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日记大全 > 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研究

    时间:2020-05-06 05:16:1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 如何设计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已成为目前高教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研究的热点课题。文章首先界定了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内涵;指出目前高校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详细阐述了该模式的设计思路、开发流程、注意事项等,并通过一个典型案例介绍了该模式的具体使用过程。最后就如何共享与推广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优质网络课程资源; 专家任务分工; 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G434[文献标志码] A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十九章明确提出:“要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开发网络学习课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1]因此,如何设计开发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已成为目前高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的重要内容和热点话题。但由于网络课程开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技术含量高、程序复杂,制约着本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基于此,本文力求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一套简单实用、操作方便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为加快我国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与共享提供一定帮助。

    二、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界定

    每所高校都有大量的优质教学资源,关键是如何合理开发并使之成为网络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实现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笔者认为,优质网络课程资源是指由一流教学人员提供的课程资源,经过教学设计专家精心设计与素材处理专家合理化加工,经专业软件开发人员开发、测试后制作的网络课程资源。其特点是需要一支“专业分工,强强联合”的开发队伍,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特长,共同完成教材内容整理、教学设计、素材处理、平台开发等工作,实现多种媒体的优化选择和组合以及教学设计与开发的一体化和最佳化。

    三、目前高校优质网络课程

    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

    虽然网络课程资源的设计与开发是目前高校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热点问题,但由于网络课程是一个新生事物,受观念、技术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在建设过程中暴露出不少问题。课题组通过走访国内部分院校,通过与网络课程的设计开发者、网络课程资源的使用者(教师、学生)、网络课程管理机构进行了面谈交流(部分调查对象通过网络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进行),上网浏览了国内有代表性的网络课程128门,掌握了大量信息,并结合自身实践后发现,目前我国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对网络课程资源建设缺乏理解与认识

    面谈交流(包括网络交流、问卷调查)发现,80%以上的教师认为网络课程资源就是把教学大纲、电子教材、PPT课件以网页的形式放到网上让学生浏览。但事实并非如此,网络课程资源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网络学习者的学习特点进行分析,对教学内容、课程资源的表现形式、网络学习环境等进行设计,按照网络课程的设计要求,建设网络课程平台;后期需加强网络课程后台功能的测试与改进,更新网络课程资源。日常教学中,把网络课程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和资源库,强化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使之成为扩充学生知识面的一个有效学习平台。

    (二)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单一

    调查发现,80%以上的网络课程开发主要采用“学科组成员负责分工模式”、“学科组—软件开发人员为主模式”和“学科组—智能开发工具模式”。“学科组成员负责分工模式”是指在网络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网络课件制作、视频处理、网络环境实现等各个阶段由学科组人员完成。“学科组—软件开发人员为主的模式”是指网络课程资源的收集、教学设计等由学科组人员完成,网络环境的实现由学校网络技术人员或网页制作公司完成。“学科组—智能开发工具模式”是按照一些公司提供的LMS(如Blackboard)系统,由学科组人员将教学内容添加到平台上,生成网络课程。这几种网络课程的开发模式中,由于学科专家未必熟悉教育技术和教学设计,许多学科组只是在网上模仿现有课程进行栏目和教学内容设计,导致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缺乏教学设计,网站功能存在缺陷或网络课程如同公司网站一样缺乏教育性。

    (三)网络课程内容建设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有代表性的128门网络课程的调查(内容分析)发现,90%以上的网络课程都是由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教学试卷、教学资源、参考教材等内容组成。其中,电子教案是以Word形式发布在课程网站上,教学试卷是近几年的考试试卷,教学视频是由3~5位教师40分钟左右的课堂录像组成。对学习者来说,最感兴趣的是直观教学资源——教学视频,而目前国内开发的网络课程,由于视频内容建设缺乏系统性,学习者通过40分钟左右教师授课内容,难以获取该学科相关知识,学习者需要的恰恰是网络课程中主讲教师对一门课程从基础到深层次内容的系列讲授,如现在网上流行的视频公开课,学习者兴趣较高。

