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生态观光园农业产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生态观光园农业产业规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0-04-18 05:20:4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 从观光农业的发展与理论研究入手,对农业观光园的基础理论进行分析总结,重点研究农业产业规划理论方法,并以洛阳红雨生态农业科技园为例深入剖析,以期为今后生态观光园农业产业规划提供借鉴。

    关键词 观光农业;农业产业;规划设计

    中图分类号 S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14)16-05126-04

    农业是人类发展的基础,是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对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1]。早在1977年,中国农科院相关专家便提出了“农业现代化”的概念,即“大田园林化、操作机械化、农田水利化、品种优良化、栽培科学化、饲养标准化、公社工业化”。观光农业的兴起就是“大田园林化”在中华大地上的真实写照。观光农业的研究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农业旅游,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我国积极探索农业现代化道路中的重要里程碑。因此,观光农业活动作为新兴的旅游观光项目,其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发展对我国城乡旅游发展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1 农业观光园

    1.1 观光农业的定义 早期的观光农业被视为在农业生产基础上增加旅游观光的功能,即为一种农业与旅游业的交叉产业。随着实践的发展,观光农业继而有了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乡)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指以农业和农村为媒介,能满足旅游者观光、休闲、度假、娱乐、购物等各种功能的旅游业[2]。2004年,台湾“行政院”农委制定的《休闲农业辅导管理办法》指出:休闲农业是利用田园景观、自然生态及环境资源,结合农林渔牧生产、农业经营活动、农村文化及农家生活,提供国民休闲,增进国民对农业及农村之体验为目的农业经营[3]。至此,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有了较为准确的权威定义。

    1.2 农业观光园的分类模式 由于农业观光园具有农业产业、旅游观光、景观三方面的特征,因此农业观光园的规划由农业产业、旅游规划、景观规划3个部分构成,传统的分类方式已经不能系统和实用地概述观光农业园。因此,笔者从农业产业类型、旅游活动类型、景观特征3个方向对农业观光园进行分类(表1~3)。

    1.3 我国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观光农业发展初期,观光农业的主要问题为:散、小、单、低、粗、同[4]。时至今日,相当一部分的农业旅游开发者仍存在类似问题,吸引投资与开发进度不匹配、观光农业用地区域内大兴土木、一味追求高效益、无视环境等恶劣现象仍然存在,这些急功近利的现象极不利于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定会对观光农业乃至我国基本农业生产造成毁灭性打击。农业观光园规划中相互抄袭,忽略地域性特征所造成的同质化现象严重,以此造成园区特色的缺乏,大大降低了其与周边观光园的竞争力。这些问题要为今后的观光农业规划与管理经营者敲响警钟。

    2 农业观光园规划理论依据

    2.1 农业观光园规划相关理论支撑 农业观光园的规划是在农业产业范围内进行的,涉及多种因素,因此必须将多方面内容有机结合,才能在切实保护耕地的基础上创造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宜人的农业景观与游憩空间。

    农业观光园既然将农业产业、旅游观光、景观营造融为一体,其规划就应立足农业和观光的特征、功能进行,合理协调农业生产、人造景观与生态系统的关系,在保护中合理利用,在利用中突出保护[5]。因此,要从生态学理论、农业产业相关理论、景观规划理论和游憩心理学理论多个角度探寻农业观光园中农业生产、旅游观光、景观营造的平衡点,以达到观光园持续发展的目的。

    2.2 农业观光园规划原则

    2.2.1 生态性原则。生态园自身的生产生活将更为注重生态方面的要求,节制引用外来物种,保护和发展本地物种。

    2.2.2 经济性原则。在生态园规划中将充分考虑经济生产的内容,坚持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良性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充分发挥高科技的优势,高效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

    2.2.3 参与性原则。生态园在观光项目的设置上将充分考虑体现参与感、体验感,让观光者广泛参与到生态园的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层面地体验生产生活的乐趣,享受到原汁原味的乡村文化氛围[6]。

    2.2.4 特色性原则。特色是生态园经济发展的生命之所在,愈有特色,其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就会愈强。因此,生态园建设要明确资源特色,选准突破口,使生态园的观光旅游具有更鲜明的市场特色。

    2.2.5 文化性原则。结合生态园所处地区的文化与历史人文景观,开发出具有当地农业和文化特色的农副产品和旅游精品,提升生态园的建设品位。

    2.2.6 多样性原则。在安排项目线路、游览方式、时间选取和消费水平的确定上,组织丰富多彩的旅游项目和路线供旅游者选择。在园区内景观规划上,多采用不同形态的造景元素,利用植物、小品营造一个移步换景、四季不同的生态景观[7]。

