里的假牙接见客人,这乃是最高的荣誉”。在蒋介石的示范下,国民政府政要纷纷接见海明威夫妇。宋美龄还亲自陪同海明威夫妇参观了重庆一些地区并游览了市容。海明威在中国受到的礼遇,几可与友好国家的总统相比。
      之后,海明威夫妇又被批准飞赴成都参观陆军学院,考察机场建设情况和武器生产情况。海明威看到民工大军修建机场的艰苦而壮观的场面时,不由得肃然起敬,他对中国人民吃苦耐劳的品质有了深刻认识,并赞同纳尔逊•约翰森的话:中国能够做自己愿意做的事。
      
      秘密会见中共代表周恩来
      一天,玛莎正在参观市场,一个高高的金发女子走到她身边,问她和海明威是否想见见周恩来。玛莎当时对周恩来还感到陌生,说要回去问问海明威。海明威听说后立即表示想见周恩来,他说:“噢,对啦,他是乔里斯•伊文斯的朋友。”伊文斯是海明威在西班牙结识的一位摄影师,1938-1939年在中国拍摄过纪录片。玛莎回到市场,把海明威的决定告诉了金发女子。第二天,海明威夫妇按照事先的安排,为避免可能的密探跟踪,先在街上闲逛,然后来到市场与金发女子接头,由她领着穿过若干小巷,匆匆钻进一辆被布帘遮得严严实实的黄包车。最后,他们被带到一间四壁被刷得很白的地下室,房间里有1张桌子和3把椅子。周恩来站在桌子后面迎接他们。他身穿一件开领短袖白衬衫、一条黑裤子和一双便鞋,有着“很明亮的、含着笑意的眼睛”。
      周恩来与海明威夫妇是用法语进行交谈的,由金发女子――也就是南方局负责国际宣传和外事工作的王炳南的夫人王安娜担任翻译。让海明威惊奇的是,周恩来不用翻译就能听懂。他们无拘无束,有时还开一下玩笑。海明威谈了广东北部地区抗日前线的情况和对重庆的印象等;周恩来则谈了国内外形势和中国的前途等。由于海明威夫妇缺乏对共产党和长征及其活动的了解,未能向周恩来提出这方面的问题。周恩来给海明威夫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玛莎后来回忆:“我们认为,周恩来是个胜利者,是我们在中国见到的唯一真正好人。如果他是典型的共产党人的话,那么,中国的未来将是他们的。”海明威也对此提到:“周恩来是一个极具魅力和智慧的人,他与所有国家驻华使馆都保持着联系。他成功地使几乎每一个在重庆与他有过接触的人,都接受共产党人对于发生的任何事情的立场。”
      
      惜别时的在渝观感
      海明威夫妇离开重庆前夕,孔祥熙在嘉陵宾馆为他们举行了饯别盛会。到会的有政治、外交、新闻、文化等各方面的人士和外国友人300多名。翌日,《中央日报》对出席盛会的海明威夫妇作了这样的描述:“(海明威)绛红的脸,棕色胡须,肥壮的体干,个子高过孔副院长一头。他很谦和地同记者握手,手指比头号派克笔管还粗,使记者握起来很吃力。”“(玛莎)浅黄色的金丝头发,尖尖的面孔,只差一双碧眼,否则才是一个真正的Blonde(意指白肤金发碧眼的典型美女),穿的是浅色长衫,戴着一只玲珑的手表,一个碧玉的指环。”
      孔祥熙引着客人入席,他坐在中间,左边是海明威,右边是玛莎。按事先的约定,海明威不讲话,敬酒后便是品尝烧卖、春卷、花生、西饼和茶点等。接着,是欣赏黄锦培先生的古琴和杨大均先生的琵琶演奏――《阳关三叠》、《蜀道难》和《十面埋伏》。显然,第一首乐曲是献给海明威夫妇的,因为那“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离情别意正好表达了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及其使者之间的深厚友谊。后两首乐曲是为反抗日寇侵略的中国人民和反抗法西斯侵略的世界人民演奏的,抗击侵略者要经过艰难曲折,一如蜀道之难;中国军民和世界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战斗,侵略者将陷入人民战争的“十面埋伏”,彻底失败。中央广播电台的彭乐川用英语解释了三首乐曲的来历、曲牌的意思和它们各自的寓意。海明威夫妇目睹中国抗日战争的奇迹,感受到中国人民对美国人民的情谊,深为敬佩和感动。海明威对围住他的记者说:“中国太奇妙了!”“我一定再来,再来尽情地欣赏这伟大的中国!”
      在此之前,玛莎接受《中央日报》的记者采访时也表达了与丈夫同样的观感:“对于中国要说的话太多了,无论是韶关、桂林,或是伟大的重庆,在残暴的日本人不顾人道的轰炸之下,中国人民仍能各就着各人的岗位努力工作。尤其是在重庆,你看许多炸过、烧过的地方都已修建了小巧玲珑的房子。这种精神,使得我非常的钦佩。”玛莎还进一步表示他们想写一部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小说:“我们回国以后,一定写一本有关中国的小说,尤其特别加重描写中国抵抗日本侵略的英勇行为,把中国这种精神介绍给我们美国人。”
      4月16日,海明威夫妇结束了在重庆的“蜜月”之行,飞赴昆明,再从昆明乘车到缅甸,后于5月回到美国。
      
      海明威后来没有写出反映中国抗日战争的小说,但在访华期间写了6篇关于中国人民艰苦抗战的新闻报道(其中3篇写于香港,3篇写于菲律宾,回国后再加工整理而定稿),即《苏日签订条约》、《日本必须征服中国》、《美国对中国的援助》、《日本在中国的地位》、《中国空军急需加强》和《中国加紧修建机场》。它们记录了海明威对当时中国抗日形势和军事态势的分析,赞扬了中国人民艰韧不拔的精神。海明威呼吁美国援助中国抗日,但不支持中国打内战。他对中国充满了信心,在回国数天后跟《午报》总编辑英格索尔说:“当人们从美国进入中国,看到种种通货膨胀的迹象时,他们总以为一切都完蛋了。可是,如果考虑到中国已经打了4年仗,事实上情况还是很好的。通货膨胀的情况绝不比打了4年仗的其他国家糟到哪里去。第一次大战的第4年,欧洲没有一个国家处于比这更好的状态。”
      海明威将收集的资料和情报向美国国务院和军方作了通报,会见了海军情报部的约翰•汤姆逊上校,还直接写长信给任职于财政部的摩根索,详细介绍了他的中国之行。作为国际名人,海明威对处于艰苦抗战中的中国的报道和宣传,加深了美国对中国抗战及世界局势的认识和两国人民的友谊,这既是海明威个人历史的华彩乐章,也是中美关系及文化史的一件大事。 【责任编辑:杨山山】
      

    相关热词搜索:海明威重庆之行蜜月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