    (四)网络课程资源缺乏后期维护

    调查发现,70%以上的网络课程资源一旦上网,长时间缺乏更新与维护。究其原因,一是高校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是以课题的形式由教师承担,结题后,由于经费等问题,教师放弃了对网络课程资源的更新与维护;二是学科组缺少专业的技术维护人员,导致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缺乏后期及时的更新与系统功能的扩展,一旦上传网络,课程就无法改进;三是网络课程前期开发存在技术问题,开发的课程由静态页面组成,后期更新需要在服务器上完成,导致更新不及时。

    (五)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缺乏推广与共享

    调查发现,目前国内开发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主要存放于各高校服务器上,由于网络课程资源下载和视频学习资源占用带宽较多以及流量较大,加之部分高校经费投入有限,购买的服务器配置偏低,导致网络课程资源不能面向社会共享与使用,重复开发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

    四、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优质

    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构建

    目前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发挥各类人员的专业技术特长,没有实现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教学设计人员之间的合作。归根结底还是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存在缺陷。鉴于高校是人才汇聚的地方,课题组在实践基础上,总结提出了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一)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

    专家任务分工是指在开发网络课程时,充分发挥学科教学专家、技术专家和教学设计专家等各类人员的作用,采用模块化、系统化开发思路,从课程选定、教学设计、素材处理、平台开发等各环节实现开发过程的最优化,达到优质资源的开发目的。在此过程中,各专家之间紧密合作,充分发挥各自主体优势。[2]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该模式采用系统化开发思路,实现最佳人员配置和合理化开发方案,确保每个环节最优化,达到优质课程资源开发的目的,各环节的具体功能如下:

    1. 选择课程

    所选择的课程一定能够充分发挥网络课程的功能。适合开发成网络课程的课程一般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课程内容资源丰富、适合于在网络平台呈现,而且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二是专业学位课、核心课;三是所选课程最好是国家、省级或校级精品课程等优质课程。

    2. 教学设计专家

    网络课程的教学设计一般由高校中长期从事教学设计与课程设计的专家担任。除了负责与学校课程组协调沟通外,还负责制定网络课程资源收集目录,提出资源收集要求,对收集的资源进行审核,从教学目标确定、内容选取、对象分析以及教学模式、策略、方法、媒体选择、教学评价、网络教学环境等方面展开指导,提出设计意见并形成最佳设计方案。

    3. 素材处理专家

    一般由图像处理专家、动画制作专家、音频处理专家以及视频编辑专家等人员组成,具体负责对网络课程的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的设计与编辑,使之符合网络课程素材的最佳要求。

    4. 软件开发专家

    由专业美工、程序设计人员组成;网络课程美工从教育教学原理出发,从界面色彩的搭配、构图等方面设计网络课程界面;程序设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实现教学设计专家制订的开发方案中的系统功能,结合美工界面的设计,实现网络课程平台开发。

    5. 资源管理专家

    主要负责课程网站安全维护、资源更新以及学生通过网站学习时遇到问题的解答等。资源更新主要分为视频资源、图片资源、动画资源等的更新,由相应的专家完成素材的加工。辅导答疑由于涉及到学科知识,由学科教学专家在线完成此项工作。

    6. 推广应用

    在成果应用成熟后,采用有效的途径面向全国推广使用,实现最大化的社会效益。

    本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的特点有:(1)依据系统化理论,采用了模块化开发思路。把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分解成了教学设计、素材处理、软件开发、资源管理等不同的开发模块,每个模块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而是紧密相连的,前后环节相互影响。(2)采用了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开发流程。充分利用了高校各类优质课程资源开发人才,发挥各自主体优势,实现学科教学人员、技术人员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人员之间的紧密合作。(3)注重开发环节最佳化。在每个开发环节设置了最佳的人员配置以及合理化的任务分配,实现网络课程资源最优化的开发。

    (二)模式应用注意事项

    南国农教授在双翼理论中提出“依靠两只翅膀,一只是现代信息技术,另一只是现代教育思想,靠一只翅膀,飞不起来,双翼才能腾飞”。[3]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正是在该思想理论的基础上,在信息化教学设计理论指导下,注重团队、强调细节,使该模式发挥更大作用。在此基础上,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组建一支高效的网络课程开发团队

