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深度“书”体验:你来决定读什么

    深度“书”体验:你来决定读什么

    时间:2020-04-02 05:23:55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除了读,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开一家私人图书馆

    博尔赫斯曾说:“我心中暗暗猜想,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模样。”

    每个读书人的心里都有一座图书馆,只要是我们需要的书,那里都能找得到—别急着感慨公共图书馆从不是想象中的模样,事实上,在武汉的闹市,就隐藏着这样一家天堂一样的图书馆。

    三间阅览室、两万本藏书、手冢治虫专柜、1823年的珍本书……这个藏身于闹市区百年老屋里的私人图书馆,每周7×24小时营业,不只为客人提供书籍、红酒、咖啡、茶,更提供不同于慵懒的咖啡馆、局促的小书店的氛围— “恰如其分的、适合阅读的氛围”。

    喜欢在图书馆乔装店员的馆主文泽尔,此前在欧洲居住十年,“每周都会买书、淘书,十年下来积攒了2000多册原版书”。2011年,文泽尔在豆瓣网发布日志《如果有这样的一家书友会》,意外收到许多支持和鼓励,这让文泽尔打定了开一家私人图书馆的主意,他将所藏的原版书用十几只箱子空运回国。大约半年时间后,图书馆便开始正式运作了。

    文泽尔的图书馆是会员制,每季或每年缴纳会费,就可以成为这里的会员,外地会员可以邮寄送书,非会员也可以按“赠馆小书”的模式(需要赠送一本自己闲置的书给图书馆,馆内则回赠咖啡酒水一杯)来到这里读书……

    “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有某种相似气质。”文泽尔说,这就注定了这里有很多故事。“一位住得很远的小姐,因为工作忙,交了第一年的会费后,只来过三次。但年费到期那周,她来了,却只是过来续交会费的。‘要加班,交完会费就得走了。’她说。我问她何不改为非会员,她想了想,十分认真地回答我说:‘需要的是归属感。一年一次都不来也好,我还是可以随时来,可以拿出我的那张会员卡,敲门就进来—我这样想了足有一年,光想想就让我感觉很妙。’”

    如今,图书馆已经开张两年多了,开馆两周年时,文泽尔发布了活动,“两年也不过七百来天,书都在,您还来么?”

    事实上,文泽尔的私人图书馆人越聚越多,“熟面孔,旧规矩:两年不变的会费、无限借阅的权限、随意饮用的茶水、诚恳热心的荐书……这地方,照我感觉,简直是越来越随性,功能愈发单一纯粹。”

    CUTE:这两年你在图书馆有过哪些有趣的观察和思考?

    文泽尔:我们书馆一直以来都有一条规矩,非会员只要捐给我们一本书,就可以换得书馆一天的任意使用权:我经常审阅非会员们捐给我们的书,发现一条很有趣的规律。但凡所捐书的风格品位,与书馆所藏图书品位契合的,最后十有八九会加入成为会员,有些好奇的客人犹豫再三,拿出大学课本、过期杂志、热门快销书给我们的,很多都是随便看看就匆匆离去……这“第一本书”往往反映出了来客的读书品格,甚至待人处世的品格,同时也是我们甄别会员的最重要标准。

    亲自翻译一本书

    2012年5月,译言网CEO赵嘉敏和图书部主编李婷去往纽约公共图书馆做一场“朝圣之旅”,很多人在这个美国最大图书馆阅读扫描电子书的情景,让他们认定“数字”就是图书的未来,而想要喂饱译言社区这群特殊的用户,最适合的,就是进入公版图书领域。

    两个月后,译言古登堡计划在译言网正式上线,第一期主题“纽约公共图书馆的世纪之书”,“从纽约公共图书馆建馆100周年时评选出的‘世纪之书’中,精选出10本英文图书,40多位译者迅速参与到了首轮翻译中。”

    在译言社区用户推荐及选题编辑的整合下,古登堡计划所选图书的内容涵盖了文学、教育、社会、科技、历史、地理等领域。除英语图书外,还包括德语、俄语、日语甚至波兰语等小语种图书。

    这是一个人人可以参与的计划,没有硬性资历标准,只要报名并试译,得到项目负责人确定,就可以参与一本书的翻译(当然,你也可以申请成为责编)。不过,这个过程一点也不轻松。“试译、翻译、互校、质检、终校、通读,每个环节都要通过,通不过的话必须不断地修改……”

    以《芭贝特之宴》一书为例,它的责编刘斌曾在接受采访时说:“译文除准确、顺畅之外,还必须优美而清新,最好稍稍有一点神秘气味。”除此之外,还要搜集大量资料做注释等等工作。于是,2.3万字的 《芭贝特之宴》,翻译时长长达一个月。

