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构建与实施战略研究

    “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构建与实施战略研究

    时间:2020-04-10 05:19:27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借鉴国内外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从“终身教育”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视角,深入理解与剖析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将培养“自主健康型人才”确定为“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既具有战略高度,能有效地促进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又符合“终身教育”与终身健康的理念;目标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战略的提出,为实现远期目标、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了新思路与依据。

    关键词:阳光体育运动;远期目标;自主健康型人才;实施战略;终身体育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 7662(2014 )07 - 0019- 06

    学生体质与健康水平持续下降,加上在校期间未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毕业后因面临激烈竞争而很少或放弃运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我国体育人口出现覆盖面窄、分布不合理的情况,这与国人健康与生活质量提升并不匹配。因此,结合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历史,近观我国专家、学者对“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现况与成果,杨桦的“深化阳光体育运动,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戚鹏宇和陈涛的“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模式的选择”等主要是针对“阳光体育运动”有效实施及其效果进行了思考和研究[1-2];毛晓荣的 “‘阳光体育运动’背景下的高校体育理论课教学改革”、王明立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与普通高校体育新课程创新教学模式构建”、瞿秀珍的“阳光—快乐体育教学模式论”、吴杰的“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阳光体育运动俱乐部模式教学的研究”主要就“阳光体育运动”对体育教学改革的促进展开了研究[3-6];林顺治的“社会学视野下的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研究”、段黔冰和王涛的“四川高校实施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张元厚和孔庆梅的“辽宁省高校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的长效机制研究”、李默思的“区域性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的实证探索”、唐建华的“普通高校阳光体育运动长效机制构建初探”等主要针对“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长效机制进行了探索[7-11];以陈雁飞[12]为代表的学者则立足“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的现状与发展策略进行了研究。综上所述,当前关于“阳光体育运动”的研究课题、项目与成果,主要是针对其实施效果、模式、长效机制、存在的问题与策略,以及其与体育教学的关系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尚未见远期目标及其体系构建方面的研究,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阳光体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与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进程。因此,国家应该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支持教育与体育主管部门,延长项目实施的时间,组织专家研究构建“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的远期目标及其体系,重视远期目标实现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学保障条件的改善与全体动员。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阳光体育运动”、“终身体育”、“自主健康型人才”等为关键词,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终身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研究成果,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思路、奠定了理论基础,基于此,从“终身教育”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视角,深入理解与剖析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指导思想与目标,研究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目标体系与实施战略,旨在为项目的可持续发展,为学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新的思路与依据。

    1 远期目标的构建

    “阳光体育运动”的目标中“用3年时间,85%以上的学生能达到《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及格等级以上,体质健康水平切实得到提高”,相对于终身体育与终身健康而言,可视为近期目标。而事实上,由于运动中止后,其应激过程中止会使人体已获得的适应逐渐消失。因此,要获得终身健康,就必须懂得科学运动,终身运动。由此可见,构建“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就成为项目可持续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

    将“阳光体育运动”的远期目标确定为培养“自主健康型人才”,与终身体育教育的内涵、外延及目标相一致。因此,动员全国亿万学生参与“阳光体育运动”,就不仅仅是为了改善学生的体质与健康现况,而是实现“全面提高与保持学生终身运动与终身健康水平”为目标的战略工程,也是真正落实将“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突破口”,深化我国素质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儿童全面发展的战略部署[13]。

    2 远期目标的构建依据

    2.1 终身体育理念的引入 法国著名教育家保尔·朗格朗20世纪60年代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提出“终身教育”思想及理论之后,前苏联学者提出了“终身体育”这一新的体育思想,这种“终身体育”的教育理念,对世界各国的体育观念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被广泛接受。可见,终身体育是终身教育的扩展与延伸,是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4]。

    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不应该仅仅是体育发展中的一种量变,即不仅仅是体育对象在一生中的体育锻炼时间的延长,体育对象范围的扩展,或是某些体育实施方式的改变。终身体育的形成与发展,应该是在体育发展过程中,既有量变又有质变的过程。这种质的变化,应该表现在人们对体育教育与运动锻炼的功能和价值,在理性思辨上的根本变化[3]。

    2.2 运动效果的可复性特征 运动可以增进健康,促进人体各器官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发展,提高人体的运动能力,其生理学本质是一个积极的“刺激—反应—适应”的动态变化过程。运动效果的可复性是指运动中止后,由于应激过程的中止会使人体已获得的适应逐渐消失,亦即由运动引起的人体运动能力的提高、各器官系统功能的增强,会因运动的中止而逐渐下降复原[16]。无论是在长期,还是短期中止训练后,这种运动锻炼效果的可复性特征都具有明显的表现。

    大量的研究表明,运动心脏作为运动员特有的高功率、高储备、大心脏,在竞技运动中的作用早已为人们所重视[16],如力量训练使运动员心壁增厚、心肌收缩力增大;耐力训练可使运动员心腔容积增大、每搏输出量增多。运动员的心脏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的适应性改变也具有可复性,即一旦停止运动,运动员的心脏由运动引起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改变可复原到常人水平。运动锻炼效果的可复性特征诠释了坚持终身运动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相关热词搜索:远期体育运动战略研究构建目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