    要实现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并不一定要求每个教学人员都掌握网络课程开发技术。优质课程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个领域的专业人才。由于高校专业技术人员相对较为分散,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前,可采用任务分工的方式,资源开发负责人依据系统化、模块化思想,把课程资源开发分解为不同的模块任务,如教学设计、资源收集、视频拍摄、网站开发(美工、程序设计等)、服务器架设等。然后以任务为基础,从不同部门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联合学校的教学专家、技术专家和信息化教学设计专家组建网络课程开发团队,负责和指导教学资源开发的不同环节。

    2. 注重网络课程的信息化教学设计

    信息化教学设计是在信息技术教学环境下,应用系统的方法分析教学问题,确定教学目标,确立解决问题的步骤,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媒体,最后分析评价其结果的决策与操作过程。[4]信息化教学设计中确定、分析、解决教学问题的原理和方法,为网络课程开发人员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用系统方法,利用开发团队中专家的优势,依据教育教学原理、教学艺术原理,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对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需要使用的教学手段等进行教学设计,使之符合网络教学资源的要求和规范。

    3. 重视网络课程素材的采集与编辑

    素材的采集与编辑直接关系到网络课程开发的成败以及后期的使用效果。大部分高校制定了“媒体素材技术规范”,在素材采集与制作时可参考使用,但不能作为学科教师采集素材的唯一标准。因为素材的采集有时无法用标准来衡量,如视频拍摄的原理以及画面的构图等,它是专业技术人员长期经验的积累。为了使网络课程素材的采集达到最佳效果,建议图像、动画、视频等素材的制作聘请学校长期从事该领域工作的相关专家,请他们结合课程特点、自身专业知识、网络素材的标准等对素材加工处理。

    4. 关注网络课程平台的开发与后期测试

    软件开发组主要由专业的美术设计人员与程序开发人员组成。网络平台的开发,只需要教学设计专家与软件开发组协商讨论并形成设计脚本,软件开发组根据脚本,实现网络课程的美工设计(界面布局)、平台功能、程序设计等基本内容。网络课程投入使用后,会有新的问题不断出现,如网络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交互设计存在缺陷等问题。针对网络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在网络课程开发过程中,建议采用动态网站管理系统,使课程内容得到及时更新。针对交互设计存在缺陷问题,可开发师生在线互动平台、移动学习互动平台等。

    五、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

    发模式典型案例——以国家级精品课

    程“中国共产党史”网络资源开发为例

    由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高尚斌教授等主讲的“中国共产党史”课程是延安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中共党史专业的核心课程,2010年获批国家级精品课程。申报该门精品课程的网络资源,是由本课题组依据“基于专家任务分工的网络课程资源”开发模式设计开发的,其开发过程简要介绍如下:[5]

    (一)选题的依据

    “中国共产党史”课程是延安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中共党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位课程,也是陕西省重点支持的课程。本门课程主讲人经常为来延安的学习者讲解课程内容,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课程地位独特、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建设,该门课程积累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便于开发。

    (二)教学设计专家——完成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和开发方案的制订

    该门课程网络资源的收集主要由延安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任课教师提供。为了体现课程特色,除教材内容外,还收集整理了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留下的大量物质形式及非物质形式的党史特色资源,物质形式如革命遗迹、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非物质形式如文学艺术形式、精神形式(延安精神等)以及思想教育形式的特色课程资源。资源收集整理后,聘请了教学设计专家,指导延安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主讲教师,从内容、表现形式等方面对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设计,经过反复讨论最终形成了该门课程的开发方案。

    (三)素材处理专家——完成课程素材的加工与处理

    网络课程素材的加工与处理涉及到图像处理技术、视频拍摄与编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在课程资源加工过程中,课题组专门邀请了摄影、摄像、视频编辑及虚拟现实技术开发等方面的专家,并进行了相应的分工。摄影专家依据课程开发方案,对方案中涉及到的物质形式的党史资源进行现场拍照及后期加工与处理,使其符合网络图像素材使用要求。摄像与编辑专家负责对课堂讲授、革命旧址现场教学过程进行实录和后期编辑。课程中涉及到的虚拟现实主要是对延安革命旧址、博物馆、纪念馆等场景进行三维虚拟与加工处理,这部分的工作专门聘请了国内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研究较深的公司负责开发。通过专家任务的分工及各领域专家的共同努力,课程资源实现了最优化的加工与处理。

