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二十世纪中外小说的海洋书写】 浙江海洋大学是几本

    【二十世纪中外小说的海洋书写】 浙江海洋大学是几本

    时间:2019-02-11 05:34:24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摘要:二十世纪中外小说家海明威、劳伦斯、邓刚、徐小斌等在海洋书写中,结合他们各自的人生体验,或展现了大海的刚与柔的两面性,或凸现出大海的原型意义,从而创造了独特的艺术世界。
      关键词:海洋 海明威 劳伦斯 邓刚 无名氏 徐小斌 张炜
      
      海洋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也成为文学经常表现的对象。二十世纪中外小说家以海洋为经,以纷繁的人生故事为纬,创造了一个个独特的艺术世界。他们歌咏自然生命和人生,在人与自然的和谐中把握人生的价值,体现了自己的本质特征。海明威、劳伦斯、邓刚、无名氏、徐小斌、张炜等的小说为我们展现了海洋书写的魅力。
      
      一、“海洋”――刚与柔的象征
      
      美国作家海明威作为一个“重复自己的小说家。……他始终没有超越自己的精神经历。他的每一部作品几乎都是拔高了的自传”①,但这并没有影响他的创作力,相反使他的艺术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他的《老人与海》以哲理和象征手法塑造了“硬汉”形象,既是对自己一生追求的总结,又影响了许多后来者。我国当代作家邓刚的《迷人的海》在很大程度上承继了海明威的艺术传统,他所塑造的海碰子形象在一定程度上留下了“硬汉”的影子。《迷人的海》以极富生活情趣的语言,讲述了老少两代海碰子的故事,老海碰子对大海的迷恋练就了其“硬汉”性格。“将生命抛进浪涛里碰大运”的老海碰子积累了五六十年的闯海经验,从外表上看,他有“岩石般坚硬的骨架,牛筋般扭紧的肌肉,黑胶板一样富有弹性的皮肤,伤痕累累的身躯”,“浪花砸上去,立即摔碎成千百滴油珠子,不剩一丝水迹”。在他心里,始终萦绕着一个坚定的信念:为了寻找世世代代海碰子未寻到的最珍贵的东西――“错鱼”或者叫做“神物”,宁愿把他整个生命抛进浪涛里。他不希罕俊俏的女人,“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穷和最富的人”。他的一生都在搏击、拼杀、夺取和寻求,尤其是“寻求”二字给他腾风踏浪的一生增添了无穷的乐趣和迷人的魅力。这无疑是一个浪漫主义英雄形象,它不同于海明威笔下的桑提亚哥那样孤军奋战,“硬”得出奇,又“硬”得有些悲戚。海碰子身上更多地折射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把救人于危难之际作为自己的天职,这也正是邓刚小说的人道主义品质所在。在老少两代海碰子的寻海生活中,小海碰子终于体会到:有了老海碰子,“才感到世界稳定了”。老海碰子也终于发觉,自己决不能失去小海碰子,只有和他在一起,才能寻求到那个迷人的希望。而“如果自己死了,这个小海碰子也会沿着他踏的浪头干下去”。这种互帮互助的可贵精神在《老人与海》里则很难见到。桑提亚哥基本上是守望、等待,在可有可无的希望中钓到了一条大马林鱼,又在返回途中遭到鲨鱼的追逐、围攻,由于过分强调个人的力量导致最后只带回一副鱼骨架的苦果,这无疑是海明威构筑的个人英雄神话消失的一个标志。而《迷人的海》中集体主义精神的光辉战胜了恶浪、箭鲨和严寒的威胁。那迷人的海实际上象征着迷人的生活迷人的希望和理想。老少两代海碰子的关系象征着社会主义大家庭中两代人前仆后继的事业的兴旺发达。所以海就是力的象征,它汹涌澎湃,变化莫测,具有不可征服的力量。