    3 洛阳红雨生态农业科技园总体规划

    洛阳红雨生态农业科技园区位于河南省伊川县平等乡平等村西侧,全园面积246.5 hm2。园区建设围绕高效农业生产,充分利用田园景观和人文资源,建设成为集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以及文化、游览、观光、旅游、餐饮、农事活动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生态园。

    3.1 区域规划与整体定位 红雨生态农业园的规划定位是将农业科技与生态休闲有机结合,以文化为主线,以高效农业、经济林果、花卉苗木为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题,突出新、奇、特,打造大型高科技生态农业园区。生态园距离洛阳、郑州距离适当,交通方便,因此针对生态园的区位,其客源市场区域定位分为一级客源市场及二级客源市场。一级市场主要包括周边的洛阳、郑州等,一是距离生态园近,二是本地旅游消费市场潜力巨大,三是这部分游客主要是城镇居民,距离近,人数多,出游率高,客源稳定;二级市场市场包括焦作、南阳等周边范围的大中城市。这些区域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又距离较近、出游率较高,应积极开拓。

    依据资源属性、景观特征及其现存环境,在考虑保持原有的自然地形和生态园的完整性的基础上,结合未来发展和客观需要,将生态园划分为敬贤文化区、生态采摘区、现代农业示范区、花卉苗木观赏区、有机产品加工区、生态农业科技示范园、休闲度假区7个功能区(图1)。

    3.2 农业产业规划 农业产业规划是建立在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的观光农业模式的前提下展开,是为了保障农业生产在观光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是其他一切观光活动能够顺利展开的前提。由于农业生产的客观对象是生物、微生物等生命有机体,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一定的客观规律,因此红雨生态农业科技园农业产业规划应该遵循以下几点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地域性特色原则、资源优势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原则。

    在结合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通过市场分析,红雨生态科技园发展适宜的特色种植业,以生态旅游观光为主导产业,在产出经济效益的同时,可以和环境与旅游相结合开发成为游人观光、休闲、活动的景点。园区整体规划注重了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增强科技含量,提高产品品质,选择合适的生态生产模式,开发产品的多种价值,树立品牌意识,提高市场竞争力,积极寻找市场,打开销路(图2)。

    3.2.1 观光农业。传统种植业包括谷物、豆类、薯类、棉花、油料、糖料、麻类、烟叶、蔬菜、药材、瓜类以及其他农作物的种植,涵盖了茶园、桑园、果园的生产经营;其他农作物包括采集野生植物的果实、纤维、树胶、树脂、油料及柴草、野生药材和菌类。

    红雨生态园整体规划根据观光种植业作物的特色,选取占地面积较大的,如水稻田、油菜花地等,这一类的园圃因其规模大、季节性效果震撼、适合远观的优点,适合做大规模景观营造;同时搭配占地小巧,季节变化丰富、可看性强的作物,如蔬菜、瓜果类、草药类等,利用边角地块做小块划分,园路通入,可使人近观;对于茶树、桑树、果树等灌木、小乔木类应注重其整体效果和与周边其他农业作物的对比与协调(表4)[8]。

    3.2.2 观光林业。我国林业产业主要包含林种规划、树种选择、林木培育、林产品采集和竹木采伐等。观光林业规划中涉及的林种类型主要是防护林、经济林和特种用途林中的景观林。

    观光林业既是一项产业规划,又是一项公益事业,不管是孤植的树木、林立的道路景观林,还是成片的果园、苗圃,在农业观光园中都具有特殊意义。红雨生态园观光林业型农业产业的规划过程中既结合苗圃、景观林、道路沟渠绿化的相关规划要点,又结合了有关林业产业早实、丰产、稳产、优质等栽培理论,使农业观光园中防护林、经济林、风景林等林种既要达到各自的防护作用、经济效益,又要具备一定的观赏价值(表5)。

    3.3 农业产业规划总结 由于我国农业产业种类多样、各个生产门类之间的联系复杂,农业产业的经济效益收入与市场经济联系密切,因此红雨生态园农业产业规划把握了以下几点规划策略。

    首先,应注重对当前同类型农业产品的需求市场进行充分、科学的分析工作;在对当前国内外以及周边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工作之后,将经济效益好、社会价值高、有一定发展前景的品种、品类作为重点发展项目进行准确、合理的产业定位。

    第二,在农业产业定位的过程中,应结合原有优势产业、确定主导产业、发展创新产品,不应一味追求“新奇”而放弃原有土地上的优势产业,注重各个农业产品之间的优势互补;宜将优势产业与市场导向结合起来,不应脱离市场。