    (四)软件开发专家——完成网络课程的开发

    在网络课程开发环节,开发组聘请了延安大学网络中心、教育软件研究中心以及平面设计专业领域的相关专家配合开发。该领域的专家主要完成课程的功能设计、管理后台功能模块的开发。网络课程功能设计是依据收集的资料及教学设计专家提出的具体要求,完成平台内容管理、视频上传、图片和文字介绍、师生互动等管理功能的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后台功能模块的开发是依据网络课程的功能设计,由软件开发人员完成管理功能模块的开发。“中国共产党史”网络教学平台是利用ASP开发环境和My SQL数据库实现数据的动态管理。整体开发是在模块开发的基础上,对各模块功能进行统一组合,建成网络课程数据管理后台,然后依据课程开发方案,由平面设计专家完成网络课程的界面设计,利用相应的软件对界面作碎片处理;结合网络课程管理后台,在相应的页面添加数据库数据调用代码;最后由网络课程维护人员,利用课程管理后台,将教学内容、教学课件、电子教案等内容上传至相应的页面位置,生成网络课程。

    (五)资源管理专家——完成网络课程的后期维护

    “中国共产党史”网络课程后期维护主要包括安全维护、日常资源更新、辅导答疑等。安全维护主要由网络课程管理后台开发专家不定期检测,对管理后台进行升级与功能的扩展。资源更新包括文字资料、图像资料、视频资料等的加工与上传,文字资料主要由延安大学中共党史教研室任课教师加工与处理,图像资料、视频资料由任课教师联系相关专家采集与处理,最后上传到网络课程平台实现资源更新。辅导答疑主要由延安大学中共党史领域的专家,利用网络互动平台,对校内外学习者的提问进行在线答疑。

    六、优质网络课程资源的共享与推广

    网络课程资源建成后,共享与推广有利于对网络课程资源的进一步完善与改进,实现其应有的意义与价值。一般网络课程资源的推广方式有高校间优质教学资源交换共享、面向互联网共享优质课程资源、参加全国性比赛等。

    (一)校际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共享

    校际之间由于教育理念、教学体制、师资队伍、技术力量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开发的网络课程资源存在差异。为了使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进一步得到推广应用,校际之间可通过资源的相互共享,实现交流合作。在合作使用过程中,建议学校将资源直接拷贝到学校局域网服务器上,可以节约一定的网络流量费用,保证学习者学习过程不受互联网带宽影响;资源更新可采用定期整体更新的方式实现。

    (二)面向互联网共享优质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上网是一个很好的推广方式,一旦资源上网,可面向不同领域的学习者推广与使用。只要学习者进入高校的学习资源网,点击网络课程资源链接,就能获取该校的优质课程资源。但资源上网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网络流量较大、网络带宽等问题,会给网络课程建设带来一定的经济压力。同时,课程资源网站也面临网络安全等问题的考验。

    (三)参加全国性比赛推广使用

    参加全国性比赛是一种较好的优质课程资源推广方法。每年由中央电化教育馆举办的全国教育软件大赛、教育部教育资源管理中心举办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等都下设网络课程参赛组。参加此类活动,一旦作品进入现场决赛,现场演示自己的作品,能得到来自国内多媒体领域专家的指点,获得三等奖以上的作品,将被中国教育资源网收录并面向全国推广使用。

    七、总结

    高校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建设,是强化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创新网络教学模式的重要途径。在高校开发网络课程资源前期,要考虑现有条件下,实现资源最优化的开发以及资源后期最大化的效益。只有重视开发环节,采用“专业分工,强强联合,系统优化”的优质网络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新模式,实现开发环节的最优化,才能开发出最优质的网络教学资源。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DB/OL].http:///jrzg/2010-07/29/content_1667143.htm,2011-04-25.

    [2] 王承博.国家级精品课程“中国共产党史”网站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教育技术,2010,(7):126~128.

    [3] 南国农.我国22年电教发展留下的三笔宝贵财富[J].电化教育研究,2000,(10):86~87.

    [4] 何克抗.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5] “中国共产党史”国家级精品课程[DB/OL].http://,2011-10-12.

    相关热词搜索:资源开发分工课程高校模式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