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加快对内开放:证券业大转折后新挑战

    加快对内开放:证券业大转折后新挑战

    时间:2020-04-27 05:22:5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圈养动物只有放生野外,才有更强的生存能力。中国证券企业也不例外。面对来自外资投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对证券业真正的保护是加快对内开放,让市场化回归股票发行、金融产品审批等环节;推动证券公司在所有制、薪酬激励上的创新;允许其多地上市、综合经营;支持其开展境外业务,接受野外生存训练,以培养一群国内的“野狼”。

    通过两年左右力度空前、更彻底、更市场化的综合治理,问题丛生的证券业驶入了健康发展的新轨道。下一步,面对迫在眉睫的外资投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面对越来越全面开放的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加快对内开放将成为证券业大转折后的新挑战。

    证券业大转折后面临新挑战

    这两年,证券业进行了中国金融业从未有过的、彻底市场化的风险处置。其他金融行业如银行和保险的风险处置大多为政府注资予以挽救,真正的退出机制不曾出现过。自2005年7月29日开始的证券业综合治理,则不仅有汇金、建银注资,而且进行了市场化的兼并重组以及强制性的停业、托管等措施,风险处置的力度更大、更彻底,证券公司的历史遗留风险在短时间内得到化解。

    在综合治理中,优质证券公司得到扶持,证券业集中度明显提高。2005年前五位和前十位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3%和31%,这一数据在_2006年1.7月分别提高到32%和44%。创新及规范类证券公司数量集中到40家以内,结束了百余家证券公司同质生存的状态。截至2006年1月底,创新及规范类证券公司的净资本占全行业的57%,净资产占60%,营业收入占51%。

    当前,证券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活跃期。集合理财、资产证券化、融资融券等创新业务与权证等衍生品业务的推出,为证券公司业务的多元化创造了条件,金融期货交易所也在筹备之中,高风险的新兴证券行业不再危机重重,其赖以生存的行业信誉得以回归。社会资金和人才正向证券公司回流,证券公司新开办的集合理财和专项资产管理业务吸收了几百亿元的社会资金;新开户数不断增加;证券公司成功发行短期融资券和金融债;上市证券公司及其相关投资品种受到投资者追捧。

    综合治理让证券业拥有了一个健康的肌体,但面对外资投行和商业银行的竞争压力,中国的证券公司,特别是大型优质证券公司还要更快做大做强,因此,加快对内开放成为必然,这也是证券业大转折后的新挑战。

    对外开放压力加大,国内券商需要“野外生存训练”

    在国内各金融行业中,银行业的开放程度相对最高,证券业最低。2006年底开始,外资银行可以法人身份在国内开展包括零售在内的全方位业务;外资只能以合资方式经营寿险,并且比例不得高于50%,外资财险公司不能经营法定险;外资也只能以合资方式经营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但比例分别不得超过33%、49%。

    面对越来越全面开放的中国经济及资本市场,证券业不可能永远维持这样的开放尺度,在金融业最大的一块——银行业——全面开放后,证券业也面临进一步开放的压力。眼前,发达国家为了进一步加快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总是挑起金融准入的争端或谈判就是例证。

    证券业在中国金融业中最弱,更经不起外资冲击。证券业资产在金融业中几乎可以忽略,2005年,银行业在金融业资产中的比重达88%,保险业为4%,证券业不到2%。从个体资本实力看,2005年底,整个证券行业的净资产为504亿元,排名前三位的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的净资产分别为56亿元、34亿元和27亿元。2006年,中信证券完成增发之后,净资产刚过100亿元,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中国人寿2005年底的净资产分别达到了2570亿元、2877亿元、2555亿元和808亿元,规模之大也是证券业不可比拟的。在发达国家,证券、保险、银行可以说是三足鼎立。2005年,三大国际投行美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净资产分别为329亿美元、292亿美元和263亿美元,远远高于国内证券公司。况且,国际金融机构拥有长达数百年的市场制度优势、丰富的管理经验,其全面进入中国证券业后,国内证券公司的境况可想而知。

    由于中国实行分业经营,本土证券企业在与外资同行竞争中处于天然劣势。外资金融机构在中国可以从事商业银行、证券甚至保险业务,像一个完整的机器,而国内金融机构只能分业经营,像一个个被拆分的大零件。单个的零件是无法与一部机器竞争的。目前,国内银行、保险公司已被允许涉足其他金融业务,但证券公司的经营范围仍没有放开,由于被分业经营及监管捆住了手脚,本土证券公司处于欲飞不能、望洋兴叹的境地。