    翻译完成后一个月,这些作品即可以电子书形式上线,在字节社、豆瓣阅读、多看阅读、kindle中国等处销售,“永远可以被人看到、搜到、买到”。译者们按版税制收取稿酬,但初期稿酬往往极低,一般来说,他们的参与,更多是出于热情。

    做一个独立出版人

    相比于那些受收益指标限制,难免妥协的大型商业化出版公司作品,更注重个人趣味的独立出版机构作品虽然小众,却也是特定领域的经典。

    “假杂志”正是这样一个艺术书出版策划工作室,“它致力于限量画册的制作、出版和发行,以及中国新摄影师的发现和推广”。

    假杂志的雏形是一个艺术设计类博客,博主言由曾是一名真正的视觉杂志编辑。在博客取得一定关注后,言由将博客做成网络杂志,出于对纸质杂志的情结,为其取名为“假杂志”。

    2009年开始,假杂志将主要视角放在了中国当代摄影艺术上,在言由看来,“摄影是当代艺术未来的一个重要方向”。

    又经过两年的沉淀,2011年,假杂志出版计划(JZZP)正式启动,计划为出类拔萃的年轻摄影师提供出版机会。虽然假杂志的“正式员工”只有言由一个,但每一本书,他都会根据作品本身找一个合适的小团队合作,包括设计、编辑、翻译……“这些成员们的职业各种各样”。

    “独立出版弥补了传统出版忽视的文化生态。”言由说,这种出版形式对摄影爱好者而言无疑也是巨大利好—在独立出版出现以前,绝大多数人只能通过网络和展览了解一位摄影师的作品,但真正能到达展览现场的人有限,网络对摄影作品的局限同样不容忽视。无疑,“画册是展示一位摄影师作品的最好方式。读者能将作品捧在手上观看,与购买原作相比,不需要太大的成本。”

    然而,与其他类型的出版物相比,画册的价格还是要高出许多,这几乎能从其各个出版环节预见。

    想要出版一本质量不错的画册,仅仅是纸张的选择就已经足够让人头疼(假杂志的作者孙彦初曾这样描述过对其作品《沉迷》的设想:“因为我的摄影风格比较粗糙、有力量,双胶纸可以体现那种恰到好处的自然”),内容与设计间的平衡,更是摄影师与言由沟通、妥协的结果(孙彦初曾与言由沟通“该选哪些照片、哪里应该大图、照片之间的关系……”最终,画册里他喜欢的占了三分之二)。

    对于被调侃为“很穷,很有意思”的独立出版机构来说,这无疑是巨大的挑战,言由也承认“销售是最大的问题”。不过,假杂志最初制定的“收回成本再做下一本”的规则,现在已经不必遵循了,因为“现在,基本上都能收回成本”。

    CUTE:摄影书走进大众视野也是这两年的事,读图时代,有人说其实我们丧失了读图的能力,你对此怎么看?

    言由:因为,大家对摄影书的理解就是错的。觉得摄影书就是一翻而过,好看难看,判断到此为止了。其实,要去深入阅读一本摄影书的前提是—至少假杂志的出版物是这样:你需要有大量的阅读经验,不管是文字的还是视觉的,文学的或是艺术的。

    新媒体时代,与一本好书相遇,一点也不难

    微博

    @鹦鹉史航—梁文道的《开卷三分钟》之外,还有哪些读书节目值得推荐?编剧史航也许值得关注。

    他的视频节目《史航说书》每周二周四上传,每次谈一本喜欢的新书或旧书,至今已经有两百多期。每月最后一个周日上午十点,北京钱粮美术馆还会有他的阅读讲座,如果你不能到场,同样可以在网上看到视频。

    微信公共账号

    《新京报书评周刊》— 《神化背后的梁思成》《书苑新生:窥秘英美“自出版”浪潮》《扎根:社会学的关怀》……《新京报书评周刊》每周六出版,如它的口号“阅读需要主张”一样,书评周刊有着自己的主张。在近年开通微信公共账号后,《新京报书评周刊》每日更新,除了新刊预告、选读等等内容,还常推出作家语音荐书、语音祝福等“福利”。

    APP

    《一生必读的60部名著》 —内置书库的60本书,从《史记》到《情人》,很广泛的“经典”。但这个APP最给力的还是它的云端书库,很多找不到的实体书,来这里试试,说不定真的会有大惊喜哦!很多新书的试读章节,在这里也都能找到,还有很多网友自制了喜欢的作家的电子书。

    相关热词搜索:你来深度体验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