诚如邓刚自己所言:“从赤甲红、蟹子、凶猛的箭鲨中看到了要着力表现的是力。――终于我把它写出来了,这就是力。这就是我日日夜夜苦思冥想,充满感情要表现的东西。啊――力的人物,力的画面,力的故事,力的主题!呼啦一下,我的头脑亮堂了,我那些繁多的生活经历、画面和感觉,都在力的旗帜下排列得整整齐齐……在我的笔下:大海注进了力的生命,变得活活泼泼的;山石注进了力的色彩,变得光闪闪的;人物注进了力的血液,变得热腾腾的。在力与力的摩擦,力与力的扭结,力与力的较量中,我深深感到,人拥有最大的力,人是这个世界上的强者。”②正因为如此,小说才昂扬着乐观向上的激情和催人奋进的旋律。
      在《老人与海》里,海似乎不是力的象征,虽然海明威也曾提到其凶险,它确乎是一种女性的海,桑提亚哥对海的爱是出于对女性的爱。“老头儿总是把海当作一个女性,当作施宠或者不施宠的一个女人,要是她做出了鲁莽的或者顽皮的事儿呢,那是因为她情不自禁。月亮迷住了她就像迷住了一个女人一样,他想。”正是抱着这样一个信念,他才不愿做一个“永远的失败者”,一定要成功一次,但是一旦获得成功,却要几近于用生命来换取。于是他开始寄希望于那个小孩,他梦见了“他童年时代所看到的非洲:迤长的金黄色海滩和白得刺眼的海滩,高耸的海岬和褐色的大山”,“他不再梦见风涛,不再梦见女人,不再梦见惊人的遭遇,不再梦见大鱼、搏斗、角力,也不再梦见他的老婆。他现在只梦见一些地方和海滩上的狮子。它们跟小猫一样在幽暗的黄昏中嬉戏,他爱它们像爱那个孩子。他从来没有梦见过那个孩子。”显然他的内心是矛盾的,一方面他爱那个孩子;另一方面又千方百计地逃避现实生活,企图回归大自然,在大自然中享受自由的人生。从这一点来看,海明威笔下的海更是他自己充满浪漫传奇色彩的一生的真实写照,“硬汉”桑提亚哥的忧郁正是海明威本人的忧郁,“迷惘的一代”的惆怅。所以说,这部带有相当的自传色彩的小说在很大程度上正好寄托了海明威对未来的某种希望,即海明威命运观的一个明证。
      一切故事都是对人自身命运的关注,一个人自身的、现实的状态是通过他人与过去的联系而呈现出来的。如果说桑提亚哥的形象多少凝聚了海明威传奇的人生经历的话,或者说桑提亚哥复活了海明威的理想和上下求索的精神与对未来的不可捉摸感,那么,透过《迷人的海》我们看到的文本中那个“小海碰子”不正是邓刚“青春时代的我”的形象再现吗?他手里拿着鱼枪,脚上套着橡皮鸭蹼,浑身洋溢着拥抱大海的热情,敢闯敢干,恰似一轮初升的太阳,“给火石峰顶上的老海碰子,注满了为生命燃烧的活力。”这种“复活”历史的叙述使小说的意蕴得到了充分的扩展,让人物形象更趋鲜明、生动。卡西尔说:“把所有单纯的真实都归溯到它们的生成,把所有的结果都归溯到过程,把所有静态的事物或制度都归溯到它们的创造性活动。”③这正是小说文本应具有的人本意义。
      综上所述,海明威根据其“冰山理论”塑造的“硬汉”形象给读者留下了大量的意义空白,它流露出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无能为力的无奈情绪。正如乔伊斯所称赞的那样:“海明威表现的形式的背后含有远比人们所能想象的要多得多的内容。”④老人与海,彼此作为对方的参照系数,构成了一个既和谐又矛盾的统一体。一方面,满面沧桑的老人本身就是大海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大海作为他赖以生存的条件,他必须去征服它,以获取生存的能量。桑提亚哥的矛盾心理可以说是海明威迷惘心态的延续。所以,老人与海实际上就成了人与自然、人与人及自然万物之间的一种对应关系的诠释。邓刚笔下的海碰子形象则更多地融汇了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时代色彩,是一种复合型的人物形象。
      