    在这种情况下,对证券业一味保护,是培养不出世界级优秀企业的。东亚各国和中国开放的实践表明,哪个产业越是及时开放,就越能吸收国际先进技术和管理,越能及早创出本土品牌。圈养动物只有放生到野外,才能恢复天生野性,增强生存能力。所以,对内进一步开放,让国内证券企业经受野外生存训练,才是对其真正的保护。而对外开放也可以让我们借助外力打破原有体制的限制,推进对内开放,借外推内或许是我们现有制度下不得已的选择。对内开放与对外开放如此地互相关联,使得我们必须以更开放的胸怀、更客观更系统的理念提出迎接开放的对策。

    证券业应做中国金融业市场化的先锋

    国内证券经营机构或监管部门,不应将眼睛只盯着对外资设立什么门槛,而应以超前的思维,以较理想的或国际化的制度为目标,关注于自己,关注于我们与市场化运行机制之间的差异,并着力于一个一个地解决这些自我束缚的条条框框,证券业才有可能与外资站在同一平台上自由竞争,并迅速增强竞争力。顺应市场而不是违反市场机制的强大才不是扭曲的,才会长久。市场化会有风险,但并不是政府部门的过失,以可能有风险不推进市场化,政府部门的过失更大。对此,理论界及实务界应该有清醒的认识和相当的宽容度,要对政府的职责界定有清晰的认知。

    首先,市场化进程落后的证券业,要取得资本市场上的话语权需要全新思维。中国证券业相对弱小,与年轻有关,但制度约束或压制也是重要原因。股票市场应该是最市场化的,其市场化应体现在发行、上市、交易等各个方面。但目前,股票发行时主承销商并无自主批股权、股票发行仍是审批制、交易所并未真正实现理事会管理,这种非市场化管理模式是资本市场大发展的阻碍。而资本市场需要更快发展,已经成为经济转型、银行风险转移、金融体系健全的核心要素。在这样的共同期盼下,证券业理应走在中国金融业市场化及对内开放的前沿,以更超前的理念,更全局更系统的眼光,考虑股票及资本市场的改革与开放。目前来

    看,银行业、保险业市场化步伐似乎更快,如银行间短期融资券、金融债市场更开放、更市场化的建设甚至一度吸引企业离开了股票市场,保险公司放开投资渠道、纷纷大笔投资银行证券的雷厉风行的举措、银监会放开银行及信托产品创新的行动,都让证券公司羡慕不已。证券业小而弱,要加速健康发展,在改革开放中就不应跟随其他行业,而只有引领其他行业,才能确立证券业在资本市场壮大中当仁不让的地位。未来,银行、保险、证券的竞争中谁更市场化运作,谁创新力度更大,谁就是金融业的强者。

    其次,证券业的对内开放或进一步市场化,需要在政策上提供条件。具体来看,需要从四个方面着力:

    1、加快创新步伐,让市场化回归资本运作的各个环节,包括股票发行、金融产品审批实行真正的备案制;允许证券公司批股,让证券公司成为做市商:推进证券公司所有制形式创新,增加合伙制等形式;允许证券公司进行彻底的市场化薪酬激励制度;允许证券公司多地上市等等。

    2、证券业要率先综合经营。银行保险已经开始综合经营,证券业虽然弱小,但能否也投资银行保险?只要放开经营,让市场选择,未必不会有蛇吞象的可能。

    3、尽快消除政策导致的国内金融机构低国民待遇现象,如国内证券公司的海外机构竟然没有QFII申请资格,国外的金融机构倒可以;国内证券公司不能直接投资,国外金融机构的投资却在法规监管之外。

    4、推进证券公司业务国际化,支持国内证券公司走出去。随着证券公司的客户及其行为更加国际化,到国际市场开展业务是成就强大中国投资银行的必要一步。有关部门应支持国内证券公司开展全面的境外业务,打破国内证券公司开展国际业务的各种限制。具体手段可能有:(1)国内企业到国际市场上发行股票或债券,中资证券公司应作为主承销之一,韩国证券市场就有类似规定;(2)国外企业到国内发行股票或债券,中资证券公司也应当作为主承销之一;(3)对国内证券公司开展境外业务实行税收优惠:(4)鼓励国内证券公司在国外进行各种投资、购并;(5)鼓励国内的QDII优先选择国内证券公司在海外的经纪网点;(6)支持国内证券公司的研究人员取得境外业务资格。

    证券业通过综合治理取得重大转机之后,不能躲入有人呵护的温室了之,或沿着旧思路推进改革开放,而应以冷峻的目光,看到迟早要来的“狼群”,意识到必须解放自我,必须跳出体制或部门限制。证券业应以资本市场先驱自许,创造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培养一群国内的更野的“野狼”,这样或许才能在与外来之狼的厮杀中获胜,或许才能成长为与银行、保险抗衡的三大金融支柱之一。

    相关热词搜索:对内证券业加快挑战开放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