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文摘
  • 美文摘抄
  • 短文摘抄
  • 日记大全
  • 散文精选
  • 感恩亲情
  • 人生感悟
  • 智慧人生
  • 感悟爱情
  • 心灵鸡汤
  • 实用文档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当前位置: 蜗牛文摘网 > 伤感文章 > 殊途同归:中美战争片文化差异

    殊途同归:中美战争片文化差异

    时间:2020-03-24 05:21:03 来源:千叶帆 本文已影响

    小时候爱看战争片,不过图个热闹,几乎全部的印象是,战争只是一群大人们做的游戏,最后都是令人解气地看到红旗飘扬。战争的残酷,被一贯的教育体制生生地抹了去,长大后渐渐接触到一些曾经经历过战场或亲历过那种氛围的人,才隐隐了解到,前线敌方的,枪炮就是绞肉机,刚才还是活生生的青年,立即倒了下去,来不及细想战争的来龙去脉,就已经被化作了一缕浮云,其灵魂充塞进了战报上的伤亡数据,除此之外,人们似乎不再容易记起他们。

    相对于真实的过去,人们还是情愿把历史看作小姑娘,任由打扮,只为看得顺心。同样是打扮历史,但不一样的文化背景,打扮的手法迥然不同。中美战争片在拍摄方法和主题立意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差异。从人性本源看,西方影片所反映的个人权利至上的思想,有着更强的艺术真实性,相对于国产片,美片对战场现实感的还原更为真实。

    战争是残酷的,但早期的国产片,几乎无一例外地被阶级情感所笼罩,看不到战争对士兵个体带来的痛苦,入眼的,要么是决策者的英明神武,要么是宏大的进攻场面,诸如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所经历的,不过现代人进了一次手术室,而充满其间的精神力量,俨然一剂生猛的全麻药,完全的无痛牺牲,留给后人的只是光荣。美片注重战场细节,突出小人物经历战争所经受的精神历炼,让观众身临其境。

    脱离战争的残酷性,就不容易让人深究战争的本质。在反侵略战争影片里,不可避免地输入人们普遍追求的和平理想,对侵略者总是抱以仇恨。但仇恨不能必然地消灭敌人,战场上尤其需要理性的战斗员。《长征》里,毛泽东反对李德、博古的错误路线时强调,历来军事家都要牢记一条,只有先保证不被敌人消灭,才有可能消灭敌人。这是较为理性的战争思维,但在早期的国产片子里,多少都有暴虎冯河的立意冲动,总有一些英雄形象像竖个大盾牌一样冲上前,不仅于事无补,而且极不真实地再现战场真实情景。

    美片《丛林大兵》中,主人翁只是个小士兵,因为经历过丛林战,将被委以带新兵冲锋之重任,着实不想死的他直接了当地对领导说,我不会为任何人挡子弹。他可以带头冲锋,但不会为人挡子弹,这是战争本来的面貌,但在国产片是不被允许的念头。表面上看,美国人似乎觉悟不高,整天想的都是活命,但他们对执行命令同样的执着,只是不想充大头地被炮弹绞碎。黎明发起冲锋之前,空气凝重,因为大家都知道这一去十有八九有去无回。而在国产片里,总见战士们磨拳擦掌,让人觉得冲锋是件好差事,提前见马克思是人生的最大追求。

    如何表现敌我双方也是两国影片存在较大差异的地方。

    骄兵必败是国人的古训,但美国人实际掌握得更好。在对敌的态度上,美国人总要把对方想得更强大一些,而国人习惯于作践敌人,影片里不堪一击的鬼子比比皆是。在以游击战为主题的国产片里,日本军队简直太不像样,可在自娱自乐的一番搞笑之后,猛然觉得中国人是不是犯了个常识性的错误,既然日本鬼子这么下三烂,怎么还侵占了我大半个中国去?作践敌军的后果是同时作践了自己。后期的国产影片有了明显改观,大量以国军正面抗战的影片相继问世,日本人的狡猾与优质作战能力有了较为真实的反映。

    对活的祈盼,应是军人临战时的真实念头。我要回家,我想妈妈,诸如此类的话语,美国人说得很自然,在战时现场,士兵为了活命而战,没有半点做作。刻意掩盖人性深处的私念,国产影片有太多这样的设计,总在刻意升华军人的伟岸情怀时,暴露了其人性的虚假。不管怎么表现,目的都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这一点是相通的,只是表现的手段存在差异。美国人更在乎个体权利和感受,而国产片,注重的可能只是超我的集体。

    相关热词搜索:中美殊途同归文化差异战争片

    • 名人名言
    • 伤感文章
    • 短文摘抄
    • 散文
    • 亲情
    • 感悟
    • 心灵鸡汤