      二、“海洋”――生命的原型意义
      
      在英国作家D.H.劳伦斯看来,性是生命力本身,压抑性是扭曲人之本质。其作品《逾矩的罪人》中的“大海”作为原型意象,更多地指向“生命之潮”,海伦娜就声称自己“属于大海”。小说中这样抒写道:“在他们身上,大海、天空、和船只已经溶合在一起,并孕育出他们之间火热的爱情新花。”他们在大海的怀抱里编织着宁静而又浪漫的情侣之梦,飘飘若仙。整部小说也在一种诗意的氛围里见出浪漫主义精神。“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这些力量作为天赋和才能,作为欲望存在于人身上。”⑤西格蒙德和海伦娜作为自然存在物,实现了自然之力焕发出的魅力。
      《太阳》则巧妙地将“太阳”“大海”两个意象组合,见出批判的力度。它表面上讲的是青年女子朱莉亚婚后所受的精神压抑,实质上旨在揭露现代文明的荒原现象,劳伦斯所凭借的方式便是神话仪式和性。朱莉亚性的觉醒没有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却在西西里岛的裸体日光浴中得以复苏,完成了对莫里斯都市化面孔的解构。弗雷泽在《金枝》中谈到过“神圣婚姻”习俗,即人们相信,通过一些象征性活动,如仪式,他们便能控制自然。而对太阳神和大地母亲的婚姻和性交的模仿,必然会带来丰收、富饶、幸福。《太阳》正是在这种古老的仪式中完成了劳伦斯的主题演绎。
      朱莉亚选择濒海的峭壁迎接她的情人──太阳,峭壁上有一株巨大的柏树,“树干粗壮、泛白,树梢微微弯曲,伸入蓝天,它像卫兵屹立,注视大海,又如燃烧的蜡烛,巨大的黑色火焰窜向天空,企图吞没光明。”朱莉亚背靠柏树,重新获得繁殖力。
      受D.H.劳伦斯的影响,中国作家无名氏、徐小斌通过海洋书写,让其小说的审美意义日趋丰富。在无名氏的《海艳》中,男女主人公印蒂和瞿萦在海夜相遇相知,在大海的洗礼中,发生了神奇的蜕变。“生命今后再不是许多碎片的缀合。……而是一片浩瀚整体。”他们以海一样的激情相爱,享受着生命之美、自由之美。“月亮从海平面升起,像一株银色火,又冷静,又精炼。海上立刻釉了层崇惑色彩,引诱人投向她……白色睡莲花,无数千万朵,恍恍惚惚,梦样展在海上。月光把海造成一座白色花苑,一个花式的海。适应海面水分子圆运动、椭圆运动和水平运动,这一片白色作圆舞蹈,拍着缓静的节奏。对照海上这片玉白,天上一片深蓝,蓝中又一片透明:是星斗。天和海似乎本是一个存在体,一个无穷无限的巨大哈蛎,忽然张开来,上面蓝,下面银。在蓝和银的界限内,轻驰着亚热带海风,像麋鹿,敏捷而温柔,带点咸味。”真可谓海天一色、动静相宜。在这里,海是情欲的象征,在一种近乎癫狂中,爱达到了神圣的完美。
      徐小斌的长篇小说《海火》,通过“海火”“海妖”的象征,写人性的复杂,表达出自己的善恶观。“海火”本为海生物交配时才呈现的白色火焰,它是美丽壮观的。它隐喻出小说中女性形象的纯美,“美得令人丧失了情欲”。主人公方菁便是“海火”的化身,她以初涉人世的幼稚和无知,感受着作为社会群体和个体的人们之间的恩怨浮沉。徐小斌站在女性的视角看取人生世界,审视少女的觉醒和人生感悟的成长历程。与“海火”相对应的意象是“海妖”,郗小雪便是作家刻意塑造的一朵“恶之花”。她是个人巫兼存的人物,她工于心计,善于行骗,是“魔鬼和天使通奸后生下的女儿”。当她披上美丽“羽毛”后给人以生动、妩媚、光彩照人的印象,男性难以抵挡其诱惑,她的女友方菁也被她吸引、迷恋。小说一方面将郗小雪比作“美人鱼”“美丽的精灵”,另一方面则说她是“斯芬克斯”“莎乐美人”“蛇发少女”,而用“海妖”来形容郗小雪,更为作家的神来之笔:“‘海妖的歌声。听……’她仿佛随着什么声音低唱起来,那是一种不优美却很古怪的单音节,有些像杜鹃的腹语术,很难判断声音的方位,很有欺骗性……”
      诚然,这种将女性神化的意识,直接源于民间关于海妖的传说。同时,它又是现代女性生存图景的展示。因为,长期以来中国女性处于男性的窥视与规约中,基本上没有自己的话语权。徐小斌借大海这一原型意象,在返璞归真中大胆言说女性的困惑与困境,使其小说的海洋书写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
      受中国传统的道家文化的影响,张炜则将“大海”刻画得颇为神圣与不可侵犯。《鱼的故事》中的父亲尝吃毒鱼,居然津津乐道,以致其他渔民为了捕到这种鱼,在海上遭遇了灭顶之灾。《在族长与海神之间》着力显示“海”对金娃的完美塑造。在小说里,大海中的荒岛远比族长统治下的部落要自由,就连岛上的任何一种植物都会相互爱护、帮助,是金娃心中的理想乐土,当然也是作家张炜长期以来追寻的人生的真、善、美的境界。金娃两次跳进大海,实际上是两次蜕变,是对世俗的背叛和新的人生追求。
      纵观六位中外小说家的海洋书写,我们不难发现:海洋已成为二十世纪中外小说艺术表现的重要对象,在他们笔下,海洋的博大、自由、开放、神秘与人物形象融为一体,构建出其小说独特的个性色彩,为人们重新认识自然与人生提供了审美参照。
      
      作者简介:王泉(1967- ),湖北洪湖人,硕士研究生, 湖南城市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代天善(1971- ),湖北洪湖人,硕士研究生,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讲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①董衡巽.海明威的启示[C].海明威作品集・永别了,武器.浙江文艺出版社,1992,438页.
      ②邓刚.我喜欢一个“力”字[J] .《丑小鸭》,1984(7).
      ③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26页.
      ④转引自董衡巽.国外海明威研究的新成就[J] .外国文学动态,1998(6).
      ⑤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C] .第42卷.人民出版社,1979.

    相关热词搜索:二十世纪书写中外海洋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