    第三,在进行农业生产园区具体规划同时,应结合景观规划与旅游规划进行。园区道路应与景观规划园路相协调,既要保证游客正常观光路线的需要,又要满足生产者进行农事生产、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具体的产业项目上,结合旅游规划项目共同开发,例如常见的“草莓节”“梅花节”“竹文化节”等都是农业生产项目与旅游项目有机组合的典型模式。

    第四,在农业产业规划中,应体现现代农业特色和农业高新技术,真正使农业观光园成为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地。

    第五,注重农产品的生产、加工技术与品牌打造,观光农业使得农产品可以在产地进行销售,既满足了游客购买新鲜农产品的欲望,又给农民创造了将自己生产的农产品打造为品牌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由于观光游客在农业观光园进行农产品购买活动与在菜市场进行购物活动的差别,这就要求农业观光园在涉及农产品销售这一环节时应特别注重产品的包装形象与品牌宣传;同样,以旅游观光为主要经营模式的农业观光园应将相应的农业产业景区作为重点的品牌打造对象,尤其应注重非物质性农业资源中的文化因素。

    4 农园观光园农业产业规划策略总结

    旅游规划是指一个地域综合体内旅游系统的发展目标和实现方式的整体部署过程。旅游规划要求从系统全局和整体出发,着眼于旅游规划对象的综合整体优化,正确处理旅游系统的复杂结构,从发展和立体的视角来考虑和处理问题。旅游规划站在高屋建瓴的角度统筹全局,为旅游实现提供指导性的方针[9]。

    产业规划是指综合运用各种理论分析工具,从当地实际状况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对当地产业发展的定位、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产业链、空间布局、经济社会环境影响、实施方案等做出一年以上的科学计划。农业观光园的产业规划主要是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产项目[10]。

    旅游规划与产业规划的好坏在不同层面上影响了观光农业的整体成败,旅游规划在旅游产品吸引力等方面来为观光农业总体规划服务,着重于游客观光收益的层面;产业规划对于观光农业的种植业经济品种的选择有明确的导向性,其时效性、经济性较强。因此,旅游规划与产业规划应该尽可能相辅相成、互补共生。

    此外,要注重园区农业产业的创新。农业产业的品牌创新实质就是赋予农业产业要素以创造价值的新能力的行为,如何在约定俗成的农业产业规划中摄入新的能量是每个农业观光园规划都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可从创意产品(创意农产品、创意手工艺品、创意盆景、创意插花、创意礼品等)、创意园区、创意文化、创意活动等方面进行。创意园区可从观光农业园整体规划和主题定位入手,结合创意产品、创意文化、创意服务和创意环境,形成超前的规划设计理念、较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创意文化应围绕农业生产过程、农民劳动生活、农村风情风貌,能够反映时代特征,寓教于乐,增强社会对农业基础地位的认识,满足居民的思乡情怀和农耕情结。创意活动可从当地传统节庆、风俗、文化传统等方面入手,创造具有时代特色的、趣味性强的活动项目,反映农耕文明、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凸显地域风情、特色风貌和人文风尚。

    总之,生态观光园是以自然生态环境和高科技生态农业为根本,在保证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通过科学规划设计,发挥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康体健身、劳动体验、科普宣教等多种功能,最终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者的统一。

    参考文献

    [1] 白洁.上海市基于都市农业发展的休闲观光农业类型及空间结构组织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23):45-48.

    [2] 卢云亭,刘军萍.观光农业[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5:20-21.

    [3] 陈彤.崛起的台湾休闲农业[J].台湾农业情况,1991(2):19-20.

    [4] 徐再城.如何发展京郊观光农业[J].首都经济,1998(10):33-35.

    [5] 王浩,李晓颖.生态农业观光园规划[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1:53-54.

    [6] 杨金娥,张建林.以山地景观为特征的观光农业园规划设计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2011,39(17):10556-10557.

    [7] 赵润江,师卫华.南京傅家边现代农业观光园总体规划的构思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08(19):101-102.

    [8] 刘松杨,侯元凯,相延.艺术农田的景观特征及规划设计研究[J].北方园艺,2009(10):234-238.

    [9] 刘莉,吴黎明.基于景观生态学原理的观光农业景观规划探析[J].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1):38-40.

    [10] 翟耀.农业生态园规划设计探讨[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1.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 Sci.2014,42(16):5130-5132,5135

    责任编辑 徐宁 责任校对 况玲玲

    相关热词搜索:观光农业产业生态实践理论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